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刘其华 《价值工程》2012,31(1):67-68
随着广州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水乡村落小洲村的传统公共空间正在经历功能衰落、消失、整合及置换的系列演变。本文首先分类探讨了小洲村传统空间功能演变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剖析公共空间演变的动因,从而针对性的提出包括修复河涌水体形态、恢复水乡风貌;旧区保护与控制;完善产业结构以及延续场所精神四点建议来促进小洲村传统公共空间的可持续演变。  相似文献   

2.
探寻潮汕传统工艺美术产业演变的轨迹当"时尚"已经渗透到大众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当许多平常人已在意识上"无时尚不欢",当"传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时尚"的参照时,潮汕的传统工艺美术还有空间吗?还能以千百年来积蓄的精巧与极致,在新时代、新时尚的潮流中实现融和与提升吗?现实的回答是肯定的。君不见:网上热卖的工艺手袋、皮夹,潮汕剪纸的花纹摇曳多姿;君  相似文献   

3.
陈焕溪 《潮商》2011,(2):88-90
(上)潮汕城乡建设的日趋现代化,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潮汕民居已非昔日随处可见,与现代人的家居渐行渐远。走马潮汕看民居,真切感受到潮汕地区传统建筑积淀着潮汕历史文化的精华,综合反映出潮汕历史文化发展的轨迹和地方特色,折射潮汕民俗文化,体现了潮汕文化的人文精神。从萌芽状态到成熟发展远古时代已有人类生活在潮汕临海的小土岗上,以采集、渔猎为生,并学会了烧制灰陶。潮安陈桥和梅林湖、潮阳左恭山、揭阳地都蜈蚣山都发现距今5000年前的陶纺轮,是潮汕先民定居生活的佐  相似文献   

4.
余维君 《城市发展研究》2023,(10):90-96+133
传统村落保护既是响应历史文化传承的紧迫需求,也是践行乡村振兴理念的一大举措。尝试从“社会—空间”视角认知传统村落的内涵,探索“社会—空间”的整体性保护路线。研究将社会形态作为一种认识传统村落的方法,通过对“社会—空间”领域性、秩序性、标识性的认识,提出三种社会空间关联:一为“社会—空间”表现形态,即村落内部的社会体系所依存的空间范畴。二为“社会—空间”的结构格局,即社会群体塑造的聚落形式与功能。三为“社会—空间”的建构单位,即以居住空间和公共空间为标志的社会共同体组织。通过分析传统村落“社会—空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认为对传统村落的理解和保护应该立足于“物质空间”和“社会结构”的关联性,一方面侧重物质空间对于社会结构的承托;一方面关注社会形态对于物质空间的反应。思考传统村落的本质特征,希冀实现传统村落的“社会结构”与“物质空间”的关联保护。  相似文献   

5.
杨昌新 《城市问题》2014,(4):30-36,73
以城市设计理论发展脉络为背景,采用主客体关系分析视角,对不同时期的城市风貌相关理论进行了全面梳理,勾画了以时间为线索的城市风貌研究历史视野的演化轨迹,并提出国外研究历史视野"三视角"、"六领域"和国内"三视角"、"五领域"的主张,力图阐明不同时期城市设计主流思潮的社会价值取向决定了城市风貌研究的时代主题和目标。最后,指出城市风貌特色研究和复杂性科学将是未来城市风貌研究的主导领域和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潮商》2013,(4):42
明安里位于中国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铜盂镇洋美村(俗名洋尾寮),是一处以潮汕传统民居为主题的旅游景点,占地50多亩,其主体建筑由八座潮汕传统民居"四点金"、和一座后库环绕一座祠堂而共同构成,在潮汕民居中属于"九龙吐珠"格局。它由香港企业家吴镇明及其夫人吴素真自2001年10月开始捐资兴建,于  相似文献   

7.
沈陆澄 《潮商》2013,(3):19-23
环形放射状的路网格局,中西合璧的骑楼建筑群以及多元复合的潮汕地缘文化是汕头市小公园历史街区的三个主要风貌特征,是富有魅力的城市个性和地方文化的重要遗产,必须在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中加以继承和发扬。汕头在上个世纪20、30年代城市近代化的进程中形成了小公园。小公园是汕头旧城繁华商业区的中心,  相似文献   

8.
浅谈中华传统文化对现代企业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莉 《河北企业》2010,(12):66-67
<正>一、传统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辩证关系文化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是社会的产物,它凝聚着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社会意识、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各方面人类社会所有的特征。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  相似文献   

9.
上海既具有国际化大都市的特点,又拥有与众不同的传统文化城市风貌。如何平衡城市的发展和历史风貌的保护,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成为上海城市规划的重点之一。但在城市的发展和改造过程中,仍然有不少历史建筑和风貌区被破坏,尤其是一些还未纳人风貌保护区的,例如风貌保护街坊、老旧建筑等。  相似文献   

10.
茅仪毅 《乡镇论坛》2014,(18):43-43
如今原汁原味的古镇可谓凤毛麟角.然而在浙江省绍兴县一隅的安昌镇却似小家碧玉.虽经千年岁月,仍然保存完好的远古风貌。历史与厚实的文化积淀再加上独特的自然环境.使安昌形成不同一般水乡的民俗风情。  相似文献   

11.
陈焕溪 《潮商》2011,(3):84-85
藏风聚气"下山虎"潮汕民居建筑的发展变化自中唐开始。在人文发达的潮汕,民居往往由群体组成,互相穿构,彼此依存。居住与自然相和谐,景观与自然共生,家居因和谐而美好。这是潮汕建筑文化的核心。潮汕民居建筑的精华集中在府第宅园上,用生动形象的名字命名,如"下山虎"、"四点金"、"驷马拖车"、"百鸟朝凰"等,建筑模式主要以传统的三合院、四合院为基本格局,各种组合从简单到复杂,最基本的形成称"下山虎"和"四点金"。"下山虎"为三合院布局,  相似文献   

12.
陈非 《潮商》2012,(6):68-71
"汕潮揭"同城化需要着力有效的突破口,桑浦山是潮汕的"中心"。结合潮汕的地理、历史、经济、发展规划等实际,应该以桑浦山为平台和试验田,以旅游开发为切入点和导向,整体开发桑浦山,推进"同城化"进程。全球化时代,区域一体化是大势所趋。"汕潮揭"同城化是广东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是广东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13.
张丽纯  文吉舟 《潮商》2021,(6):34-35
潮汕特色腌酱菜,是潮汕美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酱腌小菜系列中独具风味.说起潮汕腌酱菜,风味独特、色泽乌亮的橄榄菜是最具特色的代表之一,其制作技艺在潮汕地区迄今已有上千年历史.作为潮汕风味小菜中的"元老",这道甘醇爽嫩的"健康黑"不仅是潮汕人餐桌上的必不可少的风味美食,更是身处异乡的潮人萦绕在舌尖记忆的乡愁.  相似文献   

14.
在潮汕,民俗活动非常丰富,各区乡镇大都保留了许多地方特色鲜明的传统民俗活动,华阳珠珍娘娘信俗就是潮汕和闽南地区民间敬仰神明之一.据传,华阳珠珍娘娘主管小孩"天花"、"麻疹"、"水痘疹",百姓有求必应,人人无不信仰,成为群众的护佑神.  相似文献   

15.
2006年9月19日—20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在汕头召开促进粤东地区加快经济发展工作会议,给粤东和汕头确认了新的发展定位,从大方向指明了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汕头作为粤东中心城市,政府重点提出大力发展港口、交通,发展临港工业、传统工业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并着力推进三大经济带的实施,从长远来看,都是值得赞赏的思路,也是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但我认为也应着重把潮汕特有的生活文化融入其中,让人感受到有灵魂支撑的力量,让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具活力,以特色文化产业带动经济发展,让市民及旅汕的游客感受到一种对汕头的亲切感,让大家进一步了解汕头、喜欢汕头、热爱汕头。潮汕工夫茶、潮菜(潮汕小吃)、潮汕凉茶、潮绣、抽纱、木雕、剪纸、潮剧、潮汕大锣鼓等都是独具潮汕特色的文化和民俗,如果能进一步把这些特色产品深掘、整合包装加以发扬,致力打造成为国内乃至国际知名产品,将为加快汕头的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在这方面政府应给予引导和指导。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但也给传统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潮汕地区作为国家民族民间艺术之乡,潮汕文化影响深远、誉播海内外。如何发扬和保存这些本土的传统文化,使之成为新的产业亮点,是我们要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是"自然—社会双向互动"以及"被改造的自然—社会关系双向互动"构成的动态有机体,文化是城镇空间演进的黏合剂。文化治理视角下的城镇空间演进,是地理空间和文化空间两种逻辑下的生产、消费和流通。文化治理有效推进了从文化刚性到文化弹性、从文化规约到文化自觉的城镇空间重构,破解了传统城镇空间构成中各单元单打独斗、破坏城镇整体规划和宜居、宜业、宜文、宜游难以并行的时空障碍。  相似文献   

17.
罗堃 《潮商》2013,(3):6-7
建筑依山傍海,展示潮汕文化精髓与魅力,将成为城市地标为打造区域文化科教中心,全面展示潮汕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深厚底蕴,汕头市将在中信滨海新城南滨片区中轴线规划建设富有浓郁潮汕特色的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  相似文献   

18.
正"海丝之路"粤东第一港柘林,潮汕话读音"只篮",是位于潮州市饶平县东南的一个靠海小镇,与南澳岛隔海相望。潮汕有一句俗语:"未有汕头埠,先有柘林港",说的便是位于柘林镇西南的柘林港。几百年前,这里是潮汕地区最早的对外通商港口,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中段港。潮州货物在此由"红头船"、"大龟船"转运北上津沪,南下吕宋、安南、马来西亚等地。古代名港盛极一时柘林港是潮汕历史上最早对外通商贸易和移民海外的深水港口之一。  相似文献   

19.
少小耳濡目染,对潮汕小吃兴趣浓厚,稍及年长,他萌生一个梦想:把潮汕美食推广到全国,"只为寻回属于潮汕的味道".从此,他以忘我的痴迷,醉心于探寻让潮汕美食发扬光大的终极之道. 他师从正宗牛肉丸传承人,亲身感悟传统工艺奥妙,最终成为第四代传承人;他精心配方、精选原料,引进现代化生产工艺,使潮汕美食的原汁原味与规模化生产、远距离销售完美结合.他还大手笔创新推广潮汕传统美食,以让同行钦羡的魄力开疆拓土,让更多人品尝到地道的潮汕味道.这位一心让潮汕美食传遍天下的"终极推手"就是丁建伟,广东八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相似文献   

20.
《潮商》2017,(4)
一、历史渊源 潮汕抽纱艺术是潮汕民间技艺与西方手工艺融合形成、发展起来的传统工艺美术.据《汕头市志》记载:"早在唐代,潮州民间已有刺绣工艺流传, 随着近代汕头开埠通商贸易,刺绣吸取了西方的图案风格及制作技艺,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潮汕抽纱品.……".由此可见,潮汕抽纱艺术历史悠久,它的形成在百载之前.一百多年来,这种艺术逐渐家喻户晓,以世代传承的形式,延绵不绝流传发展至今.全国"抽纱"的行业名称也是以潮汕抽纱艺术"揭纱"工种的形态来命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