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牛冬梅  刘庆岩 《当代经济科学》2011,(6):96-102,125,126
西部资源产业被赋予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如肯定市场化水平及私营企业成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地区经济发展绩效这一前提假定,则这种增长模式存在隐忧。本文利用西部12个省区1998-2008年分省面板数据,检验了资源开发战略对地区私营企业成长的负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随着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不断向资源产业集中,经济中国有企业的规模居高不下、地方政府的经济干预活动频繁、居民收入水平增长缓慢、地区制造业发展受到抑制,在客观上延缓了西部地区的市场化进程和私营企业的成长,可能会伤害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在地区金融发展中的角色,本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1995—2009年西部十省(市、区)地方政府行为与金融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具有典型的“公司型政府”特征,政府干预的金融增进作用不明显而金融抑制作用明显。据此,本文提出了西部地区地方政府要力求“中性”,减少对金融的索取性干预,要为地方金融发展提供“市场增进”支持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市场化程度是衡量一个地区市场经济发育发展的基本手段,目前西部民族地区市场化水平同全国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本文阐述西部民族地区市场化进程的状况,探讨完善西部民族地区市场化进程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西部地区禀赋比较优势与制成品产业结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佺 《当代财经》2004,(12):62-66
在中国入世和西部开发的背景下,西部地区面临着全面开放和要素禀赋结构不断变化的环境。西部原先的产业结构及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隐性失业逐渐暴露,并且缺乏经济发展及结构优化所必须的资金。这要求地方政府的相关政策要有很强的务实性。西部地区的制成品产业结构优化应建立在当地客观的要素禀赋结构基础之上,动态比较优势的实现要依赖于禀赋结构的有效升级。因此,民间资金与外资的积极参与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西部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禀赋比较优势的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5.
郝娟 《生产力研究》2006,(8):123-125
此项研究以2003年市场化指数测算数据为基础进行聚类分析,将中国各省区市场化发展程度分为高、中、低三类。通过分析和比较得出:东部地区内部市场化发展呈现分化状态,市场化程度较之中、西部地区内部更为离散;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一类地区与市场化程度较低的三类地区市场化差距呈现拉大趋势。在市场化发展过程中,一、三类地区之间的要素市场化程度、贸易自由度差距悬殊,差距拉大速度递增,而在政府行为规范化方面差距较小。进一步细化指标还发现:人才创新能力在一、三类地区存在很大差异,极大地影响了第三类地区市场化发展水平,需引起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地区产业结构、地方政府行为及企业家创新意愿三个变量刻画了作为国家意志体现的经济发展战略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分析了发展战略作用于地区经济发展绩效的传导渠道.分析表明,改革开放以来的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是通过国家动用东部市场化(新增部门)创造的财富持续补贴西部现行体制(存量部门)的方式取得的,最终引发了地区发展中的"体制补贴"矛盾.其政策含义是:新的发展战略应避免以牺牲(抑制)地区市场制度的演进为代价来换取西部快速发展,应在满足国家战略性需求与增强西部可持续发展潜力之间寻求一个恰当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改革开放是一场市场化改革。文章收集了我国22个省份2000~2009年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市场化改革与西部大开发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产品市场发育程度、要素市场发展、市场中介组织和法律制度环境的发展均有助于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增长,因此,市场化改革有助于促进西部大开发。  相似文献   

8.
通过建立的寻租博弈模型从微观视角对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与污水排放量的关系展开探讨可知,由于地方政府和企业之间有一定的利益共融性,寻租现象可能存在。对西部各省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可知,寻租程度和西部污水排放量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地方政府产业创新政策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机理及途径,利用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地方产业创新政策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效应,以及市场化和地方政府能力对创新政策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地方产业创新政策能够显著地提升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程度,但这个作用依赖于市场化程度和地方政府能力。  相似文献   

10.
笔者利用面板数据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不同地区的政府投资挤出(挤入)效应进行了研究。结论表明:东部地区政府投资挤入效应最明显,西部次之,而中部地区则最低。另外,民间投资除了受到政府投资的影响外,还受到经济波动、城市化率、基础设施水平、金融发展程度、城市的开放程度、市场化程度、合意的民间投资水平等其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1997-2009年面板数据的变截距及变系数模型,利用控制地区经济开放程度、产业结构变迁、城市化率等因素,对中国30个省市的制度变迁、地方政府支出决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就全国而言,制度变迁、地方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和地方政府投资性支出均与城乡收入差距呈正相关,而地方政府保障性支出则与城乡收入差距呈负相关;就地区而言,大部分地区在市场化过程中的制度变迁、地方政府投资性支出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而半数以上的地区其政府支出规模及其内部保障性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则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不同地区其影响呈现一定的差异性。其政策含义在于,我国在推进市场化进程的同时还要兼顾公平与效率,加强地方政府对收入不平等的调节作用,完善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特别是社会保障体系,以此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1997—2009年面板数据的变截距及变系数模型,利用控制地区经济开放程度、产业结构变迁、城市化率等因素,对中国30个省市的制度变迁、地方政府支出决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就全国而言,制度变迁、地方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和地方政府投资性支出均与城乡收入差距呈正相关,而地方政府保障性支出则与城乡收入差距呈负相关;就地区而言,大部分地区在市场化过程中的制度变迁、地方政府投资性支出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而半数以上的地区其政府支出规模及其内部保障性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则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不同地区其影响呈现一定的差异性。其政策含义在于,我国在推进市场化进程的同时还要兼顾公平与效率,加强地方政府对收入不平等的调节作用,完善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特别是社会保障体系,以此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3.
方鸿 《经济与管理》2010,24(7):51-54
从规模、结构与效率三个方面对我国东西部地区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东部地区地方政府的农业财政支出的绝度规模总体上要大于西部地区,增长稳定性也好于西部地区;东部地区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要低于西部地区,但其财政支农力度要略大于西部地区;2003年以前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农业财政支出结构的合理性和效率都不如东部,但2003年以后西部地区地方政府支农资金的效率超过了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14.
以我国东、西部22个省(市、区)为研究对象,利用重力模型和旅游空间错位指数模型分析东、西部两个区域旅游资源、旅游人力资本和旅游收入之间的空间错位现象。研究结果表明:(1)旅游收入指数和旅游人力资本指数的重心偏向东部地区,旅游资源丰度指数的重心偏向西部地区;(2)东、西部各省(市、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空间错位现象,其中北京、天津、上海、江苏、福建、广东、四川、贵州、云南和陕西10个省(市)存在负向错位,其余12省(市、区)存在正向错位;(3)根据错位程度的不同,东、西部22个省(市、区)分别处于高错位区、中错位区和低错位区。  相似文献   

15.
提供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最重要和最基本的职能。从国际经验来看,随着经济发展,政府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尤其是教育、卫生和社会福利的范围不断扩大。我国作为发展中和转轨中国家,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范围略大于成熟市场经济和一般发展中国家,转轨时期公共服务供给水准需要多元化。在赋予地方更多公共服务责任的同时,需要适当下放必要的财权。教育等基础性公共服务的提供需要各级政府共同承担。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市场发育不充分、市场体系不健全、市场机制不完善,政府职能和作用范围与一般发达国家有所不同,具有一定的阶段性、过渡性特征。一方面由于现行政府事权界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内外不清"问题,市场与政府职能的界定不明确,政府越位与缺位同时存在,各级政府事权分配不合理,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上下不清"问题,事权长期层层下移,造成中央与地方事权错位、地方与地方相互错位。另一方面,财权逐渐上移、财力越来越多地集中在上级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分税制导致东、西部地区实际税收负担不平等,转移支付制度拉大了地区间财力差距。致使各级政府公共产品供给中的财权、事权配置和责权利不对称。即不仅各级政府的财权、事权配置不对称,而且同级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中的责权利不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地方公共品的性质和供给特点出发 ,分析了地方公共品有效供给的帕累托条件。在此基础上指出 ,西部开发中地方公共品有效供给不足主要表现为地方公共品供给总量不足、供给结构不合理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地方公共品的供求管理错位 ,主要的改进措施是扩大西部地方公共品投资力度、优化供给结构 ,并建立规范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健全西部地方公共品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7.
田径 《当代经济》2001,(2):47-47
一、建设务实,高效的地方政府 西部地区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薄弱,工业化程度低,如果没有一定的特殊政策,西部经济不能在东部与世界的竞争之中求得有利的发展空间。中央政府对西部地区提供的政策倾斜性待遇,如增加财政资金投入,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西部地区发展的起点。然而仅靠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显然不够,地方政府比中央更了解当地的经济状况、资源分布状况、人口状况和社会需求,应该配合倾斜政策制订一套地方性政策配套设施,把大政策放在小地方用。落到实处。 外资进入西部不是为西部大开发作贡献,而是为了盈利,它们考虑得最多的是政府政策的透明性、稳定性和灵活性。德国麦德友集团的国际管理公司董事、亚洲部总裁贝汉思在谈到与成都青羊区政府达成的合作协议时直接指出:“我们感到在项目审批方面还是花了很多时间,还应该改进。”政府运作方式应向东部和世界模式靠近,由分散化程序向集中  相似文献   

18.
方鸿 《发展研究》2010,(4):81-83
从规模、结构与效率三个方面对我国东西部地区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东部地区地方政府的农业财政支出的绝对规模总体上要大于西部地区,增长稳定性也好于西部地区;东部地区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要低于西部地区,但其财政支农力度要略大于西部地区;2003年以前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农业财政支出结构的合理性和效率都不如东部,但2003年以后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农业财政支出结构得到实质性的优化,支蓰资金的效率也超过了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实证分析,说明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采取的货币政策在东部地区的效果较好,在西部地区的效果较差。造成货币政策效果存在东西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所导致的东西部货币需求构成的差异,以及东西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差异、金融业发达程度的差异、市场化程度的差异。文章提出的政策建议是: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扶贫力度,尽快使西部人口走上小康和富裕之路;大力发展西部非公有制经济,加快西部地区国有企业改革;培育西部金融市场,完善西部地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对西部实行差异化的货币调控政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对西部地区除西藏以外的其余1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对西部各省市区的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各自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对经济增长影响程度最大的是四川省和陕西省,影响程度最小的是云南省;云南、青海、宁夏和内蒙古这四个省份的财政收支差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要大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