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我国多年来实行不动产登记权和管理权一体化的行政管理模式,谁管理谁登记,形成了现在分部门多头登记的局面。为了解决这一弊端,2007年《物权法》第10条明确规定,国家对不动产实行统一登记制度,以明确不动产的归属,发挥不动产的效用,更好地保护权利人的物权。2013年11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指出,由国土资源部负责指导监督全国土地、房屋、草原、林地、海域等不动产统一登记职责,基本做到登记机构、登记簿册、登记依据  相似文献   

2.
一、登记机构的性质问题 原《城市房屋权属登记管理办法》将房屋登记界定为一种行政确权行为,《房屋登记办法》(下称《办法》)对此作了调整,将房屋登记表述为房屋登记机构依法将房屋权利和其他应当记载的事项在房屋登记簿上予以记载的行为。此表述说明房屋登记是一种不动产物权变动的公示方式,不再是一种行政确权行为,但并不能说房屋登记行为就不是一种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3.
为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创新行政管理培育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决定,依照国土资源房屋管理法律法规,结合国土房管工作实际,市局提出三项具体实施意见:土地房屋权属登记由六区土地房屋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市土地房屋权属登记条例》办理,不再套印市局印章;国有土地出让由六区政府审批.区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有关手续,每月将宗地面积200亩以上的国有土地出让报市局备案;房地产估价机构资质许可中三级资质许可由六区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批。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媒体普遍报道了国土资源部挂牌成立不动产登记局的消息,国土资源部地籍管理司将承拟指导监督全国土地登记、房屋登记、林地登记、草原登记、海域赞记等不动产登记的工作职责。  相似文献   

5.
《物权法》规定,不动产登记机关应加强不动产权属登记的公示力度,以保障房屋交易安全,维护房屋交易秩序,保护房屋权利人及相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据此,各地房管部门纷纷将房屋登记信息查询系统建设纳入工作日程,不断丰富查询手段,提高查询效率。《房屋权属登记信息查询暂行办法》规定,房屋权属登记信息,包括原始登记凭证和房屋权属登记机关对房屋权利的记载信息。房屋原始登记凭证包括房屋权利登记申请表,房屋权利设立、变更、转移、消灭或限制的具体依据,以及房屋权属登记申请人提交的其他资料。  相似文献   

6.
许多专家、学者一直呼吁将公证引入不动产登记制度,考虑到公证机构的审查能力、承担责任能力和部分城市房屋登记的实践经验,在部分不动产登记、转移前,由公证机构介入进行实质审查、公证,可以有效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降低房屋登记机构的风险。1991年司法部、建设部联合下发《关于房产登记管理中加强公证的联合通知》,规定房产继承经公证后再由房产管理机关办理登记手续,各地房屋登记部门与公证机构相互合作,有效遏制了房产继承、遗赠、  相似文献   

7.
根据《物权法》、《房屋登记办法》等法律法规,今年起,慈溪市房管中心开始开展房屋更正和异议登记业务。即,房屋权利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房屋登记的事项有错误时,可以执身份证明、证明房屋登记错误的相关文书等材料,向房管部门申请更正登记,其中由利害关系人申请的应征得权利人同意,并共同到场办理;房管部门认为房屋登记有错误时,可以依照职权,  相似文献   

8.
《物权法》对不动产登记制度专门设立了一个章节。由于登记制度是一种程序性制度,它确认、保护物权,并确认物权流转秩序,是物权法制度设计的核心和基础,因此《物权法》的实施必将对现行不动产登记制度带来一定的影响。房屋是最主要的不动产,作为房屋权属登记部门,我们有必要认真学习、透彻掌握《物权法》的相关精神,正确应对《物权法》对房屋权属登记带来的影响和考验。  相似文献   

9.
一、理顺管理体制是当务之急 实现房屋产权产籍的城乡一体化管理,最棘手的问题就是管理机构的不统一。目前全国大部分市县都是城市规划区国有土地上的房屋产权产籍由房管部门(或房屋土地管理部门)管理,而农村集体土地上的房屋产权产籍由建设部门管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全国大部分城市规划区的范围呈现出越来越大的特点,原来是农村的区域逐渐被划到城市规划区范围之内。原属农村时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已经为房屋发放了房权证,但由于建设与房管部门之间不互通信息,房屋所在地被划入城市规划区后,房管部门又对同一幢房屋发放了房权证,使“一房两证’砚象变得越来越突出。个别房屋还出现了两证所载产权人不一致、房屋状况(结构、层数、面积等)不一致等现象,给房屋权属管理埋下了隐患,也使房屋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因此,应尽快统一登记机关。如果客观条件不够成熟不能一步到位,可先实现有关部门间登记信息互通和管理资源共享,杜绝重复登记、错误登记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正一、深圳市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历史探索(一)统一登记对象早期,深圳市与内地大部分城市相同,按照国家《土地登记规则》、《房屋登记办法》等政策文件建立了分部门登记各类不动产制度,登记后分别颁发"国有土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1992年,深圳市颁布《深圳经济特区房地产登记条例》,推行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统一登记,具体途径是将原"房屋所有权证"、"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合二为一,统一制作的房地产产权凭证,同时记载有土地文件和房屋文件,对业主所购房屋不单独再发土  相似文献   

11.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下称《条例》)已正式公布,并将自2015年3月1日起开始施行。不动产统一登记的主要难题是房屋、土地登记的整合问题,其中最复杂的就是房地产交易监管和登记工作相互交织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不动产统一登记难以推行到位。一、不动产登记与交易监管职责的具体划分《条例》第六条规定,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指导、监督全国不动产登记工作。县级以上地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天津市房地产交易活动日趋活跃,以房屋作价入股、抵押融资等活动也日趋频繁,这就对房屋权属登记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市原有的登记制度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加之我国物权法立法滞后,目前国家还没有统一的不动产物权登记法,现行的部门规章或登记规则不但零散,而且法律层级较低,效力不足,对登记程序的规定不规范,有的规定事项甚至相互矛盾。这些规章或规则也仅满足于房屋权属行政管理的需要,不能满足不动产进入市场交易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下称《条例》)已正式公布,并将自2015年3月1日起开始施行。不动产统一登记的主要难题是房屋、土地登记的整合问题,其中最复杂的就是房地产交易监管和登记工作相互交织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不动产统一登记难以推行到位。一、不动产登记与交易监管职责的具体划分《条例》第六条规定,国务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指导、监督全国不动产登记工作。县级以上地  相似文献   

14.
国务院决定整合不动产登记职责,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将分散在多个部门的不动产登记职责整合由一个部门承担,还提出要建立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推动建立不动产登记信息依法公开查询系统,实现不动产审批、交易和登记信息在有关部门间依法依规互通共享,消除“信息孤岛”。  相似文献   

15.
一、登记机构作出的房屋登记行为属于具体行政行为一国物权变动模式、立法模式及相应登记机关设立方式决定了该国登记行为的性质,根据我国的立法现状等客观情况,我国的房屋登记机构属于行政机关,其依照职权作出的行为属于行政行为。根据《物权法》的规定,不动产物权变动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原因行为或基础行为,  相似文献   

16.
房屋登记既是政府加强房地产行政管理、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工作,也是房屋权利人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经济和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房屋登记的内涵和功能也显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以《物权法》和《不动产登记法》为两个节点,将我国的房屋登记工作简要地分为三个阶段,并对各个阶段的主要特征分别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7.
一是抓管理。全面实施房屋权属登记公开查询,加快“数字房管”建设,做好农房普查数据应用,建立商品住宅性能认定制度和新的房屋所有权登记制度;加强房企资质管理,切实规范开发经营行为。  相似文献   

18.
浅探登记簿     
《物权法》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依法应当登记的,自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时发生效力。不动产登记簿是物权归属和内容的根据。不动产登记簿由登记机构管理。登记簿制度的引入,改变了以前房屋权属登记的程序,增加了记载于登记簿这一个环节。但登记簿究竟是什么?对房屋权属登记工作究竟带来什么影响?理论探讨与实务认识都还有很多误区,需要澄清。  相似文献   

19.
新闻月览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在地籍管理司加挂不动产登记局牌子的通知》。《通知》明确。根据《中央编办关于整合不动尹登记职责的通知》和《中央编办关于国土资源部不动产登记人员编制有关问题的批复》,在国土资源盟地籍管理司加挂否动产登记局牌子,承担指导监督全国土地登记、房屋登记、栋地登记、草原登记、海域登记等不动产登记工作的职责。  相似文献   

20.
引言近期颁布的《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我国第一部不动产登记方面的行政法规。它的颁布意味着我国在建立统一的不动产登记制度,实现登记机构、登记簿册、登记依据和信息平台的“四统一”上迈出了重要的、关键性的一步。《条例》共分六章,三十五条,依次对立法目的、基本原则、不动产登记簿、登记程序、登记信息和法律责任等做出了规定,笔者将对这些内容进行系列解读。《条例》第一条规定:“为整合不动产登记职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