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数字     
债券市扬共发行各类债券63426.1亿元2021年11月份,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63426.1亿元。其中,国债发行66976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发行6803.8亿元,金融债券发行10131.1亿元,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14214.2亿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发行1296.5亿元,同业存单发行23936.7亿元。截至2021年11月末,债券市场托管余额为131.7万亿元。  相似文献   

2.
欧美国债市场做市商制度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国外债券市场发展的实践,我们发现做市商制度是活跃国债市场不可缺少的因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虽然也存在做市商制度,但是有行无市的困扰一直存在,形同虚设.本文重点对美国国债市场和欧洲MTS市场的做市商制度进行介绍,以期对我国国债市场做市商制度的发展和完善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债券市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自1981年国家恢复国债发行开始,中国债券市场从以实物券柜台市场为代表的不成熟场外市场,发展到以上交所为代表的场内债券市场和以银行间债券市场为代表的成熟场外债券市场,经历了渐次升级的嬗变过程,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债券种类不断增加,发行、交易方式及市场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展示了良好的发展绩效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4.
数字     
《大众理财顾问》2014,(8):13-13
正5.4万亿央行公布数据显示,1~6月,债券市场累计发行债券5.4万亿元,同比增加23.8%。其中,银行间债券市场累计发行债券5.3万亿元,同比增加26.9%。6月,债券市场发行债券9835.7亿元,同比增加84.1%。其中,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债券9614.6亿元,同比增加87.5%。截至6月末,债券市场总托管余额为32.2万亿元。其中,银  相似文献   

5.
银行间债券市场介绍 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是指依托于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和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包括商业银行、农村信用联社、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进行债券买卖和回购的市场,成立于1997年6月6日。经过近几年的迅速发展,银行间债券市场目前已成为我国债券市场的主体部分。记账式国债的大部分、政策性金融债券都在该市场发行并上市交易。银行问债券市场的债券交易包括债券回购和现券买卖两种。债券回购是交易双方进行的以债券为权利质押的短期资金融通业务,  相似文献   

6.
《中国金融电脑》2009,(6):92-92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公布的4月份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报告指出,今年前四个月金融市场总体运行平稳。报告显示,前四个月,银行间债券市场累计发行债券9196.7亿元,同比增加38%。4月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债券4188.2亿元,较3月份增71166.6%。同时,债券市场现券交易量增加,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成交14.1万亿元,同比增加28.9%。4月份,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量较上月有所减少,全月累计成交4万亿元,较3月份减少9.2%。  相似文献   

7.
新政策     
《时代金融》2012,(4):12
财政部发行280亿元人民币记账式附息国债根据国家国债发行的有关规定,财政部发行了面值金额为280亿元人民币的2012年记账式附息(一期)国债。本期国债通过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含试点商业银行柜台)、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面向社会各类投资者发行。国债期限为1年,经招标确定的票面年利率为2.78%,2012年1月12日开始发行并计息,1月16日发行结束,1月18日起在各交易场所上市交易。  相似文献   

8.
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市场缺乏流动性,银行间债券市场与交易所场内市场并立割裂等方面,因此,目前有必要以做市商制度的推行为突破口,来强化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交易早性,活跃市场,提高市场流动性,本文从保证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流动性,提高市场的效率和货币市场的监管三方面讨论了做市商制度的必要性,并介绍了做市商制度的总体运作机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如何通过加强对做市商的监督来更好地监督银行间债券市场,以及做市商的相应权利与义务和和审定问题,最后分别从结算制度和金融当局政策支持等角度分析了我国建立做市商制度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刘辉 《西南金融》2011,(12):74-76
巴塞尔协议Ⅲ倡导将做市商交易制度与场外市场交易相结合。目前,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正努力推行做市商交易制度。本文从央行的视角探讨了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商交易制度的意义,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性提出了完善其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11年4月29日,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非公开定向发行规则》,标志着我国债务融资工具定向发行制度正式扬帆起航。定向发行具有效率高、费用少、方式灵活等优点,是金融市场证券发行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2010年,美国定向发行债券745支,总规模达2952.09亿美元,占公司信用类债券总发行量的比重超过30%。与公开发  相似文献   

11.
张宇燕  卢谨 《中国金融》2012,(17):42-43
以发行规模、交易量和债券托管量三个指标来衡量,银行间债券市场已经成为中国债券市场的主体中国自1981年恢复国债发行,国内债券市场经历了起步阶段(1980~1990年)以交易所市场为主阶段(1991~1997年)和银行间市场为主阶段(1997年至今)。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债券市场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到2001年末我国各类债券余额已达25161亿元,占GDP的27%。在全部债券中国债余额15618亿元,金融债券余额8534亿元,企业债券1009亿元分别占62%、34%和4%(数据来自  相似文献   

13.
工行要闻     
数字200亿元工商银行6月13日发布公告称,已于6月11日~13日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次级债券人民币200亿元,品种为15年期固定利率债券,票面年利率为4.99%,在第10年末附有前提条件的发行人赎回权。数据显示,工商银行已于2011年12月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了500亿元次级债,票面年利率为5.5%。至此,工商银行700亿元的次级债已经全部发行完毕。(2012年6月14日)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债券流动性,活跃市场交易,中央银行提出在银行间债市建立做市商制度的设想.但由于中国债券市场还不具备建立做市商制度的条件,中央银行决定先尝试建立双边报价商制度,作为做市商制度的雏形,再由双边报价商制度发展到做市商制度.为此,在2001年,中央银行挑选了9家商业银行作为双边报价商,并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措施,规范和支持金融机构的双边报价业务.  相似文献   

15.
要闻回放     
《中国投资管理》2005,(11):64-64
国内债市首次引入外资机构发行主体。央行批准国际金融公司和亚洲开发银行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分别发行人民币债券11.3亿元和10亿元。这是中国债券市场首次引入外资机构发行主体,是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和有益尝试。国际开发机构在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以及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完善做市商制度,提高市场流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做市商管理规定》,对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做市商制度作了进一步完善。此次《规定》的发布合理借鉴了国际经验,充分考虑了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实际,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围绕降低准入标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放宽做市业务要求和加强对做市商的考核等方面对做市商制度框架进行了完善。  相似文献   

17.
债券市场规模逐步扩大 一是债券发行量不断增长。2005年债券市场累计发行债券41106.74亿元,比上年增加67.23%。其中,财政部发行记账式国债15期,共计5042亿元,比上年增加14.25%;人民银行发行央行票据124期,共计27462亿元,比上年增加82.22%;政策性银行发行金融债券50期,共计6051.7亿元,比上年增加39.18%;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券11期,共计766.3亿元,  相似文献   

18.
《中国信用卡》2008,(2):80-80
2007年12月4日,财政部发布通知称,将于12月11日通过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面向中国农业银行发行7500亿元特别国债。这是今年第七期特别国债,本期债券为15年期固定利率附息债,可以上市交易,票面利率为4.45%。本期国债利息每半年支付一次,起息日为2007年12月11日,兑付日为2022年12月11日。  相似文献   

19.
杨振  孙丹 《中国外资》2022,(2):32-33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开放速度加快,便利海外投资者投资我国债券市场.截止2021年12月末,境外机构债券托管量为4万亿元,约占银行间债券市场总托管量的3.5%.其中,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的托管量分比为2.5万亿元和1.1万亿元,两类利率债占境外机构总托管量的88.6%.  相似文献   

20.
2004年上半年,在宏观调控和预期加息的背景下,银行间债券市场震荡反复,市场风险得以充分释放.债券发行、市场规模、成交总量小幅增长.债券品种、交易方式、参与机构呈现多元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