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企业物流外包即第三方物流,是企业充分利用外部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自身竞争力的管理策略。本文探讨了中小制造企业选择物流外包的优势和风险,及选择第三方物流的标准和评价策略。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探讨了第三方物流企业金融服务的主要模式,并对物流企业金融服务的风险和防控策略展开研究,为第三方物流企业金融服务的开展和风险的防控提供资料参考.  相似文献   

3.
制造型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中,面临着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以及越来越多样化的市场需求。这就要求企业必须不断思考,如何能在保持竞争力的同时,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而又面临降低物流成本的压力。第三方物流的出现为企业解决以上难题带来了曙光。尽管物流外包的优势多多,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本文通过全面剖析了第三方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以及现在面临的主要风险,提出了一系列规避风险的对策,第三方物流将能更好帮助生产型企业将资源有效利用到企业核心业务中,也能为双方企业带来双赢。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第三方物流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当前第三方物流行业,出现了管理能力较低,风险增加的问题,因此控制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财务风险,可以有效保证第三方物流的持续稳定发展。本文主要阐述了第三方物流具有的财务风险,并从其整体的发展趋势出发,分析评价了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关的防范措施与控制办法。  相似文献   

5.
由于物流外包中物流需求方与物流服务商之间的签约后的信息不对称,带来了第三方物流中的道德风险。物流需求方通过对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监督激励能够有效地减少服务商的机会主义行为,提高服务商的服务水平,克服第三方物流应用中的负面效应。本文基于物流外包中第三方物流的违规动机和外包的风险,运用非合作博弈论的理论和方法,构建了第三方物流的监督博弈模型,并应用混合纳什均衡模型对第三方物流的监督问题进行了定量分析,详细分析了物流需求方和服务商的决策行为,求出了混合战略纳什均衡点,得出了制约博弈双方决策行为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了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有效监督的若干建议,为物流需求方提供了有效监督决策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起步较晚,尚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发展很不规范,营销手段落后,许多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举步维艰.概括了第三方物流企业和市场营销的概念,在阐述市场营销在第三方物流企业运用中的重要性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给出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7.
朱培卿 《当代经济》2000,(10):51-51
物流号称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为了降低企业的物流费用,企业的物流先后经历了分散、集中到分离的过程。现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企业为了加强本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纷纷选择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又叫合同物流,是第三方物流提供者向物流需求者提供的长期稳定的系统化的物流服务,这种物流服务是建立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基础上的。 一、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出现为企业物流系统的独立创造了分工的生产力条件 分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现代新技术革命下,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社会分工也日趋细化,许多专门从事某些中间产品生产或专门提供某些特定服务的企业纷纷涌现。网络技术的出现,使工业企业可以与物  相似文献   

8.
我国第三方物流运行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盛瑜 《经济师》2003,(9):26-26,28
分析了第三方物流与物流一体化的必然性 ,并从上海通用、海尔等企业的第三方物流运行模式提出了我国发展第三方物流、实现物流一体化的运行模式及对策  相似文献   

9.
戴玲艳 《经济师》2010,(3):110-111
文章对物流外包可能产生的合作风险问题进行了探析。首先,根据物流外包的定义得出企业与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战略联盟关系;其次,分析了物流外包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风险,物流外包合同条款不完善,供应商垄断问题以及物流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同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0.
徐姝 《技术经济》2005,24(11):63-65
本文针对我国当前第三方物流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以推动我国物流业发展为宗旨,从物流需求企业、第三方物流商和政府这三个不同角度,探讨了促进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与改革的对策与建议,为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提供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在深入分析供应链物流计划过程内涵与特点的基础上,围绕实现物流计划知识的快速发现和敏捷重用,引入了知识情境的概念,将其合理地嵌入到物流计划过程Agent模型中,并结合移动Agent协作群机制,构建了集成情境的供应链物流计划知识管理模型,为动态环境下的供应链物流计划敏捷重用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2.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物流企业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是形成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物流企业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创新,培育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生存和发展。针对物流企业目前存在的管理理念落后、物流服务项目少、信息技术水平不高、组织机构不适应等问题,本文探讨了物流企业如何通过理念和制度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等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物流企业应树立合作共赢理念,与客户合作、与其他物流企业合作;创新服务内容,为客户设计、开发个性化服务项目,注重服务质量,增加知识性服务;重视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创新,重视物流装备技术创新;建立鼓励并奖励创新的组织形式和制度体系等。物流企业要获得创新成功必须将创新纳入物流企业的文化中,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创新方式。  相似文献   

13.
金淳  殷广杨  李瀛 《技术经济》2020,39(2):15-20
服务质量和顾客忠诚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法宝,而私人关系作为中国企业管理中独特的要素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揭示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提升服务企业绩效及丰富相关管理理论十分重要。本文以服务行业为研究对象,研究服务质量、私人关系对顾客忠诚的影响。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企业的服务质量和顾客与服务人员私人关系都正向影响顾客对企业的忠诚,企业的服务质量有助于提升顾客与服务人员的私人关系,在企业一致性高的情况下,顾客与服务人员私人关系对顾客对企业忠诚有更大的影响。这些发现对于提升顾客忠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也有助于丰富中国情境下的本土化理论。  相似文献   

14.
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对高校后勤企业的税负将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从高校后勤企业的组织形式、营业收入、税前扣除项目三方面考虑,通过纳税筹划,能降低后勤企业税负或延缓纳税,实现税后利润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苏南地区物流企业生态效益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物流企业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要重视生态效益,发展绿色物流。通过对苏南地区物流企业分类及现有评估标准的分析,阐述物流企业生态效益评价的必要性,基于物流企业在货物包装、运输、储存等环节影响生态环境的因素分析,运用问卷调查法和李科特五分量表法,创建了物流企业生态效益评价指标并进行指标内容的效度检验,通过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理论进一步构建指标体系的评价模型,结合具体物流企业加以评估,以此促进企业、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技术制造企业服务化战略能够在技术瓶颈期使服务要素对技术要素形成强边际替代效应,为企业寻找盈利增长点开辟新途径,这是其成为当下众多高技术制造企业战略选择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高技术制造企业服务化绩效水平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通过梳理制造企业服务化研究文献,认为服务化绩效在逻辑上主要受制于服务要素投入的质量和数量,基于此,将 “技术创新能力、服务化程度是影响服务化绩效的核心变量”作为研究假设,以企业规模、资产负债率等为控制变量构建线性回归模型,并利用Wind数据库2012-2016年的行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模型整体效应显著,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服务化程度、企业服务化绩效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理论假设基本吻合。以此为基础,分别从企业和政府两个角度提出提升高技术制造企业服务化绩效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肖挺 《技术经济》2020,39(2):87-98
关注于制造业服务化问题的文献并不缺乏,但在服务化过程中制造企业的市场表现可能出现波动,这就涉及了企业运营的风险。通过采集我国上市制造企业数据作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估计结果表明,拥有良好的研发能力以及开发更多与产品高度关联的服务有助于缓解服务化所造成的风险,但营销活动的增强以及不可被吸收的冗余资源增多会加剧外界对于企业服务化战略的担忧从而造成更大的经营风险。被吸收的冗余资源则没有体现出显著的调节作用,而且上述作用在分行业以及分规模的企业之间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刘文欢 《时代经贸》2007,5(6X):92-93,95
世通舞弊、安然破产等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加强企业内部风险管理迫在眉睫。企业内部审计以企业价值增值为目标,在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必将成为后安然时代的一大亮点。本文从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角度来分析内部审计在实现企业价值增值和风险防范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为内部审计参与企业风险管理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9.
Successful innovation is so important that enterprise scientifically manages the process and risk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Firstly, the process of innovation is generalized to seven stages including formation of innovation idea,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middle test, mass production, marketing and selling, after service and feedback. Secondly, the origin of risk in the process of innovation is analyzed. The purpose is to help enterprise identify risk and take countermeasure to minimize the potential loss and maximize the potential income.  相似文献   

20.
制造企业在从纯产品供应向产品服务系统供应转变的过程中,不仅其供应网络关系变得愈加复杂,而且供应网络的跨组织关系将导致供应商行为差异化,最终影响制造企业转型绩效。在服务型制造背景下,以制造企业及其嵌入的供应网络为研究对象,从嵌入性视角分析了服务化战略对供应网络关系嵌入性及制造企业转型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服务化战略在服务导向水平和服务差异化两个方面均对企业转型绩效有正向影响;供应网络关系嵌入性在服务化战略影响企业转型绩效的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