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11年元月21日,国务院第591号令《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颁布并实施,废止了原来的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新旧条例的变化很大,特别是实施主体、补偿原则、实施程序等发生较大的调整,今天以征收条例的补偿原则——公平补偿原则进行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2.
周超 《经济导刊》2011,(12):62-63
近年来,征地拆迁引发的争议已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大量土地争议在一定程度上激化社会矛盾,严重影响法律的权威和政府形象。2011年1月新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下文简称"新拆迁条例")正式出台,取消了行政强制拆迁,明确规定了先补偿,再拆迁,  相似文献   

3.
王爽 《经济研究导刊》2011,(17):182-183
强制拆迁与拆迁后的补偿和安置所产生的利益冲突,一直是我国城市拆迁中存在的问题。由于以往实践中对"公共利益"界定不清,导致行政权力的滥用,"官商合谋"、征收与商业开发征收混为一谈的拆迁模式,使行政相对人的利益受到威胁,得不到公平公正的保护。已于2011年1月21日起正式实施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和补偿条例》虽然对"公共利益"有了明确的界定,但是,现行拆迁制度并不会因一部法律的出台结束暴力对抗,只有真正地实现了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平衡,才会真正地解决拆迁与补偿安置的冲突。  相似文献   

4.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法律制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颁布,给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制度带来了生机,规范了房屋征收补偿的法律制度,是我国关于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法律制度的进步,但也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部分征收补偿纠纷还将继续存在。  相似文献   

5.
高建  邵艺 《广东经济》2016,(14):252-253
财产权得到充分的保障为人格的独立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物质前提,也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支柱.《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权不受侵犯,但是现实生活中强制拆迁的现象频繁发生,对中国法治建设中对公民权利尤其是私有财产权的保护提出了质疑.2011年1月19日国务院公布了《国有土地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同时废止了10年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但现行拆迁立法没有区分“商业拆迁”与“公共利益拆迁”,目前很多地方大规模的强制拆迁行为使得公民私有财产权的保护问题仍极为突出.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强制拆迁已由非法强拆演化到暴力拆迁.全国非法强拆事件屡见不鲜,暴力拆迁事件也愈演愈烈.从四川成都唐福珍自焚事件到上海虹桥交通枢纽潘蓉夫妇遭遇强制拆迁,再到江西宜黄"钉子户"在强拆中被活活烧死.多少鲜活的生命都在暴力拆迁中扼杀,导致这一切的原因是有些地方政府的利益熏心,更是法律的不完善.本文拟从分析强拆的法律本质,提出我国城市房屋拆迁立法建议,以期对规范强拆行为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7.
方烨 《时代经贸》2011,(8):68-69
在我国,强制拆迁已由非法强拆演化到暴力拆迁。全国非法强拆事件屡见不鲜,暴力拆迁事件也愈演愈烈。从四川成都唐福珍白焚事件到上海虹桥交通枢纽潘蓉夫妇遭遇强制拆迁,再到江西宜黄“钉子户”在强拆中被活活烧死。多少鲜活的生命都在暴力拆迁中扼杀,导致这一切的原因是有些地方政府的利益熏心,更是法律的不完善。本文拟从分析强拆的法律本质,提出我国城市房屋拆迁立法建议,以期对规范强拆行为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8.
刘莉 《现代经济信息》2012,(9):252-253,258
伴随着社会进步、城市发展和公共利益的需求,土地征收时代全面到来。《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本文简称"《征收条例》")的出台施行,加强了对房屋所有权人的利益保护,对公权利推进征收起到效果,与此同时对房屋承租人的权利保护被忽略。这势必引发房屋所有权人和房屋承租人的权益之争,以非住宅为代表的承租人在权益博弈时影响征收工作的顺利进行。本文拟就现有法律框架下,如何保护征收中房屋承租人的利益问题,做以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9.
2011年国家实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中规定,"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这就体现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在征收工作中的重要性。只有了解了房屋征收工作中引发社会稳定风险的原因,对这些潜在的隐患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并对项目实施的合法性、合理性、必要性进行评估,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测,才能提出项目应采取的稳控化解措施。通过对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实施方案及征收工作维稳预案的审核,得出项目是否可以实施。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房屋征收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达到和谐拆迁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0.
曹伟 《城市建设》2011,(3):448-448,450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已于2011年1月21日颁布实施,笔者结合近年参与一线搬迁工作的实际经验,针对《条例》的内容进行了一些思考,并将主要内容整理汇总如下:  相似文献   

11.
国务院2001年11月1日起施行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以及各级地方人大和政府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是强制拆迁的主要法律依据,然而拆迁立法本身存在着诸多与宪法、民法等法律的矛盾和冲突“,依法”侵犯公民合法房屋所有权的事件屡有发生。只有重构城市房屋强制拆迁立法,解决诸法的冲突,完善司法救济途径,建立合理的补偿标准,才能有效地解决房屋拆迁中的矛盾和问题,切实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一、强制拆迁的性质及法律依据行政强制是指行政主体为了保障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通过依法采取强制手…  相似文献   

12.
城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评估是我国房地产估价实践中一种政策性强、应用广泛的估价类型,对维护公共利益、保障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拟在分析2011年6月颁布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评估办法》对房屋征收补偿评估指引作用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城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评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评估办法》有效实施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魏文彪 《经济改革》2009,(12):54-54
12月7日,北大法学院五名学者通过特快专递形式向全国人大常委会递交了《关于对〈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进行审查的建议》.建议立法机关对《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进行审查,撤销这一条例或由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向国务院提出书面审查意见,  相似文献   

14.
基于房屋与国有土地的密切关联,房屋征收必然涉及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收回及重新安排。国有土地使用权是房屋所有人的一项重要财产权利,房屋所有人在购买房屋时已经支付了相应的土地使用权费用。《宪法》、《物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了对土地使用权收回的补偿,因此,房屋被征收时,房屋所有人有权获得对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公正、合理补偿。  相似文献   

15.
城市房屋强制拆迁中政府需要保护被拆迁户包括生命权、财产权、参与权在内的各项权利。强制拆迁行为必须遵照合理程序,保障居者有其屋。国家应该及时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法》。城市房屋拆迁的正确程序是:规划—公示—安置住房—补偿—拆迁—土地拍卖—开发商进行开发。政府和开发商介入房屋拆迁的顺序绝对不能颠倒,不能够少的环节一定不能够少。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镇化速度越来越快,房屋拆迁已然成为普遍存在的一个事实现象.然而,由于房屋拆迁背后所牵涉的诸多利益,故演绎成各种社会纠纷和集体矛盾,不仅降低了土地的利用效率,而且对被征收者以及政府都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本文旨在研究拆迁补偿过程中的公平性是否对被征收方的抵制行为有所影响.通过对浙江省征地实例调查,结合行为模拟分析对于拆迁公平判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房屋拆迁普遍存在[1]。如何解决好拆迁补偿问题,为新疆其他地区拆迁补偿提供现实经验,成为缓解拆迁补偿所引起的社会矛盾的关键。以新疆昌吉市西街旧城改造为例,通过城市拆迁所涉及到的补偿问题,对城市房屋拆迁补偿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农村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实行“双轨制”管理的背景下,城乡土地征收拆迁市场明显具有买方垄断的特征,征收拆迁补偿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农地和市地征收拆迁补偿在时间和空间的测算结果表明:地均农地补偿远远低于市地补偿,但农地的人均补偿却高于市地,泰尔指数的测算结果进一步揭示了土地征收拆迁补偿在不同权重下的差异。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土地征收拆迁、土地财政和土地市场等方面的“双轨制”垄断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9.
补偿是我国城市房屋拆迁中的焦点.近几年由于补偿问题,在城市房屋拆迁过程中引发很多法律纠纷,影响到我国当前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房屋拆迁冲突日趋激烈。拆迁冲突的实质是私权利与公权力的冲突,拆迁冲突的法律原因是法规之间的冲突。拆迁冲突呼唤房屋征收立法。必须坚持私权优位,清晰界定公共利益和严格规定征收程序才能有效预防拆迁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