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预警与化解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2008年11月中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贷币政策应对金融危机以来,信贷投放增长异常迅猛。在高速信贷投放过程中,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是最活跃、最引人注目的,同时也是最值得关注的融资主体。本文对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经济贡献和潜在风险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风险化解和规范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次贷危机之后,为刺激国内低迷的经济,中国政府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应对,开启了中国经济信贷扩张之路,而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央行货币政策坚定的执行者的各商业银行,其信贷业务和资产规模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信贷扩张的影响。文章基于信贷扩张对于中国银行业信贷资产经营的规模、结构、风险等指标的影响的数量及原理分析,针对我国银行业在信贷资产管理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立足于严格控制经营风险、提高经营效率的目标,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银行业今年以来贷款大幅增加,既反映了中国银行体系的稳定和流动性充裕.也表明政府扩大内需的政策得到了切实贯彻。但是,其中隐含的长期风险也不容忽视,商业银行应采取积极措施应对。就短期而言.尽管银行业不良贷款规模将可能有所扩大,但不良贷款率不会出现大幅上升.信贷高增长所带来的风险基本可控。  相似文献   

4.
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2008年下半年起,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加剧,工行根据宏观调控方向、重点和力度的变化,完善信贷政策,优化信贷投向,加强和改进信贷服务,在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有效发挥了大银行的作用。特别是在政府出台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后,工行加快了信贷投放,报告期内新增人民币贷款5367.65亿元,  相似文献   

5.
贷款抵押担保存在的风险直接影响信贷资产的安全和效益。目前我国贷款抵押担保风险构成有政策、法律、市场和企业主体变更等因素,也有银行内部管理因素。防范抵押担保风险,要在应对政策法律调整和改进内部管理等方面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6.
自1998年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其风险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5年多来,积极财政政策对启动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实施时间的拉长,政策风险也在不断增加。积极财政政策手段和政策目标的综合性,决定了政策风险的多样性。对积极财政政策的风险,一定要全面把握、综合评估,以进一步优化政策措施,加大风险防范力度,提高政策实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2009年,是中国经济金融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在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和国内扩内需、促增长政策的大背景下,中国银行业当年信贷增量达到了9.6万亿元的历史最高纪录,为保八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在信贷规模天量增长后,随之而来可能产生的不良资产风险等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邹熙  黄凯 《武汉金融》2023,(3):21-31
本文对全球125个经济体1990—2020年的数据建立面板logit模型,从宏观审慎政策视角研究了信贷扩张与系统性银行危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宏观审慎政策对于信贷扩张具有反向调节效应。进一步分析,信贷扩张对系统性银行危机发生概率的提高作用并不会因为收入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以及时间范围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但是宏观审慎政策对信贷扩张的调节效应仅在中高收入国家、发达经济体以及金融危机发生之前显著。此外,信贷类和其他类宏观审慎政策会降低系统性银行危机发生的概率,但仅有流动性宏观审慎政策对信贷扩张具有明显调节作用。本文还证实了系统性银行危机具有明显动态持续性特征,宏观审慎政策与金融监管能够产生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9.
2008年以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平台数量增长过快,贷款规模迅速扩张,相关运营问题逐步出现。本文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及其负债情况进行了概括,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负债风险,提出了规范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自2008年11月以来,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宏观调控政策.本文通过对山东辖内银行业和企业的实证调查,发现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正在显现成效,但面临的难题和积聚的风险仍然存在,须采取更有力措施使政策效应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民经济步入下行周期,企业资金流动性短缺和紧缩,流动性风险已经上升为主要风险,银行信贷风险加剧并可能集中暴露;与此同时,为了应对经济过快下滑,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快信贷投放,加之农行股改不良资产剥离后,有一个优质资产扩张的动机。信贷经营又好又快发展的课题研究与实践比以往任何时候显得都迫切。要抓住国家拉动内需保经济增长的历史性契机推进信贷客户调整和信贷产业升级;要切实加强贷后管理和风险控制,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和经济周期调整对信贷经营和资产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我国货币信贷投放量高速增长,2009年新增额达9.59万亿元,大大超过正常年份增速,为近5年新增额平均数的2.94倍。信贷超常投放,在支持经济企稳回升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对今年信贷总量和宏观调控政策带来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及其防范化解措施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及其部门和机构等设立的融资平台公司,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筹集资金,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了规模增长过快、运作不够规范等问题。随着国家相关部门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监管政策的收紧,潜在信用风险、合规风险可能将加快暴露。因此,进一步提升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识别及把控能力,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化解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已成为商业银行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开展理财业务已成为银行发展和竞争的重要手段,银行借助自身优势开发设计和发行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是银行理财业务的重点之一。银行发行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声誉风险、政策风险、监管风险、操作风险等,本文提出了应对和化解上述风险的主要措施,以期对银行理财业务的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为应对危机、确保经济复苏,商业银行发放了大量信贷。信贷扩张固然有助于克服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冲击,但信贷过快增长也可能会导致不良贷款增加,影响金融稳定。基于信贷大幅增加的事实,本文阐述了信贷扩张影响不良贷款的几个途径,实证分析了信贷扩张与不良贷款之间的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实提出了维护金融稳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危机爆发后,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我国保险业积极应对危机,迎接挑战,经受住了考验。通过加强风险防范、主动调整结构等一系列举措.行业发展取得了好于预期的成绩。2009年,全国保费收入首次突破1万亿元.实现了13.8%的增长。  相似文献   

17.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宏观经济走势如何?本文通过均线分析原理。肯定了经济中长期向好的趋势。同时提出,现阶段我国经济快速复苏并保持慢牛上行的走势提示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从年初单向风险转变为双向风险类型的可能性加大,宏观经济政策需要同时防备和应对信贷和经济过度扩张可能派生通胀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金融》2008,(12):4-4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2月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会议指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认真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大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要通过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和创新体制机制,调动商业银行增加信贷投放的积极性,增强金融机构抵御风险能力,形成银行、证券、保险等多方面扩大融资、分散风险的合力,更好地发挥金融支持经济增长和促进结构调整的作用。会议研究确定了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9项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在发达经济体,欧元区和日本在两个季度的强劲增长后,由于次级债危机导致的信贷紧缩,于2007年第二季度放慢了增长速度。在发达国家疲于应对次贷危机冲击波,各主要发达经济体面临增速放缓的同时,世界经济同时也蕴含着通货膨胀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王晓飞 《财会学习》2016,(13):173-173
“营改增”政策实施后,原来运作良好的企业间借款突然无法正常开具发票和纳税申报,随之带来了一系列问题。通过对相关政策研究,发现企业间直接进行资金借贷存在很大的政策风险,需采取妥善措施积极应对,以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