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韩龙 《金融博览》2001,(11):4-5
关于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中的监管问题,服务贸易总协定的金融服务附录有原则的规定:无论本协定任何其他条款如何规定,不应阻止一成员为审慎原因而采取措施,包括为保护投资者、存款人、投保人或金融服务提供者对其负有诚信义务的人而采取的措施,或为确保金融体系的统一和稳定而采取的措施.这表明,WTO成员方在金融这一特殊领域追求监管目标的自由与多边推进金融自由化的纪律发生冲突时,应当也可以把监管摆在十分优先的位置.按照法律适用中特殊优于一般的原则,附录中的审慎例外应得到优先适用,WTO成员方无论是否作出了自由化的承诺都有权采取监管措施以保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及其存款人等,监管措施不受服务贸易总协定自由化条款的约束.  相似文献   

2.
金融全球化与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TO的《服务贸易总协定》和《金融服务协议》,界定了企业服务与政府服务的区别,从服务类型,服务规则等方面对金融服务作了详细规范,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中妥善解决国际规则与国内规则的关系,金融自由化与维护金融秩序的关系至关重要。GATS以《巴塞尔协议》为基础,构筑了规范全球化金融市场的法律监管框架,但其局限性也日益明显。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加入WTO,WTO金融服务贸易对金融稳定的挑战众所关注,但对金融服务贸易对金融稳定的促进功能则缺乏研究。WTO金融自由化能够有效地改善金融监管,优化资源配置和促进经济增长,从而促进金融稳定;一定条件下的金融自由化亦能够促进资本良性流动和金融稳定,这也为我国积极借助金融自由化加强金融体系稳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WTO推动下的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运动在增强全球金融服务贸易的活力的同时,也给国家金融管珲带来了冲击与挑战.在自由化承诺与义务的约束下,国家金融管理权的存废、冲突、协凋及行使方式,都是急需从国际法层面探索的课题.国际合作与主权意志表达方式的转换是实现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与国家会融管理权良性运作的法治路径.  相似文献   

5.
当前,WTO主导的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受阻,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依靠区域性自由贸易协定(FTA)推动金融服务自由化。自实施FTA战略以来,中国在FTA框架内推动了比较有限的金融服务自由化。着眼于长远发展,中国需要尽快统筹规划FTA战略,在谈判队伍中增强金融部门官员的角色,在FTA协议中将金融服务独立成章,使得FTA金融服务自由化与区域金融合作相互配合,共同推动中国金融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加入WTO对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影响重大,总的来说,机遇要大于挑战,发展前景比较乐观,WTO将给我国金融服务业带来发展的机遇,首先,由于WTO成员国正逐步放宽服务市场,对服务贸易自由化做出市场准入的承诺,我国加入WTO后,将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金融服务业大有可为,同时,国外金融服务也将大量进入我国金融服务市场,这有利于优化国内金融结构,有利于吸引国外资金和技术,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其次,加入WTO,有利于推动我国金融服务业的改革,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金融服务体系;有利于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我国服务业的服务水平;有利于学习别人先进的管理经验,知彼知忌,大大提高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并给广大的消费者带来实惠,第三,加入WTO,我国政府有权参与服务贸易规则的制定,不但能为自身的利益争取主动权,而且增加了发展中国家在服务贸易谈判吵的力量,有利于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中发挥更大作用,同时,还可以利用总协定关于发展中国家的例外规定,在金融服务方面寻找必要的市场保护。  相似文献   

7.
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在金融全球化的进程中引起了各国的关注和争论.对于商品贸易自由化,古典的贸易理论已经给出了充分理由,证明商品贸易自由化对参与贸易各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但对于贸易自由化在经济发展中所起作用大小和与收入趋于一致性未给出实证.芒德尔则对金融商品贸易自由化提出了充分理由,用两国模型加以分析.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对经济的作用存在争议,这些争议包括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与分散风险、资源配置和国民收入稳定的关系方面.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存在一定的政策含义,它对一国经济金融调控带来影响,我国在推进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中应考虑这种影响并采取逐步开放的政策.  相似文献   

8.
自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以来,全球经济浪潮翻滚而来,金融全球化已然成为21世纪的主旋律,金融服务贸易的自由化竞相成为世界各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大环境。文章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概念内涵进行剖析,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客观分析我国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发展情况,论述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艳丽 《云南金融》2012,(3X):158-158
自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以来,全球经济浪潮翻滚而来,金融全球化已然成为21世纪的主旋律,金融服务贸易的自由化竞相成为世界各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大环境。文章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概念内涵进行剖析,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客观分析我国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发展情况,论述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是顺应世界金融自由化主流趋势的制度创新,为此推动了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等先行先试,对于改进金融开放及金融服务贸易之不足,弥补其短板效应将发挥积极效果,从而更好服务贸易,实现贸易及投资便利化。为规避自由化导致相关的风险,我国金融自由化尤其是自贸区金融自由化相关领域先行先试,应该有边界、循序渐进;要用“三明治”思维优化金融自由化在金融中心建设、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自贸区金融改革先行先试三方面的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11.
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金融抑制是阻碍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因而,在著名学者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肖的金融深化论影响下,许多发展中国家选择了金融自由化的道路.但令人失望的是,除亚洲外的广大拉美和非洲国家的金融自由化并未能达到预想的效果.为此,经济学家赫尔曼、穆尔多克、斯蒂格利茨提出了金融约束理论,认为政府选择性地干预金融部门有助于而不是阻碍了金融深化.目前国内也存在一些观点认为我国现阶段已具备了实行金融约束的条件,应该选择金融的约束战略.而本文在对金融约束理论及其政策主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金融约束在我国目前尚不具备可行性,逐步深入地推行渐进式的金融自由化战略乃是我国金融发展的可行选择.  相似文献   

12.
从本次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监管体系提出的新挑战出发,本文探讨了金融国际化与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的关系,以及金融危机对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的影响。未来,金融监管将日趋国际化,更加注重风险性监管和对创新业务的监管,重视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同业自律机制,而统一监管将成为监管体系发展的趋势。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中国金融监管体系改革应走综合监管、统一监管之路,以适应混业经营发展和金融创新的需要;要加强宏观金融审慎监管,保证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注重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并不断完善与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相配套的其他制度与措施。  相似文献   

13.
Innovation in financial markets, spurred to a significant extentby developments in finance theory and financial econometrics,has played a critical role in spurring economic growth. However,the current turmoil in financial markets raises fundamentalquestions about the nature of 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the roleof policymakers in maintaining financial stability. This paperexplores these questions, focusing on the complexities of modelingfinancial risk and the potential trade-off between policiesaimed at combating short-run financial instability on the onehand and the potential financial market distortions and moralhazard that can result from such policies on the other.  相似文献   

14.
伍旭川 《银行家》2005,(5):118-120
随着经济金融业的发展,两个非常重要又很专业的金融术语逐渐被人们所熟悉:金融深度和金融宽度。这两个指标可以很直观地衡量一国金融业发展的总体水平和成熟程度。本文将会为读者作一具体介绍。  相似文献   

15.
中国金融开放已经到了外国资本在中国银行业市场上举足轻重的时候。对外开放在引进外部竞争的同时,也会带来金融稳定问题。东道国政府必须在金融开放与金融稳定之间做出权衡。在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的背景中,金融监管成为保证金融稳定的主要途径。以激励为基础的金融监管体系是金融稳定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6.
如何认识金融中介在不同融资体系的发展?这是把握当前金融机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所应该搞清的重要问题.本文从两种融资模式的渊源出发,对市场导向的融资体系和银行导向的融资体系中金融中介的作用进行比较分析,并探讨我国融资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金融排斥态势与金融普惠策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存在严重的金融排斥现象,贫困农户是典型的"边缘借款人"。普惠金融理念的提出,对于打破金融排斥、推进我国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增加农户收入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考察中国农村金融排斥态势与金融普惠面临的挑战,对农村金融普惠的策略选择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金融创新、金融风险与金融稳定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创新、金融风险和金融稳定的关系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金融创新是金融领域各种要素的重新优化组合和金融资源的重新配置。从微观层面看,金融创新对金融稳定的促进作用体现在金融风险规避、金融效率提高和金融市场发展。从宏观层面看,金融创新有助于货币融通、金融体系稳定和金融发展安全等。而另一方面,金融创新可能带来金融脆弱性、危机传染性和系统性风险,并给金融监管带来巨大挑战,对金融安全产生负面冲击。  相似文献   

19.
在任何一种经济中都需要建立一种金融机构与证券市场能够共同发挥作用的、完善的金融体系。但是,考虑到各种经济制度建立基础和发展历史与传统上的差异,以及金融体系与企业部门之间的关系不同,各国金融体系的架构并不需要保持完全的一致。本文从不同融资制度中金融中介的作用,探讨经济中金融中介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颖  陆磊 《济南金融》2012,(1):4-10
以全球金融危机为转折点,中国的经济金融运行出现了诸多新迹象,其中的突出问题是金融资源配置的不均衡。一方面,银行业总资产突破100万亿元,相伴随的却是连续两年的实体经济部门融资难;另一方面,在经济下行期和负利率背景下,银行业获得了较高的利润。据此,本文提出如下观点:第一,普惠制金融体系建设的滞后性导致了融资集中和系统性风险积聚,过多的金融资源集中于政府项目和投机领域;第二,普惠制金融体系建设有助于通过分散金融资源配置以换取更为稳定的金融环境;第三,如果金融业侧重中小经济主体融资,则整体盈利水平还将进一步提高,其主要盈利来源将从数量扩张转向风险溢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