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利用四分位贸易数据,从产业内贸易形态跨国比较的视角,本文对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进行了研究。结论发现:中国贸易50%以上为低品质垂直产业内贸易,发达国家50%以下为低品质垂直产业内贸易;随着产品技术含量升级,中国低品质垂直产业内贸易比重上升,高技术产品达92.6%;劳动密集型行业以水平产业内贸易为主,技术和资本密集型行业以低品质垂直产业内贸易为主。因此,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低下,在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上尤为低下。提升"中国制造"国际分工地位,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垂直专业化视角下的产品内贸易与中国产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全球垂直专业化分工促进了地方产业积聚的产生和发展,地方的比较优势决定了整个生产工序网络各个环节在全球空间配置的区位方向.对中国在垂直专业化中的利益分配问题与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之间的关系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垂直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中国相关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对商品结构的升级作用不可忽视.商品结构的不断优化体现出中国的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出口逐步转向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出口,说明中国在垂直专业化中获取了动态利益.产业内贸易为中国产业结构的提升提供了资本积累,促进了中国产业结构的提升,从而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产品内贸易为中国产业结构的提升积累了技术条件,这为形成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提供了产业基础.  相似文献   

3.
中国加入WTO后,包括日本在内的各国对华直接投资急剧增长.促进了东亚贸易发展与中国产业结构的提升,现在,中国已经成为日本最大的进口伙伴和第二大出口伙伴。同时,中日贸易构成中,高加工度产品的进出口都有大量增加,说明中日贸易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垂直贸易,正日益成为多层次国际分工的一环。日本进一步开辟新的领域.能够使中日两国间的合作互补关系继续得到维持,双方也能从相互的贸易中同时获得更大的利益.  相似文献   

4.
垂直专业化的贸易利益分配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垂直专业化是当代经济全球化在国际分工领域的一个显著特点。本文通过研究四种不同市场结构下中间产品价格的决定,对垂直专业化贸易利益分配机制进行了探讨。并在明确我国分工地位的基础上,就如何提高垂直专业化水平和获取更高利益分配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工业品的国际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以进出口数据为基础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法和利润率评价法结合起来,对1980~2003年期间中国工业品国际竞争力及贸易模式变化进行研究。研究结论表明:中国工业品国际竞争力有所增强,贸易模式逐渐向以垂直产业内贸易为主转变,产业内垂直分工专业化趋势增强。然而,出口仍具有典型的粗放型增长特征,价格优势构成了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因此,通过自主创新来提升工业品国际竞争力,改善出口绩效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国际产品内贸易是当前国际贸易的重要形式之一,中国已经充分融入这一垂直专业化的国际分工体系中,这种国际分工和贸易模式给中国的经济带来了诸多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了国际产品内贸易对中国工业的技术进步和收入水平带来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如果国际产品内贸易发生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则会给这些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劳动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带来负面的影响;而如果国际产品内贸易发生在技术密集型行业,则将会提升这些行业的技术水平,并使这些行业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分析东亚国际垂直分工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评价了中国在东亚分工体系中的地位,认为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比较优势的转化及提高吸收能力可以促使中国在东亚国际垂直化分工体系中获得更多的分工利益。  相似文献   

8.
叶迎 《改革与战略》2010,26(7):33-36
文章从国际垂直分工引起贸易增长的视角研究中国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文章认为,垂直专业化使得贸易扩张和收入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分配产生差异,最后导致收入不平等的扩大。  相似文献   

9.
中日贸易中工业制品比较优势及国际分工类型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加入 WTO后 ,中国将在全面融入世界经济和参与国际分工中实现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升级。日本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主要的投资来源国 ,中日经贸关系对中国在 2 1世纪的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演进影响很大。为了深入具体地考察两国间产业的比较优势及国际分工类型 ,本文对国际上通行的有关测定方法做必要的修正后 ,分析了过去 1 0多年间中日贸易中工业制品的比较优势以及产业内贸易发展的状况。分析结果表明 ,中日两国间国际分工类型在总体上仍以垂直分工为主 ,同时具有局部向水平分工发展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新开放观认为,转变外贸和外资增长方式,不断提升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分享与中国贸易地位相适应的贸易利益,已经成为开放型经济持续发展的主题。全球新一轮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国际产业转移为这一主题的破解提供了契机,中国应抓住这一机遇,积极承接离岸服务外包,为开放型经济的科学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来自中国的数据,改进了传统的测算垂直专业化的指标,将FDI因素引入指标设计中,建立了从投入产出系数矩阵中分离跨国公司生产和进口的中间投入品的方法,测算了FDI对一国参与垂直专业化的影响。文章结论是:中国在跨国公司价值链上所处的分工地位是为其提供附加值较低的中间投入品和最终品的中低端垂直专业化地位;FDI对我国参与由跨国公司主导的垂直专业化的影响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中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将制造业生产的劳动密集型环节转移到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产品内国际分工迅速发展.理论与实证分析表明,低成本劳动力的比较优势是我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基础,而劳动力的素质与效率、制造业发展水平、国内经济状况与对外开放程度等宏观经济环境方面的因素对吸引和承接发达国家的跨国外包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We consider a model of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where producers can manipulate an elasticity parameter at an early stage. We interpret this as a choice of product specialization. Lower marginal costs of production lead to more generic products in all equilibria, which lead to fewer varieties under free-entry. Entry of a new firm increases overall specialization and increases prices, that is, the environment exhibits price-increasing competition. The loss of consumer surplus due to higher prices and lower consumption is compensated by the value of additional variety, hence entry also increases consumer surplus. Therefore, price-increasing competition need not be anticompetitive under endogenous specialization.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理论分析基础之上,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利用1994~2009年的季度数据,从实证角度比较分析了不同贸易模式下中国贸易收支对汇率波动敏感性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其敏感性在产品内贸易模式下较之传统产业间和产业内贸易模式下更低。由于中国持续性贸易顺差正是中国融入产品内国际分工体系所致,所以人民币升值并不是解决中国贸易顺差的合理之道。本文研究同时发现,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内资企业冲击较之外资企业更大。据此本文认为,尽可能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通过攀升产品内分工高端价值链、优化贸易结构、鼓励企业"走出去"等,对于缓解中国贸易顺差更为可行。  相似文献   

15.
产品内分工将国与国之间基于要素禀赋的"分工边界"从"完整"的产品贯彻到产品内部的工序和流程,从而极大地改变了全球经济运行方式。中国当前作为世界产品内分工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其要素禀赋特征对参与产品内分工的影响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将赫克歇尔-俄林要素禀赋理论应用于产品内分工动因研究,并通过中国纺织和机电两个行业省际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进行了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16.
基于Hummels 等(2001)的分析框架,本文利用OECD(2009)提供的投入产出数据库和联合国COMTRADE 贸易数据库测算了1993 年至2008 年中国出口中的国内价值和国外价值含量,结果发现中国出口中的国外价值自1993 年以后明显上升,来自其他国家其中主要是东亚地区的中间产品,通过融入中国的生产体系将其价值体现在中国出口贸易中,并在中国出口的快速增长中占据了相当的地位.在中国各行业的出口中,高技术制造行业出口比重迅速上升,但其出口中国外价值含量较高;低技术制造业出口比重大幅度下降,但出口中国外价值含量较少,出口价值基本都由本国创造.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2002~200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计算了各地区出口贸易的垂直专业比重,并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了垂直专业化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出口贸易的垂直专业化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异尤为突出。工业基础、人力资本、对外开放度、服务业水平对垂直专业化水平的影响显著为正,工资水平和自然资源变量系数均显著为负,这些因素也是造成中国出口贸易垂直专业化地区差距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对中美贸易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计算了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的垂直专业化程度以及其主要的来源国情况,并对中美贸易顺差和垂直专业化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认为,垂直专业化程度增加是中美贸易不平衡不断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对中美贸易顺差的贡献度约为50%,其中来自日本、韩国、东盟的部分分别约为20%、5%和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