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汇率波动的支出转移效应引起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和国际社会的中国输出通货紧缩论调,究其原因,在于中国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引起人民币随美元贬值而被动贬值。通过对短期汇率传递的不完全性和下降趋势进行讨论,得出中国现行汇率制度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但应当适度扩大波动幅度,并选取以贸易加权实际有效汇率作为其管理目标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有关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呼声很高,从而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对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讨论。随着我国加入WTO,金融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面临挑战。人民币汇率制度何去何从?本文就此问题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汇率制度的选择与人民币汇率的过渡性安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作为一个经济转型的国家,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名义上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其实质上已异化为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这一汇率制度,不符合世界潮流,也不符合我国经济进一步开放和人民币逐渐走向自由兑换的要求。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人民币最终必然选择浮动汇率制,但在此之前的过渡时期,人民币应扩大浮动范围,为自由浮动做准备。  相似文献   

4.
汇率自动稳定器中的人民币对美元中心汇率的自适应特性,使得汇率在避免国际游资冲击的同时,又具有充分的市场调节功能。所以,“具有充分弹性和自动稳定功能的可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步出单一盯住制的一个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5.
符海涛 《现代经济》2007,6(11):17-19
2005年7月21日,中国进行了外汇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自此以后,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由原来盯住美元汇率制转变为由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具体来说,就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解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本文主要探讨汇率制度选择或转换问题,全文共分为六部分。首先,简单介绍了汇率的概念及重要性;其次,分析了当前的汇率制度种类;再次。分析了国外汇率制度的利弊;之后,分析了汇率制度对于经济的影响;然后,分析了我国汇率制度的转换历程;最后。预测了我国未来汇率制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按照丁伯根法则、蒙代尔分派原则、避免米德冲突原则等的要求,对于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将是最佳汇率制度的结论。我国的实践也表明,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有其合理性,当然也存在着一些非理性因素。今后,我国应通过扩大汇率浮动范围,逐步形成由市场供求决定的汇率生成机制,扩大外汇市场的交易主体,促使人民币汇率制度不断得以完善。  相似文献   

7.
汇率超调模型与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汇率超调模型说明,均衡汇率的形成符合购买力平价理论。从长期角度分析,均衡汇率的决定取决于相对经济实力。我国虽然GDP稳步增长,但长期遗留的国情决定了我国的经济实力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因此,任由人民币随预期浮动升值为时尚早。从长远看,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方向是逐步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并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和灵活性;从中短期分析,应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实现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相似文献   

8.
两极汇率制度论是近年来兴起的汇率制度理论,它认为唯一持久的汇率制度是自由浮动制或固定汇率制,任何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汇率制度都正在消失或应当消失。本文通过解评两极汇率制度的内涵,结合对“两极”与“中间道路”汇率选择制度的关键因素分析,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中长期选择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欧洲货币体系汇率机制的成功表明,当前的国际汇率正由自由浮动汇率向区间浮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方向发展,今后20~30年间,日元汇率将围绕平价110日元/美元波动,欧元汇率将围绕0.9935欧元/美元波动,波动幅度在±15~20%,并且欧元波动幅度显著小于日元波动幅度.这就为我国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下,开放资本项目的可兑换和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笔者建议央行尽早建立大小适当的人民币汇率目标区,配以高累进的托宾外汇交易税,并让人民币的中心汇率跟踪由适当比重的美元、欧元和日元构成的"亚元3"作平行浮动,从而"在小幅度升值--贬值--升值的循环中,逐步实现人民币的长期升值",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和亚元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中国加入WTO之后,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一是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笔者提出的汇率自动稳定器已经可以实现人民币对美元中心汇率的自适应,从而有助于人民币汇率的“可控性”难题的彻底解决^[1][2]。二是告别只盯住美元单一货币的汇率制度,实现盯住权重可动态调整的适应“一揽子”货币的汇率制度。三是积极推动亚洲货币一体化的过程,首先是实现中国货币的一体化,特别是人民币与港元的一体化;其次是实现东盟10国和中国、日本、韩国货币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人民币稳定还是升值的问题应首先直接讨论人民币汇率的决定机制而不是升值所产生的影响。要稳定人民币汇率,就要采取放宽外汇管制等措施改变现有人民币汇率生成的约束条件,就要拓宽资本流动的渠道等,增加本国居民对外汇头寸的持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币汇率生成的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12.
美元兑日元汇率波动的特征周期为8年,7年,5年和4年,并由此构成了美元贸易加权指数(综合汇率)的17年中波周期。带托宾税的人民币汇率目标区的近期目标是,平抑外部的升值预期,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中期目标是,以人民币汇率有限的浮动来实现人民币汇率的稳中有变,平缓升值,从而支持人民币的完全可兑换和国际化进程;最终目标是,让人民币汇率平稳地收敛于汇率目标区的中心汇率,即收敛于250日“亚元3”移动平均汇率,从而使人民币成为“亚元3”的外在形态和载体。  相似文献   

13.
廓清IMF与WTO的关系以确定人民币汇率义务的管辖归属和衡量依据,需要区分外汇措施和汇率安排.由于外汇措施与贸易措施具有交叉重叠的效果,IMF与WTO在以上领域存在需要廓清的复杂关系,但是,汇率安排基本上属于IMF专属管辖,GATT的有关规定与此无涉.西方的有关指控属于汇率安排问题,应由IMF依IMF协定第4条进行监督,而不应由WTO争端解决机制解决.  相似文献   

14.
外汇储备的规模问题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我国大幅攀升的外汇储备已经给宏观经济运行带来了资源闲置,汇兑损失和货币政策受限于汇率政策,以及国际压力与日俱增等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出路是适时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实现人民币全面的自由兑换。当前可以做的工作是,利用高额的外汇储备和经常项目、资本与金融项目的持续双顺差,在积极干预外汇市场的基础上改变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这样既可以逐渐释放外汇储备,又可以实行汇率制度转型。另一方面也可以乘势调整外汇管制政策,实行人民币在资本与金融项目下的自由兑换,使人民币走出国门,将我国的经济影响力向外延伸。  相似文献   

15.
汇率目标区在外汇干预中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分析克鲁格曼汇率目标区理论模型及其扩展模型,给出了汇率与影响其波动的基本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发现汇率目标区管理可以稳定汇率,并有效地协调货币政策目标和汇率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实质上是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它对我国货币政策的运行存在制约,从而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实行更有弹性和灵活性的汇率制度是提高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我国现实经济条件决定了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近期目标是建立汇率目标区,长期目标则是建立浮动汇率制。  相似文献   

17.
基于汇率变动的不完全传递效应,实证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贸易顺差调整效果,并基于实证研究结论对不完全汇率传递影响顺差调整的机理进行了论证分析。实证研究表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出口价格的传递程度比较低,虽然出口的价格弹性比较高,但是较低程度的汇率传递确实弱化了人民币升值的贸易顺差调整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