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重庆市长寿区走产城融合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分析了重庆市长寿产业和城市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现长寿区产城融合发展的路径:将产城融合发展理念扎根于各项规划当中;着力破解产业和城市互动发展的交通瓶颈制约;大力推进产业升级转型,注入发展活力;加强城市功能支持体系建设,促进产业加速融合。  相似文献   

2.
新城区是我国城市空间外拓的重要模式.由于新城区地域空间相对独立、 功能比较单一,导致城市发展偏重于"土地的城市化",缺乏产业、 人口支撑,陷入"产城脱节"的误区.针对于此,新时期,新城区应通过加快产业升级,推进产业效益和城市质量互动加以提升,实现产城功能融合;优化空间布局,推进特色产业区和城市功能区联动发展,实现产城空间融合;深化分工合作,推进新城区与老城区、 开发区一体发展,实现大尺度产城融合;完善规划政策,通过引领引导和管制约束相结合,全方位保障产城融合.  相似文献   

3.
镇海区产城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为"一体、两翼、三引擎、四共同、五支撑"。当前要抢抓机遇,重点寻求在打造功能区块、完善基础设施、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等五个方面的新突破,力争成为功能有机结合、空间有效对接、环境有力承载的国内产城融合发展先进示范区。  相似文献   

4.
正发展蓝图全力促进产城高度融合、城乡高度融合,全力实现都市经济能级显著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显著提升,全力打造跨越发展的现代化示范中心城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高质量建设国内一流强区而努力奋斗。主要任务——围绕"立足大空间,打造大平台,引进大项目",争当产城融合的排头兵——围绕"产业更高端,结构更优化,体系更完备",争当转型升级的排头兵  相似文献   

5.
产与城     
《今日重庆》2015,(3):64-65
生态,并非仅仅狭隘地理概念上的自然。在转型升级背景下,"生态"被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宽泛的外延——产业、城市与人之间达成最大限度的有机融合,形成有活力、可持续向上的发展模式。即"产城融合"。重庆"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即制定了"产业跟着功能走、人口跟着产业走、建设用地跟着产业和人口走"的实施方向。这势必在产业依托下,有序引导人口合理、主动地流向又一个"宜居宜业"的生态家园。  相似文献   

6.
产城融合体现了区域产业空间与社会空间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高新区作为区域产业聚集基地和现代化的新城区,其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好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的融合问题,这是推进产城融合的有效突破点。文章认为,高新区的发展必须融入产城融合理念,重点是要完善发展规划,以空间布局的科学化实现产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产业集群,以产业优化提升高新区发展的内生力和对城市的带动力;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功能齐全化促进高新区与城市发展的融合。  相似文献   

7.
郭嫱 《天津经济》2015,(9):21-24
产城融合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路径。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可以促进城市与产业协同发展,是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升城市核心功能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以天津市东丽区为例,结合区域发展实际,并借鉴国内外典型城市发展经验,提出东丽区产城融合发展思路及规划策略,以期为区域发展规划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基于社会转型时局与产城融合理念的提出,从时间维度、空间格局、产业特征以及价值导向四大层面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产城融合理念进行再认识。在当前时代发展的大趋势之下,城市的发展应该逐步完成由物的城镇化向人的城镇化转型;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由功能主义过渡到人本主义继而朝多元共生的价值取向转型。未来阶段,“产”、 “城”间的融合会呈现出“产”、“城”、“人”、“境”、“文”多要素碰撞与融合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9.
发展规划需要注入人地和谐、空间均衡、产城融合等新理念,需要集中力量研究城市空间布局、产业转型升级、外来人口增长、生态环境保护等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产城结合是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经济产业化与服务化并举接轨的有效途径,它大大有利于优化城市空间结构,进一步明确和提升城市的主体功能。从城市发展的源流上来分析,"城"的含义乃是划地为城,"市"就是人们集中进行交易的地方,这说明城市的经济功能是与生俱来的。要想交易首先要拥有产品,也就是说要发展实体经济,于是城市里面就有了产业,可见城市与产业之间天然地具有一种相伴相生、"不弃不离"的关系。很显然,居住在城市里面的人群要想生存,就必  相似文献   

11.
产城融合从本质上反映的是一种城市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合”是把产业和城市看作一个良性互动的有机整体,从而实现“产”和“城”协同发展,使产业依附于城市,城市更好地服务于产业。“产城融合”在空间上的体现就是产业空间与城镇空间的一体化协调发展。通过空间整合,提高产业空间与所在区域的一体化发展水平,优化产业空间自身发展,产业空间与依托城镇的互动关系,从而提高产业空间发展的综合效益。城市和产业空间整合最主要的目的在于,一方面,提高工业区整体的自组织能力,进而扩大系统的整体开放程度和协同作用效果;另一方面,通过整合促进城市功能与空间布局的协调和优化,实现功能与结构的协调。从产业集聚区与主城区的空间关系角度来说,可大致归纳为主城区包含型、边缘区生长型、子城区依托型及独立区发展型四种空间形式。  相似文献   

12.
《中国高新区》2013,(11):30-31
做园区其实就是做城市,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相融.在产业基础完善的高新区,需要补充城市的社会功能,在具备一定城市社会功能的高新区,产业的价值链要不断延伸到上游地区.高新区未来前景一定带有明显的“产城一体”发展符号,生产区与生活区融合,工业园区内规划住宅、超市、街区、游园等生活配套服务以及学校、医院等公共配套设施,打造园区建设产城一体的样板.  相似文献   

13.
推进园区建设、促进产城一体化发展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各地产业园区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然而,在实现产业与人口集聚、推进各地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利用的粗放浪费、生活空间被淡化、园区功能相脱节、环境保护形势严峻等问题一一显现出来.在产城融合发展的视角下,如何将各地产城一体化引入科学健康发展的轨道,以创造和谐的产城空间关系,将是各地城市(城镇)化进程中应当审慎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产城融合是新型城镇化提质增效的必然选择,推进产城融合对于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本文分析认为当前株洲以产城融合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存在体制机制不健全、产业发展不协调、园区发展不充分等问题.因此,应从发展理念、城市规划、产业结构、配套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入手,构建产业、城市和人三者之间相互支撑的有机体系,推动株洲...  相似文献   

15.
王征 《广西经济》2014,(3):48-49
正产城结合是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经济产业化与服务化并举接轨的有效途径,它大大有利于优化城市空间结构,进一步明确和提升城市的主体功能。从城市发展的源流上来分析,"城"的含义乃是划地为城,"市"就是人们集中进行交易的地方,这说明城市的经济功能是与生俱来的。要想交易首先要拥有产品,也就是说要发展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   

16.
正当前,广西正处在跨入工业化中期、迈向中等收入、城镇化加快发展的历史性转型阶段,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谋划发展多次提及产城融合。加强"产城融合"研究,对于广西打造新的战略支点,加速发展、加快转型、实现跨越,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推动人口结构优化与产业升级,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注重人才生态构建,强化产才精准对接,推动产城人融合发展产业高质量发展与劳动力人口、人才供给紧密联系、相互影响。本文基于人口结构与产业升级的互动关系,通过分析人口结构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提出杭州优化人口结构、推动产业升级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金永亮 《北方经济》2012,(Z1):82-83
正一、"产城融合"提升城市能级的趋势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高度融合,成为推动城市化进程和城市能级提高的原动力。在当今世界城市竞争格局中,各大城市都在不遗余力地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通过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和地位"是国际城市重要的发展经验与趋势。像纽约和东京这样的城市都是服务型城市,为全国乃至全球提供各类服务,纽约的现代服务产业水平高,服务业所占的比重达到  相似文献   

19.
新城建设是节点城市城市化的重要方式,对于扩大城市发展空间、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完善城市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近些年,宁波节点城市新城建设踊跃,但基本仍是延续土地城市化的建设模式,人口和产业导入滞后,功能形成缓慢,新老城之间缺乏联系。从新型城市化的发展方向来看,新城建设的核心应在于"人",必须走产城人相融合之路,既要有优美的居住环境,也应具备产业支撑,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就业保障。  相似文献   

20.
建设美丽滨海,天津滨海新区必须全面实现经济发展、城市发展、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转型升级。在经济转型升级方面,天津滨海新区必须以生态文明和产业融合发展为重点,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巩固和发展低碳绿色经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构筑富有竞争力和滨海新区特色的现代产业新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