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珺 《国际石油经济》2007,15(12):42-49
通过分析1974-2005年美国主要石油公司的投资数据,总结出在不同的原油价格下美国主要石油公司的投资特点和主要业务板块的投资行为;总投资油价高度关联、总业务板块的投资额和投资比例随着油价变化而调整、油价剧烈变化时容易发生公司并购.近30年来,美国主要石油公司的油气生产业务更倾向国外,注重天然气和海上油气的开发.在炼油业务方面,美国主要石油公司炼厂数量减少,规模扩大,技术升级加快,开工率提高,环保成本大幅度上升,炼油操作成本持续降低,在毛利稳定.油品销售方面,加油部数量下降,单站销量上升,加油模式开始转型,单站投资增加,零售利呈下降趋势.在油价持续高涨、环保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美国主要石油公司开始重视非常规石油资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重视恪守社会责任,宣传清洁能源和经济能源.  相似文献   

2.
彭仕云  苏穗燕 《国际石油经济》2012,20(9):22-27,103,104
2012年上半年,世界经济疲软,国际大石油公司经营业绩普遍下滑,表现在:主营业务利润出现较大幅度下降;油气产量继续下降;低迷的美国天然气价格影响各公司上游经营利润,但下游盈利差异明显;资本支出与上年基本持平,下游投资有所回升;各公司通过加强营运资金管理,财务状况保持稳健,资本负债率有所下降。从发展动向看,对上游资源的掌控仍然是各大石油公司的重中之重,进军新的油气领域成为一种趋势;剥离风险较大的上游业务,转向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致密油交易成为热点;大力发展天然气业务,天然气所占比例逐渐增加;调整资产结构,增强下游业务的盈利性;继续谨慎介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业务;国际大石油公司与国家石油公司、独立石油公司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3.
可再生能源已得到各国政府、能源行业及社会的广泛关注.国际大石油公司研判世界能源发展趋势,投资发展风力及地热发电,合作开发生物质能源并完成技术储备,虽然减少太阳能投资却持有大量技术储备,同时加紧开发燃料电池及氢能源技术.中国的石油公司需要统筹兼顾可再生能源开发,因地制宜选择经济可靠的技术路线发展可再生能源,确保研发投入,广泛开展合作,争取可再生能源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实现向综合性能源公司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2007年国际大石油公司经营状况及发展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埃克森美孚、BP、壳牌、雪佛龙和道达尔五大石油公司的净利润为1295亿美元,同比增长9%,明显低于过去五年年均30%的增幅;公司平均资本回报率也比上年有所下降。2007年五大公司的油气日产总量为1605万桶油当量,同比下降1.6%,处于五年来的最低水平,造成各公司实现产量增长目标的难度加大。2007年五大公司的油气储量为714亿桶油当量,同比下降3.7%,资源接替成为各石油公司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五大公司上游单位生产成本增幅为23%,高于过去五年15%的平均增幅,达到近年来的最高水平;原油加工量和油品销量分别为1572.3万桶/日和2669.5万桶/日,降幅分别为2%和1%。未来五大公司将不断增加中长期战略性投资,继续保持较高的投资增长水平;不断加大对非常规油气资源的投资力度;下游投资逐步向炼油业倾斜,逐步降低对销售业务的投资比例;逐步加大在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  相似文献   

5.
2005年,国内石油石化行业的投资呈现几大特点:石油化工投资热从沿海辐射到内地,能源战略重心加速向西部转移;国内三大石油公司加大油气勘探开发投入,油气产量再创新高;三大公司继续交锋LNG项目;民营企业主要投资于精细化工和城市天然气供气管网工程建设;跨国石油公司重新投资国内上游业务,并开始转向中国新能源的开发;大型乙烯项目、炼油项目、"煤化工"项目、"煤制油"项目、甲醇项目等不断涌现."十一五"期间,我国石油石化行业的投资重点是油气勘探开发、炼油业、乙烯、清洁能源和替代能源以及大型海运和海洋石油工程装备建设.投资石油石化项目应该综合平衡各方面的因素,追求最佳投入产出比和合理的发展速度.此外,还要注重研究开发副产品应用技术,提高石油化工原料的综合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6.
自2004年以来,国际油价上涨、金融危机爆发、非常规油气开发技术突破以及资源国油气投资环境剧烈变化,国际油气上游合作形势也随之发生深刻变化。本文从业务拓展角度出发,对国际油气上游合作现状及发展趋势作出八点基本判断:全球油气上游合作方兴未艾,机会仍然较多;全球各大区油气资源开放程度差异极大,资源国国家石油公司控制着本国绝大部分油气储量;国际油气合作条款变苛刻,资源国主导油气合作;资源国政局动荡始终是国际油气上游合作的主要风险;非常规油气合作增长迅猛;国际大石油公司主导地位受到冲击,新兴市场国家石油公司优势日趋明显,具有专业特长的中小公司快速崛起;上下游一体化合作越来越多,实现互利双赢;资源富集程度、投资风险和财税条款三大因素相互制衡,外国石油公司通过油气合作获取合理的投资回报。中国石油公司应从整体利益出发,提出国际油气合作战略;前瞻性地开展资源国投资环境评估,动态调整国际油气业务的发展方向和方式。  相似文献   

7.
钱伯章 《中国石化》2006,(12):57-60
为摆脱全球油气资源短缺和高油价的困扰.寻求可持续发展之路,跨国石油公司正在加快向综合性能源公司演化.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开发新的能源技术和参与温室气体减排,目前已取得明显成效。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壳牌和BP。壳牌石油公司可再生能源部建立于1997年,在全球大型能源公司中拥有最多的可再生能源业务。壳牌自2000年以来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已投资了10亿美元。今后将继续大力投资风能和太阳能。BP于2005年建立了BP替代能源公司,计划今后10年内在太阳能、风能、氢能和联合循环发电技术方面投资80亿美元。  相似文献   

8.
马晓昌  闫洁 《中国石化》2012,(12):75-77
能源领域是中俄合作的优先方向之一。中资公司应在认识俄罗斯油气投资环境和充分了解各油气公司资产和盈利能力的基础上选择合作伙伴。俄罗斯油气资源丰富,石油公司林立。2011年,俄罗斯原油产量超过千万吨的石油公司有9家。俄罗斯各石油公司资产优良程度差异大,其中俄罗斯石油公司资产较优。各公司由于资产、经营策略和方式不同导致经营成果差异,其中秋明英国石油公司资产规模不大但盈利能力强,净利润/资产总值的比值居各公司之首。中资公司在选择俄罗斯油气公司合作时应对其资产  相似文献   

9.
<正>近期,媒体披露,世界五大石油巨头中的四家——埃克森美孚、雪佛龙、BP、壳牌,近年已相继宣布退出可再生能源领域,唯有道达尔还没有表态。世界石油巨头为何在可再生能源发展上打退堂鼓?世界石油巨头纷纷退出可再生能源,各有各的理由,但市场导向、利益导向是根本原因。雪佛龙公司的前可再生和分布式能源业务部总监在离职前曾这样表示:"当核心的石油和天然气业务非常成功和赚钱时,公司很难找到充分理由投资可再生能源。"  相似文献   

10.
受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的影响,俄罗斯国内的政治与投资环境遭到了较大的破坏,一些大的西方石油公司纷纷退出了俄的油气项目。“9·11”恐怖主义袭击事件和伊拉克战争爆发以后,一些西方石油公司的兴趣重新汇聚到了俄罗斯,欲将俄罗斯作为替代中东地区的石油来源地,并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投资途径进入俄罗斯油气部门。BP在进入俄罗斯油气领域的开始几年经历了不少困难,但尽管如此,BP却从未放弃其在俄长期的战略部署。经过几年的实践摸索与经验积累,BP看准时机,借英俄两国政府加强能源合作的机会,凭借自身的管理及技术优势,在2003年2月成功并购了俄罗斯第四大石油公司——秋明石油公司。BP和秋明石油公司的合并为两家公司今后的发展开拓了空间,BP的先进技术与管理加上俄罗斯丰富的油气资源,使两家公司的合并成为典范,也为其他石油公司进入俄罗斯石油上游投资市场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也反映出俄罗斯近年来政治、经济和投资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周静  朱九成 《国际石油经济》2012,20(4):41-46,126
2011年,中国石油公司海外油气上游并购显现新的特点,中资背景的独立石油公司海外油气业务取得突破性进展,已连续成功收购具有一定规模的海外油气上游资产并投入运营.建议中国独立石油公司的海外油气业务发展以适当规模的生产型项目起步,采取谨慎稳妥的投资战略,以边际油田开发项目为重点;关注风险较低的滚动勘探和潜力较大的前缘勘探项目,特别是政治高敏感地区的项目;适度介入以页岩气、页岩油或致密油为主的非常规资源项目.现阶段国内外经济及油气行业环境为中国独立石油公司海外上游业务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会,建议中国独立石油公司依靠专业服务团队科学合理地筛选油气项目,与中国国家石油公司在海外油气资产分布上互相补充,在项目运作上互相协同.  相似文献   

12.
2013年-国际油价较为稳定,以俄罗斯石油公司、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等为代表的大部分新兴市场国家石油公司(NOC)在收购等因素的推动下,经营业绩有所好转,油气储量稳中有升,原油加工量持续增长.金融危机后,新兴市场NOC-普遍加强了国内外合作及国内外资源勘探开发投资力度,并通过积极的资产管理,在调整业务结构的同时为核心业务融资.随着新兴市场NOC海外发展经验的日益成熟,这些公司更加注重规避政治风险,并结合自身地域或资源优势加快发展出口亚洲市场的LNG业务,同时与IOC的竞合关系更为紧密和广泛.  相似文献   

13.
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欧美阵营对俄罗斯制裁力度日益加大,跨国石油公司的在俄业务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和制约.西方跨国石油公司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继续保持与俄罗斯的油气合作,一些重要的合作项目按既定安排启动.未来跨国石油公司与俄罗斯的油气合作,取决于俄罗斯油气资源对跨国石油公司的吸引力、欧美与俄罗斯的制裁与反制裁博弈进展,以及跨国石油公司在这场博弈中扮演的角色及其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亚瑟·安德森公司对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备案的231家石油公司的油气储量数据、经营及财务状况进行了第17次年度调查。结果表明:1995年大石油公司和独立石油公司基于对石油工业远景的乐观分析而加大了勘探投资力度和对技术开发的投入,从而使油气的储量重置成本持续9年下降;产量替补率有所增长,生产成本降低;美国国内石油探明储量稍有下降,而美国以外地区保持了1992年以来的增长势头;天然气探明储量在美国国内、国外均保持了增长。这表明油气勘探与生产达到了15年来的最好状况,预示着国际油气勘探与生产领域将出现强劲的增长势头。  相似文献   

15.
投资与合作 越南国家石油公司与韩国加大能源合作 越南国家油气公司(PetroVietnam)4月4日宣布,该公司已经和韩国SK公司签署一份谅解备忘录,SK将参与越南国家石油公司的燃煤火电厂、石油勘探开采和石油加工项目.此外,PetroVietnam与韩国国家石油公司(KNOC)也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在石油勘探、开采和存储领域扩大合作.  相似文献   

16.
基于石油公司上游成本指标体系的定义,利用BP、壳牌、雪佛龙、菲利普斯(康菲)、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6家石油公司过去11年的年报数据,对比分析了各石油公司的油气发现成本、勘探开发成本、操作成本、勘探费用成本和供应成本的水平及其变动趋势,归纳分析了6家石油公司油气成本变动的特点和变化的原因.总结提出了四点认识:第一,石油公司油气成本的上升已经常态化和规律化,短期油气成本指标水平的对比对石油公司价值评估的作用和影响日趋弱化;第二,石油公司的油气储量的确认与投资支出周期背离,储量数值存在虚化和不确定性,需要重视储量投入和储量成果的合理匹配;第三,变成本管控为成本管理,以公司价值增长为成本管理尺度;第四,油气行业进入薄利经营时代,石油公司经营战略需要相应转变.  相似文献   

17.
30年来西方大石油公司发展战略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民 《国际石油经济》1997,5(6):39-44,49
以“七姊妹”为代表的西方石油公司曾长期居于世界石油工业的垄断地位。1973年以前,各公司自成一体,业务仅限于油气方面,资金也较为雄厚。此后,由于第三世界产油国收回石油资源主权,以及两次“石油危机”的爆发,石油公司在错误的预测下,实施了“业务多样化”的大规模扩张战略。80年代前期,由于经营状况恶化,许多公司推出了“非多样化”和“集中力量于核心业务”的发展战略。1986年以后,各石油公司把最大限度地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和投资回报率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把发展重点放在增强自身实力上。90年代特别是1993年以来,在世界旧的两极格局已经瓦解,石油市场竞争加剧的新形势下,各石油公司又重新调整了发展战略:采用“联盟”、“联合”或“兼并”、“收购”的方式,增收节支,提高公司经济效益;更加重视提高职工素质,增强企业凝聚力;加强石油科技的研究,合作研究、合作投资开发技术的趋势增强;大力向新开放的国家、地区和业务领域扩展;利用金融市场提供的有利条件调整企业结构。  相似文献   

18.
受外部经营环境急剧变化影响,2008年国际大石油公司经营业绩呈现前高后低的特点,各公司净利润增减不一,原油产量、加工量和油品销量普遍下降,上游生产成本持续上升,经营现金流总体增长。面对经营环境的不利变化,国际大石油公司立足长远发展,看好长期能源需求增长的总体趋势,继续保持较高的投资水平;继续推进油气资源接替,加大对非常规油气资源的投资,开始进入油气潜力大但政治风险高的地区进行勘探开发;加大营销业务整合力度,大幅削减零售业务,减少资本占用;抓住金融危机时期的难得机遇,利用现金充裕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寻机收购符合公司发展的战略性资产;继续投资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但投资的力度和步伐有所放缓,投资方向和投资地区更加集中。未来国际大石油公司将继续保持其投资增长水平,不断加大对非常规油气资源的投资力度;继续进行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以实现投资回报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2013年,以沙特阿美、伊朗国家石油公司、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等为代表的资源国国家石油公司(NOC)的油气储量基本维持原有水平,原油产量普遍出现下滑,天然气产量继续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炼油能力持续提升.部分资源国国家领导人或公司高层发生更替,能源发展政策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调整,资源国NOC与政府关系随之发生变化.在世界能源格局变化的背景下,资源国NOC加大投入,保证常规油气稳产增产,并开始向非常规资源领域拓展,大力发展下游业务,调整产业结构,在保持原有石油需求市场份额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与亚太地区能源需求大国的合作.  相似文献   

20.
伊拉克库尔德地区油气资源丰富,2016年该地区(含基尔库克)主要油田石油产量约60万桶/日,但油气市场发展受制于基础设施瓶颈.2002年以来,库尔德地区政府与外国投资者共签订产品分成合同50多份.2006年以后大量石油公司涌入,这些石油公司面临两个最为棘手的问题,一是储量缩水严重;二是欠款回收困难.当前库尔德地区政治、经济、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但政府正采取措施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国外油气投资.建议我国石油企业积极寻找库尔德上游投资机会,尽量与大公司合作开拓库尔德油气市场,做好政治风险的防范和规避,多措并举提高账款回收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