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9 毫秒
1.
项目投资决策系统是一个典型的灰色系统,它具有灰色系统信息部分不确定性的特点。将灰色系统理论与层次分析法(AHP)进行有机地结合,用加权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建立模型并计算判断矩阵,为决策者提供一种有效的决策方法。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处理电力建设项目投资决策问题,考虑不同因素的重要程度,运用AHP方法对其进行赋权,根据得到的加权灰色关联度值的大小对备选方案进行优选,使电力建设项目投资方案决策过程更具有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中小型危化企业面临的决策安全投入获得最大安全经济效益以减少事故损失的问题,基于安全投资-效益的函数关系和事故致因与安全投资的关联,运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和企业年产值关联模型,建立了关于中小型危化企业安全经济效益的可优化的衡量模型;对该企业的有关数据进行整理,建立了该企业的可优化的安全经济效益衡量模型,通过计算分析,确定了该企业安全经济效益最大值和各类安全投资占有比。分析该企业历年的各大类安全投资比重和优化后的各类投资占有比表明该企业急需改变原有的安全投资模式,优化安全投资后,安全经济效益是明显的。该模型对企业决策安全投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减少由于安全事故而造成的财产损失及环境的破坏等,我国建筑企业在安全投入方面还需不断的加强和完善.安全投入(包括安全技术投入、安全教育投入等)对某一建筑企业的安全效益有着不同的影响,但它们之间的关联程度大小很难确定.针对这种情况,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构建模型,分析了我国建筑企业安全投入和安全效益之间的关系,并进行了实例验证.该模型为建筑企业调控安全投入提供了可供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当前制造业发展面临转型压力,匹配的劳动力支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本文运用灰色理论的GM(1,1)模型对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劳动力数量需求趋势进行预测,并利用灰色关联模型对劳动力质量结构相关的9个因素进行灰色绝对、相对及综合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力的需求数量呈持续增长趋势,但涨幅不高;劳动力成本、R&D经费投入、职业技术教育、固定资产投资等因素与劳动力质量结构关联较大。最后,为适应制造业转型升级,文章提出了优化劳动力质量结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房地产投资所受影响因素众多,适合于用灰色系统进行预测和分析.奉文通过对北京地区1998年-2005年房地产投资的实际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了GM(1,1)模型,运用灰色预测方法对北京地区未来几年的房地产投资趋势进行了预测,其分析结果对于政府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以及房地产开发商的进一步投资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关联分析模型,对中国1981年~2008年间农业增长及其影响因素: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业劳动力、政府财政支农、农业贷款、农机总动力以及化肥使用量等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认为农业投资、农机总动力和化肥使用量是促进中国农业增长的关键性生产要素,并提出了加快我国农业机械化进程,加强政府财政支农投资力度等提高我国农业生产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油气生产成本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成本系统本质上是灰色系统,为找出影响成本的主要因素及其变化趋势,本文采用了关联分析的方法,以冀东油田为例,通过对初妈中序的无量纲化处理,求关联系数与关联度序列,排关联序等步骤并结合油田的实际进行了成本关联分析,分不同的时段探讨了影响生产成本的主要因素,为油田降低油气生产成本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省级电网中长期投资规模预测模型。 围绕新形势下以电量驱动的电网投资规模预测模型参数单一、 线型拟合精度较差等问题, 本文分析了电网投资新环境、 新方向、 新要求; 探索了电网投资外部驱动因素指标体系, 从电力需求因素、 电网安全因素、 能源转型因素和技术创新因素4 个方面, 结合灰色关联理论, 筛选关键驱动因素, 构建省级电网中长期投资规模预测模型; 最后通过支持向量机算法, 预测了省级电网 2019~2022 年投资规模, 实证结果表明, 本文构建的预测模型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张文志 《工程经济》2021,31(9):9-14
在分析EPC项目投资估算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基于灰色关联模糊聚类构建EPC项目投资估算模型并进行应用分析,所得投资估算值与实际值误差为2.41%,为业主的投资估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煤矿是一个复杂的生产系统.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因素较多。郑煤集团公司在借鉴事故致因理论的基础上.对煤矿安全影响因素进行归类,从煤矿生产的实际出发,采用德尔菲法建立了煤矿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煤矿安全因子进行分析研究.利用灰色关联度对矿井安全进行了评价.并得出了不同层次的安全评价结果.有针对性的对现有安全管理系统加以完善.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石油企业的安全文化管理和建设关系到石油企业的长治久安,综合专家意见得到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影响因素27个,通过问卷设计、抽样调查和统计分析,筛选出影响较大的因素12个。借助于ISM解释结构模型,厘清了影响石油企业安全文化的表层因素、中层因素和深层因素。以此为结论为石油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提供了参考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安全投入模型对解决高危行业领域中模糊复杂的安全投入问题具有一定局限性,尤其当建立目标函数时,采用隐含线性关系假设的函数进行拟合会影响模型的推广能力。基于此,本文首先采用支持向量回归机(SVR)建立事故损失模型,与传统C-D函数拟合结果相比,该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能力;然后,以实际安全投入要求为约束,以安全总成本最小化为原则建立企业安全投入优化模型;最后,采用基于捕食搜索策略的粒子群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同时,为保证全局收敛性,引入自适应控制策略对算法进行了改进。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更加准确地描述安全投入与安全成本间的非线性作用关系,并通过粒子群寻优得到具备可行性的全局最优解,为高危行业企业安全投入结构优化提供新的决策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为了确保建设工程质量,保证公共安全,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必须加强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条例》规定了国家实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章对各有关部门如何负起质量监督管理的责任,监督的重点、质量监督制度和建设监理制的关系,以及如何贯彻质量监督制度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我国煤炭行业仍然面临严峻的安全形势,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成为煤炭企业最为童要的基石。本文从矿井产能、生产系统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矿井装备水平、培训工作、本安管理体系建设等七方面对现代煤矿的安全管理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5.
运用标杆瞄准的方法对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进行全面的评价、分析,通过与标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对标及分析,找出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优秀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之间的差距及其本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制定改进计划并加以实施,由于标杆瞄准的持续改进性,所以能达到长期的、全面的改善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建筑业由于其特殊性质,在世界各国都是高危行业之一。当今我国建筑业的安全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因此发展我国建筑安全管理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安全管理在本质上都有其相似性,借鉴和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成功做法是提高我国建筑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英国是世界上建筑安全状况最好的国家之一,本文在分析英国建筑安全管理机构对建筑安全的管理以及行业协会对建筑安全管理作用的基础上,借鉴其安全管理机构及行业协会在建筑安全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安全管理思路,并对我国建筑安全管理模式和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安全管理工作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安全管理基本概念和事故致因机理出发,在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对我国当前建筑安全生产的形势和安全管理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建筑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动态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章从现代安全管理原理人手,具体论证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系统要素、模式、内容等。构筑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它由生产经营、思想政治工作、安全技术措施等子管理系统组成,统一和谐运作,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农产品(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是与市场上具有特定资格的主体的特定行为相联系的。资格来源于行动,又对行动结果具有表证作用。文章首先构造一个由资格与行为维度共同定义的农产品(食品)安全空间,即AQS空间。它被"X灰色地带"贯穿,由"放心区"、"良心区"、"牌坊区"和"黑心区"组成。而任何一条涉农供应链都可以视为处于若干个存在关联的AQS空间不同特征区间中的若干个节点的集合。进而,分析了全局性的因素对涉农供应链(ARSC)的损害性映射,研究认为,这些因素将可能生成一系列导致初始输入损害性逆转(或使AQS基因畸变)的关系、因素或规则,并最终决定损害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describes a company's experience with process safety metrics and describes systematic methods to improve safety performance. As a result of a major accident, an internal investigation identified that although a site may have numerous measures for tracking operational and safety performance, these measures may not focus on leading indicators that could provide early warning of potential major incidents. To systematically reduce incidents, especially, low probability high consequence process safety events, it is necessary to focus on prevention and specifically the strength of the barriers. The approach described in this article, therefore, aims to create a combination of Process Safet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that lead to stronger more robust barriers. While industrial history tells us that such high consequence events are infrequent, this significant process safety risk is always present in production operations, and thus needs to be continuously assessed and reduced through systematic safety management. Within one company, this recognition has resulted in a substantial strengthening of process safety risk management through a more comprehensive system of controls embedded within its new Operating Management System, which is being implemented at the site level across all of its operations globally.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ongoing methodology and approach being used to select a limited but crucial set of Process Safet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to enable effective measurement and the appropriate management of process safety performance. © 2009 Americ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Engineers Process Saf Prog, 20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