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聚落是人类长期生产生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产 物。在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乡村聚落的分布及命名承 载了极其重要且生动的历史信息,是研究区域人地关系变迁及 传统人居环境特点的重要依据。以京西门头沟传统山地聚落 为研究对象,采用文本解析与空间分布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 门头沟传统山地聚落的发展演变进行系统梳理,在此基础上 从水文系统、山地地貌、建材能源、军事驻防、商贸交通、 宗教信仰6个方面深入分析聚落命名及分布中所蕴含的自然 与文化地理特征,从而形成对研究地域整体人居环境的全 面、客观认知,为新时期传统山地人居环境的研究与实践 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基于景观基因完整性理念的传统聚落保护与开发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历史文化聚落保护与开发的问题是规划界长期困扰的问题.这些古聚落要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景观基因的"点-线-网-面-体"等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以确保聚落景观基因的完整性.以此为出发点,可以从摸清古聚落基因家底、准确定位价值、展示景观基因、构建完整的景观基因体系、加强配套措施等方面开展相应工作.  相似文献   

3.
武汉市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的特征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既有研究对演化维度、中观尺度和中部平原地区关注不足的现实,文章以武汉市为例,依托多时段的截面数据,基于ArcGIS的空间分析技术揭示了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的特征,并从历史格局、自然地形、道路交通和城镇发展四个方面剖析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武汉市乡村聚落空间的剧烈重构受中部崛起战略下的城市大扩张外源动力和新农村建设下村庄的内生性响应双重驱动。虽然聚落用地总量变化不大,但空间分布基于历史格局的重构十分剧烈,先紧凑再迅速破碎化。高程和水体分布等地形因素的影响在道路等基础设施普惠的影响下趋弱。相比一般镇和产业重镇,县城所在城关镇的乡村聚落重构程度更为剧烈。据此,提出了推动中部地区乡村聚落精明收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董力三 《经济地理》2006,26(3):500-503,510
分四个历史阶段分析论述了洞庭湖区城镇职能的演变过程。认为:①南北朝以前,由原始聚落向军事型城镇过渡;南北朝时期的城镇,以行政中心为主;唐、宋时期,商贸因素在城镇职能中的比重明显增加;明清时期,粮棉贸易成为城镇的特色职能。②城镇发展和空间分布的趋势,与洞庭湖环境变迁、人类活动轨迹基本一致。③城镇职能大体经历了军事型→行政型→经济型这一变化过程。④至清代,城镇体系基本形成了中心城市———区域性城市———县镇———乡镇四个市场层次。还结合历史情况对现代洞庭湖区城镇建设和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历史背景到2002年,布雷达市将迎来建市750周年。创建于12世纪的布雷达市一直是荷兰的军事重镇,城市的结构和众多的军事场所都可以证明这一点。1800年以前,这里的军事设施是国家防御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到19世纪防御线解禁之后城市才得以发展。1880年,F.W.vanGendt规划出了拆毁防御墙之后的宏伟的发展蓝图。尽管目前仍有一些军事设施存在(皇家军事学院就设在从前称为HouseofOrange的城堡之内),布雷达已经发展成为一座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城市,满怀信心地迎接下一个1000年的挑战。居…  相似文献   

6.
《经济地理》2021,41(4):148-157
对乡村聚落形态的研究有助于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文章利用CiteSpace软件对CSSCI数据库中1998—2019年的597篇相关文献进行定量分析,绘制出研究的关键词、发文作者、发文机构、发文期刊的知识图谱,在此基础上总结乡村聚落形态研究的发展历程、研究重点、研究主体构成。结果显示:(1)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是目前乡村聚落形态研究的社会背景,聚落形态研究已经在地理、规划、建筑和历史等学科细分成不同的研究领域,研究内容包括乡村聚落宏观分布、聚落形态构成、空间演变、地域文化、史前和历史聚落形态。(2)发文量总体上随着时间逐渐增加,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2003年之前发文量相对较少,以史前聚落形态研究为主;2004—2013年发文量经历了一定的反复,对传统聚落分布格局研究日益增多;2013年至今发文量持续保持高增长的态势,研究领域发生细化,量化研究方式增加。(3)对乡村聚落形态进行研究的学科主要有地理资源类、历史考古类和规划建筑类三种。发文机构之间的合作集中在地理资源类科研机构,跨学科机构合作极少。(4)发文作者合作关系呈现整体分散、局部集中的特征,大规模学术团队较少,小规模团队和独立作者较多。未来相关研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1)借鉴国内外相关学科经验,进一步梳理完善乡村聚落形态的研究体系;(2)深入交叉学科理论的应用;(3)强化定量研究;(4)从传统聚落形态布局中吸取针对防疫及其他社会突发事件的宝贵经验,应用到规划、设计、建设工作中。  相似文献   

7.
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第三次试验前引起国际和美国国内强烈的反对。试验失败后,其计划将做何种决策?从国家发展战略、军事、政治,科技和经济分析来看,美国不会停止其发展计划。  相似文献   

8.
《商周刊》2011,(10):112-112
为进一步加强海防,抵御倭寇,明朝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朝廷在浮山所设置了"浮山备御千户所",负责青岛防御,它不但成为明代当地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首府和坚固的军事防线,也是市区最早的村寨,可以说浮山所的历史承载着青岛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经济地理》2021,41(5):165-175
村镇聚落是在特定的地理条件下,经过长期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自然—人文景观系统,具有显著的地域分异性和相似性。文章基于中国村镇聚落的发展现实,梳理并界定村镇聚落的概念和空间范围,识别村镇聚落空间分异要素。在借鉴已有区划成果的基础上,以地形地貌、气候、资源禀赋、地域文化、外部驱动力、人口、经济和产业等要素为划分依据,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区划思路,运用空间—属性双重聚类法、综合指数法和专家经验评判,将中国划分为5个村镇聚落大区、12个村镇聚落区和48个村镇聚落亚区。各个村镇聚落大区、区和亚区之间呈现出不同的自然属性、经济属性、社会属性、文化属性和发展阶段特征,体现了村镇聚落在全国层面的地域分异规律。通过对村镇聚落概念、识别和区划的研究,不仅能够推动村镇领域的交叉学科应用与发展,还为面向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需求提升村镇建设和规划管理提供基础性的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0.
哈德良是一位具有深厚人文素养且能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皇帝,其执政后改变前任图拉真的对外军事征服战略,致力于军事防御,对内则顺应罗马帝国加强中央集权和完善官僚制的趋势,进行了系统的法制建设。以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哈德良时期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主要以其执政期间的法制建设作为考察对象,探讨在哈德良皇帝的法制建设进程中,其个人文化素养和其对时代发展趋势的把握如何影响了国家的法制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1.
冯健  张小林 《经济地理》2000,20(4):60-66
揭示圩区农村聚落的特征,分析其社会传统、居民的心理特征及经济发展特点是编制集镇规划的前期工作,在指出圩区集镇规划编制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编制圩区集镇规划的若干核心技术要领。最后从集镇规划对圩区发展和聚落型式调整的意义,如何在集镇规划中协调新老区之间的关系,如何维护圩区传统水乡城镇风貌并保持历史文化的延续性以及信镇规划与圩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等方面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以湖北公安县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自相关计量方法,借助Arc GIS10.0和Geoda095i的空间分析功能,重点分析了公安县平原水乡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影响机制与格局优化。结果表明:公安县用地规模较小的聚落分布密度高,用地规模较大的聚落分布密度低,全局与局部Moran指数分析进一步发现了小规模聚落局部集聚明显,大规模聚落集聚不明显。水文、地形、交通等基础地理要素仍是影响平原水乡乡村聚落分布的决定性因素,但人口迁徙、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城乡管理政策等影响因素正深刻冲击聚落格局。研究认为新时期聚落格局的优化需要解决聚落体系结构与布局不适应发展要求以及中心聚落、散居聚落建设不合理的问题,并基于集聚人口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视角提出了集镇社区、中心村和散居村庄的科学布局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一定地域的人们的行为方式,文化内涵,及其生存需求,直接产生出相应的建筑形式.与汉民族的聚落不同,羌族的村寨除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外,还要求具有抵御外了侵略的防御功能.正是出于防御作战,生产生活的两大基本生存要素.产生了桃平羌寨与众不同的聚落组合关系;收放自如空间结构韵律;地下,地上,空中立体交叉的交通网络体系;坚实稳固的墙体结构处理;匠心独具的地下供水系统;和与自然浑然一体的色彩和质地.这种基于生存的力量产生的建筑美学承栽着羌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以质朴真诚的姿态,征服了挑别的眼睛,震撼了敏感的心灵.更为我们当今的城市建设与建筑设计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环洱海地区为例,综合运用最近邻指数、Voronoi图及基于地理网格的景观格局指数系统分析高原湖泊乡村聚落位置—规模—形态空间分异特征,并引入基于最优参数的地理探测器探测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高原湖泊乡村聚落空间分布呈显著集聚分布特征;洱海西侧的集聚程度高于东侧,密度较大的聚落集中分布在洱海西侧、北侧及东北侧,密度较低的聚落主要分布在洱海东侧。(2)网格微观视角从位置—规模—形态刻画高原湖泊乡村聚落空间分异特征更清晰;聚落位置受洱海湖泊中心辐射作用明显;聚落规模空间分布特征呈现出“C型”结构,规模较大的聚落集中分布在洱海东侧及南北两侧区域,并呈团块状;聚落形态相对规则,结构不复杂。(3)高原湖泊乡村聚落空间分异驱动因素体现出聚落较强的“人—土—地—水”的共生关系;乡村聚落位置和形态的空间分布主要受高程、坡度等自然环境因素和距耕地、水域距离等区位可达性因素的影响,而聚落规模受GDP及人口密度社会经济因素的驱动更明显。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存在协同增强效应,其中,自然环境和区域可达性的交互作用对洱海乡村聚落位置和形态特征影响最为突出,区位可达性和社会经济的交互作用对乡村聚落规模特征协同增强...  相似文献   

15.
中山市南朗镇是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故里,其从宋 代珠江口外的海岛隙地发展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窗口、 民主革命的摇篮,经历了漫长的移民开拓与环境改造,即人化 自然的过程,最终形成独特的“二龙戏珠”景观。通过文献 考证,在GIS系统中复原了南宋至民国时期南朗丰阜湖小流域 聚落及风景格局的演变过程:1)海湾时期,早期移民形成福 佬与广府两大民系聚落群,奠定最初的地域格局;2)元明时 期,农业开发下两大民系的空间竞合,带动小流域从海湾到潟 湖的景观演变;3)清代,海防和外商活动打破了原有两大民 系分立的格局,南朗破而后立,重新整合,从潟湖聚落发展为 建筑设施近代化、生态景观基塘化的滨海乡镇。归纳出海缘乡 邑“极化-竞合-辐射”的聚落景观演进模式,总结其“聚焦牵引-默化”的风景营建机制特征,对现今生态文明背景下粤 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规划具有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试论乡村聚落空间结构的研究内容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在分析我国乡村发展背景基础上,作者认为目前乡村聚落空间结构研究的重点应揭示乡村聚落体系的演变规律。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规模与腹地,等级体系与形态,地点与位置,功能与用地组织,景观类型及区划等方向,并提出今后应加强研究的方面。  相似文献   

17.
由汉、黎、苗等民族民系聚落构成的多元化地域景观是海南岛乡土景观的有机组成方式。语言是民族民系文化区划的重要标识,基于海南岛的语言分区,采用跨学科研究方法,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选取各语言分区传统聚落景观特质的关键指征,结合GIS技术对其进行信息叠加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出海南岛民族民系传统聚落景观3个显著的分异特征。1)在选址偏好上具有汉族聚落海拔低、黎苗聚落海拔高的特点;在聚居地规模上具有汉族聚居地规模大、黎苗聚居地规模小的特点。2)在用地布局上汉族多采用集约式布局,黎苗则为分散式布局;在街巷肌理上汉族聚落较为规整,黎苗趋向自由。3)在民居组织方式上汉族为围合式,黎苗为开放式;在建筑平面形制上汉族为合院式,黎苗为独栋式。海南岛的聚落景观多元化是建构在岛屿本身生态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的,可成为海南岛保护与开发的出发点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正蓝旗聚落发展演变(1933—1983)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锡林郭勒盟南部的正蓝旗为例,采用历史文献资料及《内蒙古自治区地名志—锡林郭勒盟分册》中聚落相关数据,建立了研究区聚落名称、建村时间、人口规模、地理位置等主要聚落指标为基础数据源,结合GIS的空间分析方法,解读从聚落形成伊始到1983年期间研究区聚落的形成、分布及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从时间变化上看,研究区聚落以宋朝的黑城子为主要起点进行发展演变。从不同时期的聚落数量变化趋势图上看,可把聚落增长变化趋势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1955年前缓慢增长、1955—1965年高速增长及1965—1983年为负增长阶段,其中1955—1965年建村速度最快,新增加166个聚落。(2)从空间分布上看,研究区聚落在各个时期密度最大的区域均位于胡鲁斯台乡、哈毕日嘎乡和阿日呼布乡的东部,也是正蓝旗的西南部,依次不断向外围扩展,表明正蓝旗聚落发展具有一定的空间传承性。(3)从正蓝旗聚落规模等级结构的变动情况上看,牧区聚落多为牧村,规模较小,且聚落布局较为发散。由牧村的规模结构而言,研究区聚落规模可划分为四个等级。经分析表明,研究区聚落体系的规模等级结构符合城市位序—规模法则。  相似文献   

19.
薛艳峰 《经济论坛》2013,(1):106-108,117
在中国主要山区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以八个聚落为例,对聚落能源结构与生态建设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结论证实,山区聚落以木柴等生物质能源为主,即使电、路等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山区聚落也是如此,聚落能源结构在短期内难以改变,而以聚落燃料采集为主的分散式生态破坏已成为当前山区生态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同时,聚落所依托的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职缘关系对生物质能源管理的成效不理想.因此,政府应实施山区聚落能源建设和结构调整,在资源管理上逐步引入可持续发展理念,实现聚落能源的可持续利用;鼓励发展炭薪林,解决农户的薪柴利用问题;出台政策,培育沼气使用专业服务团队;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新能源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科学确定乡村聚落布局优化类型,利于指导乡村聚落布局优化及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本文以宁夏盐池县为例,以物—场模型为基础,构建了乡村聚落发展的乡镇影响力指数、聚落自身活跃度及周围设施影响的空间场;借鉴空间相互作用的引力模型对乡村聚落的发展影响程度进行定量评价与分析;按乡村聚落的不同影响力大小,界定乡村聚落的不同演化方向,并针对其演化方向将乡村聚落优化类型划分为社区化发展型、综合发展潜力型、优势发展保持型、聚落迁并扶持型四大类。结果表明,盐池县社区化发展类型的乡村聚落共27个,面积11.58 km~2,占盐池县乡村聚落总面积的34.06%,主要沿中心城镇呈团块状分布;综合发展潜力型的乡村聚落共27个,面积9.45 km~2,占比27.79%,主要分布于城镇发展拓展边界的外围及设施条件较优越的地带;优势发展保持型的乡村聚落有33个,面积9.28 km~2,占比27.29%;聚落迁并扶持型的乡村聚落共15个,面积3.69 km~2,占比为10.85%,并针对4种优化类型,提出了较为可行的优化方案。研究结果可为乡村聚落的布局优化及乡村振兴的战略推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