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何添锦 《特区经济》2014,(10):226-227
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产业集群战略已经成为提高区域经济的主要途径。欠发达地区要想提高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就必须实施发展产业集群的战略方式。目前,我国欠发达地区的产业集群战略还不够完善,本文主要就欠发达地区实施产业集群战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产业的集群化是当今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欠发达地区也有产业集群。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的研究表明:一是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区域比较优势无关,但集群的发展态势则与区域经济状态正相关;二是欠发达地区的产业集群更需要实施政府引导下的集群升级;三是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的形成为欠发达地区实施基于集群的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了良好的示范性。  相似文献   

3.
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欠发达地区之所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主要症结之一就是没有产业集群的支撑,导致欠发达地区发展乏力,缺乏后劲。产业集群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应该引起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
在欠发达地区发展产业集群对增强企业竞争力、引导产业持续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增长有着重要作用,是欠发达地区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增强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条新路。文章通过对花木产业集群理论的综合研究,分析了沭阳花木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社会经济跨越发展寻找有效途径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5.
郭强 《北方经济》2012,(16):75-77
产业创新体系建设对促进欠发达地区的产业集群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欠发达地区的产业集群发展中,既面临着由经济社会发展特征决定的产业集群创新体系建设中存在的许多问题,有在实践中取得了许多重要经验。本文通过对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征、产业集群创新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经验的分析总结,提出了欠发达地区在产业集群创新体系建设中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林高瑞 《特区经济》2011,(6):235-236
产业集群是欠发达地区加快工业化进程、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条新路,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近几年,产业集群在欠发达地区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总体还处于初始阶段。如何推进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不断增强产业集群竞争力,是摆在欠发达地区面前的战略问题和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7.
刘远龙 《中国经贸》2010,(18):53-53
以产业集群的主要理论观点为指导,基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了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张敏 《改革与战略》2011,27(3):149-152,179
产业集群战略已经被实践证明是提升区域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欠发达地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快工业化进程,培育产业集群,以产业集群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的发展面临诸多有利条件,但也不可忽视产业、企业竞争力弱等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惟有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才能培育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9.
区域经济上的成功,并不是在一切产业领域的成功,而是更多地在一些特色的产业领域,形成区域竞争优势产业。在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实践中,产业集群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战略模式。在国内,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形成了“无产业集群不富,无支柱企业不强,无名牌产业不响”的局面。以丽水为代表的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将会给我国东部欠发达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研究,提供极为难得的实证资料。  相似文献   

10.
加快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步伐,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在发达地区步入以服务经济为主的新时代,欠发迭地区主要还是推动制造业的改造升级和增强国际竞争力,通过产业发展实现县城经济发展.文章以常山县轴承产业发展为例,对打造欠发达地区县城轴承产业集群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郭凯峰  陈丽 《科技和产业》2007,7(7):27-31,41
在定量分析1991-2005年江苏省邳州市小城镇与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欠发达地区小城镇与产业集群互动耦合研究模型,研究了官湖镇与板材产业互动耦合的过程、机制与效应,并结合实地调研中的公众和专家反馈信息,提出了综合调控建议。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群发展对促进我国后发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突出的重要意义,产业竞争和市场失灵客观上要求后发地区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文章在总结政府行为与产业集群发展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政府扶持的视角构建了后发地区产业集群发展模型,深刻揭示后发地区政府扶持与产业集群发展之间的复杂作用机理。同时,通过对海南省产业集群发展的案例剖析,进一步阐释后发地区政府规划扶持、建设扶持与当地产业集群发展的内在关系,指出后发地区政府可以从地理要素、资源要素、产业基础以及园区建设、政策建设等五个方面扶持当地产业,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壮大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西部欠发达地区必须走跨越式绿色发展之路.文章从产业组织的视角出发,分析比较了产业集群与循环经济模式单独运行的优劣势,研究了西部要实现跨越式绿色发展的可能途径.研究结果表明,仅仅依靠传统的产业集群和单一的循环经济模式无法实现西部地区的跨越式绿色发展,只有采用循环产业集群这一新型的产业组织模式,才能真正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因此,循环产业集群确实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和思鹏 《特区经济》2011,(7):213-214
针对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面临的跨越式快速发展和可持续和谐发展两大艰巨任务,本文首先深入考察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产业组织模式,对集群生产和循环生产作了价值评判,从全人类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终极价值出发,提出一种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统一优化的新型产业组织模式——循环产业集群模式。  相似文献   

15.
李金华 《改革》2020,(3):98-110
创新型产业集群的建设和发展,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路径之一。运用全国61个创新型产业集群单位和47个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单位的数据,研究发现:我国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和培育集群多集中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创新型产业集群体现了不同地域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的特色;创新型产业培育集群布局依托了地区产业发展优势,满足了协调发展要求;创新型产业集群是各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有显著的带动效应。同时,创新型产业集群和创新型产业培育集群在不同行业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一些创新型产业集群已拥有国际国内有影响的知名品牌;创新型产业集群和培育集群主要集中于先进制造业,体现了国家战略;重要细分行业还缺乏创新型产业集群和创新型产业培育集群。未来,应推动创新型产业集群的连片发展,促进建成全球领先的先进制造集聚区;促进集群内企业、研发机构、服务机构等的深度分工协作,增强集群的国际竞争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构建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的现代服务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16.
张鑫 《特区经济》2009,(6):263-265
我国正发生产业区域梯度转移,产业集聚已经成为促进我国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和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分析产业集聚对产业转移的作用,并指出当前中西部地区违背产业集聚规律导致产业承接竞争力不强的问题,最后提出如何利用产业集聚,制定合理有效的产业集聚政策加快东部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的发展深受其经济社会发展特征的影响。文章从区位特征、政府作用、产业特色、内外辐射及制度文化观念等方面,对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对策进行了深入探究,并结合安徽工业园区发展的实例作了进一步理论分析,为推进欠发达地区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产业错位发展的合作机制及其利益补偿:自珠三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彩周 《改革》2012,(7):63-72
错位发展是我国地区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产业错位主要有基础性与延伸性两类。基础性层次主要包括产业梯度转移型、产业配套型、特色产品型三种类型。延伸性包括互补型产业错位等。地方政府应根据产业错位发展的不同层次,有效参与引导产业错位发展,特别需要建立产业错位发展的地区合作机制、利益补偿机制等。  相似文献   

19.
产业转移是企业在为应对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等条件的变化,对其经济活动区位进行重新抉择的过程。制造和装配等价值链低端企业会偏好于要素价格、运输成本低的欠发达地区,产品研发和销售服务等价值链高端企业则偏好于低商务成本的发达地区。随着泛高铁时代的到来,皖江城市带的产业结构向研发和服务阶段升级的潜力巨大,现有的产业转移承接策略应着眼于为未来的发展预留空间。  相似文献   

20.
以我国2004-2016 年的相关面板数据为样本数据,运用SYS-GMM 估计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两个维度分析产业结构变迁对房价的影响,同时按房地产市场与经济发展水平指标对样本进行聚类分析,考察产业结构变迁对房价的区际差异化影响。研究表明:利用全国数据与分区域数据均得出产业结构变迁对房地产价格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的结论,但各区域之间产业结构变迁对房价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和高级化程度的变动对房价的影响强度在经济发达地区明显强于经济不发达地区。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证结果从因城施策、租购并举、财税政策调整与人力资本提升四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