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本文根据代理理论的规范和效用对组织发展在组织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检验了委托人和代理人的角色是如何使组织变革复杂化及如何改进工作流程,并对组织发展专人的角色提出了挑战和质疑.本文分析了在双方都处于最佳意愿的情况下,委托人和代理人也可能会导致合作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扶弱抑强:组织中的资源配置歧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锦标赛模型分析了组织中扶弱抑强的歧视性资源配置现象.模型表明,若互相竞争的代理人能力不对称,则扶弱抑强的歧视性资源配置政策将降低刺激代理人努力的竞赛奖金(即激励成本),因而有利于委托人.模型还表明,强者与弱者的能力差距必须在一定范围内,委托人才能通过竞赛激励合约得到好处;并且委托人倾向在代理人能力相差不大时减少代理人生产风险,而在代理人能力相差悬殊时选择增加代理人生产风险,即通过操纵代理人的"运气"来促进代理人的竞争.文章分析也有助于思考广泛存在的各种扶弱抑强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委托人、监督者和代理人的主体进行重新界定,并对无合谋防御机制时的情形作了分析,再针对合谋行为设计出监督者主导和委托人主导两种合谋防御机制。在监督者主导的防御机制中,委托人事前给出一组契约,授权监督者向代理人提供子契约,委托人提供的契约可使得监督者和代理人所得到的转移支付都不小于其实施合谋时的信息租金,让监督者和代理人没有激励进行合谋。在委托人主导型的防御机制中,委托人同时与监督者和代理人签订契约,如代理人谎报自己的成本类型,委托人会对代理人实施罚金,而给予监督者奖励,让监督者有动力积极履行职责,且能激励高成本类型的代理人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代理人的风险性行为引入到传统的委托-代理模型中,分析了考虑代理人风险性行为时委托人和代理人的收益最大化选择.分析结果表明:在委托人无法精确地观测代理人的行为、全面地了解代理人的思想状况时,建立健全风险性行为的评价和约束机制,并对代理人风险性行为的评价和约束进行量化,对于激励代理人、实现委托人自身期望收益最大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 一、上市公司代理成本的产生 信息经济学的观点认为,代理成本的产生是由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引起的。由于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性——委托人无法准确观测到代理人的行动——从而导致代理人不以委托人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而片面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产生了“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问题”,并给委托人带来一定损失(剩余损失)。于是,委托人的问题是设计合理的契约(激励机制),以诱使代理人选择对委托人最为有利的行动,因此而产生了监督成本与激励费用。代理成本主要包括剩余损失、监督成本以及激励费用三部分。  相似文献   

6.
信息不对称及委托人和代理人目标函数的不一致不仅诱致代理人的机会主义动机 ,同样也诱致委托人的机会主义冲动 ,普遍认同的加重惩罚代理人就可以有效遏制代理人机会主义行为的论点缺乏足够的支撑 ,只有加重惩罚委托人的机会主义行为 ,才能有效防止代理人的机会主义冲动。难以惩罚委托人的偷懒行为是国有企业经理机会主义行为盛行 ,道德风险严重的直接原因 ,根源在于公有产权制度安排下委托人不具备应有的行为能力。  相似文献   

7.
贺琼  王磊 《当代经济》2006,(17):91-92
一、引言 委托代理理论是现代经济学中很重要的理论问题,该理论研究特定经济关系的双方之间的动态博弈问题.委托代理关系是指一个人或一些人委托其他人根据委托人利益从事某些活动,并相应的授予代理人某些决策的契约关系.在委托代理框架下研究适合于代理人的激励机制也是现代企业理论特别是公司治理结构研究的前沿问题,也是企业管理实践中人们一直探索的重要内容.委托代理问题的产生是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的效用函数经常不一致、代理人和委托人之间存在着对工作的详细信息、代理人的能力的信息不对称,因此使得度量代理人业绩的成本昂贵.所以,除非委托人能有效地约束代理人,否则代理人做出的决策通常不是最优的,这就有可能产生机会主义行为.因此委托人怎样在缺乏全面严格监督的情况下,制定一套激励报酬机制,使代理人在为自己的利益努力的同时,能自愿地为委托人的利益效劳.这也就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1.设计合理的契约,完善对代理人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委托人和代理人双方的交易关系实质上是订立契约的行为。为了确保交易前后双方的利益均衡,降低乃至避免道德风险,设计合理的契约的核心是使委托人与代理人的效用目标尽可能兼容。一是参与约束方面,加大对代理人违反合约和提供低水平努力的惩处力度。委托人在私人部门里有较大的余地选择代理人,可以通过  相似文献   

9.
大多数激励机制文献假设激励机制是具有合法权益的委托人设计制订的。但现实中的激励机制往往是代理链中委托人兼代理人设计制订的。委托人兼代理人身兼双重身份,目标既不同于最终委托人,也不同于最终代理人。他们的一个重要激励目标是下属的忠诚与报效。而公共部门官员有更大选择空间将个人目标掺入激励机制,也更加偏重个人忠诚。对个人忠诚的激励与对绩效的激励方式不同,需要偏私、不完全透明也不绝对守信,并利用一些技巧有差别地分配资源。偏私性激励对制度演化有两个重要影响:一是形成依赖—庇护网络;二是促进集权化,官僚机器在收放循环中锯齿形扩张。偏私性激励对组织绩效负面影响大于正面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公有制经济中的委托人—代理人关系:理论分析和政策含义   总被引:116,自引:3,他引:113  
<正> 本文的目的是分析公有制经济中的委托人—代理人关系及其监督和激励机制。我们首先将公有经济描述为初始委托人(共同所有者)与最终代理人(企业内部人员)之间的双重等级结构,然后分析“正宗”公有经济中公有化程度(初始委托人的数量)和公有经济规模(公有企业的数量)对初始委托人的监督积极性和最终代理人的工作努力水平的效应。我们的分析得到的一个基本命题是,初始委托人的监督积极性和最终代理人的工作努力水平随公有化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代理制比较     
代理制比较陈躬林经济学家把代理制定义为“一个人或一些人(委托人)委托其它人(代理人)根据委托人利益从事某些活动,并相应地授于代理人某些决策权的契约关系。”在代理制度里,当代理人为谋求自身利益而损害委托人利益时,就出现了代理成本。当然,从广义上说,代理...  相似文献   

12.
从实际出发构造了一类委托代理模型,研究委托人和代理人的风险偏好对激励合同的影响。研究表明:委托人在制定激励合同时应考虑自己及代理人的风险偏好,这样才能达到有效激励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在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契约关系里,由于人性假设的多样性和交易的复杂性,使得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契约关系呈现多种形式,可分为正式契约、关系契约、心理契约和社会契约,每种不同契约关系都昭示着对代理人的不同激励方法。  相似文献   

14.
激励理论与高校教师绩效薪酬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代理理论认为,由于信息不对称,代理人拥有私人信息,以及工作业绩受多种不可控制因素的影响(即不确定性)。不能证实代理人实际努力水平,因而,代理人可能采取消极怠工或损害委托人利益行为而使个人效益最大化。委托人只有利用包含了代理人私人信息的可观察结果,设计一个激励合约,诱导代理人为委托人努力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委托代理问题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委托代理理论是现代经济学中很重要的理论问题,该理论研究特定经济关系的双方之间的动态博弈问题。委托代理关系是指一个人或一些人委托其他人根据委托人利益从事某些活动,并相应的授予代理人某些决策的契约关系。在委托代理框架下研究适合于代理人的激励机制也是现代企业理论特别是公司治理结构研究的前沿问题,也是企业管理实践中人们一直探索的重要内容。委托代理问题的产生是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的效用函数经常不一致、代理人和委托人之间存在着对工作的详细信息、代理人的能力的信息不对称,因此使得度量代理人业绩的成本昂贵。所…  相似文献   

16.
授权的经济分析——兼论国有大型企业的治理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私人收益的存在如同在委托人所订立的合同中增加了一个黑洞,监督者和代理人之间的合谋会通过这个黑洞抽取委托人大部分甚至全部的收益。如果监督者只是一个纯粹的监督者,只具有有限的权利,只负责向委托人报告自然状态是好的还是差的,则它与代理人的合谋对委托人造成的损失,以谎报自然状态对委托人造成的损失为限。如果监督者同时还被过度授权,则委托人的利益将耗散殆尽。  相似文献   

17.
闫威  程永亮 《经济与管理》2013,27(2):37-43,50
在基于相对业绩比较的锦标赛激励机制中,首位晋升制与末位淘汰制是两种常见的竞赛激励机制。在代理人能力分布不均情形下,将代理人之间的拆台行为引入传统的锦标赛模型,可以研究代理人能力分布不同时首位晋升制与末位淘汰制下代理人的行为以及对委托人收益的影响。通过数理模型推导可获得以下结论:第一,首位晋升制下代理人的努力水平和拆台水平均比较高,委托人采用首位晋升制更有利,能力分布对委托人最优选择不产生影响。第二,低能力代理人占多数时,高能力代理人努力水平过高,受到的拆台也更多,高能力代理人占多数时,低能力代理人努力水平更高受到的拆台更多,能力分布对代理人的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论股利政策分析中公司治理结构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煦平 《经济师》2004,(11):136-137
文章对美国、日本及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与股利政策进行了分析对比 ,指出公司的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相结合 ,可以有效地解决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激励相容的难题。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假设内部控制制度外部设计框架合理有效的前提下(在我国由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制定),从我国企业组织内履行或者根据企业特点对内部控制度规范进行适应性改造设计角度出发,着重研究委托人(董事长、经理和总会计师)与监管者(内部审计)之间、代理人(内部控制各项业务或职务执行者)之间、以及代理人与员工之间三层组织内的合谋问题.通过分析模型给出具有价值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假设内部控制制度外部设计框架合理有效的前提下(在我国由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制定),从我国企业组织内履行或者根据企业特点对内部控制度规范进行适应性改造设计角度出发,着重研究委托人(董事长、经理和总会计师)与监管者(内部审计)之间、代理人(内部控制各项业务或职务执行者)之间、以及代理人与员工之间三层组织内的合谋问题,通过分析模型给出具有价值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