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高新区》2013,(11):30-31
做园区其实就是做城市,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相融.在产业基础完善的高新区,需要补充城市的社会功能,在具备一定城市社会功能的高新区,产业的价值链要不断延伸到上游地区.高新区未来前景一定带有明显的“产城一体”发展符号,生产区与生活区融合,工业园区内规划住宅、超市、街区、游园等生活配套服务以及学校、医院等公共配套设施,打造园区建设产城一体的样板.  相似文献   

2.
郭嫱 《天津经济》2015,(9):21-24
产城融合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路径。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可以促进城市与产业协同发展,是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升城市核心功能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以天津市东丽区为例,结合区域发展实际,并借鉴国内外典型城市发展经验,提出东丽区产城融合发展思路及规划策略,以期为区域发展规划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产城融合从本质上反映的是一种城市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合”是把产业和城市看作一个良性互动的有机整体,从而实现“产”和“城”协同发展,使产业依附于城市,城市更好地服务于产业。“产城融合”在空间上的体现就是产业空间与城镇空间的一体化协调发展。通过空间整合,提高产业空间与所在区域的一体化发展水平,优化产业空间自身发展,产业空间与依托城镇的互动关系,从而提高产业空间发展的综合效益。城市和产业空间整合最主要的目的在于,一方面,提高工业区整体的自组织能力,进而扩大系统的整体开放程度和协同作用效果;另一方面,通过整合促进城市功能与空间布局的协调和优化,实现功能与结构的协调。从产业集聚区与主城区的空间关系角度来说,可大致归纳为主城区包含型、边缘区生长型、子城区依托型及独立区发展型四种空间形式。  相似文献   

4.
"产城融合"是在我国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相对于产城分离提出的一种发展思路。"产城融合"应实现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以吸引高素质人群为本,集实体产业发展、创新集群导入于一体,致力打造将产业功能与居住、生活、休闲等社区功能有机结合。"产城融合"不仅仅强调城市与产业同步发展,实现产城互动,更着眼于"人"这个核心。产城融合过程中,必须实现以"人"催生产业升级和城市嬗变,以产业促进人口集聚和城市转型,以城市实现"人"的城镇化。  相似文献   

5.
新城区是我国城市空间外拓的重要模式.由于新城区地域空间相对独立、 功能比较单一,导致城市发展偏重于"土地的城市化",缺乏产业、 人口支撑,陷入"产城脱节"的误区.针对于此,新时期,新城区应通过加快产业升级,推进产业效益和城市质量互动加以提升,实现产城功能融合;优化空间布局,推进特色产业区和城市功能区联动发展,实现产城空间融合;深化分工合作,推进新城区与老城区、 开发区一体发展,实现大尺度产城融合;完善规划政策,通过引领引导和管制约束相结合,全方位保障产城融合.  相似文献   

6.
日前,中国的产城一体建设成为了城市发展的主要课题。中国的城市发展不能只重产不重城,更不能人为地割裂产业与城市的关系,将二者分离。现代社会,产城一体建设更多的把重点放在以人为本方面,产城一体建设必须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面对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二者将如何处理?产业与城市同为整个社会有机整体的一部分,产业与城市的有机联系关乎着未来城市走向。因此,认清产与城的关系,是一个很关键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重庆市长寿区走产城融合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分析了重庆市长寿产业和城市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现长寿区产城融合发展的路径:将产城融合发展理念扎根于各项规划当中;着力破解产业和城市互动发展的交通瓶颈制约;大力推进产业升级转型,注入发展活力;加强城市功能支持体系建设,促进产业加速融合。  相似文献   

8.
王政武 《改革与战略》2013,(12):7-12,85
解决好人的生存和发展保障问题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应有之义,传统城镇化出现“城市病”问题的根源在于人的发展对经济发展的让位。就业的实现和水平的提高在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中是根本性的、全面性的和可持续性的,推进产业与城市的融合发展可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突破点。文章认为,产城融合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在制度设计中植入和强化人的发展权理念;培育和扶持乡镇集体经济发展,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和功能完善,创新农民主导的就地转移的新型城镇化模式;探索资源分配共享机制,促进城乡居民发展权的公平性与均衡性;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在产业与城市的协调发展中增强人的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9.
推进园区建设、促进产城一体化发展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各地产业园区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然而,在实现产业与人口集聚、推进各地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利用的粗放浪费、生活空间被淡化、园区功能相脱节、环境保护形势严峻等问题一一显现出来.在产城融合发展的视角下,如何将各地产城一体化引入科学健康发展的轨道,以创造和谐的产城空间关系,将是各地城市(城镇)化进程中应当审慎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陈盛祥 《改革与战略》2011,27(10):121-123
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后金融危机时代,高新区必须打破“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限,转向“大产业的协调发展”,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文章认为,高新区的协调发展必须树立大产业发展理念,科学合理统筹规划;建立合作共享机制,增强协调发展能力;以产业集群为发展导向,提高协调发展水平;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强化协调发展的带动力。  相似文献   

11.
基于社会转型时局与产城融合理念的提出,从时间维度、空间格局、产业特征以及价值导向四大层面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产城融合理念进行再认识。在当前时代发展的大趋势之下,城市的发展应该逐步完成由物的城镇化向人的城镇化转型;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由功能主义过渡到人本主义继而朝多元共生的价值取向转型。未来阶段,“产”、 “城”间的融合会呈现出“产”、“城”、“人”、“境”、“文”多要素碰撞与融合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2.
胡欢  陈越  杨萃 《中国高新区》2014,(11):96-99
正在新西兰的北岛,有一个名叫"奥克兰"的城市,它是新西兰人口最多的居民点,占据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它还是新西兰的经济中心,最重要的工业基地,是全国工业、贸易最大中心与交通枢纽。在这里,"产"与"城"的融合得到了最充分的诠释;在这里,"产"与"城"的平衡发展,成就了奥克兰在新西兰不可忽视的地位。在中国合肥,也有这样一座将"产"与"城"融合成为一体的典范城市,它撬动起产业版图的崭新梦想,它与现代宜居创业的经典比肩,它改变了人们对城市科技演化进程的看法……它就是合肥高新区,一座将梦想与现实糅合成共融共生的新  相似文献   

13.
城市与产业园区显然是紧密而互动的关系.作为城市经济职能落地的空间集聚地域,产业园区如果发展得不好,会严重影响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反之,产业园区如果脱离了城市其他综合服务的支持,会导致园区发展后劲不足,影响产业的持续提升和辐射影响力.随着“产城融合”概念的深入人心,它所描绘的景象令人翘首企盼.对家住梦园小区的徐洋来说,“产城融合”给予人的体验则令她惊喜万分.但如果时间退回到2005年,这里则是另一番景象.  相似文献   

14.
钮月终 《浙江经济》2006,(21):58-59
当前,浙江的生产力发展、城市化水平已经到了较高的阶段,城市与农村逐步实现融合,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协调发展的局面已经初步形成,在统筹城乡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就业与社会保障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必须通过加快公共财政建设,来促进浙江城乡统筹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进程都逐渐加快,而这两个进程在不断地融合推进,二者可以说是共生共灭。但这种产城融合发展模式在全国各地出现的形式不同,产生的背景也不同,所以最终我是也不尽相同。这种产城融合发展模式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唇齿相依类型,第二种是若即若离类型。第三种是天涯海角类型。但这些类型都很难真正的实现产城融合发展。不管是唇齿相依模式,还是若即若离模式,或者天涯海角模式,这些模式的产城融合发展模式都不能完全的实现科学的依据和正确的发展途径。在我国的新城开发区,老城开发区和农村小城镇等不一样的地域都有着不一样的产城结合形成背景和发展的模式。文章根据各地不同的地域模式和产城融合发展不同的三种模式分析新城开发区,老城开发区和农村小城镇应该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最终得出结,论新城开发区应该走效率和质量同等的空间型产城融合发展途径,而老城开发区应该致力于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的途径,农村小城镇途径应该是与产业群相结合,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产城融合发展途径。走城乡一体化的路径不仅可以解决农村最根本的三农问题,而且也可以使城市与农村相结合,形成完整的产城融合道路,最终让农村与城市之间的隔阂被打破,使地域的资源,更能够得到共享。  相似文献   

16.
产城融合是新型城镇化提质增效的必然选择,推进产城融合对于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本文分析认为当前株洲以产城融合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存在体制机制不健全、产业发展不协调、园区发展不充分等问题.因此,应从发展理念、城市规划、产业结构、配套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入手,构建产业、城市和人三者之间相互支撑的有机体系,推动株洲...  相似文献   

17.
林伟 《中国西部》2012,(22):23+22
7月18日至20日,四川举行高规格的深人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工作会议,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在会上讲话时,重点强调了"产城一体"理念,将其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两化"互动的重要途径,要求全省各地准确把握和落实"产城一体"的要求,推动产业和城市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所谓"产城一体",是产业与城市协同发展的一种新模式。产业,作为城市发展的支柱和动力源  相似文献   

18.
许刚 《中国高新区》2013,(7):106-111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现代化建设中继续走在前列,为全国改革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中央对苏南发展始终高度关注,指明了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前进方向。作为国家级高新区和苏南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改革创新的主阵地,无锡高新区秉承和弘扬“开放、创新、务实、争先”精神,矢志不渝地以“走在区域发展最前列、建设国家一流高新区”为目标定位,以高端产业为突破,以科技人才为引领。以城乡一体为依托,以体制创新为保障,全力推进经济社会从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生产制造向创新智造、工业园区向科技新城三大转变,探索实践一条以开放融合、高端突破、创新转型、产城一体、亲商富民为特色,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区域现代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正回首2013,柳州高新区步履从容,收获累累。这一年,柳州高新区创新型特色园区创建得到进一步夯实;这一年,从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到一系列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柳州高新区百花齐放,强劲发展;这一年,无论是科技创新、产城融合,还是社会管理、民生保障,柳州高新区都交出了精彩答卷。而柳州北斗信息产业园在柳州国家高新区的启航,成为柳州高新区与时俱进、重点跨越的重要标志。在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日渐成为  相似文献   

20.
区域大学科技园融合发展能充分发挥大学科技园在聚集高端产业、提升创新能力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文章通过结合大学科技园高新技术企业孵化现状,分析大学科技园与区域高新区的技术融合和互动融合。实证结果表明,园区融合优势呈现出与城市经济规模相反的变化趋势。在经济规模较弱的副省级城市中,大学科技园与高新区融合优势更为显著。通过推进区域创新资源聚集,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加快推进大学科技园成为区域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