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7 毫秒
1.
文章在分析中国农民工工资拖欠现状的基础上,深入探析形成这一社会现象的成因,这既与政府相关制度体系不健全有关,还与用工单位法人资质、恶意作为有关,当然还有农民工自身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政府、企业和农民工等三个方面进行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2.
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由来已久,近几年该问题在建筑行业日趋恶化,在推进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该问题应该尽快解决.本文从分析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原因入手,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拖欠问题的对策,为政府及社会各方解决该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刘贵文  张洪海 《城市建设》2009,(11):171-171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引起了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用博弈论理论分析了承包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关键因素,从博弈论的角度为我国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试析农民工资性收入与农民增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的主业是农业,也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经营土地的农民也要从成本和收益的比较中以获得最大差价。要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把农内剩余劳动力转向农外,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健全劳动力市场法律体系,依法规范用工行为,为根除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提供完善的法制制度,行政职能部门要严格依法办事,加大对拖欠农民工工资企业的监管和查处力度。  相似文献   

5.
新制度经济学视域的农民工和谐劳动合约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合约是农民工形态人力资本质量提升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制度保证。本文基于新制度经济学思想,从农民工劳动合约的关系网络特点出发,构建适于我国农民工劳动合约关系的框架结构,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分析制约农民工劳动合约制度实施的各种关系结构,提出三方机制中政府主导作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劳动合约: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从理论上简要分析农民工劳动合约的对称性可能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现实中农民工劳动合约的三组非对称现象,即国家劳动法规与实际执行的非对称、劳动契约中用工企业与农民工劳动权利的非对称、农民工与用工单位的信息不对称性。三个非对称组对构成当今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农民工劳动合约问题的关键。对农民工劳动合约非对称的理论解释主要从合约制度的物质技术基础、合约双方的共同知识条件、有效合约的信息能力分析等方面展开。最后建议政府需从合约制度层面激励用工单位对农民工劳动合约的文化自觉,保障农民工主动参与市场竞争与社会转型,以增强其市场社会交换能力、社会信息能力、社会合约能力。  相似文献   

7.
论政府诚信     
张改清  王孟欣 《经济论坛》2004,(15):132-132
人们已从不同角度对诚信问题进行过深入细致的剖析。但多从经济活动的交易主体——企业和市场剖析,而对政府管理部门诚信问题剖析得少。但在目前我国的实际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失信行为发生在政府有关部门。例如,国家2003年建筑单位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中就发现,有许多欠款是由于政府有关部门没有支付工程款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有关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的现象,近年来在各地时有发生,在有些地方还因此而酿成了惨剧并引发了社会问题。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对此也多有指示、措施,但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资料统计显示,截止到2002年底,全国累计拖欠农民工工资在1000亿元左右。为此,日前建设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建设主管部门从2004年2月建立解决拖欠工程款和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情况报告制度,以便及时掌握各地解决拖欠工程款和拖欠农民工工资情况,保证清欠工作的落实。同时,在当前进行清理拖欠工程款的工作中,重点做好政府投资工程项目拖欠工程款、房地产开发项目拖欠工…  相似文献   

9.
《经济师》2015,(12)
文章简述了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状,分析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原因,提出了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一个稳定的劳务分包企业是建筑企业顺利发展的保障。劳务费的拖欠是建筑企业与劳务分包企业必须协调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拖欠劳务费最终会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如果处理不好会引发农民工集体上访或农民工群体恶性事件,这会给企业在社会上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试图结合中建新疆建工集团各子公司的实际情况,谈谈拖欠劳务费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是城市零工市场特有的群体,一直因为其低廉的工资和勤劳的特质而成为零工市场的主体。然而伴随着金融海啸的波及,零工市场的用工需求不断萎缩。伴随着农民工就业难的严峻形势,部分农民工竟选择"罢业",这一反常现象令人深思。农民工就业难和"罢业"并存的现象可能与劳动力市场某些环节出现问题有关,通过对这一现象的经济学分析对解决这一问题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2.
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的成因及法律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靖 《经济师》2005,(1):66-67
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目前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如何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也成了各级政府以及学者探讨的论题。文章从社会、法律制度、农民工自身等角度分析了该现象的成因,并针对各成因提出了相应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目益凸显。党中央和国务院开展的清欠专项整治工作虽然有力地遏制了这一问题的蔓延趋势,但鉴于专项整治手段毕竟是短期的行政手段,难以从根本上彻底解决问题,其反弹的可能性依然存在。本文以吉林省为例,分析吉林省解决拖欠工程款和清欠农民工工资的经验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建立长效机制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工资拖欠不仅对农民工本人带来了伤害,也对行业、社会、经济等方面带来了负面影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层层转包的用工制度。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在取消这种用工制度的基础上,将农民工纳入企业统一的人事管理,实行按月发放的工资制度,进而逐渐规范诸如劳动合同制度等其它方面的管理。  相似文献   

15.
基于博弈论的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建立农民工与雇主的博弈模型,分析了农民工与雇主在各个前提条件下的博弈和得到的结果,认为市场信息欠缺、社会监督力量薄弱、对雇主惩罚力度小和农民工上诉成本高是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建立劳动力市场信息披露和传导机制;建立雇主支付农民工工资的监督和惩罚制度;建立农民工维权制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杨瑞龙  卢周来 《经济研究》2004,39(5):4-12,75
本文运用契约理论解释农民工工资纠纷的成因 ,提出以下主要观点 :首先 ,农民工工资被拖欠的主要原因并非农民工与直接“关系”雇主之间的非正式口头契约无法有效实施 ,而恰是国家明文规定的、应该由国家作为第三方强制实施的正式契约无法有效实施 ;其次 ,国家作为强制实施的第三方 ,无法有效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原因在于一方面国家拥有的部分绝对权力在追求租金最大化的动机下被滥用 ;另一方面 ,作为国家强制实施的直接工具的司法体系的相对权力又被强势利益群体所削弱 ,无法有效进行强制 ;再次 ,国家作为第三方在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方面的失效 ,导致农民工选择契约的其他执行方法 ,使得契约的实施由“公共强制”倒退回“私人秩序” ,进而可能导致私人暴力的无序使用 ,危及社会稳定 ,反过来又迫使政府只能选择更大力度地实际使用权力 ;最后 ,国家要重新建立国家作为强制实施第三方在保护农民工权益中的权威 ,就必须考虑“第三方权力的最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17.
周洁  石志恒 《时代经贸》2010,(12):36-37
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背景下,农民工这个庞大的群体开始被人们所关注,但其自身的权益保障问题却得不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用相关理论结合现阶段农民工上访的三种典型案例——工资、工伤、人权问题,对这些上访行为进行剖析,分析了现阶段农民工集体上访的特点及原因,最后详细提出政府这个主体在事前、事中、事后不同时间段应对农民工集体上访的措施,接着提出其他相关社会主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社会网络理论开辟了经济社会学新的研究路径,它是从社会结构来研究经济行动的新视角,意指经济行为是在具体的人际互动网络中做出决定的。以此来分析当前的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会发现:农民工工资被拖欠很大程度上与农民工群体缺乏相互支持的社会关系网络有关,因为依靠个人是很难与雇主阶层相博弈来讨回自己劳动报酬的。须将农民工群体通过社会关系网络组织起来,建立集体维权机制。  相似文献   

19.
当前,拖欠农民工的工资以及各种侵害农民工合法劳动权益问题已经十分突出,成为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如何依法维护农民工的合法劳动权益,是值得思考并研究的问题。本文在分析近年来我国城市农民工劳动就业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探讨了农民工就业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并试图从法律角度研究农民工进城打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劳动权益被侵害的问题,进而提出农民工的劳动权益保护的法律及政策方面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近几年来,在我国的各行业特别是在建筑业领域里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相当严重,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严重侵犯.要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首先要在建筑业建立农民工工资保障体系,在开发商和建设单位申办开工手续时,向社会劳动保障部门交纳建筑造价金额1%~2%的工资保障金,不交保障金不允许施工;其次,由开发商或建设单位直接给农民工发放工资,减少中间环节;最后,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严格规范用人单位工资支付行为,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给本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