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各城市孵化器协会相继成立,使得区域科技孵化网络由地方政府和孵化器二级治理模式,发展为地方政府、区域孵化器协会和孵化器的多中心治理模式。主要研究多中心治理区域科技孵化网络社会资本的本质、表现形式及其对网络产出的影响。结论表明:社会资本主要通过信任、网络和规范对多中心治理区域科技孵化网络的产出产生影响,以增强网络社会关系广泛性、创新资源流动性及信息共享程度。从社会资本角度提升网络产出的主要建议有:通过提升网络整体形象来拓展网络范围;充分实现区域孵化器协会对在孵企业所需资源的动态整合;及时调整和细化区域孵化器协会的有关规范;加强区域科技孵化网络主体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相似文献   

2.
府际关系协调有利于实现创新资源、要素的有效汇聚与整合,进而提升政策有效性。以京津冀为例,构建中央-地方多层级府际关系模型,分析中央政策主体合作网络特征与政策扩散特征、地方政策主体合作网络特征与政策执行特征的相关性。研究发现,中央政府部门间形成了以科技部为核心的核心—边缘网络结构特征;北京市政府部门间呈现出以中关村科技管理委员会为核心的核心-边缘网络结构特征;天津市政府部门间呈现出以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为核心的星型网络结构特征;河北省则没有形成稳定的网络关系。中央政策主体合作网络中的度中心性与政策扩散广度具有相关性;地方政策主体合作网络中介中心性、度中心性与政策执行强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孵化中的科技创业企业具有较高的失败风险,这给科技孵化网络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围绕网络风险防控,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在科技孵化网络中构建数据子网络与实体子网络相互嵌入的新型网络结构。针对外部环境风险和合作风险,建立基于数据驱动的"监控—评估—预警—应对"链式网络治理机制,对科技创业企业在孵化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数据信息进行监控评估,发现风险预兆并及时预警,科学应对以提高科技创业企业孵化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新区域主义视野下的中国区域治理:问题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区域公共问题的大量涌现,日益呼唤区域内地方政府间开展一系列双边或多边协调与合作为基本内容的区域合作。研究发现,我国区域治理不完全,区域内多元利益相关者在治理主体结构中缺位或虚位。通过新区域主义视角的评估,显示我国的区域治理实际上是缺乏治理的地方政府间合作。要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的提高,应该适时推动区域政府管理走向区域治理。  相似文献   

5.
孵化中的科技创业企业具有较高的失败风险,这给科技孵化网络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围绕网络风险防控,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在科技孵化网络中构建数据子网络与实体子网络相互嵌入的新型网络结构。针对外部环境风险和合作风险,建立基于数据驱动的“监控—评估—预警—应对”链式网络治理机制,对科技创业企业在孵化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数据信息进行监控评估,发现风险预兆并及时预警,科学应对以提高科技创业企业孵化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从生态系统角度研究科技孵化器,为揭示孵化器与孵化环境间交互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为全面提升科技孵化器系统水平提供了基础保障。但已有研究对科技孵化器生态系统生态化交互模式的细节尤其是交互结构尚未形成统一结论。针对当前研究缺口,首先以SOA(面向服务架构)概念原理、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结合科技孵化器孵化网络知识,构建基于孵化服务的科技孵化器生态系统模型;然后,以孵化服务效率为评估核心,构建孵化服务实施约束下的科技孵化器生态系统评估框架;最后,借鉴SOA(面向服务架构)系统控制与系统治理思路,根据科技孵化器生态系统模型与评估框架结果,提出科技孵化器生态系统水平提升途径,为科技孵化器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整体性治理、利益协调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受到行政分割的制约日益明显,但在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的条件下,政府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依靠政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内在稳定性。政府间加强合作是推动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最佳选择,而区域整体性治理模式则是在我国现有体制下推动地方政府加强合作的有效途径,但要以建立科学的利益协调机制为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8.
区域科技孵化网络是一个涉及大量行为主体和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社会经济系统。基于自组织演化理论,研究了区域科技孵化网络自组织演化的基本原理,指出合作竞争是区域科技孵化网络自组织演化的动力来源。根据承担功能的不同,把区域科技孵化网络分成了核心网络、辅助网络和外部网络3个层次,分析了区域科技孵化网络由核心网络向辅助网络、外部网络自组织演化的过程。研究表明,当核心主体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且大部分核心主体共享某些辅助主体和外部主体时,网络的有序性和有效性将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9.
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加强了各区域、各地方政府间的联系,同时也催生了越来越多的跨区域公共问题,超出了单个地芳政府的应对能力,迫使政府寻求合作治理之路,使得合作治理也因此成为了研究的热点。结合合作治理的相关理论。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对中国地方政府合作治理跨区域公共事务的必要性、存在问题及原因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向纵深发展,地方政府对区域信用一体化面临合作治理的困境,需要构建区域信用政府监管与社会治理创新联动机制,形成整体性的治理网络和联动机制。把信用长三角建设成为国内区域信用一体化、区域信用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先行示范区,需要抓紧制定和完善适用于长三角区域信用一体化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构建区域信用治理与区域法治建设的协同推进机制。  相似文献   

11.
风险在孵化网络中的传播影响孵化网络健康水平,并会导致在孵企业高失败率与低成长率。为实现有效的网络治理,以两家国家级孵化器形成的实际网络为例,运用复杂网络理论中的SIR模型和仿真方法,模拟特定情境下风险在不同网络结构中的传播机理及其对孵化网络最终健康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孵化网络结构、风险传播与网络健康间具有显著相关性;在低初始健康分布情景下,无标度网络具有更快的恢复速度;在不同网络结构下,可视化水平均有助于提升孵化网络风险化解能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如何有效治理农村环境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与科层治理模式和市场治理模式比较,网络治理具有的多元主体平等、协同治理的独特自在性更契合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内在要求。论文首先阐释了农村环境污染网络治理的内涵及框架设计,进而针对农村环境污染网络治理面临的价值目标异化、治理主体权力结构失衡、治理层级结构单一和运行机制形式化的困境进行解构。最后从培育合作治理理念、明确治理权责、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治理网络结构和建设网络化治理机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3.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都市圈层面交通需求日益增加。都市圈高速铁路规划建设能促进城际社会经济联系,推动空间一体化。在交通强国背景下,如何创新都市圈跨市高速铁路供给模式,实施有效的治理体制,提升运营效率成为跨政区合作的焦点。在粤港澳大湾区,通过地方政府间合作,利用国家主导投资的高速铁路基础设施新增都市圈高铁服务——深惠汕捷运,成为都市圈高速铁路供给的新模式。深惠汕捷运是在厦深铁路的基础上增设区间服务,主要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深莞惠都市圈的跨市交通需求。为此,以深惠汕捷运为例,系统研究这种新模式的融资过程、治理机制与运营效率,有助于理解都市圈层面高速铁路供给机制。研究表明,深惠汕捷运的本质是地方政府联合向国家购买高速铁路服务,呈现较高的融资和运营效率,其顺利实施建立在跨市交通需求增长、上级政府有效干预、地方政府间高效协商和成本共享等方面,这能为其他都市圈创新高速铁路供给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方政府合作治理跨区域公共事务的制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跨区域公共事务的特征为分析起点,指出跨区域公共事务应寻求各地方政府合作治理的道路.通过对从"囚徒困境"到合作博弈的解析,分析了跨区域公共事务合作治理的可能性及其所要具备的条件.即通过制度化的设计,加强各方协商和信息交流.具体的制度设计重点是,创建和完善动力激励机制、信息沟通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此外,进一步深化政治、经济、社会体制改革,为地方政府合作治理跨区域公共事务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5.
从孵化器主体范畴研究出发,以现有研究成果为基础,将孵化器研究趋势与聚焦视角的转变作为主旨,意在提出孵化网络研究心的突破方向。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区域财税治理历经七十余年的变革与发展,已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其财税政策创新更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主要途径。本文从区域财税治理政策的基本理论出发,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释析区域财税治理政策的建立、发展、完善、创新的变迁过程和扶持型、倾斜型、建设型、创新型的演进路径,厘清央地财政关系、强化预算管理改革、规范税费法律制度的内容取向和协调性、渐进性、连续性的基本特征,以及区域共同体、府际关系、经济体制、社会体制和利益格局的动力机制;从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等关系视角,提出了强化"财权适度"、规范"精准定位"和明确"效能政府"等区域财税治理政策的总体策略。  相似文献   

17.
针对广东省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兴合作治理空间——经济合作区,基于新区域主义区域合作治理理论,结合案例研究,首先从制度视角深入分析广东省核心—外围合作模式演变的制度构建,然后进一步分析核心—外围地区合作新模式形成的内在驱动机制。研究发现,在21世纪资本的去地域化和再地域化是地区间合作的起因,资源互补性和地缘关系成为内在和外在主要动力。在资本空间重构过程中交织着各种地域组织的尺度重组,从"对口扶贫"到"对口帮扶",新时期广东省核心—外围地区合作模式无论是形成机理、表现形式、区域效应,还是政府角色都产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并形成一种基于共同利益和多元参与的自下而上的合作伙伴关系,这是新区域主义在我国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18.
孵化器是制度的产物,不论是理论还是实践的发展都有着浓厚的情境性。文章分析中国知网学术期刊中从1988年到2014年的数据,对中国孵化器的研究脉络进行梳理,发现我国孵化器研究在孵化器实践的发展中不断深入,经历了概念引入、概念重构、系统分析和回归本位四个阶段,指出了每个阶段的研究重点和主要论点。对比Hackett and Dilts(2004)和吴文清(2014)的研究,确定我国孵化器研究的六个主要方面--以在孵企业为中心的研究、孵化器组织研究、孵化器绩效研究、区域孵化系统研究、孵化网络研究和孵化器科技服务功能研究。文章通过对孵化器研究六个方面文献的评述,发现我国孵化器研究缺少对孵化器组织本身的关注,应当反思理论基础,规范研究方法,探索孵化器系统本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区域创新网络和管理机制的创新,是促进研发活动集聚和发展的基础和必要条件,也是一种制度环境和社会资本。良好的创新网络的存在,能使企业更有效地进行创新,建立在本地企业间以及企业与科研机构间长期合作的基础上的本地创新网络,是区域创新获得成功的前提条件。本文从探讨区域创新网络主体的关系作用出发,分析区域创新网络形成的机制,提出我国区域创新网络方面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各级政府应树立合作共赢的现代行政理念,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通过建立健全法规体系、推进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优化绩效评估体系等措施来进一步加强环渤海区域政府间的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