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经济运行没有像奥肯定律所描述的那样:高经济增长带来失业率的大幅降低,其原因,一是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推动了经济增长,但没有促进就业;二是我国经济转轨时期,隐性失业显性化;三是由经济增长与就业弹性的结构性差异所引起。所以,应该确立以就业优先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战略,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中小企业,以扩大劳动总需求,降低失业率。  相似文献   

2.
就业弹性描述的是经济增长率与就业增长之间的关系,即经济增长1%所带来的就业增长率(或失业下降率)。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通常是一致的(萧条期间的两者负增长可看作是一种反证),奥肯定律是这一规律的理论概括,根据该定律,当GDP没有达到“潜在的产出额”时,经济增长率每上升1%,失业率下降0.5%。  相似文献   

3.
一、加大金融促进就业与本地区经济协调增长的支持力度就业问题虽然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但最根本的是经济总量问题。无论从长期还是短期看,加快经济发展都是缓解就业矛盾的根本出路。从理论上讲,美国经济学家奥肯经过实证研究提出,在3%的GDP增长基础上,GDP增长速度每提高2个百分点,失业率便下降1个百分点;反之,GDP每下降1个百分点,失业率便上升1个百分点。从各国的发展经验和实际情况来看,都基本上支持经济增长与失业率这种负相关的变动关系。但是,近年来北京的经济增长并没有带动就业的同步增长。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北京的经…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买方市场形成和巨大就业压力情况下,如何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对于拉动就业的先后次序是关系到我国发展与稳定的重大问题。 国内不少权威机构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保持在一定水平上是解决中国严峻就业形势的必由之路。有人对此提出了疑问,认为中国的失业率高是由于经济结构调整加快造成的,因而不能把就业形势的稳定建立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5.
2007年瑞士经济继续保持了较好的发展趋势,根据瑞士巴塞尔经济研究所9月份发布的预测,瑞士国民生产总值今年将增长2.7%,就业增加2.0%,失业率降低到2.8%,是近4年最低水平.居民消费增长1.8%,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0.6%.  相似文献   

6.
一、中国经济的特点:通货紧缩与经济增长并存   按照经济学一般规律,经济增长往往伴随通货膨胀,失业率降低;经济衰退伴随通货紧缩,失业率上升,这就是所谓“菲力普斯曲线“.菲力普斯曲线第一次失灵是在70年代,出现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经济学家的解释是:通货膨胀预期,垄断价格和垄断工资,外部石油涨价.第二次失灵是90年代美国“新经济“,高增长和低通货膨胀并存,原因是全球化与新经济对美国经济的促进;1994年以后的中国,则进入“通货紧缩与经济增长并存“的时期.……  相似文献   

7.
在2009年最后一天,克鲁格曼在《纽约时报》撰文指出中国的人民币汇率低估对美国失业率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之相呼应的是,2010年美国政界对人民币汇率进行了一系列的打压。对此,本文使用产业层面的数据对美国失业率问题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表明:美国应多从自身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上寻找失业率上升和居高不下的原因;美国产业结构是其失业率问题的主要成因之一;人民币汇率变动无助于降低美国失业率,并且由于可能会造成中国经济增长减速或衰退而恶化美国失业率。  相似文献   

8.
奥肯定律是描述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变化关系的规律,用于预测和解释一国经济发展和就业的相关性.本文以经济新常态下河北省经济增长和就业数据关系检验为基础,分析河北省城乡基层就业存在的问题,并依据国家政策精神,以经管类专业为例,提出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就业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伟  蔡志洲 《经济导刊》2004,(10):92-94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非常快,但失业率却居高不下,城市公开失业率已经超过失业警戒线。在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对失业的治理和经济增长的刺激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在中国却出现就业和经济周期不相关的局面。那么我们需要反思,中国经济发展的价值取向是什么?  相似文献   

10.
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桢 《经济学家》2008,(2):90-95
通过对经济增长率与就业增长率、失业率的变动关系,以及对就业弹性的分析,显示我国高经济增长并没有带来就业的相应增加,经济增长的就业效应不断趋弱。而宏观生产函数模型的结构参数变动显示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增强,而劳动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减弱,Chow检验进一步显示宏观生产函数结构参数具有不稳定性。对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结构偏离度分析则表明我国第二产业增长快但就业能力却在下降。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在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 人口年龄结构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本文在分析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趋势的基础上, 从储蓄、 就业和经济增长三个方面入手, 分别建立时间序列分析模型, 通过协整检验、 建立短期误差修正模型和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探究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经济效应, 并得出了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升高是居民储蓄率不断提高、 经济实现高速增长的重要因素, 同时也引起了失业率上升的结论. 本文最终提出把握新常态机遇,政府引导发展老龄服务业; 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准备应对延迟退休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朱昕羽 《当代经济》2009,(18):14-15
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和充分就业始终是每个国家政府追求的理想经济目标.中国的政府也不例外,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时间里中国始终把经济目标定位在保增长促就业上.三十年来中国的GDP的平均增长速度超过10%,其中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对GDP的增长起到重要作用.三十年里中国的城镇平均登记失业率只有3.1%,但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对就业的影响并不十分明显.下面通过具体的实证研究来分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对二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了增加就业和降低失业率,必须保持快速、稳定的经济增长。但高速GDP增长能否创造出多的就业机会,则取决于经济增长方式、产业区域布局等因素。通过对GDP就业弹性的分析、产业产值弹性比较,并从资源禀赋情况和面临的巨大就业压力来看,云南省在保证一定经济增长率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措施扩大就业弹性水平,选择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政策才是实现就业增长目标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邢光明 《经济师》2013,(1):29-30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了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解决好就业问题,是实现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关键。发展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只有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就业增长的关系,才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确定经济发展战略时坚持"就业优先论",把降低失业率、开发就业岗位作为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15.
对于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并没有带来相应的就业增长这样一个经验事实,存在奥肯定律是否有效的问题。我们通过研究认为,单纯验证奥肯定律并不能得出其是否有效的结论。放松其他条件不变的假定,加入其他影响因素的检验结果显示,经济增长与失业率虽然呈现总体上的负向关系,但是经济增长与就业人数增长率也呈现出负向关系,这表明奥肯定律在中国是失效的。因此,我们认为之所以高速的经济增长不能带来持续的就业增长的原因可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收入分配中表现出资本密集型产业的特征,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收入分配中表现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自工业革命以来,经济增长总是与促进就业联系在一起。然而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经济学家注意到,近年来各国经济增长所创造的就业机会远远低于从前。以亚洲为例(亚洲是经济增长最迅速的地区),菲律宾2004年的经济增长率达到6.1%,被誉为至少15年来的最高增长率,但是同年菲律宾的失业人口却增加了31.3万人。亚洲开发银行作过统计,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每增长3%,可以增加1%的就业岗位。而到了90年代,同样增加1%的就业岗位,经济增长却必须达到7.8%。国际劳工组织最近的一项统计数字表明,2005年全球经济以4.3%的速度稳固增长,可是世界失业率仍保持在6.3%左右。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以往劳动年龄人口是正增长,但从2011年开始负增长,绝对数在减少。这一非常重大的转折使得潜在经济增长源泉发生了变化。当前劳动力市场很强劲。即使去年实现了7.7%的增长速度,比过去跌了很多,但我们去年上半年的真实失业率只有5%。考虑到过去测算的中国自然失业率大约4.1%,那周期性失业率不会超过一个百分点,即使有,也比较低。更直接的从官方劳动力市场信息来看,岗位数比求职人数还要多。另外,新增需要就业的人没有离开劳动力市场的人多,也就是每年有更多的人退休,有较少的人在寻找工作。这也是就业市场上非常强劲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丁艺 《经济研究导刊》2008,(19):152-153
利用调整了的城镇失业率,对奥肯定律在中国的适应性作了实证分析;另一方面从奥肯定律的本质出发,联系中国宏观经济实情,解释了失灵的根本原因。最后分三次产业分析中国就业弹性的变化,在实证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出路。  相似文献   

19.
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中国作为经济转轨时期的发展中国家,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本文在对中国就业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就业问题一是要通过有效实施财政政策,确保适度的经济增长速度以有效控制失业率;二是建立市场导向就业机制,实现就业的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的并轨;三是鼓励和推动非正规部门的发展,促进非正规就业,实现就业模式的转换;此外,还应进一步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劳动力素质。  相似文献   

20.
蔡昉  都阳  高文书 《经济研究》2004,39(9):18-25,47
尽管通常的计算低估了中国的就业弹性 ,但调整后的弹性数值仍属偏低。为什么经济的增长没有带来相应的就业增长呢 ?首先 ,反周期的宏观经济政策对解决自然失业是无能为力的 ;其次 ,在反周期的宏观经济政策所能调节的周期性失业方面 ,由于宏观经济政策所引导的投资方向往往是就业密集度较低的行业 ,进而导致反周期措施拉动就业的能力大为降低。因此 ,完善劳动力市场机制、加强职业培训体系建设、推动高就业产业发展 ,应成为经济政策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