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4 毫秒
1.
高职专业教育存在毕业生专业严重不对口的现象,严重影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为提高高职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将化工检修电工职业资格证书中的职业能力标准的背景、方法及流程与工业过程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标准、课程体系、核心课程等方面有机结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毕业生就业难已经是全国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然而,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纺织品设计(家用)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前,就早早地被各地企业"预订一空",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已经连续三年达到100%。更让人惊叹的是,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为企业设计的花样投入生产销售的产值每年都有十多亿。这一切,都源自该专业施行以"工作室"为主体的"一线三平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服装的个性化和创新特征需求更强烈。为了最大限度满足大众对服装的基本需求,职业院校服装设计专业开设培养了大量优质的职业技能型人才。但由于专业教学本身对技能的重视度更高,对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能力的考虑不够充分,围绕就业创业的时间、空间被明显压缩,学生的能力出现"短板",为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尝试打造学业、企业、就业和创业的"四业"贯通模式,以"一体化"的教学实践为服装设计专业长远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化工类学生的就业存在毕业生供不应求,学生不愿意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特点。受传统观念影响,学生对化工行业的岗位工作存在偏见。本文通过分析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探究高职院校化工类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改革思路,从加强学生的职业精神教育、加强职业形势教育以及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2003年以来,中国矿业大学等原煤炭行业所属高等院校相继开始对口单独招收煤炭企业优秀青年员工,为煤炭企业培养以煤矿主体专业为重点的毕业生,此举开辟了一条煤炭企业人才培养的新途径.由于"对口单招"的生源不同于一般的高中毕业生,因此,在对口单招工作中加强校企合作,是保证"对口单招"工作顺利进行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解决煤炭行业人才短缺的瓶颈问题,经教育部批准,自2003年起,中国矿业大学面向全国煤炭重点发展省市的煤炭企业优秀青年和“三校生”(职业高中、中专、技校应届毕业生)实施对口单独招生(对口单招)政策,学生毕业后定向在煤炭系统内就业。之后,山东、辽宁、陕西等煤炭行业高校也陆续实施对口单招政策。目前,全国已有在校学生1万多人.我们将这部分学生称之为煤炭定向生。由于煤炭企业是艰苦行业,工作环境不好,很多毕业生不愿意回到煤炭企业.有的学生即使毕业后回到了煤炭企业,几年之后大多转行或者跳槽。  相似文献   

7.
多年来,计算机专业深受高考考生的青睐,然而在近年就业市场上,传统热门专业却遭遇了就业寒潮,出现了毕业生滞销现象。计算机专业通用性强,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培养出有特色的计算机人才显得极为迫切,西安工程大学就为此提出了新的教学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8.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国家不断扩大高校招生的人数,自2016年起国内高等教育学校招生人数以每年增加50万人的速度递增。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近十年来化学类专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最普遍的专业之一。不管是综合专业类大学,还是研究专业类大学,基本都会开设化学类专业课程。化学类专业呈现人数多、专业分工细的特点,这在无形之中加大了行业的就业竞争力,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本文就如何提升化学类专业毕业生就业优势,分析了化学类毕业生的工作定位需求,并对如何解决地域发展需求不平衡的就业问题进行分析及探讨。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中职教育不断快速发展,中职服装设计及工艺专业普遍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面对当前中职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压力,如何提高此专业的就业率,让此专业毕业生成为"香饽饽",值得我们深思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自1977年开设染整专业以来,至今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染化系染整技术专业设置。该专业的毕业生在行业内的社会认知度很高,历届就业率都达到100%,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甚至是100%带薪。这一切与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在"知行并进,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下依托产学工厂开展染整技术人才培养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1.
许磊 《山东纺织经济》2013,(12):100-101,106
"工学融合"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在染整技术专业高职教育中的应用实践,促进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创新,也是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中的一种。这种教育模式的发展,有利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及发展,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有利于增进产学研校企合作对印染企业的技术革新,竞争力提升的影响,提升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有利于加快地方企业发展转型,缓解就业问题,增强地方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文中介绍了"工学融合"教育模式的特点,对影响"工学融合"校企合作的主要问题及成因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2.
赵江 《化工管理》2016,(1):118-119
培养高职化工专业学生过程中,不仅要重视专业技能教育,同时要注重职业素养教育。通过职业素养教育让学生具备岗位工作能力,为学生就业提供保障。基于此,本文对高职化工专业职业素养培育进行了综合性分析,并提出了相关观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亢生磊 《化工管理》2022,(20):13-15
新时期,教育正面临深化改革之际,岗课对接是从顶岗实习和工学结合育人模式中逐渐发展出来的专人人才培育模式,这种育人模式强调将岗位和课程对接起来,目的是为企业岗位培养更多的对口人才。就化工类课程来看,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性、操作性比较强,要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工类课程教学模式,必须要深化合作,和企业对接,和岗位对接,这对培养企业需要的对口人才,促进专业学生更顺利就业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岗课对接模式,选择以化工类课程为主,探究这一课程岗课对接教学改革的具体背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就业扶贫     
"定向+订单"培养国家电网公司将对口支援与就业扶贫举措相结合,实行"定向+订单"培养。2015年以来,每年选拔优秀贫困高中毕业生到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专科定向培养,选拔在校大三、大四学生开展订单培养,由国家电网公司承担生活费、学杂费,培养结束后定向安置到贫困地区电网企业就业。廖湘彬是湖南省泸溪县兴隆场镇甘田坪村的贫困学生,父母都是残疾人。廖湘彬高中毕业后,驻村帮扶工作队建议他参加国网湖南电力的定向培养计划,毕业后可回到户籍所在地的供电所工作,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廖湘彬立即报了名,顺利进入了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电网系学习。放暑假的时候,他去当地的供电所实习,学到了很多课外知识。现在,他对以后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相似文献   

15.
从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角度,分析目前高职人才培养的不足之处,以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为例探讨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实践和可持续发展的合作机制,形成了"学校专业、工厂实业、学生就业"的三业对接,以产业背景及社会需求为依据的"2+0.5+0.5"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实现产教无缝对接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6.
苏州市机械技工学校创办20多年来为企业输送了高、中级技术工人6000多名。学校还与苏州市职业大学联合举办高等教育并设立了教育基地,开设了精密机械与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高职班。目前,该校在校高职、中技学生800多人。一所规模不大、名不经传的普通技校却在苏州市机械行业中成了香馍馍。近几年来,学校车、钳、铣、光学仪器、电工电器等毕业生被苏州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三资企业争先看好录用,每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达100%。钟自德校长在回答记者提出的学校之所以能在中等职业学校林立的姑苏城站稳脚跟、稳步发展的原因时说,作为一所中等职…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出现了劳动力总量过剩与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的双重现象,作为高素质劳动力的大学毕业生也未能幸免。一方面,众多大学毕业生滞留人才市场,另一方面,人力资本的短缺仍旧是经济发展的瓶颈。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众多毕业生为顺利就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就业成本一年高过一年,给学生的学习、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同时众多大学毕业生滞留社会,也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探讨大学生就业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通过完善劳动力市场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提高大学生就业率,降低就业成本,成为政府、社会工作者和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共同课题。  相似文献   

18.
杨乐 《山东纺织经济》2013,(11):102-104
就业是民生之本,现已成为高等职业院校最重要的任务,直接关系到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已成为高职院校面临的非常重要的一项课题。作为一所以服装专业为主的高职院校,创新服装设计专业教育,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服装企业培养大量的应用型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逆势大跃进     
尽管整体就业形势严峻,但纺织服装专业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相对来说要好得多,"如果单纯从就业的角度考虑的话,纺织相关专业学生就业情况一直不错,包括在今年经济形式不好的情况下,还是供不应求.纺织专业招生不好招,但是毕业时不愁没有工作,只要想工作,就有机会,不是那种是想找单位都找不着的情况,包括以前经历行业困难的时候,都一直是这样.目前主要是学生的工作意愿和现有工作条件存在差距的问题,如学生对工作性质、环境不满意等."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倪阳生向记者介绍2009年原纺织系统直属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时这样说道.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部分北京市属高校经管专业大四学生以及参加工作一年的毕业生的职业期望的调查,探讨二者职业期望的差异,并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对大学生及学校提出建议,希望能对指导大学生树立合理的职业期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