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建立国家专项粮食储备制度,对增强国家的粮食宏观调控能力,稳定粮食市场,防灾备荒,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将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措施和实现"粮食商品化、经营市场化"的必要条件。自1990年我国建立粮食专项粮食储备以来,对调节粮食市场供求,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保证粮食生产的稳定发展,已发挥出一定作用。但如何管好用活粮食储备,建立起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粮  相似文献   

2.
粮食储备制度:供粮的安全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储备作为一种民间习惯,在中国源远流长。我国农民素有“储粮备荒”的传统,所以亿万农户的存粮数量非常可观,构成了中国粮食储备的基础。新中国建立以后,政府对粮食储备非常重视,在不同时期建立了一些不同性质的储备。 1990年,中国粮食获得大丰收,总产达到44624万吨。为了解决农民卖粮难  相似文献   

3.
1990年,国家建立了粮食专项储备制度,并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一一国家粮食储备局。专项储备制度的建立,使中国粮食储备体系中第一次包括了专门用于调节市场供求和平抑年际间粮食波动的后备储备。现阶段粮食储备体系包括四个部分:①战略储备(“506”);②备荒储备(“甲子粮”);③后备储备(专项储备);④周转储备(商品储备)。  相似文献   

4.
张亚民 《河南经济》2003,(10):57-58
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自1997年以来全省因粮食生产连年取得好收成而使粮食库存持续上升,目前已高达2000万吨左右,其中小麦库存占住90%以上,由于库容不足而露天外垛达1000万吨左右。存不下、销不了、补不起成为粮食企业和各级政府的沉重包袱,河南省财政用于粮食储备的资金每年达20多亿元。库存大自然导致市场价格偏低.农民卖粮难、增收难。  相似文献   

5.
一、全国性的粮食市场"疲软"与两年前形成巨大反差,粮食流通出现的新情况值得高度重视1.各地相继出现了经营者与生产者的双重"卖粮难"。调查发现,由于全党上下重视农业,粮食生产普遍喜获丰收。加之1996年4月提高粮食收购价并政策性经营粮食销价,粮食价格体系发生重大变化,平价粮销价已与市场粮价倒挂,购销也开始倒挂,各地已经开始出现生产者与经营者双重"卖粮难"。无论是江西还是河南(均  相似文献   

6.
李百超 《唐山经济》2004,(10):19-21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对粮食生产一直给予高度重视,“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粮食既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叹是国计民生的支撑。“一个粮食,一个钢铁,有了这两样东西就什么事情都好办了”。所谓“家中有粮,心中不慌,近些年由于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粮食单产大幅度增加。粮食市场呈现供过于求,曾一度出现卖粮难的现象,挫伤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农业生产结构、  相似文献   

7.
难点之一、市场管理缺乏刚性,购销主体尚未形成。国务院颁布的《粮食收购条例》明文规定,严禁非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及个体经营者、私人企业到农村直接收购农民手中的粮食。这一规定对粮改、特别是粮食市场管理至关重要。然而在实际中,个体粮贩直接从农民手中收购粮食的现象却屡禁不止。究其原因:一是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服务不周,坐等卖粮户上门。而个体粮贩上门收购,农民省出到粮站售粮花费的时间、运输费用等,虽然收购价格低一点,也愿意将粮食卖给个体粮贩。二是个体粮贩用低价购销的手段挤占市场。据了解,一般以低于粮食购销企业0.02元至0.04元的价格进行销购。而粮食购销企业则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收购价格进行收购和顺价销售,市场占有率低、竞争力差。三是粮食市场管理尚未形成合力,对个体粮贩的查处力度缺乏刚性。加之县以上粮食交易市场不健全,粮食的主渠道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由于粮食市场管理无序,增加了粮食企业顺价销售和农发行收购资金封闭运行的难度。  相似文献   

8.
凌云 《改革先声》2000,(12):64-64
2000年,高平市粮食局围绕深化和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按照年初制订的“实现十项目标,把握五个重点,启动四项工程”的总体思路,全局上下团结一心,真抓实干,奋力拼搏,不懈努力,各方面取得较大进步。  一、敞开收购政策落实到位,促进了农业生产持续发展。  2000年前半年,针对农民手中余粮多,价格低,卖粮难的情况,该局克服仓库暴满顺价销售难的困难,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宁亏自己,不亏农民,按保护价敞开收购余粮1700万公斤,并且做到了户交户结,不打白条,不但解决了农民卖粮难,而且为农民增加收入1526万元。  …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主要农产品。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粮食是卖方市场,农民习惯于凭经验种植,种植什么,粮食企业就收什么,卖什么,消费者就买什么、消费什么,农业生产力提高缓慢,粮食供不应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日益增强,农业生产力大大提高,粮食出现了买方市场,总量供大于求,出现了农民卖粮难、农业增产不增收的问题。然而,在粮食总量过剩的情况下,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一些优质粮油还供不应求。因此,调整粮食种植结构,逐步实现粮油品种、品质优化,是实现农…  相似文献   

10.
粮食储备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在维护粮食市场和社会稳定、保护农民利益、确保国家安全中承担了重要的责任。中国政府一直把粮食储备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工作来抓。通过多年的建设,特别是近几年的努力,已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基本完备的新型政府粮食储备体系。  相似文献   

11.
粮 食 收 购 关 系 到 促 进 粮 食 生 产 和 农民增 收、确 保 国家 粮食 安 全的 问题 。 在全面放 开粮 食 购销 市场 的 新形 势下 ,国 有粮食企 业要 理 顺协 调好 工 作之 间的 关 系,以推进 粮食 收 购工 作的 顺 利进 行。 一、国家粮食安全与主渠道作用的关系 今年 来 ,党 中 央、国 务院 高度 重 视粮食工 作,出 台了 粮食 直 补、粮种 补 贴、降低农业 税率 3个百 分点 等 一系 列政 策 。这些政策 措施 ,为促 进 粮食 生产 、确保 国 家粮食安 全起 着 至关 重要 的 作用 。而在 放 开粮食购 销市 场 后,维 护粮 食安 全 ,国 家…  相似文献   

12.
郭幸兰 《发展》2008,(8):31-32
一、支持传统购销业务。是农发行工作之重(一)保证国家方针政策落实和维护社会稳定。甘肃省庆阳市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区,如果忽视了对粮食购销业务的支持,会对当地粮油储备、购销、加工等产生不良影响,易产生农民卖粮难和粮食企业融资难问题。不利于农发行贯彻执行中央的支农政策,不利于保护农民利益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3.
马超 《中国经贸》2009,(18):7-7
2007年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粮食出口产生了重大影响,我国粮食出口政策为此做出调整,粮食出口量出现较大幅度波动,面对这种形势,我国政府在战略储备粮、商品粮以及民用粮方面做出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4.
近两年,在我省的粮食生产区又出现了所谓的“卖粮难”现象。“卖粮难”的出现决非偶然,如不认真加以解决,势必压制粮农生产的积极性,阻碍我省粮食生产的稳定协调发展,甚至有可能会出现新的波折。  相似文献   

15.
2000年9月25日北哈萨克斯坦州、科斯塔奈州、阿克莫拉州的代表和农业企业的领导在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市召开了关于国家粮食收购问题的地区会议。据副部长达尼埃尔·阿合买托夫称,9月25日国家共收购了709吨粮食。粮食收购工作的主要问题是国家收购公司无力付清农民的卖粮款。阿合买托夫先生就此责成收购公司领导3天内付清欠款。据他称,今年政府粮食收购经费有4 200万美元。阿合买托夫同时希望收购公司能提高粮食收购的质量标准。他说,目前投机活动有所增  相似文献   

16.
编辑部: 贵刊今年第10期“老区呼声”刊登的《又见农民卖粮“打白条”》一文。刚刚履新的湖北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范锐平阅后高度重视,当即给襄阳市粮食局长汪帮国打电话,要求粮食等有关部门千方百计筹措资金,迅速解决老区峪山镇农民卖粮“打白条”问题。  相似文献   

17.
大力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 夯实粮食宏观调控产业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是为了促进发展。在以市场化为取向的粮食流通体制初步建立之后,推进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就成为必然。通过大力推动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提高粮食经济发展水平,夯实粮食宏观调控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产业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的内涵与重大意义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就是要在已有发展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三个体系、一个保障"。一是建立健全以粮食储备为骨干、国有粮食企业为主渠道、粮食应急供应系  相似文献   

18.
关于粮食储备问题的讨论一直纷纷扬扬,这还要从1995年谈起。当年粮食减产造成粮价大幅度上涨,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朱镕基总理于是要求实行粮食最低保护价政策,敞开收购农民余粮。中央专门拨了1000多亿元,但很多国有粮食企业从中央要了补贴,却没有收购农民的余粮。  相似文献   

19.
粮食补贴该补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粮食补贴的目标是确保粮食经济安全、帮助农民增收、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为确保粮补目标的实现,必须要考虑粮食补贴该补谁。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了“国有库,库有备;市有集,集有粮;户有仓,仓有米”的粮食储备流通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