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0 毫秒
1.
完善中国商业银行拨备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银行业改革使银行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资产率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而二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在会计上的反映就是银行业的拨备制度。银行不良资产率直接决定拨备金额,没有计提充足拨备的资本充足率是无法令人信服的。《完善中国商业银行拨备制度》一文对我国银行的拨备制度演变、银行拨备实际状况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使读者能够对我国银行业的拨备制度及现状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不健全的拨备规则可能加剧银行的顺周期行为,危机后建立微观反周期机制的途径之一就是改革拨备规则.本文通过对西班牙动态拨备系统的经验分析表明,动态拨备规则虽不能消除商业银行的顺周期行为,但其较好地解决了拨备的充足性及其"旱涝保收"问题.提高了银行系统抵御风险的缓冲能力.随着银行业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我国应借鉴西班牙动态拨备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银行业拨备制度,提高国内银行的风险管理和抵御风险冲击能力.  相似文献   

3.
银行资产损失拨备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堃 《新金融》2005,(12):54-56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目前指出,建立良好的拨备制度是中国银行业改革的关键环节和核心内容。本文从拨备的依据、范围、方法、原理、频率、用途等角度,分析中外拨备制度之间存在的差距,并结合国内银行实践,初步提出若干探索和改革方向,包括引入国际准则,建立拨备系统,减值贷款逐笔实时拨备,非减值贷款定期整体评估,将拨备纳入管理体系,加大拨备税前扣除比例等。  相似文献   

4.
贷款拨备、会计透明与银行稳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贷款拨备政策不仅会影响到银行会计透明,而且也会影响到银行稳健经营。本文首先回顾了美国银行业1980年代以来在贷款拨备问题上的经验教训,以及美国银行界与会计界为此所展开的冲突和争论。然后,对我国银行业自建立贷款拨备政策以来所经历的政策变迁及其对银行稳健和会计透明的影响进行了经验分析。最后,在上述经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若干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李琼 《金融博览》2005,(7):14-14
5月24日,在第八届中国北京科博会中国经济高峰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说,银行改革是否能够取得成功,不良资产今后会不会再大规模产生,是银行业改革面临的一个重大考验。但即便是在管理和信贷文化非常健全的制度下,也会有较小比例的信贷和资产会产生风险,因此消化不良资产的能力,也就是通过拨备、核销的手段来消化不良资产,就变成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从这个角度看,拨备制度是银行业改革的一个关键环节和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6.
罗猛  罗强 《新金融》2010,(1):41-44
2007年9月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监管当局意识到银行业拨备制度存在的顺周期性可能放大经济周期波动。为此,国际监管机构和各国监管当局在缓释拨备制度的顺周期性(动态拨备制度)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前瞻性探索。本文系统地总结了动态拨备制度探索的最新进展,并对相关方法做了简要评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施动态拨备制度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商业银行风险拨备制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首先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会计理论角度研究分析了建立风险拨备制度的理论基础。其次回顾总结了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拨备制度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并结合国内五家上市银行2004年年报,简要分析了目前国内商业银行风险拨备管理情况和制度建设现状。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构建商业银行全面风险拨备体系的构想,结合上市银行计提减值准备的实际情况,对贷款、投资和应收款项减值准备计提相关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在实施全面风险拨备管理过程中应该注意转变观念、规范操作、加强审计和监管力度、加大配套环境和制度建设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李怀珍建议,应建立前瞻性动态拨备监管制度,推动会计准则与监管规则的有效协调,完善商业银行公允价值估值管理,探索财务监管与风险监管的有机结合,加强对银行业外部审计的审慎监管,发挥会计审计规则在银行监管中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会计理论角度研究分析了建立风险拨备制度的理论基础。其次回顾总结了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拨备制度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并结合国内五家上市银行2004年年报,简要分析了目前国内商业银行风险拨备管理情况和制度建设现状。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构建商业银行全面风险拨备体系的构想,结合上市银行计提减值准备的实际情况,对贷款、投资和应收款项减值准备计提相关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在实施全面风险拨备管理过程中应该注意转变观念、规范操作、加强审计和监管力度、加大配套环境和制度建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2010年9月的巴塞尔协议Ⅲ明确提出要建立拨备制度。我国银行业现行的贷款拨备制度存在衡量数据缺陷、缺乏动态性与前瞻性、部门间不协调性等问题。本文借鉴西班牙动态拨备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解决方法:注重前后经济周期数据的对比,融合动态性、逆周期性与前瞻性,将规则与监管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1.
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为应对危机、配套政府经济刺激措施,中国银行业贷款激增,仅2009年前9个月,新增贷款就达到8.7万亿元,超过了2007年和2008年的总和。虽然2010年在监管部门的调控下,银行业贷款增速有所下降,但在惯性作用下,贷款增长依然不慢。为避免未来银行贷款质量恶化,中国银监会开始筹划应对措施,其中之一就是提高银行的拨备水平。目前中国银行业在计提拨备时,依然遵循的是人民银行2002年《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按照该规定,银行提取的贷款损失准备金有三类:一般准备  相似文献   

12.
问:在这次危机中,为什么首先倒掉的是独立投行?而不是其他的金融机构. 答:在这次危机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银行受到影响相对较小,如花旗、富国、美国银行等、因为银行业有一个统一的国际性的监管制度,根据监管当局的披露要求,每季度、每半年、每年按时进行,它有一个拨备制度,有风险就会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3.
甘露 《新金融》2012,(9):31-34
在本轮金融危机演变过程中,银行拨备的不充分以及由此带来的亲周期性引起业界的普遍关注.建立科学合理的动态拨备制度并推动其广泛应用的呼声日趋强烈,但受数据储备不足、预期损失计算尚无定论、与会计和税收部门仍存分歧等因素的制约,动态拨备制度本身虽被认可但推广起来仍有难度.本文通过对比介绍动态拨备制度在西班牙和拉美四国的实践运用,分析了动态拨备制度的发展成果及主要挑战,并就其在我国的深化应用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对各种拨备计提从理论体系、计提方法、适用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客观评价,为提出适合我国的商业银行拨备制度奠定了基础;其次,创造性地从防范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角度对贷款拨备方法进行了分类,从而得出了动态拨备制度紧扣防范系统性风险这个核心问题,从而具有更强的科学性;最后,借鉴了国际上关于银行监管标准和会计准则协调的最新理念(监管收益表等),结合我国现有监管指标(拨备覆盖率)体系,提出了适合我国的、简便易行的动态拨备模型,以及相应的配套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商业银行拨备制度变迁及其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基础,基于已发生损失理念的减值计提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会放大银行信贷对经济周期的作用,存在较多弊端。在我国,研究建立科学的、具备逆周期特征的动态拨备制度对增强银行体系的稳健性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回顾我国商业银行拨备制度演进历史的基础上,重点对近期监管部门提出的动态拨备监管新规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新的监管标准进一步优化了原有的拨备体系,体现了动态拨备思想,但从我国国情出发,实施拨备新规在制度基础、数据基础以及激励机制等方面依然面临挑战,我国需要对商业银行拨备的计提实施差别化监管,并积极推进激励相容的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中国银监会于2011年颁发的《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指导意见》明确规定,建立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监管标准,其中贷款拨备率(贷款损失准备占贷款的比例)不低于2.5%,拨备覆盖率(贷款损失准备占不良贷款的比例)不低于150%,原则上按两者孰高的方法确定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这项制度是一个重大创新,对提高中国银行业资产质量稳健性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引入贷款拨备比率反映出监管者对银行体系的资产分类结果持审慎和怀疑的态度.本文对上市银行贷款拨备比率的测算结果显示,拨备覆盖率较高的银行,其贷款拨备比率反而可能较低,仅考察贷款拨备指标可能会产生一些误导性结论,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逆向激励效果.因此,有必要对贷款拨备比率指标进行以下改进:(1)对资产质量较好的银行提供较长的...  相似文献   

18.
已发生损失模型的主要缺陷之一在于其会加剧金融系统的顺周期效应。本文基于2015—2020年中国商业银行数据,以中国银行业分批执行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为准自然实验,检验新模型能否弥补已发生损失模型的缺陷。本文发现,当银行采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后,贷款拨备的顺周期效应明显减弱。该效应减弱的重要机制在于,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实施对非自由裁量贷款拨备产生逆周期调节作用。进一步从银行外部治理环境和内部治理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发现,拨备计提模型变更对拨备顺周期效应的削弱作用主要体现在由“四大”审计和实施高管薪酬延付的样本中。此外,本文研究表明,拨备计提模型变更可以削弱贷款拨备对信贷规模的负向冲击,缓解信贷顺周期现象。本文为中国及全球银行监管机构推进实施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完善贷款拨备监管制度提供了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19.
本次的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了对商业银行贷款损失拨备顺周期性的关注。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前瞻性拨备计提方法,并对我国银行拨备的适度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当前的拨备监管标准存在偏高的可能,而过量的贷款损失拨备会覆盖到银行的非预期损失,这就会催生银行贷款意愿降低、会计报告失真等问题,从而增加银行体系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势严峻,再次成为焦点话题,引起了政府、社会和银行业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上市银行的利润几乎全部处于下降状态,2015年三个季度的拨备覆盖率不但逐季下降,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多家银行的拨备覆盖率甚至已经接近150%的监管红线,银行对不良贷款的承受能力正不断减弱。本文针对16家上市银行重点分析了不良贷款的行业、地区分布和贷款对象的结构特征,发现2015年不良贷款主要集中于华东及沿海一带,行业主要集中于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和采矿业等产能过剩的行业,公司不良贷款高于个人,而且随着不良资产规模的扩大,行业及地区的范围都会有所扩散,商业银行对不良贷款问题的治理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