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坚持和落实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首要前提,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才能为落实整个科学发展观提供最终的动力、雄厚的物质基础和根本的保证,才能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实质和核心,才能最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重庆是全国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传统工业和重化工业比重偏大,在过去相当长时期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为此,我们要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科学发展观的发展目的是为了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而不是少数人的利益;在发展的方向上,坚持全面发展而不是片面发展;在发展的方式上,坚持和平发展而不是暴力、掠夺式发展;在发展道路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性发展道路,而不是人与自然对立的非可持续发展道路。理解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可以让我们更好地领会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要求,强调建立和维护人与自然相对平衡的关系,以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全面协调发展,体现出了深厚的人文关怀意蕴。  相似文献   

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它要求以人为本,正确处理人与经济、社会、自然的关系,使经济与社会互促共进、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达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平衡问题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核心目标,是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内涵,平衡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原则.平衡与不平衡是辨证的统一,科学发展观是综合平衡论的集中体现和发展;"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是讲综合平衡,统筹经济社会的发展是解决"不平衡",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是"生态平衡"."平衡是个根本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化视野下的社会可持续性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增长必须使发展与环境相协调。人类从人统治的自然文化以来所导致的生态危机表明,人类需要创造新形式的文化。本文从哲学的高度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建构起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确立起生态文化观念,以确保社会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弘扬和推广中华和合文化,为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启示,要求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自身的和谐共处,坚持以整体系统的思维方式处理社会各系统之间的关系,促进整个社会系统功能的优化与和谐发展,坚持继续弘扬和维护多民族团结统一、多党合作的精神,以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方针推进祖国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生态社会主义发展观的产生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具有类似的社会历史背景,二者面临相似的社会历史问题,都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都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其理论来源。生态社会主义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出发,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为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提供了认识问题的新视角;生态社会主义认为人与自然之间应当协同发展,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提供了参考;生态社会主义发展观强调要发展基层民主,培育公民社会,实现国家和社会的良性互动,为当前我国构建和谐政治,践行科学发展观,提供了世界背景的参照。  相似文献   

10.
论科学发展观引领成人教育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发展,本质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发展引领成人教育创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引领成人教育创新,实现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城乡间、区域间全面、协调发展引领成人教育创新,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1.
绿色GDP核算难点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就是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与绿色GDP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要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实行绿色GDP发展指标.本文客观分析了绿色GDP的核算难点,并从政策层面、方法制度等方面较为系统地探讨了如何解决这些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2.
解析《孙子兵法》的《计篇》中哲理内容,可见孙子的世界观涵有对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全面看法,体现了存在(物质)是第一性的、思维(精神)是第二性的、客观存在是可以被人类认识的、思维和存在具有统一性的哲学原理;孙子人本唯物论、能动可知论、发展变化观,进一步展现了孙子世界观的本质内涵。孙子的方法论,体现了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规律。孙子的世界观与孙子的方法论聚焦于势,构成了以势为核的孙子势哲学体系。由于势是一种永恒地、普遍地客观存在的事物,所以现代人学习孙子,主要是通过学习《孙子兵法》中的哲学,领悟孙子的思维方式,以提高正确认识事物的能力和科学处理问题的本领。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党中央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从“发展是硬道埋”到“发展是第一要务”再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表明我们党对于发展的认识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深刻、越来越科学。科学发展观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正在逐步引导和指导我国各行各业的具体实践。新的发展观呼唤新的正确的政绩观,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必须有正确的政绩观的支持。随着新的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理念的提出。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提出了经济、生态、社会和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观念,超越了以往以经济增长为主的发展理念;提出了以人为本思想,强调要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满足人民各种需要,而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人的主体性;提出了以生态为导向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大大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转型。  相似文献   

15.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的理想,但是,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一种观念。我们必须以实际的行动,使可持续发展成为一种现实。我们应自觉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着力建设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以积极的行动和行之有效的措施,保障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指导我国当前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思想,也是我国未来一段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标。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正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表现和重要实践。因此,当前环境下必须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着力休现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以及它们之间的和谐关系,它体现出的伦理是一种人本的定位和一种人性化的关怀,其实质是依靠人,更要规范人.为此,需要一种新的伦理观来引导,“八荣八耻”的新时期荣辱观就是这种最适合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新伦理观。新时期荣辱观能培养出构建和谐社会的人主体,能规范入的理念和行为,其本身也融入到和谐社会的构建之中。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新发展哲学,是对传统发展观的超越,具有鲜明的精神特征.人文精神、伦理要求、生态文明、全面发展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精神特征的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日渐突出的“相对贫困”问题开始困扰浙江社会的稳定,并逐渐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严重障碍,我们要用科学发展观绩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关心社会弱势群体,以确保和谐社会的顺利构建。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的一种科学的指导思想。会计的发展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也需要会计和谐发展的支持,科学发展观与会计的和谐发展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会计的和谐发展应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从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做出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