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奥巴马上台后在对外政策中推出了"巧实力"外交战略。"巧实力"外交战略既是出于对小布什政府单边主义外交政策的反思,也是对美国国内状况和国际形势的综合考量。从目前来看,修复受损的国际形象,重返多边主义,主张合作外交,提高美国软实力,是"巧实力"外交战略主要内容。"巧实力"外交战略目前只能说是初见端倪,尚未定型,今后如何发展,还取决于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2.
"金砖外交"正成为我国推进全球外交战略的品牌,我国与金砖国家的科技创新外交关系将进入全面、纵深发展阶段。巴西是南美大国,已快速崛起为全球第七大经济体,其科技创新取得明显成效。通过总结巴西科技创新的历史发展,研究了近年来巴西科技创新的政策重点,并对巴西科技创新管理的趋势与动向进行了分析述评。近10余年来,巴西推出多部立法,促进科技创新;持续颁布了国家层面的科技创新发展五年规划;推出工业研究计划和INOVACRED计划,有效推动企业创新。巴西强化科技创新管理,强调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遴选能够拉动未来经济增长的重点技术领域给予巨额资助,重视科技计划和规划在科技管理中的引导和抓手作用。期望巴西的这些科技创新管理经验对我国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社会的深人发展,国与国间的相互依赖、文化全球化、舆论效应等因素与各国外交的联系日益紧密。公共外交在改变他国公众的态度以影响他国对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方面的作用日趋重要,与传统外交手段相比,公共外交的中心是信息和观点的流通。思维定式与文化差异等因素深刻地影响着公共外交体系的构建与效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19,(3)
旅游外交作为典型的国家对外战略的"软运作"模式,逐渐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文章从旅游外交概念入手,借以具体的旅游外交实例分析旅游外交的作用、手段等,对我国旅游外交工作提出具体建议,探讨旅游外交对提升中国"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气候变化谈判中的科技外交进行研究,发现气候变化谈判中的科技外交具有三个特点:一是科学家和科学共同体成为重要主体,二是国家科技实力影响科技外交,三是科技因素的影响要遵从国家利益等政治因素。最后结合我国国情对我国科技外交的发展提出建议,要积极调动民间科学力量,加大投入加强气候变化领域的科技研发,在国家利益和国际责任中寻得平衡点。  相似文献   

6.
能源日益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如何运用外交和战略手段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日益成为紧迫而重要的问题.广泛而深入地了解世界主要国家的能源外交政策,对于制定具有中国特色能源外交战略,开辟中国能源外交的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全球健康外交是公共卫生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外交发展的结合点,是实现良好的全球健康治理的重要手段和渠道之一。介绍了全球健康外交的定义和发展进程,从发展、贸易、安全和外交四个方面分析了外交政策与健康的关系,健康已经成为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对外交利益的重视可能会影响全球健康目标的实现。中国在SARS后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健康安全机制的建构,在全球、地区、双边层面参与健康外交。研究机构也积极参与全球合作,北京大学参加的国际研究型大学联盟加强了学术合作对政策形成的推动作用。要达到理想的全球健康外交目标还需要健康和外交政策的进一步融合。  相似文献   

8.
公共外交一直是美国政府极为重视的外交手段,在实现美国长期对外战略目标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对公共外交进行了进一步改良,大力提倡“新媒体外交”和“全民网络外交”.这对于宣传美国的外交政策,改善美国国际形象,缓解与各国之间的关系,实现其全球战略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迫于国内外政治、经济阻力和霸权外交困境等因素的影响,其效果还很有限。  相似文献   

9.
印度独立以来,历届政府都将实现大国目标奉为政策"圭臬",致力于理念与认知调适、战略与政策设定、宣传与实操匡定。就后尼赫鲁时期而言,印度对实现大国目标的新认知是:发展军事实力是强大后盾、独霸南亚是现实政策选择、确立印度洋战略是长远考量、倡导"不结盟运动"是谋取国际尊重的利器。基于此认知的印度外交路径和作法是:对南亚邻国推行"印度版门罗主义"、对美苏两大超级大国采取"亲苏疏美"、对亚洲强邻中国实行"敌视加缓和"、对传统友邻非洲国家注重"道义外交"。历史性地透视和客观性评价后尼赫鲁时期的印度对外政策与关系,将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印度外交政策演变及对外关系进展,准确评估印度对外关系的前世今生及未来可能走向。  相似文献   

10.
经济外交作为中国整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进入新世纪之后步入新的阶段。近年来,东盟在中国经济外交格局中的战略地位日益提升,2010年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成功建成即是中国对东盟经济外交中取得的突出成果。文章拟在简单介绍经济外交的概念、中国经济外交的目标及发展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中国政府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过程中的外交战略考量、外交进程、阶段性成果以及带来的影响和作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现阶段中国对东盟经济外交的特点及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政党外交工作是党的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也是中国总体外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确立,中国政府积极实施政党外交,这不仅表现在政党外交工作日趋理性、自觉和务实,而且,政党外交的内涵和手段也在不断地拓展、丰富和多样化。政党外交对于中国推进和平发展战略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邵冰 《经济研究导刊》2010,(29):278-279
目前,环境问题已同国际安全、世界经济并列,成为国际政治的核心议题之一。二战后,日本在迈向政治大国的进程中,明确提出环境外交,并把其纳入国家对外战略,不仅是为了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扩大国际影响力,更是为掌握环境外交的主导权,占领全球环保制高点,为日本的环保产业开拓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3.
科技对提高总体外交能力、拓展总体外交空间具有重要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总体外交体系。总体外交也会为科技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为科技发展提供信息支持。我国应该充分利用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从提高我国的科技实力、开展科技外交、用外交手段减少发达国家对我国科技发展的制约、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等几方面入手,提高我国的科技实力和外交能力,以更好地应对新世纪的国际竞争。  相似文献   

14.
能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能源安全包括能源供给安全和能源环境安全,目前我国能源进口地理方向和运输通道较为单一,能源面临各种安全困惑.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后,中国将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经贸、能源、科技、人文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为解决我国能源问题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提供了新的契机,在此背景下,我国将积极开展能源外交,即拓宽能源进口来源和运输途径,增强与沿线国家的合作深度和广度,进而提高我国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主要国家开展科技外交的主要实践活动,基于其战略地位和内容、手段的不同,将其划分为三种类型的工具:战略工具、操作工具和支持工具。战略工具明确科技外交的目标方向,操作工具主要指各国开展科技外交实践的机制和策略,而支持工具则是促进科技外交实践的培训类和平台类活动。建议我国未来进一步整合科技外交操作工具,并长远谋划战略工具和大力发展支持工具。  相似文献   

16.
《经济师》2015,(9)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家领导人的频频出访,我国的外交战略也发生了很大的调整,从"中国版文明观"的提出,到新"义利观"的诠释,从处理周边关系"亲、诚、惠、容"的基本方针,到"中国梦"推动"世界梦"的战略思维,无疑都在重新雕琢我国对外交流的新形象。文章通过阐释我国当前外交战略的新思想、新观念,深入分析其与国家形象塑造的内在关系,为进一步的文化外交战略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7.
科技外交是中美两国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夯实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基础。本文在界定科技外交基本内涵的基础上,通过比较研究方法详细分析了中美两国科技外交的最新发展,并提出中美科技交流的实践路径与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经济外交是一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和平、发展仍是时代潮流,各国的竞争表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经济实力是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这就使得各国越来越重视经济外交。本文以对外援助领域的经济外交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对外援助领域经济外交的政策目标、主体、模式、特点及其有效性进展,最后,本文简要分析了对外援助领域经济外交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是新时代实施军民融合战略的重要目标,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则是实现该目标的必然选择。基于扎根理论建立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影响因素体系,通过分析影响因素间的交互关系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根据模型对案例进行仿真分析,考察单因素作用、多因素协同作用、多因素非协同作用条件下协同创新水平变化情况。从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内涵、结构、功能实现3个层面揭示要素融合机制。据此,为国家军民深度融合提供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王丽霞 《经济经纬》2006,(1):F0003-F0003
战后日本外交中,经济外交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普通国家化”作为理解当今日本国家战略走向主流趋势和把握现阶段日本政治与外交行为方式的核心概念之一,其与经济外交的相互关系是我们分析今天日本政治所不能回避的。尽管有学者对这个问题有所探讨,但真正有价值的研究并不多见。北京大学博士、山东理工大学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李建民的专著《冷战后日本的“普通国家化”与中日关系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一书为我们研究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分析框架。这部专著历史感强,内容丰富, 而又有清楚的条理和结构,一方面肯定了国内外学者对“军事大国化”与“普通国家化”关系的合理阐释,同时又有所创新。在作者看来,作为一种国家形象设计和国家战略目标追求,“普通国家化”的实质是对“自主性”、“平等化”与“大国化”的追求。在实现这些政治理念的过程中,军事方面的动向仅仅是手段之一,经济外交的作用不容忽视。书中采用多视角的分析方法,对我们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