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双台子油田东营组油气层由于受岩性细、地层水矿化度高、束缚水饱和度高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电阻率值低,测井解释结果偏低,油、气、水层识别难度大.运用油气成藏机理、电性图版识别技术、低电阻形成理论及储层精细对比技术对双台子东营组油气层进行识别,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文章论述了低电阻率油气层的地质特征及形成机理,东营组油气层识别方法及应用情况,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于妍 《企业技术开发》2012,(14):183-184
在含油气盆地中,地层水作为盆地流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流动方向和循环模式直接或间接的指示油气及矿物质的运移方向。文章以东营凹陷为例,对地层水水性资料展开横向和纵向的研究,认为东营凹陷地层水氯根和总矿化度的分布具有极不均衡的特点:在同一构造位置上具有下高上低的特点,同一层位中断层发育的部位总矿化度值比无断层部位的高。东营凹陷地层水以CaCl2型和NaHCO3型为主,水型分布特征与地层水矿化度密切相关,NaHCO3水型所占比例随地层水矿化度值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3.
东营凹陷是济阳坳陷油气最富集的陆相断陷凹陷,具备形成岩层油藏的良好地质条件。本文从地层油藏的圈闭形成条件、储层及油气充注动力3方面探讨了东营北带东、中、西段地层油藏富集的差异性,立足勘探实践分析了3方面的差异性对地层油藏油气分布的影响,将有力指导东营北带地层超覆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准噶尔盆地滴南凸起白垩系低阻油气藏的成藏主控因素,通过开展储层预测和目标识别研究,应用STRATA反演软件对研究区进行了波阻抗反演.沉积相和储层研究结果表明呼图壁河组砂体地震响应特征明显,储层宏观上受岩性控制,微观上受储层孔喉半径的控制,来自生烃区的油气沿着断裂向上运移至白垩系呼图壁河组岩性圈闭成藏,形成“一砂一藏”的构造背景下的岩性油气藏.沉积相和岩性是低阻油气层成藏的主控因素,断层起到疏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欢喜岭油田在滚动勘探过程中,以低阻油层的成因机理和精细油藏描述为基础,综合地质、录井、测井、岩心等资料,充分利用老井、老资料,选择典型井可疑层进行试油试采并取得很好的开发效果,实现了欢喜岭油田低阻油层"水中找油"的突破,发现了可观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同时也为低阻油气层的识别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文章论述了低阻油层成因和欢东—双油田低电阻率油层识别方法等要素。  相似文献   

6.
欢喜岭油田在滚动勘探过程中,以低阻油层的成因机理和精细油藏描述为基础,综合地质、录井、测井、岩心等资料,充分利用老井、老资料,选择典型井可疑层进行试油试采并取得很好的开发效果,实现了欢喜岭油田低阻油层"水中找油"的突破,发现了可观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同时也为低阻油气层的识别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文章论述了低阻油层成因和欢东-双油田低电阻率油层识别方法等要素.  相似文献   

7.
川西地区具有良好的油气生成及储存条件,是我国重要的油气勘探战略接替区,一方面川西地区形成了丰富的油气资源,另一方面也导致了油气在空间的分布不够集中,钻成井完井周期长、生产时效低,油气勘探不尽人意,其根本原因是该地区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地层可钻性低、井眼稳定性差,一直是川西地区油气勘探开发中的一个大问题。经过几口重点井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在川西地层钻井技术方面已取得了部分成果。  相似文献   

8.
低渗透储油层在实际油田开采中,由于储油层的物性比较差,导致储油层油气渗流时启动压力值的梯度比较大,因此在油田的实际开采过程中适应性问题比较突出。进行低渗透油藏注采系统优化提高采收率的分析研究,有利于避免低渗透油田的注采过程中低渗透适应性影响问题,提高对于低渗透油田油气资源的开采率。本文主要结合低渗透油田油藏层的渗流机制原理,通过采用压降叠加的工作原理,提出使用一源一汇以及面积注水方式中的五点法和七点法、九点法等油井注采工艺技术,将油气资源注采过程中的油气资源井内注采驱替压力梯度分布进行改进,从而实现在油藏注采工艺的不同注水方式下注采极限井距改进,以提高低渗透油藏注采系统对于油气资源采收的优化与提高实现。文章主要结合国内外低渗透油田储油层注采工艺技术的现状,以某油田低渗透油藏特征以及油气注采工艺效果为例,并结合对于该低渗透油田储油层注采工艺效果的影响因素,从低渗透油藏的合理注采井距与油藏注采压力系统等方面的优化提高,实现对于低渗透油藏注采系统油气采收率的优化与提高分析。  相似文献   

9.
林强  王云华  李伟 《价值工程》2014,(5):116-117
充氮气欠平衡钻井防漏技术适应于低压低渗透储层和开发后期压力枯竭储层、不同压力体系的储层、裂缝油气藏或是曾经发生钻井液只进不返大漏地层和压差卡钻等需要钻穿复杂层的地区。充氮气欠平衡钻完井目前主要应用于低压、低饱和、低渗透率油层(油气藏),采用此技术可以有效的解决钻井过程中的恶性井漏,压差卡钻、钻井速度慢等技术性难题,能在钻进油气层井段时,及时做到保护油气层,提高油井单井产量具有显著效果,并可提高机械转速5~10倍;目前该技术广泛应用于油气钻井作业当中,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准噶尔盆地中部1区块三工河组经过近几年的勘探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经前人研究认为:该区主要为低孔低渗储层,在此背景下发育有相对较好的优质储层,我们也称之为"甜点",大部分的油气就储存其中.在本研究区由于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发育特征与油气的关系也很难界定,有效储层展布尚欠研究,而常规的寻找有利砂体来确定舍油气层的方法,并不能在隐蔽岩性油藏勘探中得到突破,这就使得该地区的勘探开发步履蹒跚,也使我们认识到储层发育特征与油气的关系的重要性.本文从该区的储层特点出发,寻找储层发育特征与油气的关系,并最终希望得到一种能更好识别判断含油气的优质储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苏艳玲 《价值工程》2011,30(16):44-44
升382井区油井产液量低、含水高、采出程度低,油井地层压力平面分布不均衡,开发效果相对较差。利用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对储层和剩余油进行重新描述,通过注水调整区块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濮城南区沙二上2+3油藏进行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研究,详细描述了特高含水后期油藏厚油层的剩余油分布特征,通过钻井岩心、测井等资料的精细研究,建立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格架,利用隔夹层识别技术对厚层进行了细分,分析水井吸水剖面细分及剩余油监测资料,研究了厚油层层内分段含油饱和度分布规律,对剩余油潜力进行再认识。应用选择性补孔提液与精细注水相结合的配套技术挖潜层内弱水淹区剩余油,改善多油层非均质油藏后期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3.
利用水平井技术开发油藏,是油田提高油气采收率的重要技术手段,特别是在低渗透油藏、裂缝性油藏、薄油层油藏、断块油藏、稠油油藏、气顶底水油藏以及砾岩油藏中,由于水平井有着钻达目的油层井段长,泄油面积大,流体流入井筒阻力小等特点,产油能力远高于直井、定向井,以及水平井较直井、定向井具有其采油指数高,生产压差低,无水采油期长,含水上升慢,受到广泛重视,并在各油田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刘栋梁 《价值工程》2011,30(27):46-46
在常规钻井过程中,钻井液对油层的伤害成为影响后期油层开采的主要影响因素,而油层屏蔽暂堵技术可利用钻进油气层过程中对油气层发生损害的两个不利因素(压差和钻井固相颗粒),将其转变为保护油气层的有利因素,达到减少钻井液压差和浸泡时间对油气层损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任磊 《价值工程》2011,30(17):27-28
升382井区油井产液量低、含水高、采出程度低,油井地层压力平面分布不均衡,开发效果相对较差。利用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分析了剩余油分布规律,通过注水调整初步见到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闫寒 《价值工程》2011,30(6):31-31
本文针对边底水发育的齐家油田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复杂、直井开发底水锥进较快的实际,加强剩余油分布规律认识,通过油藏数值模拟和计算边底水油藏水驱前缘,搞清了底水锥进和边水舌进状况,提出了水平井挖潜零散剩余油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李平 《价值工程》2010,29(9):86-86
本文进行两个研究和一个矿场试验研究。一是对黑帝庙油层的粘土含量与水敏性进行研究;二是对防膨剂的筛选进行研究。综合实验结果分析可知,CYF-2防膨剂与注入水的配伍性好、回收率高、膨胀率低;同时,其使用浓度较低,经济合理,可以满足黑帝庙油田热采前地层预处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城壕油田悦29区含油污泥调剖技术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城壕油田悦29区油藏非均质性特点进行分析,针对注水平面矛盾突出的井组优选了含油污泥调剖技术。该工艺是利用原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即将来源于地层,与地层配伍性较好的含油污泥回注,对高含水区块进行深度调剖,辅助有效的其它工艺技术,在有效处理含油污泥的同时,达到了提高注水效果、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蒙凯 《价值工程》2014,(5):309-311
姬塬油田吴420区长6油藏属于低孔、特低渗油藏,主力油层为长61。近年来在注水开发的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如油井堵塞,水井吸水不均等问题。本文从地质和开发两个方面出发,分析了油藏水驱过程中的一些影响因素,对油田合理技术政策的提出和高效的开发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泌浅10区IV9层属于浅薄层特稠油油藏,单井平均吞吐达到10周期以上,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已达64%。吞吐后期注入水和边水水淹严重、平、剖面矛盾突出,生产效果变差,实施综合治理前油组产能只有10吨左右。通过剩余油监测资料分析和沉积微相研究,有针对性地实施了氮气助排、泡沫调剖、降粘、复合调剖、潜力油井扶产及低效井调层回采等措施,油组产能上升到80吨以上,取得了较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