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世界各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普遍趋势,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国农村劳动力数量众多,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越来越多的富余劳动力将逐渐转移出来,大量农民工在城乡之间流动就业的现象在我国未来较长时期内仍将存在。20世纪80年代末农民工的跨地区流动规模越来越大,形成了为社会广泛关注的“民工潮”,但时至2004年初,从珠三角开始出现大规模的“民工荒”,往日农民工无限供给的情景一去不返,  相似文献   

2.
国际间的“合同工制”,从六十年代起已日益增多,在各工业发达国家形成了相当数量的“外籍工人队伍”由于其中大部分劳动力是按合同出国的,所以称其为“国际间的‘合同工制’”。目前,世界上有一千四百万左右的外籍工人在别国就业,如日本出国劳动人员有八百多万人;南斯拉夫八十五万人,有时达一百万人。这些工人,是接受国劳动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间的‘合同工制’”的发展,是随着过剩劳力输出到海外而兴起的。当前,世界人口已达四十三亿,到本世纪末,全世界各国要为十亿新劳动力安排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东部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民工荒”问题,弄清“民工荒”形成的原因,并提出相对应的政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2005年1%全国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分析了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发现流入地的人均GDP、人口总数、人均可支配收入、城市化水平、流出地的人口总数都与人口流动规模呈正向关系.流出地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距离与人口流动规模呈反方向变动关系.利用现有的数据,通过分析各个因变量与自变量间的定量关系,论证现在的“民工荒”现象.最终得出“民工荒”产生的原因为原来的劳动力流出大省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加,使得东部地区劳动力供给不足.可以通过加速产业转移来解决“民工荒”问题.  相似文献   

4.
关于“民工潮”现象的理论分析陈友福近几年,中国大地出现了一种独特的社会经济现象:每到春节过后和农闲季节,都有大批来自内陆省份的“农民大军”外出务工经商,形成了一股声势浩大的“民工潮”。目前,全国常年流动着的农民工就达5000万─6000万人。大规模、...  相似文献   

5.
许明 《经济问题》1993,(4):9-13
我国劳动力总供求的现状从我国的现状来看,劳动力的总供求存在很多矛盾。一、供大于求的矛盾突出1、劳动力数量庞大由于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我国第三次人口生育高峰的影响,使“七五”期间劳动力依然处于高峰猛增时期。1968~1972年全国出生人口1.3亿,按一般死亡率0.82%计算,大约死亡11万人,因此1989~1994年间平均每年将有2195万新成长的劳动力,到2000年全国劳动年龄人口将达7.8亿,比1985年增长1.59亿,年平均增长1060万。这些新增长的劳动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时代的劳动力流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不仅是生产、投资、金融和贸易的国际化和自由化,同时,它也是资本、信息、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配置和重组的过程。因此,全球化本身就意味着劳动力的跨国流动。“全球化时代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人口流动。”事实上,全球化也极大地促进了劳动力的跨国流动。2002年10月,联合国公布的移民报告指出,从1975年以来,世界移民的数量增加了一倍,2000年已达1.75亿人。但同时,不容忽视的是,在商品、资本和劳动力三者的国际流动中,劳动力的国际流动是最困难的,特别是大规模的劳动力流动,在现代条件下已经难以像商品和资本那样容…  相似文献   

7.
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被认为是社会矛盾的“缓冲器”和“安全阀”,更是国家责任和国民福祉的体现。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者约为1.24乙人,进城农民工约为1亿人,跨省流动就业的农民工约为6000万人,他们大多数以产业工人身份就业。由于农民工社保资金“画地为牢”,不能跨地区流动,“便携性”较差,导致数量如此之大的农民工不仅加入社会保障这个“安全阀”的积极性不高,  相似文献   

8.
薛国琴 《经济学家》2006,(1):127-127
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历程基本上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9—1996年,大批农村劳动力在乡镇企业就业,采取了“离土不离乡”的自由迁移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创办乡镇企业是此阶段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条捷径,是探索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的有效形式。具体又可分为三个阶段:(1)1979—1988年间是政策允许流动,但流动规模受控制的时期。以1982年为例,当年在农林牧渔业之外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为200万人,其中跨区域流动的为50万人。(2)1989—1991年间,在农林牧渔业之外就业和跨区域流动的农村劳动力都有所增加,1989年,以上数据分别…  相似文献   

9.
<正> 80年代中期开始的我国农民的分化流动,突变为近年的“民工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已成为明显的社会问题。因此,研究、疏导和化解“民工潮”,就成了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任务。 “民工潮”与“正常的农民分化流动”这两者虽然都是一种移位的现象,但后者是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农民在地域、职业、身份等方面出现的渐变现象,规模适度,比较有序,带来的社会问题较小;前者则是超越生产力状况、超越现实需要出现的盲目无序、规模过大的骤变现象,易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和较多的社会问题。列宁早就指出:“农民的分化过程同时也是商品经济代替自然经济的过程。”(《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第137页)  相似文献   

10.
农村劳动力流动动机及其决策行为———兼析外出与不外出打工劳动力收入逆差的形成胡斌(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所)80年代末以来,我国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流动成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但是,几年来,有关的研究大多限于对“民工潮”现象的案例描述及其总体判断,...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全国毕业的大学生达到559万人,比2007年同期增长64万人。而另据报道,2007年走出校门的495万大学生中有30%找不到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一方面,社会中存在岗位空缺,需要大量优秀的人才去填补;另一方面,广大的毕业生淹没在“就业寒流”中,使大学生就业“急速降温”。从某种角度来说,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所谓“绿色农药”,是一个完全相对于传统化学合成农药的概念,简单说,就是从某些植物中提取原料,制造出能够广谱杀菌、杀虫的新型农药。从概念上讲,“绿色农药”就是“生态农药”。20世纪30年代以来大规模生产的化学农药曾使世界农业获得空前发展,然而包括“敌敌畏”、“六六粉”在内的几乎所有化学农药都有致命的缺陷,其剧毒的长期残留对自然生态造成的巨大破坏,一直是摆在世界农业发展面前最棘手的难题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环境署统计,全球每年约100万人因使用化学农药中毒,2万人死亡。近些年来,我国在对农作物、蔬菜、果树、花卉…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在1990年代初我国出现过蔚为壮观的“民工潮”,然而2004年初,东南沿海一带出现了招工难的情况,记者把它称为“民工荒”。实际上这是一种工业化过程中的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现象。广东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状况与深层原因据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的调查,民工短缺主要发生在东南沿海的一些地区,如闽东南、浙东南、广东沿海等加工制造业聚集地区。珠江三角洲缺工最严重,有近200万人的缺口,缺工率达到10%。其中,深圳、东莞劳工需求的缺口达几十万计。不少人认为,上述情景打破了“刘易斯“”关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神话,中国将要告别劳…  相似文献   

14.
描述了中国高技术产业劳动力和资本要素结构、要素生产率及其演进情况,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解构要素生产率增长,分别检验了生产要素跨行业、跨省区和跨所有制流动对生产率增长带来的结构性贡献。研究发现,劳动力和资本跨行业流动均产生了“结构红利”;劳动力和资本跨省区流动均产生了“结构负利”;劳动力跨所有制流动产生了微弱的“结构红利”,资本跨所有制流动产生了“结构负利”。“结构负利”的产生具有如下启示:合理减少行政干预,释放高技术产业生产要素流动活力,破除高技术产业融资的地域与所有制歧视,逐步建立统一的高技术产业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15.
安凡所 《产经评论》2014,(4):141-149
基于2012年广东省调查数据,从收入不确定性和支出不确定性两个方面研究预防性储蓄对流动劳动力储蓄行为的影响,发现:(1)流动劳动力储蓄行为与收入水平显著相关,高储蓄率是通过“节衣缩食”、维持基本生存消费来实现;(2)流动劳动力储蓄行为与收入不确定性相关,技能程度、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期限年限对流动劳动力储蓄率有显著影响;(3)流动劳动力储蓄行为与支出不确定性相关,在流入地购买社保、户口性质等对流动劳动力储蓄率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拓展了“中国储蓄之谜”的研究领域,为加快实现流动人口城镇化、推动流动劳动力市民化融入提供了初步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6.
也谈“民工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90年代,在神州大地上涌动着一股滚滚春潮,主体便是世代与黄土地打交道的中国农民。他们告别妻儿父母,甚至全家出动,自发地向大中城市进军,向经济发达地区的沿海进军,向全国各地经济迅猛发展、需要农民工的行业进军。涓涓劳务输出流,发展成为震动整个社会的“民工潮”。其主要特点是:潮势一年比一年大,加入潮流的人数一年比一年多,流动的范围一年比一年广,流动的方向也逐渐由单一的沿海大、中城市转向东西南北中及全国各地。这是中国农民自80年代初以来继包产到户和乡镇企业之后创造的又  相似文献   

17.
水头,地处鳌江上游,是平阳县西部地区的中心城镇。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水头人利用当地独特的溪水资源开辟了制革致富之路。经过近20年的发展,形成了占地2.5平方公里、拥有1200多家企业、全国最大的专业化制革基地。年生产猪皮革1.2亿张,产值近40亿元,并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全面繁荣,直接间接吸纳劳动力达8万人左右,制革  相似文献   

18.
“文凭主义”现象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海平  屠彦娬 《经济师》2004,(1):262-263
文章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文凭主义”现象进行了剖析 ,指出了由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和制度壁垒等原因所导致的交易成本过高是产生“文凭主义”现象的根源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遏制我国劳动力市场中“文凭主义”现象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9.
[西部大省] 号称“天府之国”的四川省地处长江上游,是中国西部地区的大省,面积 48.5万平方公里,人口8300多万。 四川有丰富的资源开发优势,是一个“聚宝盆”,水能资源可开发量1.1亿千瓦,居全国第一,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开发基地之一;近30种矿产资源储量名列全国前茅;是全国三大林区和五大牧区之一;中药材的生产全国第一。 四川素有“风景省”的美称,是中国拥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国家风景名胜区最多的省区,现有九寨沟、黄龙、乐山──峨眉山和卧龙四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和“人与生…  相似文献   

20.
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薛庆根 《生产力研究》2004,(4):113-115,123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世界各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转变过程中共有的现象 ,本文分析影响巩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各种因素和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特点 ,并对英国农村劳动力流动进行历史评价 ,在此基础上探讨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