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的环境问题由来已久,建国初期及后来的“大跃进”时期实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和“以粮为纲”等主导政策都尚未考虑环境问题,工业企业“三废”排入基本不受约束;农业大面积毁林开荒、毁草开荒和围湖造田,最近20年我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环境质量较低和稳定性差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今年春季北方频发的“沙尘暴”和夏季全国大部分地区严重干旱少雨,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都带来了恶劣的影响,生态环境恶化所产生的后果已引起世人关注,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因环境污染赞成的损失近3000亿元。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学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统筹考虑人口、环境、资源等问题,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是当前和今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选择,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就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各级政府做出了大量的尝试,但过分依赖行政手段保护环境,缺乏必要的监管,所以收效并不明显,世界经合组织(OECD)在90年代经过财政事务委员会和环境事务委员会的研究,提出了有利于环保的税收改革方案。探讨和研究利用税收的宏观调节作用保护环境对我国的环保事业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发展认为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环境保护与持续是整个可持续发展中最主要和最核心的内容。《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强调指出:“为了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环境保护工作应是发展过程的一个整体组成部分,不能脱离这一进程来考虑”。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越来越重要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一直在快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递增9.3%,但经济快速发展中却明显暴露出了生态环境问题:一是多年来我们实行的是以发展,高投入、重复建设,重数量和速度,轻质量和效益,重开发和利用,轻保护和恢复,可以说我国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靠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二是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目前我国不少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人口大部分是在农村,因此有相当程度需要凭借自然资源去促进经济发展,粗放开发的结果只能是影响可持续发展。1998年的大洪灾、1998年和2000年的沙尘暴使人们警醒到保护生态的重要性,使我们深刻认识到经济关系到我们未来的生存,而且所出现的不知谐的发展因素又反过直接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因此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我们当前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严峻挑战,这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要研究和回答的重大课题和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3.
村民委员会是我国村民自治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村民委员会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这既是村民委员会赖以存在的合法依据,也是村民自治得以实现的根基。在对村民委员会选举中,对村民委员会主任(村长)的选举是村民选举的重点,它关系到选举后农村的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等问题。当前我国正在全面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村长的选举工作,是实现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促进“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安徽是全国生态经济发展起点较早的省份之一,发展生态经济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条件。经过“九五”以来长期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观,生态经济发展状况有所改善。但由于人口和经济增长对生态环境的沉重压力,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破坏性的影响尚未根本改变,许多地区经济起点水平较低,粗放型增长加剧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生态环境承载力下降。本文是安徽省教科学课题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作者经过两年多时间.对该省1995年~2003年生态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广泛调查与深刻剖析,通过采用“生态-环境-社会”三分量评价模式,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相结合的状态评价模型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从客观与微观角度得出安徽省生态经济发展水平评估结论,为推进“生态安徽”建设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5.
保护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关系到国家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的环保事业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形势仍然十分严峻,许多环境问题仍没有得到很好改善,有的甚至还在加剧。环境污染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影响群众生活质量,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可持续发展认为,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整个可持续发展中最主要和最核心的内容。《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强调指出:“为了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环境保护工作应是发展过程的一个整体组成部分,不能脱离这一进程来考虑。”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越来越重要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一直在快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年均递增9.3%,但经济快速发展中却明显暴露出了生态环境问题:一是多年来我们实行的是以大量消耗资源、粗放经营为特征的传统发展战略,高投入、重复建设、重数量和速度,轻质量和效益,重开发和利用,轻保护和恢复,可以说我国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靠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二是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目前我国不少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人口大部分是在农村,因此在相当程度上需要凭借自然资源去促进经济发展,而粗放开发的结果只能是影响可持续发展。1998年的大洪灾、1998年和2000年的沙尘暴使人们警醒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使我们深刻认识到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发展的因素又反过来直接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因此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要研究和回答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7.
“三北”地区是我国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及广袤戈壁和黄土高原分布区。区域内风沙、干旱与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自然灾害频繁,农牧业生产低而且不稳定,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低下。恶劣的生态环境严重地制约了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面对“三北”地区的恶劣环境,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治理沙漠和黄河的工作十分重视和关怀。解放初期,就在东北西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营造规模宏大的农田防护林。从1957年开始,国务院就设立了水土保持委员会,  相似文献   

8.
我国发展生态农业经济面临的严重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三农”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焦点问题。发展生态农业经济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大战略。本文在阐述我国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村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成因及发展生态农业经济所面临的严重问题,并提出了治理农村生态环境污染、发展生态农业经济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生态经济与相关范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直在审视和反思现实社会中的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研究结论也大相径庭,但居主导地位的研究结论是: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崩溃,单纯追求生态目标也处理不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诸多问题,只有确保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持续、稳定、健康运作,才有可能同时实现这两个目标,从而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满足后代人需求的发展”。这个概念最为重要之处是将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当做人类发展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发展需要彻底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但农业却一直是我国发展的短板。虽然我国农业实现了粮食产量“九连增”、农民收入“九连快”,但由于长期以来农业发展模式粗放,特别是人们对农业生态平衡问题认识不足,没有正确处理好发展生产和保护生态环境、开发利用资源和保护资源之间的关系,目前的农业发展不仅速度缓慢,而且生态状况日益恶化。  相似文献   

11.
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机制——以徐州市为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仇方道  顾云海 《经济地理》2006,26(6):1022-1025,1050
在对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方法分析了1988—2003年徐州市经济与环境协调状况,得出徐州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呈现出“U”型加倒“U”型的波浪型曲线特征。进一步研究表明,徐州市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水平对污染物排放总量、产业结构对污染物组成、产业布局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经济增长方式和区域产业转移对生态环境状态的影响等方面,生态环境也对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经济增长速度等产生反馈作用。  相似文献   

12.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遵循生态学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从根本上化解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冲突,达到环境与经济的“双赢”。其实践在一些发达国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在我国则处于起步阶段。但它又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要使我国的循环经济得以健康、快速的发展,需要对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认识梳理,分析并探寻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环境经济》2006,(B10):1-4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科技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在2005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突破能源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改善生态环境,缓解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要根据我国自然资源和环境禀赋条件,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和高新技术研发,力争在生态环境建设和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胡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从国家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刻阐明了加强环境科技研发的重大意义,为环境科技工作指明了方向。温家宝总理在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上明确指出:“加强环境保护,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已经把环境保护相关技术列入优先领域。要把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结合起来,集中力量组织攻关,力争在环保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切实提高我国环境保护的科技含量。”  相似文献   

14.
1.我国的经济发展呼唤环境会计。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沿用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对自然资源进行的是掠夺式开发,以牺牲环境和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眼前与局部利益的现象十分普遍,使得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水生态平衡失调、林草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和海洋生态恶化等问题越来越严重。直到目前,我国环境破坏和污染十分严重,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政府为了保护环境已经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但效果并不太理想。这其中虽然有体制不完善与法律不健全的缘由,但与企业不考虑长远利益,滥用、破坏资源却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5.
在确保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前提下,如何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扩大内需”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不二选择。本文就此介绍国外的一些经验,并从中得出扩大我国内需的启示。一、扩大内需的国外经验(一)美国——创新经验。70年代中期,随着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期”的结束,主要发达国家相继陷入了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所谓“通胀”的困境。但美国依靠创新,不仅恢复和提高了竞争力,而且还实现了经济连续8年平稳增长。美国在1983年成立“工业竞争总统委员会”,该委员会经过一年多的调查研究后提出:美国必须以产业结…  相似文献   

16.
“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中国政府面向新世纪所作出的重大决策。为了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加快西部的大开发、大开放和大发展,创建一个合理、有序、新的生态环境便是西部大开发中的“瓶颈”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进绿色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是西部大开发的落脚点,是改善投资环境的根本举措,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切入点,是实施西部大招商引资的着眼点。生态环境——西部的基础性障碍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投资环境日益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素,成为促进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变量。由于各个国家…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我们走过了一条忽视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先增长,后治理”的经济增长之路,原来洁净的水、新鲜的空气、安宁的环境和良好的土地、森林等资源被过度消耗,部分地区以牺牲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资源获得了经济的暂时增长。20世纪末,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形势和经济发展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8.
谷行楗 《时代经贸》2012,(10):41-41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凸显,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之间关联性的问题,不仅是对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深入分析,而且是对环境与经济政策之间关系的重大思考。本文从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的研究现状入手得出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我国海岸带经济环境与经济走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在阐述海洋带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意义的基础上,揭示了海岸带经济环境的边缘效应、枢纽效应、依托效应、扩延效应和复合效应,以及它们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探讨了海岸带的经济走势及其存在的问题:最后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关系方面讨论了促进我国海岸带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20.
农业制度变迁中的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建国以来。在农业制度的变迁中出现了几次较大失误.使得农业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农业环境问题不仅给农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也对我国经济整体发展产生了不客忽视的负面效应。因此。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寻求我国农业发展的对策。有利于实现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与环境利益的协调.促进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