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制度创新是区域创新系统构建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本文从系统耗散结构理论分析了制度在区域创新系统的重要性,相关实证研究也显示制度的重要性,而当前的行政体制是制约我国区域创新的深层制度因素。最后,本文借鉴高绩效区域创新体系的制度安排,提出区域创新体系中制度创新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2.
制度创新是区域创新系统构建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本文从系统耗散结构理论分析了制度在区域创新系统的重要性,相关实证研究也显示制度的重要性,而当前的行政体制是制约我国区域创新的深层制度因素.最后,本文借鉴高绩效区域创新体系的制度安排,提出区域创新体系中制度创新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取珠三角地区九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耦合度、协调度评价模型,计算九个城市的创新综合评价指数、城市化综合评价指数以及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数,从而对珠三角地区创新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到以下结论:第一,从发展速度上看,2009~2013年珠三角地区城市化速度快,但创新与城市化并未实现同步发展,城市创新能力发展进程远远滞后于城市化发展进程;第二,从发展水平上看,2009~2013年珠三角地区各城市之间的创新与城市化的综合发展水平存在着显著差距,区域内两者耦合程度高,但协调发展水平低,发展缓慢;第三,从地理空间上看,2009~2013年珠三角地区创新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发展呈现以"深圳—广州"为增长极的"中心—外围"空间递减的分布格局,依托深圳(核心)、广州两个创新能力较强的城市带动区域整体的创新发展。最后就如何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与城市化两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如何有效推进军民集成创新是我国实施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的核心问题之一。根据企业创新能力博弈分析,军民企业选择集成式创新是“竞合”博弈的最优结果。基于耗散结构理论构建军民集成创新结构与功能模型和以军民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军民集成创新复杂系统模型,结合定量分析,探讨军民集成创新系统有序演进的基本条件;最后,基于耗散结构理论视角,给出有利于我国军民企业集成创新系统有效运行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5.
李子彪  胡宝民  陈亮 《改革与战略》2008,24(2):145-147,123
地方高校作为区域内的主要知识创新源,对区域创新系统的发展,创新绩效的提高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地方高校系统作为区域内的一个子系统与区域创新系统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一个相互协同的复合系统。文章利用协同学理论的分析框架,从地方高校系统和区域创新系统两方面选取指标作为模型序参量,并引入地方高校系统和区域创新系统协同发展的协调度模型,对河北省和山西省两个区域的地方高校与区域创新系统的协调发展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得出了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珠江三角洲的区域整合与竞争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关注地区竞争力,指出目前珠三角实际上存在着竞争力的“软肋”。文章提出了“一国两制”是珠三角区域整合的硬约束,而行政分割与内耗造成的障碍在区域整合中仍在强化。区域整合需要新的整合机制,这有待于珠三角地区(包括港澳)政府与企业的创新与实践。  相似文献   

7.
伴随珠三角经济飞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和谐发展成为关注的焦点。在分析区域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特征后,可以构建出两个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聚类分析法对珠三角各地市的评价数据进行分层聚类分析,可以得到若干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群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创新,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具有提高区域竞争力,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机理。本文以珠三角为例分析了以产业链为纽带构筑产业集群的经济框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珠三角地区产业集群培育和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影响广东省制造业增长的因素分为要素投入和创新支撑两个部分,利用1999-2007年广东省21个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生产函数模型分析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企业创新投入、区域创新环境和政府创新投入对工业产出的贡献程度.研究表明:(1)要素投入仍然是促进广东省制造业增长的第一因素,珠三角主要依靠资本投入,而其他市更依赖劳动力投入;(2)企业创新投入是广东省制造业增长的重要源泉;(3)区域创新环境对工业总产值的提高有一定影响,不同区域的创新环境存在很大差异,珠三角区域创新环境优于其他市;(4)政府创新投入不仅没有有效地增加企业产出,对资本密集型产业的产出贡献反而为负,寓示着政府研发投入对企业研发反而可能起到了挤出效应.我们的结论表明,广东产业升级不仅要加大科技财政投入,还需要对现有政府科研体制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0.
本文借助增长周期的理论框架并运用创新申请授权量和受理量作为指标,对珠三角地区九个城市近十年来的地区间创新差异及创新活动的位序规模分布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计算比较和回归分析发现,增长周期的阶段性变化和潜在的内生增长因素对珠三角地区的区域创新发展都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1.
珠三角利用外资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20多年来,珠江三角洲充分利用其地缘优势,成为全国实际利用外资最多的地区。近几年,外商直接投资出现了明显的从珠三角向长三角转移的趋势。珠三角利用外资面临双重压力:一方面,长三角崛起与珠三角构成竞争态势;另一方面,珠三角自身“民工荒”和劳工成本上升、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日趋严峻。珠三角唯有鼓励自主创新,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才能应对这些挑战。  相似文献   

12.
赵祥 《南方经济》2016,35(10):109-120
作者利用动态空间偏离/份额模型对珠三角城市群的实证研究发现:在2001-2013年间,珠三角城市群城市间经济互动显著增强,但其空间格局没有发生显著变化。珠三角城市群大部分城市都形成了正向的产业结构效应,除了广州和深圳以外,各市在第二产业发展上具有较大的优势,弥补了第一、第三产业的劣势。珠三角城市群内多数城市未形成空间竞争力净效应和空间区位效应,尚不能充分利用其他城市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城市群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水平有待提高,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调整有待深化。基于上述发现的政策建议是推进珠三角城市群内部的专业化分工和产业空间结构调整,构建错位发展、高效互动的产业协同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3.
侯起秀 《特区经济》2006,(12):52-54
随着“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不断推进,区域内各地区将在新的战略定位中推进经济转型,其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将朝着与各地区更加紧密依靠、互补互动的方向发展。本文分析了区域内各地区产业结构现状和突出问题,以新贸易理论为指导,指出泛珠江三角洲地区合作大于竞争,以区域整体协调发展为目标,变竞争为合作,是泛珠江三角洲地区9省发展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4.
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环节,珠三角在经济一体化进程之中成效显著,对国内经济发展作用也日益突出。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面临诸多的新问题,本文通过对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并且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创新是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驱动力,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研究是识别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方法。通过建立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全局熵值法,利用全局思想对2016—2020年长三角区域创新能力进行动态评价。分析发现,长三角各区域创新能力差距较大,存在区域创新发展不平衡问题。分析各区域创新能力结构变化发现创新产出和创新成效为长三角区域创新能力短板。未来可从创新产出和创新成效突破口入手,着力提升各区域创新能力,促进长三角区域创新发展趋于平衡。  相似文献   

16.
李胜会  宗洁 《南方经济》2016,35(8):75-93
产业与区域协调发展已经成为贯彻协调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以珠三角为研究对象,构建优势制造业指数和区域协调指数,并运用系统耦合和协同论的有关原理,进一步构建优势制造业与区域协调发展耦合模型,测算了两者之间的耦合度和协调度。实证研究发现:第一,珠三角地区的优势制造业主要以传统制造业为主,高级化程度较低;第二,城市优势制造业指数变化趋势呈现分异特征,即珠三角核心城市广州、深圳呈现下降趋势,而其他少数几个城市呈现上升趋势。同时,区域协调指数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第三,优势制造业与区域协调发展的耦合特征在横向层面表现为高度耦合协调,在时序层面表现为核心城市耦合协调度下降与非核心城市耦合协调度上升并存的格局。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剖析:长三角、珠三角与环渤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是大势所趋。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珠三角可分为三个阶段,环渤海可分为四个阶段;区域一体化不可逆转并正在加速;长三角的一体化进程最快,然后是珠三角和环渤海;要推动区域一体化,适应市场要求、正确理论指导和政府宏观引导三者不可或缺;一体化进程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基础设施一体化最易实施也进展最快,产业结构一体化最难以协调;一体化还处于探索阶段,其目标模式还没有出现。  相似文献   

18.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对发展我国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地方保护和行政壁垒严重阻碍了泛珠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的进程;必须采取法律措施保障该区域内的合作和发展:首先,要明确争端解决机制;其次,要建立高效统一的协调机制与司法审查制度以破除壁垒、建立统一的大市场,促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