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有的农地产权制度约束下,依赖于土地规模经济的机械化道路在中国短期内难以实现。发展建立在分工经济基础上的农机社会化外包服务,是克服中国农户家庭经营局限性、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农地"三权分置"的改革入手,基于农地产权细分与生产环节分工的理论分析,借助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的全国农村数据,采用IV ordered Probit等计量方法,从农业机械获取方式和农业机械化程度两个角度,分析了农地确权对农户农业机械化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新一轮的农地确权通过对农地经营权的进一步明晰与细分,降低了纵向分工的交易费用,进而促进了农户对农业机械外包方式的选择,与此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农户在实际生产中的农业机械化程度;另外,从横向分工对纵向分工产生影响的角度分析,可以发现,农地确权对农业机械化选择的影响受到农地经营规模和统一种植规划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识别出农业生产激励、交易费用、交易价格以及农村要素市场联动四种中间传导机制,构建了"农地确权—中间传导机制—农地流转"的理论分析框架。然后,本文基于2011年和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的全国追踪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对农地确权影响农户农地流转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农地确权在整体上并不影响农户农地转出,但会抑制农地转入;(2)对于发生过农地调整、有公交车到达以及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的村庄,农地确权更能促进农户农地流转;(3)农地确权通过农业生产激励和交易费用机制抑制农户农地转出,并通过交易价格机制对其产生促进作用;(4)农地确权通过农业生产激励促进农地转入,并通过交易费用机制对其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广东省阳山县农地整合确权政策实施的准自然实验调查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分析农地整合确权政策实施对农地规模经营与服务规模经营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实施农地整合确权政策显著促进了农地地块规模扩张和农户参与农地流转;与此同时,实施农地整合确权政策对农户获取农业外包服务难易程度和外包服务使用程度的影响,随着时间推移由影响不显著转变为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论服务规模经营——从纵向分工到横向分工及连片专业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如何推进农业规模经营,已有研究关注于农地流转及其规模经营,普遍忽视了农业分工问题。规模经济的本质在于分工与专业化,但在主流经济学文献中,纵向分工理论与横向分工理论则是相互割裂的。本文研究表明,在要素(服务)市场开放的条件下,农业分工并不仅仅停留于农户家庭内部的自然分工。一旦农户卷入社会化分工与生产性服务外包,同样能够内生出服务规模经济性。生产性服务的市场容量是诱导农业服务主体生成的关键因素,且具有纵向分工中的交易频率与横向分工中的交易密度两个方面的含义。单纯扩大纵向分工及其交易半径将产生交易成本倍增的负效应,而通过横向专业化并引导连片种植,则能够有效扩大市场容量并促进分工深化。本文有助于增进对"斯密定理""杨格定理"及交易成本理论相互关联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中国新一轮农地确权为背景,将制度经济学、制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相结合,将市场信念纳入确权对农地流转契约选择的分析中,阐明"确权—市场信念—农地流转契约选择"的作用机制。认为农地确权对农地流转契约选择的影响并非简单的直接作用,而是通过市场信念的形塑对农地流转契约选择行为产生影响,促使农户作为市场理性决策者行事,农地流转交易从身份交易转向匿名交易。文章构建的"确权、市场信念与农地流转契约选择"的理论框架,有利于明确农地确权对农地流转行为的中介作用路径,进一步拓展农地流转研究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6.
资本下乡能否有效组织带动农户经营,推进农业转型发展,仍是有待探讨的问题。本文将"资本下乡"这一独特的社会经济现象放在特定"公司农业"视角下加以考察,围绕"江西绿能模式"案例的分析表明,尽管资本下乡企业的本意在于逐利,但是,资本农业以农地规模经营、服务规模经营发展为依托,在农业生产领域、服务领域与农户缔结不同的合约安排,客观上组织带动了"雇佣农户、承包农户"两类农户经营,深化了农业的企业内分工与社会化分工。通过分工诱导分工,两类分工规模经营协同演化,使得当地原有农业生产关系和市场关系被重构,形成一个新型的农业经营体系,推进了农业转型发展。本文认为,资本下乡组织带动农户经营的运作机制是"分工深化、交易治理与规模报酬递增",其中,分工深化为本,交易治理为用。  相似文献   

7.
农地确权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尚无定论。本文将农业生产要素配置细分为农业投资、农地流转、家庭劳动分工和经营权信贷抵押4个方面,进而构建"农地确权—要素配置—农业生产效率"的理论分析框架,并根据2014年和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的混合截面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农地确权对农户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农地确权在总体上提高了农户农业生产效率。(2)对于没有发生农地调整、农业机械化条件较好的村庄,农地确权能够提高农户农业生产效率;相反,对于拥有较多非农就业机会的农户,农地确权对其农业生产效率并不产生影响。(3)农地确权一方面通过促进农户加大农业短期投入、增加旱地转入和提高家庭务农人数占比提升其农业生产效率,另一方面通过抑制农户水田或水浇地转入导致其农业生产效率损失。  相似文献   

8.
农户对其土地承包经营权所普遍存在的禀赋效应,将导致农地流转市场效率低下。对此,本文基于禀赋效应中"人对物"、"物对人"及"人对人"的3类互动关系,构建"农地确权—农地特性—交易对象—禀赋效应"的分析框架,揭示农地禀赋效应的成因及其对象歧视性根源。利用全国4105个农户样本构建IV-Tobit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农户的禀赋效应具有对象选择性与歧视性。特别是当农地流转对象是规模经营主体时,农地确权是显著增加农户的禀赋效应的重要因素,即使强化外出就业政策的扶持力度以化解农户对农地保障价值的依赖性,亦无法降低其农地禀赋效应。由农户与农地的情感关联所决定的农地心理价值的不可替代性,是诱发农地禀赋效应的重要根源。本文有助于深化对我国农地流转市场特殊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关于农地规模经营和农业服务规模经营的理论探讨日渐增多,但是两类规模经营之间究竟存在何种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相对缺乏,且未得到一致的结论。基于河南麦区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Prob it、Tobit以及工具变量模型,分析服务外包如何影响农户的农地流转行为。研究表明:农业服务外包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并非线性关系,而是U型曲线关系,且该结论在分环节子样本的情境下依然成立。U型关系结论为已有该主题实证研究的分歧结论给出了一个"兼容"性的答案。异质性分析表明,两者之间的U型曲线关系仅存在于小规模农户,但在大规模农户中并不存在。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在于:应反思农业服务外包市场发育对促进土地流转的有效性及其限度。仅较高水平的农业服务外包市场方可有效促进农地流转,形塑"土地+服务"双重规模经营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0.
农地确权对农户生产性行为的影响受到学界广泛重视,但现有文献大多忽视了对确权所隐含的产权交易含义的研究。农地确权在提升农户产权强度的同时,有可能因土地的人格化财产特征而强化"禀赋效应",并进一步因"产权身份垄断"与"产权地理垄断"而加剧对经营权流转的抑制。研究发现,针对产权主体与产权客体不可分的交易约束,拓展科斯定理并通过产权细分、迂回交易及其有效匹配,能够在尊重农民土地人格化财产特征的前提下,实现农业的规模经济与分工经济。进一步的案例研究表明,以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管住用途、盘活产权、多元经营"为主线的制度内核,有可能成为中国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基本架构。  相似文献   

11.
规模经济抑或分工经济——来自农业家庭经营绩效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地规模经营与农业分工深化是实现农业规模经营的两类相互关联的路径选择.本文探讨了农地经营规模、农业分工与农业家庭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并利用江汉平原地区的1701个样本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农地流转及其规模经营内生的交易费用与组织管理成本问题,导致农地规模对农业家庭经营绩效的改进效应存在适度规模水平;...  相似文献   

12.
具有规模经济是农业生产外包服务供给的基本要求,理论上农户联合外包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但现实中农户联合外包水平却较低且环节异质性较强。本文借助专业化分工理论的分工规模经济与交易成本分析框架,从分工规模经济与交易成本视角解析了农户生产外包中联合行动的逻辑与条件及环节差异。进一步以水稻为例,用农户微观调研数据对环节联合外包规模经济、交易成本及二者与联合外包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耕整地、收割环节由于技术装备和专业化作业市场规模优势,联合外包的分工规模经济相对植保环节要高,而由农艺特征及作业标准化程度决定的交易成本则相比较低。最优规模经济点越大、交易成本越低的环节越容易实现联合外包。促进环节外包服务发展可以通过破除约束环节外包服务规模经济获取的制度和政策障碍、通过统一连片地块的作物结构和环节作业流程等降低环节联合外包的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13.
农业规模经营:从生产环节外包开始——以水稻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理论和现实的角度分析了中国水稻生产环节外包的本质和现状,基于全国8省24个县(市、区)2381户不同规模稻农的调查数据与实证模型分析结果,认为从劳动力密集型生产环节外包到技术密集型生产环节外包再到全生产环节外包是推进中国农业规模经营的路径之一。在当前条件下,农业生产环节外包是开启农业规模经营的金钥匙,坚定不移地走农业规模经营的道路可以从农业生产环节规模经营开始。  相似文献   

14.
农地确权被视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然而这一目标定位是否准确值得探讨。文章基于2014—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通过识别出转入交易费用这一中介传导机制,并经过科学的数据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从整体上来看,农地确权不利于经营规模的扩大,在使用工具变量方法后,发现农地确权对经营规模的负面影响被低估了。(2)转入交易费用越大,经营规模扩大越难。(3)农地确权的实施,反而增加了规模经营主体转入农地的交易费用,并且通过转入交易费用机制对经营规模扩大起负向作用。因此,农地确权促进流转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值得商榷,必须重视当前农地流转中交易费用过高的事实。  相似文献   

15.
本文构建"交易特性—生产特性—农业生产环节纵向分工可能性"的分析框架,采用因子分析法和结构方程模型,识别影响农业生产环节可分工性的显著性因素及其影响系数,由此测算出不同环节的可分工程度。研究表明,资产专用性、农业经营风险、劳动密集程度对农业环节纵向可分工性有显著促进作用,而交易风险、交易频率则有显著抑制作用。环节可分工性的综合得分测算结果排序由小到大为灌溉、施肥、除草、植保、储运、耕整、种苗、收获、播栽。  相似文献   

16.
论农业经营制度变革及拓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改革40年来的农业经营制度变革,一直是在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的基础上,努力追求农业的规模经济性。尽管已有研究对如何改造传统小农尚未达成共识,但推进农地的规模经营已经成为我国主流的政策导向。规模经济的本质在于分工,如果将家庭经营卷入分工活动,那么农业规模经济性既可以表达为土地规模经济,也可以表达为服务规模经济。家庭经营卷入分工,关键在于开放和盘活农地经营权。盘活经营权依赖于产权的可分性,产权细分为多元经营主体进入农业提供了可能,从而构成了劳动分工的前提条件;劳动分工会导致交易费用的增加,而生产组织与交易组织的生成将成为保障分工效率并降低交易费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农地确权颁证与农户农业投资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地确权颁证对农业投资行为的影响作用尚无定论。对此,本文先是构建了农地确权颁证影响农户农业投资行为的理论框架,进而采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4年29省的大样本数据对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地确权颁证主要通过提高地权安全性、地权可交易性以及信贷可得性三种方式,促进了农户农业投资。家庭和村庄特征会显著影响农户获得农地确权颁证的可能性。农地确权颁证对农地经营规模扩大、农业劳动力数量、农业生产时间以及农业经营投入都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并且其估计结果较稳健。  相似文献   

18.
农地确权颁证对农业投资行为的影响作用尚无定论。对此,本文先是构建了农地确权颁证影响农户农业投资行为的理论框架,进而采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4年29省的大样本数据对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地确权颁证主要通过提高地权安全性、地权可交易性以及信贷可得性三种方式,促进了农户农业投资。家庭和村庄特征会显著影响农户获得农地确权颁证的可能性。农地确权颁证对农地经营规模扩大、农业劳动力数量、农业生产时间以及农业经营投入都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并且其估计结果较稳健。  相似文献   

19.
基于广东省阳山县和新丰县1006户农户调查数据,以农地流转作为中介,在消除内生性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农地整合确权对农村劳动力农内转移的影响。研究发现:整合确权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农地转入行为;农地转入在农地整合确权影响农村劳动力农内转移的路径关系中具有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重为21.3%;农地转出对农村劳动力农内转移有显著负向影响,但在农地整合确权影响农村劳动力农内转移的路径关系中不具有中介效应;农地转入中介效应的作用机制是,农地转入为农地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分工程度,增加了农内就业创业机会,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农内转移。由此得出,在农地产权界定实践中,应鼓励土地向种田能手流转,支持有条件地区实施土地置换整合,降低土地细碎化程度,加快培育农业社会服务市场,为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的创业提供良好环境,以实现促进农地流转和农村劳动力农内转移的双重政策效应,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基于经典产权理论,农地确权预期会对农业投资产生显著影响,但中国实践经验呈现出多元化证据。由此产生的理论混乱,既影响到学界和决策者对农地确权重要性的认知差异,也不利于农地制度改革的深化。为此,本文建立"产权强度-情境依赖-外部约束"的分析框架。在整合理论分歧的同时,解释了农机服务外包与农地确权之间的关系。相应,本文强调了"农地确权促进农户自主投资"这一基本理论的普适性价值,也在肯定农地确权历史性意义的基础上,为未来改革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