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失能老人提供长期照护服务是中国的重大战略任务,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家庭小型化及生活方式的转变,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老年照护服务体系迫在眉睫。我们要正视老龄社会潜在的巨大压力,把老年照护服务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和神圣事业。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失能老人的养老问题越来越突出.失能老人照护者在失能老人照护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照护者的压力问题是无法避免的.照护者的压力除受自身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还受经济状况以及生活质量高低的影响,另外现有社会支持也有很大影响,包括政策支持以及资金支持等.因此,政府应提供相应的支持,以缓解照护者的压力,进而有效解决失能老人的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3.
威斯康星州长期照护改革的核心就是家庭照护,实现"就地养老"。老年和残疾资源中心为老人获得赡养服务提供便捷入口;照护管理组织提供以参加者为中心的服务,让老人对照护服务有充分自主选择的权利;重新设计的以人为本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目标成果的实现。该州的改革经验可以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失能老人等相关概念的界定,从法律、资金、服务整合和社会关注等四个方面分析城市失能老人长期照护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完善城市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的对策建议,以期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服务问题能得到社会更多的关注和重视,从而推进我国"政府、机构、社区、家庭"四位一体的长期照护服务制度的发展,更好地实现失能老人的"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加速推进,我国在老年长期照护方面已经并将长期存在供需非均衡问题。供需非均衡的存在不仅意味着社会福利的巨大损失,而且更与数量庞大的需要长期照护的老年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以化解老年长期照护供需非均衡问题为出发点,提出了中国老年长期照护多支柱保障模式,并从价值目标、制度架构以及运行机制等三个方面对这一模式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切实可行的中国老年长期照护多支柱保障模式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6.
李杰 《生产力研究》2014,(12):40-42
长期照护制度筹资问题,这是存在于当前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建立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之一,面对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一步步加深,分析长期照护制度实施的必要性及其投资体系的完善路径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失能老人长期照护制度实施的必要性,然后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长期照护制度筹资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多元化长期照护制度筹资体系建立途径,从多个方面探讨完善长期照护制度筹资工作的举措,希望以此促进失能老人长期照护制度的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7.
伴随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老龄化风险和老年保障需求同步显现。与城市老年人口相比,农村高龄老人患病几率更高、身体机能衰退更快,有着更高的日常照护需求和精神关爱需求。根据课题组2021年调查发现,当前农村高龄老人养老存在政府养老金供给水平低、看病难、看病贵、农村社区养老服务和福利保障不健全等问题。对问题分析后发现,是由于政府主体作用未充分发挥、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弱势等原因造成的。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加大政府的财政和服务投入、健全老年医疗保障体系、大力促进社会养老与社区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等政策性意见,希望能为提高农村高龄老年人生活质量,改善我国农村养老现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周闽军 《发展研究》2016,(10):89-91
需求约束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用福建省1989-2014年统计数据,选取福建省老年抚养比、城镇化、可支配收入和通货膨胀率与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等统计指标,建立福建省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的计量模型.基于协整分析的方法,研究结果显示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老年抚养比越高,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越低,城镇化提高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为提高城镇居民消费倾向,建议大力兴建公共养老设施、扩大其活动场所、提升老年服务水平、发展老年服务产业.  相似文献   

9.
福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从“十一五”末的421万增加到“十二五”末的515万人,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11.4%增加到13.41%,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工作难度不断加大.建议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从解决服务产品、资金保障、提供主体、技术支撑、行业管理五个方面问题入手,建立健全社区照护、照护保险、政策扶持、智慧服务、组织保障五个体系.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口是自杀率最高的人群。中国老年人口自杀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城乡差异和年龄差异。将我国老年人口自杀率与全球已进入老龄社会的国家作了对比,提出老年人口自杀率的三种不同模型。虽然我国老年人口的自杀率整体上呈下降趋势,但农村老年人口和高龄老年人口的自杀率仍然很高。应对老年人口自杀问题,一方面应着力解决相关的老龄问题,消除与减少老年人产生自杀意念的诱因;另一方面,要重点关切高自杀风险的老年群体,特别是群体中的男性老人、农村老人和高龄老人;还要高度重视老年人精神健康问题与精神卫生工作。  相似文献   

11.
农村城镇化是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在进行的工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进一步加强了对农村城镇化的建设。我国小城镇的发展历程中,普遍存在着"重视物质建设,轻视精神建设"的问题。在海宁市许村镇城镇化的加速下,农村养老方式有了质的改变,农村老人们获得了基础的物质保障。然而,在城镇化进程中,"养儿防老"的观念还根深蒂固,农村老人们渐渐出现了精神上的养老需求,这一需求如今却无法得到满足。养老方式的转变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以2015年全国老人参与互助养老状况的调查资料为基础,对低龄老人参与互助养老的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低龄老人参与意愿较高,但参与机会不多;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是否得到过社区提供的养老服务和所在地是否有老年服务队对其参与意愿有显著影响.因此从倡导互助养老理念、开发互助养老项目,发展老年教育和老年健康产业、加大养老服务供给和发展老年志愿服务组织五个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林勇 《发展研究》2007,(1):106-107
一、福建省养老院概况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老龄化速度最快而且是未富先老的国家.发达国家近百年才出现的人口老龄化状态,我国不到20年的时间便已进入.目前福建省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为42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1.9%,其中80岁以上的老人46万人,百岁老人从1999年的396位增加到2005年底的833位,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和80岁以上高龄老人占老年人口的比重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由于老年人口基数大、高龄化趋势明显,加上家庭人口结构的变化和"空巢老人家庭"不断增加,养老日益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4.
于新亮  左雅璇  冯霄汉  李倩  于文广 《财经研究》2021,47(10):95-109,139
受累于繁重的家庭照料负担,女性的劳动参与意愿、工作时间和收入水平长期受到抑制,在职业选择和工资待遇等方面也容易遭遇多重歧视.文章建立了包含老年照料和长期照护保险的世代交叠模型,发现长期照护保险不仅能够促进劳动力供给,而且能够提高劳动力收入.文章利用2010-2018年中国196个城市面板数据,基于济南市长期照护保险典型试点实践,首次采用合成控制法量化评估了长期照护保险对女性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长期照护保险对女性就业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长期照护保险的实行使得女性就业率提升了5-15个百分点,月收入增加了426-556元,日工作时间提高了0.3-0.6小时.长期照护保险在试点期间主要是通过减轻女性家庭老年人照料负担来提升其劳动力供给,而通过发展养老护理及其相关产业进而增加女性劳动力需求这一作用的路径仍很微弱.进一步研究表明,长期照护保险在促进男女就业率平等和城乡女性收入平等方面产生了积极作用,长期照护保险的实行使得女性与男性就业率比提高了5-7个百分点,农村女性与城市女性收入比提高了15-36个百分点.文章的研究结论为进一步完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激励女性劳动参与和促进就业权益均等化提供了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耿晋娟  刘晋 《生产力研究》2014,(1):95-100,111
由于人口结构、家庭结构和社会结构等的变迁,老年长期照护M题已经从家庭走向社会,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长期照护保险(LTCI)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为了降低长期照护问题所造成的冲击而推出的。在研究消费者对于LTCI的投保行为之前,有必要对LTCI产品的社会需求展开探讨。现有对老年长期照护需求的研究着重于定性分析,侧重于特定区域内的微观影响因素。文章通过选取十类宏观数据建立对数模型,分析各类宏观因素对于LTCI需求的影响机制和效果。  相似文献   

16.
由于人口结构、家庭结构和社会结构等的变迁,老年长期照护问题已经从家庭走向社会,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长期照护保险(LTCI)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为了降低长期照护问题所造成的冲击而推出的。在研究消费者对于LTCI的投保行为之前,有必要对LTCI产品的社会需求展开探讨。现有对老年长期照护需求的研究着重于定性分析,侧重于特定区域内的微观影响因素。文章通过选取十类宏观数据建立对数模型,分析各类宏观因素对于LTCI需求的影响机制和效果。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作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我们必须坚定不移推进城镇化。同时,城镇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推进中,我们要关切好农民的切身利益。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十分严重。相反,我国农村GDP远远低于城市,且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农村人口外出打工激增,这些因素导致空巢老人数量逐年递增。为了保持城镇化的健康发展,解决好农村养老服务问题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8.
伴随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老年人群的照护需求也在不断升高。通过对北京、上海、武汉、石家庄四地的访谈资料,描述了中国目前社会化照护服务的收费情况,并归纳出养老机构的大致收费范围以及社区的收费标准。根据对现状的分析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包括建立照护服务收费标准,开展社区照护服务,鼓励社会办养老机构以及为重点人群提供帮助和补贴。  相似文献   

19.
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已经不可避免,而我国人口由于基数庞大,老年人口增长趋势更加明显.而占我国老年人口近80%的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便成为我国养老保障问题的重中之重,如何保证农村养老保障健康平稳的发展是摆在政府面前的重要难题和考验.本文在分析我国农村传统养老保障方式的基础上,提出发展农村社区养老保障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据全国老龄委统计数据显示,近二十年来,我国的人口寿命不断增加,老龄化速度越来越快,目前我国六十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经超过10%,在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中这个比重更高,这就意味着每三到四位有工作的人就要赡养一位老年人,而在短期内这一趋势仍将继续发展,因此我国已经步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然而,随着老年人口增加,有些人跟自己的子女共同居住,有些却独自生活,其中独自生活的老人就是我们所说的空巢老人.随着人们的生活习惯、思想观念的不断变化,尤其是子女外出上学、就业和经商的人数越来越多,这也促使"空巢老人"的数量逐年增多.空巢老年人偏多是个社会问题,处在60岁以上阶段的人,往往是人的一生中最需要关爱和照顾的时刻.而现在这些老年人正在面对的生活及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妥善的解决空巢老人问题,必将会对家庭和睦及社会和谐带来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