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区域经济合作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参加了不同形式的区域经济合作,签订了为数众多的区域贸易协定.由于种种原因,东亚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与其它地区相比,进程缓慢了一些,显得相对落后.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步子明显加快,参与的国家越来越多,合作的范围越来越广,可以说,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是当今世界上充满希望和最具活力的区域经济合作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2.
区域经济政策与西北区域经济发展(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第四章 西部大开发战略之下的西北区域经济发展西部大开发作为国家的一项重要的长期战略和区域政策 ,对西北地区今后的发展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抓住机遇 ,深化改革 ,在大开发中实现大发展 ,需要深刻认识西北区域经济发展的态势与特点 ,科学地分析西北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潜力和困难 ,深入地研讨西北五省、区开展区域经济分工与合作的措施、途径以及今后的区域经济政策走向。一、西北区域经济发展的态势及特点1.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低 ,与东部地区之间的差距日益拉大。在改革开放之初的 1978年 ,西北五省区的经济总量占全国的份额虽不…  相似文献   

3.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永恒的主题,然而地区差距却是一个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呈现扩大的趋势.因此,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坚持"五个统筹"的原则,把财政改革的重点转移到区域经济发展上来,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导向作用和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本文主要分析财政政策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和发达国家的财政政策的经验,并提出我国区域经济开发中的财政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4.
中原经济区成立17年以来,各成员市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联合与协作这一主题,坚持“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联合发展、共创繁荣”的原则,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同舟共济,密切合作,与时俱进,区内协作不断加强,区域优势不断增长,打响了“中原”牌,促进了中原地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现结合我市实际,就如何加强区域经济合作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是大势所趋 中原经济区17年的发展证明,区域经济合作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优化配置资源的有效形式,是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同时,区域经济合作也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共同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和我国加入WTO,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东南亚地区是世界经济发展活跃的地区,受世界经济发展区域化的影响,东南亚地区的经济也逐渐向区域化、集团化的方向发展,次经济区域、小经济区域合作正在形成。从总体上看,和平与发展是东南亚发展的主旋律,经济技术上的合作是东南亚发展的新趋势。在加强技术、经济、贸易合作,形成区域经济开发的新局面下,东南业经济将出现一个全面高涨的新时期。在这种形势下。促进中、老、泰、缅毗邻地区的经济发展,将对这一地区的稳定和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从社会经济及自然资源状况来看,在中国澜沧江下游流域和中国境外湄公河上游流域之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今天,区域经济合作已经成为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融入区域经济、分享发展成果的重要方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大趋势。  相似文献   

7.
开展区域经济合作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优化、社会进步的需求所在。近年来宏观经济稳定发展,欠发达地区虽然经济水平相对落后,但资源、人口优势较为突出,市场潜力巨大,这些都为区域经济合作的开展创造了条件。今后欠发达地区应从自身的全面建设入手,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积极融入周边经济圈,探索区域合作的新模式,并努力推动金融业的繁荣,为深化区域经济合作寻求更多的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8.
10月30日,第二届首都西南区域经济发展论坛在北京石景山区举行,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就丰台、石景山、门头沟、房山、大兴五区首都西南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与产业结构调整、首都西南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首都西南区域旅游资源合作与开发、  相似文献   

9.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永恒的主题,然而地区差距却是一个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呈现扩大的趋势。因此,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坚持“五个统筹”的原则,把财政改革的重点转移到区域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产业》2006,(6):28-28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近日发布研究报告,对中国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问题做出整体评估,并预测未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将呈现的新特征。报告评估了中国几个重点经济区域的特点,长三角被认为是以城市聚集互补合作见长,政府联合推进和协调机制及特色鲜明的产业层次等是其已形成的基本经验。珠三角被研究者认为具有开放型异质性合作的特征,其泛珠三角的合作创新模式对各成员的发展将带来新的机遇。与前二者相比,研究者认为,京津冀表现出明显的内向型合作特点,东北地区是浅度竞争型合作模式,中部地区是浅度互补型合作,各方面均相对处于劣势的西部地区则属于制度导向的互补型合作。  相似文献   

11.
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制约因素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既符合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迅猛发展的时代潮流,也是打破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可行途径。但它的建立需要经历一个复杂而又充满挑战的过程,这主要是由于中日韩三国不仅在政治、经济方面存在着差异与差距,并且在开放各自敏感产业部门上也面临着巨大困难。美国的态度也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全球经济和区域经济的视角,分析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内容和形式,认为资源开发合作、工业及加工贸易合作、资金合作、人力资源合作、环境合作将成为区域经济合作的核心内容,指出在合作领域中存在的不足,为此应进一步加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3.
When in November 2001, the leaders of the Southeast Asian and Northeast Asian states met for the “ASEAN (Association of South East Asian Nations) plus three (China, Japan and Korea),” President Kim Dae‐Jung of South Korea proposed the exploration for an East Asian Free Trade Area (EAFTA) and thereby opened a new chapter of East Asian integration. The special Northeast Asian perspective on regional co‐operation became clear by the simultaneous decision to hold annual meetings of finance and trade ministers of China, Japan and Korea. At the same time, bilateral agreements, like a free trade area between Japan and Singapore, the tentative large free trade area between ASEAN and China and the work‐in‐progress on a Korean‐Japanese Free Trade Area, show the devotion and sometimes even obsession of current policy‐making with reaching regional trade agreements. Regional integration, it seems, is finally on the Northeast Asian agenda. In this paper, the preconditions and perspectives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in Northeast Asia will be explored. Since economic integration is in various ways linked to political factors, the second section discusses the geo‐political situation of Northeast Asia today. The third section deals with the economic perspectives of different forms of trade integration, followed by an analysis of various attempts for greater macro‐economic and financial co‐operation and a short conclusion.  相似文献   

14.
东北亚各国发展水平各异,经济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东北三省通过不断加强与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的合作,将为东北振兴开辟更广阔的空间。东北亚有关国家也会从中受益,这对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推动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经济金融合作:东亚应对全球失衡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长期来看,全球国际收支失衡不断向主要几个国家和地区集中是不可持续的,东亚国家面临极大的风险。这一背景下,加强东亚区域经济金融合作是必然的选择。东亚国家和地区应完善区域合作协调机制、加强区域货币和贸易投资合作,并进一步促进亚洲债券市场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东亚经济一体化与合作:朝向共同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主要靠市场力量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则落后于经济一体化进程。亚洲金融危机证明,仅靠市场推动的经济一体化是脆弱的,只有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东亚地区才能增强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保持经济的持续繁荣。亚洲金融危机后,东亚地区迅速建立起“10 3”的合作机制,在加强金融领域合作的同时,也不断拓展在经贸投资等领域的合作,并逐步确立了以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和东亚共同体的长远奋斗目标。特别是在中国提出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后,东亚地区的合作步伐明显加快。尽管目前离建立东亚共同体的长远目标还很遥远,但东亚地区的合作进程已不可逆转,各种形式的合作努力将最终推动长远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从应对全球经济失衡视角看东亚经济金融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常项目收支失衡加剧是全球经济失衡的重要体现。近年来,以美国为一极的发达国家经常项目逆差急剧膨胀;而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国家和地区的经常项目顺差不断扩张。由于经常项目赤字滚雪球般地急剧膨胀,加上美国储蓄率过低、财政赤字高涨,导致了美国对国际资本的巨大需求。而东亚地区由于汇率体制和对美经济依存等原因,被动地持有大量美元资产并向美国提供大量资金。全球国际收支失衡不断向主要几个国家和地区集中,从中长期来看这种不均衡现象是不可持续的,东亚国家面临极大的风险。这一背景下,加强东亚区域经济金融合作是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朝鲜的经济变化与中国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朝鲜经济变化过程中,中国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对朝鲜的无偿援助、贸易和投资为朝鲜经济发展提供动力;中国成功的改革开放模式为朝鲜提供参考与借鉴;中朝韩三国区域合作既有利于实施东北振兴战略,又可以消除韩国对中朝经济合作的担心和竞争心理,更可以促进朝鲜经济开放,减弱朝鲜对体制安全的忧虑,并逐渐引导朝鲜融入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之中。  相似文献   

19.
东北亚地区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因而发展潜力较大.目前,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俄罗斯与该地区各国之间的相互往来日益密切.随着与各国间合作的加强及人流和物流的日渐增长,俄罗斯与东北亚地区各国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合作也将逐步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历史分析法考察从独联体到关税同盟的演变过程中俄罗斯核心利益的体现以及它对中亚区域经贸合作博弈中的潜在作用。探讨在俄白哈关税同盟框架下,俄罗斯对中亚各国经贸合作政策取向和中亚区域经贸合作进程的影响程度,提出俄罗斯为主导的关税同盟及未来的经济一体化对我国在中亚区域经贸合作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