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4例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脏超声及肾功能。结果治疗组患者心脏超声及肾功能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为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可明显改善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心室重塑及肾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脏超声与心电图检查在老年人高血压检查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接收治疗的8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心电图进行检查,观察组患者使用心脏超声进行检查,对两组患者的检查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左心房增大和左心室肥厚诊断结果以及各项检查指标诊断效果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高血压的临床检查中,超声检查和心电图检查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两者能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诊断率,但心脏超声检查可提高心脏疾病的检出率,能及时发现病变及时治疗,且经济性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种超声技术在慢性心力衰竭(CHF)心脏同步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接诊的CHF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其中有56例CHF并窄QRS波(A组)、64例CHF并宽QRS波(B组),同期接待的正常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皆予以心脏同步检测,所用技术为超声新技术,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超声心动图非同步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中,A组患者与B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新技术在CHF心脏同步检测中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即便是左室不同步者也可很好检出。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应用螺内酯治疗老年高血压并发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基础治疗前提下,配合应用螺内酯治疗观察组的84例高血压并发舒张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并与基础治疗的76例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心脏指标等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测量患者6min步行结果,两组患者步行距离均长于治疗前,患者运动耐受性提高,观察组治疗后步行结果为(542±56)m,显著大于对照组(434±45)m,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EPFV、APFV、EPFV/APFV、DT值明显改善,患者血浆内脑尿钠肽、醛固酮、肾素及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均下降,其中脑尿钠肽下降幅度最大,与对照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尿剂螺内酯可有效提升伴有DHF的高血压老年患者运动耐受能力,具有改善心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CRF)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情况与临床价值。方法选取96例本院从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CRF患者,根据实际治疗情况将其分为血液透析组41例和非透析组55例,同时选取4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对各组血清中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以及敏感促甲状腺激素(sTSH)指标进行检测与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RF组患者FT3指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T4低于对照组,sTSH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肾衰竭非HD组与HD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检测能够准确判断慢性肾衰竭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并获知其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高血糖与老年高血压之间的联系。方法选择住院患者和门诊健康体检者共468例为研究对象,按尿酸水平分成高尿酸组78例及正常尿酸组390例,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及高血糖、高血压情况,并分析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高尿酸血症与身体质量指数、年龄、高血糖、血压等呈正相关(P<0.05);高尿酸血症患者比尿酸正常者更易患高血压、糖尿病。结论高尿酸血症、高血糖与老年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血尿酸检查应作为常规检查,早期发现、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康注射液联合重组人促红素对慢性肾衰竭透析患者血清血红蛋白(HBG)、白蛋白(ALB)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应用重组人促红素治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肾康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血常规指标、电解质、相关激素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后HBG、红细胞(RBC)、铁蛋白(SF)及AL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甲状腺旁腺激素(PTH)、磷、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及血尿酸水平低于对照组,钙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慢性肾衰竭透析患者采用肾康注射液联合重组人促红素治疗可有效改善肾功能,增加机体对铁的吸收,进而提高机体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和分析老年人群血尿酸水平分布情况及其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对来我院体检的650例老年体检者的血尿酸水平及代谢综合征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结果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体检者的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不同。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甘油三酯、空腹血糖、收缩压、舒张压与正常体检者相比显著增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人群中的高尿酸血症患者比例较高,研究证实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加强对老年人群的血尿酸水平的监测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血清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水平与轮状病毒肠炎肠黏膜损伤严重程度相关性。方法选取因腹泻在我院住院的患儿72例,其中其中RV-Ag阳性者40例作为轮状病毒感染组,RV-Ag阴性者32例作为非轮状病毒感染组,身体健康的幼儿4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三组患者血清中内毒素、二胺氧化酶及AGEs水平变化及轮状病毒感染患儿血清DAO水平与AGEs水平的相关性。结果①三组患者血清ETX、DAO及AGEs水平对比;两组血清中ETX、DAO及AGE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轮状病毒感染组血清中ETX、DAO及AGEs水平明显高于非轮状病毒感染组(P<0.05)。②轮状病毒感染患儿血清DAO水平与AGEs水平相关性:患儿血清DAO水平与AGEs水平成正相关(r=0.67,P<0.05);血清ETX水平与AGEs水平成正相关(r=0.55,P<0.05)。结论血清ETX及DAO水平可作为轮状病毒感染肠黏膜损伤检测指标。AGEs参与了轮状病毒肠炎的发生与发展,其在轮状病毒肠炎发病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老年性肾病的临床特殊性与愈后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老年肾病综合症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收治的非老年肾病综合症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将两组的临床特点与愈后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慢性肾功能不全与高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P<0.01),镜下血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以感染为主,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的愈后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差。结论老年性肾病综合症患者的临床特殊表现为肾功能不全与高血压的发生率比较高,镜下血尿的发生率比较低,主要并发症为感染,愈后情况较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肾脏疾病诊断中使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3年4月收治的69例肾脏疾病患者,检测肾功能损伤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的表达。分析各组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同时选择60例健康查体者为对照组。结果无论哪一种肾病患者,其血液中的RBP含量均与对照组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慢性肾衰、肾病综合症、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Cr浓度、UREA浓度、UA数据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是评价肾脏疾病的良好指标之一,可作为临床诊断肾脏疾病的参考指标进行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综合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3年1月至11月收治的5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所给予的综合护理方法。结果本组50例患者,经治疗和综合护理干预后,血压均降至正常水平,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均疗效满意而出院。结论综合护理对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有效控制、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互关系。方法运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SA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UA组)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的hs-CRP水平,另依据Braunwal不同的分级标准,把SA组患者依照危险程度的高低分成1、2、3级,对比各级间hs-CRP水平。结果 AMI组患者血清中hs-CRP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组,SA组患者明显高于UA组与正常对照组,且UA组患者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在SA组患者中,伴随Braunwal分级的逐渐加重,hs-CRP水平呈上升趋势,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s-CRP水平可能是出现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和hs-CRP水平有明显相关性,所以hs-CRP是评价和预测冠心病患者危险程度的主要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层脑梗死患者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血脂水平的关系,为脑梗死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分成两组,年龄>60岁的54例患者为老年组,年龄<45岁的54例患者为青年组,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青年组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青年组TC及T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青年脑梗死患者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密切相关,而老年脑梗死患者与血脂水平更为密切相关,在治疗及预防过程中要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在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多项血清指标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4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5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28例和观察组(加用替罗非班组)28例,对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3d、7d的血清hs-CRP、Hcy及IL-1β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d、7d的血清hs-CRP、Hcy及IL-1β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之间不同时间段的检测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替罗非班可有效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多项血清指标,对于疾病的治疗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就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检测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所收治的58例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另外,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60例为正常对照组,受检者清晨空腹抽血,将血标本抽取出来进行离心分析,然后再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另外对当天的质控在控进行测定。结果 30例脑梗死组男性患者中Hcy水平为(27.73±11.85)μmol/L,异常检出率为91%;28例脑梗死组女性患者中Hcy水平为(22.95±10.58)μmol/L,异常检出率为83%;而正常对照组的Hcy水平较低,仅仅为(12.26±1.08)μmol/L,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检出率高达80%以上。结论同型半胱氨酸(Hcy)可作为一个独立判断心脑血管疾病危险程度的指标,其与消化系统疾病、肾病、糖尿病等存在着较大的联系,可以对其变化进行测定,以便探讨脑梗死患者的发病机制及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苯磺酸左氨氯地平片联合替米沙坦片治疗高血压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辽宁省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9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7例)与B组(43例)。A组单纯给予替米沙坦片治疗,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苯磺酸左氨氯地平片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疗效、血压水平及血清学指标。结果B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降低,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降低,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左氨氯地平片与替米沙坦片联合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血压,改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血清神经功能指标及锌水平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4月的49例抑郁症患者为观察组,同期检查示心理状态较佳的49例健康人员为对照组,将两组的血清NSE、BDNF、S100B及Zn水平进行比较,并比较观察组中轻度、中度与重度患者的检测水平。结果观察组的血清NSE及S100B高于对照组,BDNF及Zn低于对照组,且重度患者的NSE及S100B高于轻度与中度患者,BDNF及Zn低于轻度与中度患者,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抑郁症患者血清神经功能指标及锌水平的变化较大,且不同严重程度患者间的差异也较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监测脓毒血症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脓毒血症患者,根据病情分为脓毒症组、重度脓毒症组和脓毒症休克组,同期收治的非脓毒血症患者48例为对照组。入院第1天、第3天、第5天检测其血清PCT水平,记录当天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结果血清PCT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均为脓毒症休克组大于重度脓毒症组大于脓毒症组大于对照组,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58,P<0.05)。脓毒血症患者第1天血清PCT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好转、无效和死亡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第3、5天血清PCT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均为好转患者小于无效患者小于死亡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水平与脓毒血症病情严重程度分级及病情预后转归有密切关系,随病情好转而降低,随病情恶化而升高,可作为脓毒血症患者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可调钠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0月~2013年5月收治的5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28例,标准组接受标准钠透析,可调组接受可调钠透析,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及血清钠浓度变化。结果标准组透析前后患者的血压、心率以及血清钠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调组患者透析后患者的血压明显下降,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及血清钠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心率及血清钠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可调钠透析可有效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不会对患者的血清钠离子浓度和心率产生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