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模式"和经济"新常态"作为近年来出现在理论界和公众视野的热点词汇,前者承载着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以来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模式和经验总结;后者是决策层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基本分析和研判。"中国模式"在引领中国经济取得长期持续高速增长的巨大成就的同时,其所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也是导致当前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一个重要因素。推动"中国模式"的转型升级以使其妥善应对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是关系未来中国经济能否在"新常态"时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议题。而转变经济改革的驱动机制、具体方式与策略,以及经济增长方式和宏观经济政策,是推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模式"转型升级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积极发展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是毛泽东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毛泽东时代我国在不同时期与世界不同国家积极开展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这些经济实践活动对新中国建设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必然选择,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将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来培育。基于2014-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固定模型、面板门槛模型探究低空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低空经济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经过工具变量法、随机效应分析和剔除特殊样本等稳健性检验,其结果依旧显著;机制检验表明,金融发展与企业集聚在低空经济与新质生产力的关系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检验表明,由于边际效应递减规律的存在,东部与中部地区低空经济并不能显著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西部与东北地区则能够通过发展低空经济带来较大的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效应,从而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门槛效应分析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支持力度均具有单门槛效应,在跨过相应的门槛值后,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支持力度具有更为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为低空经济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明确中国建构新政治经济学的实质是重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确定坐标系的定位意义。这是中国人民基于倍受推崇的西方经济学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和当代尴尬境遇,并总结中国建设的实践经验基础上的理性的最优选择,是深度推进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中国化进程和对其内核剩余价值和劳动价值论的继承和创新;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造性发展,理论上适应"世情""国情"的与时俱进,对其历史遗产进行时代新采掘,并实现语言范式契合时代特点和中国人民受众心理的精确转换;这是在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联动背景下以"现实经济人"为前提,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为核心,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为重要内容,旨在增益人民幸福写就的《中国国富论》。  相似文献   

5.
"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忠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思想是对我们党80年奋斗历程的经验总结,是对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任务的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三个代表"是一个密切相关、辩证统一的整体,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是增强国力,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和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础和保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则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金融全球化和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的严峻挑战,认真学习"七一"讲话和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于贯彻落实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做好当前金融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6.
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形态下,究竟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所有制结构,从根本上说是由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的。也就是说,选择所有制结构的客观标准,是要看各种所有制形式怎样配置才能功能互补,最大限度地促进生产力发展。从这一原则出发,在我国生产力水平还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应该选择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经过20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国民经济运行的基础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公有制经济为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与生产力的性质、水平、特点密切相关。工具是生产力性质与水平的标志。人们的认识与能力是工具更替与进步的决定因素。工具发展与进步的递进性和不可逾越性决定了生产力,从而生产关系、经济方式与社会形态的发展与进步的递进性和不可逾越性。市场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必须客观、科学把握的重要问题,是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新内容。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何经济理论都有其历史局限性,本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必将带来经济理论界的重大变革。中国作为新兴的发展中国家,正进行一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变革,选择和利用怎样的经济理论和方针,需要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引下,走中国特色的金融道路。  相似文献   

9.
新冠疫情使世界经济遭受重创,为应对世界格局的变化,中国适时提出打造"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从循环质量和稳固性看,以产业链推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占优选择,而中国现有产业体系、核心生产技术、经济规模和经济结构等条件为这一选择提供了可行性。文章认为要形成相互促进的产业链双循环必须以差异化为原则构建内循环与外循环。依靠优化国土空间规划、创新发展等要素完善覆盖全产业的产业链内循环;在陆海新通道贯通"一带一路"的区域培育以中国为主导的现代农业、钢铁制品和文化旅游全球产业链;以数字技术、突破性创新、双循环理念等稳固、强化产业链双循环的关系。这需要国家在顶层设计层面优化区域发展战略、加强专业数据库建设、关注对外开放质量和加速科技创新制度化进程等,为产业链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环境保障。  相似文献   

10.
李静  朱方长 《企业家天地》2010,(12):192-193
科学发展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一切社会发展,归根结底都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始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要求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遵循生产力发展规律,实现国民经济有好又快地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从生产力学说思想史的角度,简要阐述了西欧、中国古代和近、现代生产力理论发展的历史沿革。章认为,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有科学价值的生产力学说。七十年代末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生产力学说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中国当代的生产力学说,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宝库,它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产穆,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中国向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生产力学说的长足发展,不仅是需要的,而且是现实的。  相似文献   

12.
作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行业和产业态势,新产业、新业态是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改革、实现经济平稳运行的突破点和支撑点,同时也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重大决策部署的基础。"新"是相对"旧"而言,因为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对经济结构乃至经济组成时刻在发生着作用,如果说这仅是外因的话,经济结构本身实际上也在不断调整和改革,当这种调整和改革达到"质变"状态时,一种新的业态和产业模式也就随即产生,也就是说,新产业、新业态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  相似文献   

13.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十二五"是我国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时期,发展以节能环保、新能源、信息、生物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经济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新兴产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和总体竞争能力。目前,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几大部委积极布局,结合我国特点,有效引导新兴产业投资和发展,创新融资渠道,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的农民经济合作思想早期主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个体家庭经营形式基础上组织农民进行供销、信用等方面的合作,后来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理论的基础上,在苏联集体农庄"成功"示范下,转而走向全面合作道路,并以生产合作为核心内容,迅速建立起社会主义集体农业经济制度。因为生产合作是在手工工具条件下的同质集体劳动合作,不符合当时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所以,使毛泽东的农民经济合作思想在内容选择上表现出一定的偏差。  相似文献   

15.
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理论思考和实践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公有制经济是一个成长中的中国社会主义重要经济体系,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内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符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正确判断,是确保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重大措施,是对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理论的崭新研究,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探索.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中国思想界经常把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的经济体制对立起来进行分析,其重要原因是假定两种不同体制只有一种是正确的,另一种是错误的;而没有看到这两种体制其实都在更大程度上适应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促进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与产业升级。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经济基础又决定上层建筑。新中国成立初期生产力水平与改革开放后生产力水平有重大差异,基于不同的生产力水平也自然需要不同的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从这个意义上讲,实行经济改革并不是纠正前三十年的偏差,而仅是纠正改革这个时间点上的偏差。新中国成立初期计划经济是符合国情的选择;而改革反映了生产力对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要求。为了推进改革,对改革前经济体制进行理想化的反思有其历史的合理性;但当市场经济已经深入人心之时,通过简单否定改革前经济体制来证明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的正当性已经没有必要。从较长的历史尺度来看,新中国成立70年来所实施的是如何在既有国情下尽快赶超发达国家的经济体制;本质都是根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的辩证关系探索一条适应不断变革的时代、不断发展的国情、不断变化的世情的发展道路。中国能成功实现转型,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了正确的理论指导,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时也源于中国传统的“求实”“重实”的传统。强调包容、融合,因而也就不太相信“教条主义”“市场原教旨主义”,而是愿意根据实际修正与调整理论,这也是新中国经济体制70年变革的统一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中国正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阶段,这一特殊的社会经济条件,客观上就决定了中国经济学理论体系必须进行重大的创新。一是研究起点是经济资源;二是研究对象是经济体制;三是研究主线是效率与公平;四是研究目的是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18.
"十四五"时期是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区域发展战略也应随之进行调整。面对"十三五"时期中国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现状依然未能打破,且出现南北差距扩大等新问题的局面,"十四五"时期中国区域发展战略应以协调和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对以四大板块为基础的区域总体发展战略进行重新定位。为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十四五"时期,东部沿海地区应以建立全国高质量发展引领区、中部地区应以构筑稳定全国经济增长支撑区、西部地区应以延续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奇迹新高地、东北地区应以树立萧条区域振兴典范为主要发展方向,为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多元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以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中国深化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战略选择。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逻辑是:以国家数字化转型能力建设为前提,使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赋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协同发展模式并孕育出现代化产业集聚,进而通过产业集聚效应推动数字化思维的形成。新型工业在应用层面所形成的数字生产力可以赋能工业生产力以形成新质生产力,从而实现效益型工业化。新型工业化的现实要求是:创新数据要素产权制度,提高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数据利用效率;提高数字技术创新投入,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技术经济条件;构建多层次教育新体系,解决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数字人才供需矛盾;发展数字化思维转型模式,形成新型工业化的新思维体系;提高政府数字治理能力,优化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市场环境;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新型工业化支撑体系。新型工业化的战略路径是: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遵循,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新型工业化;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结合的制度优势推进新型工业化;以新兴产业集聚为主线,发展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生态战略支撑新型工业化;强化数字经济政策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关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是新形势下对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的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是对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新要求.它不仅为我们在新世纪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提出了伟大纲领,同时也为我们切实加强两个文明建设确立了根本方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