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晓雷 《当代财经》2007,(12):88-95
通过选择美国与中国、日本、加拿大、英国和欧元区11国等美国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数据作为样本,研究美国的双边贸易逆差与美元汇率之间的关系.实证分析表明,美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双边贸易收支与美元汇率没有实质性联系.美国逼迫其它货币升值没有也不能缓解美国的贸易逆差问题,同样,美国逼迫人民币升值也不能缓解美中双边贸易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2.
论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人民币升值可能造成的贸易收支效应进行分析,同时,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3.
向莉 《时代经贸》2010,(8):83-85
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贸易收支的影响不仅取决于“马歇尔·勒拿”条件是否成立,还取决于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进出口价格传递弹性、汇率传递效应的持续性、汇率升值对进出口影响的过程等原因。本文根据2005—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的现实情况和相关数据,从上述几个方面估计并分析了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对中国贸易收支的影响机制,并得出了调控人民币汇率变动影响进出口的对策启示。  相似文献   

4.
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贸易收支的影响不仅取决于"马歇尔-勒拿"条件是否成立,还取决于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进出口价格传递弹性、汇率传递效应的持续性、汇率升值对进出口影响的过程等原因.本文根据2005-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的现实情况和相关数据,从上述几个方面估计井分析了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对中国贸易收支的影响机制,并得出了调控人民币汇率变动影响进出口的对策启示.  相似文献   

5.
较小的进出口价格需求弹性与特殊的加工贸易型为主的外贸结构使得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收支影响不大,相关的实证文献的研究也证实这一结论。而我国劳动力等要素的低价格形成的比较优势,国际产业布局转移形成的“迁移效应”,内外储蓄率的巨大差异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导致了人民币升值背景下贸易顺差的大幅上升。  相似文献   

6.
王刚贞  王光伟 《技术经济》2008,27(1):116-120
贸易与汇率关系理论难以对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我国贸易顺差急剧扩大的现象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本文利用凯恩斯主义的国际收支分析思路,结合我国人民币不能完全自由兑换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现实,将汇率预期变量引入贸易收支模型,对主要家用视听产品的对外贸易进行实证分析,从一个新的视角研究预期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收支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基于我国和8个最主要贸易伙伴国数据,构造新的外国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和外国国民收入,估计了进口和出口商品模型.JJ协整表明,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实际汇率升值会减少贸易收支差额.脉冲响应图表明,我国进口存在J曲线效应,而出口并不存在.动态影响分析表明,实际汇率升值大多会减少出口和进口,对出口的影响更大,对贸易收支差额的总影响也为负.实证结果对我国贸易收支差额的预测与实际情况相吻合.我们应该增加国内最终私人消费需求,让人民币持续渐进地升值,加大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变出口商品的结构,以平衡贸易收支.  相似文献   

8.
贸易收支与实际汇率——中美、中日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美国和日本两个最大的贸易伙伴作为中国双边贸易收支的分析对象国,运用协整分析、方差分解等技术,比较分析了实际汇率和需求等因素对双边贸易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际汇率并不是中美之间贸易收支的主要影响因素,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真正影响中美双边贸易收支的因素是美国方面的需求。在短期中影响中日双边贸易收支是我国的需求因素,而长期来看实际汇率对双边贸易收支具有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美贸易关系从无到有经历了长足的发展.然而,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中美贸易顺差持续扩大,收支越来越不平衡,使得近年来,美国一再对中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以解决其严重的赤字问题.但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是否能够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值得探讨.本文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来分析人民币兑美元实际汇率对中美贸易收支是否具有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0.
人民币汇改以来,截至2008年6月份人民币汇率已升值20%,贸易收支顺差先是扩大,后增速减缓。通过分析汇改后人民币升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得出结论:人民币升值使进出口额同时增加,但从中长期来分析,出口增长在减少,进口增长在加快。并从贸易结构、贸易格局、出口企业性质、出口商品需求及人民币升值预期几方面分析了原因,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2005年1月--2008年6月的中国贸易收支额与人民币汇率的月度数据,时人民币升值是否存在J曲线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人民币升值在短期内会降低贸易收支,但在长期有利于贸易收支,从而形成货币贬值才会出现的J曲线"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国际贸易收支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在数理统计和实证角度研究自2005年7月21日汇改以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对我国与东盟贸易收支的影响,主要选取东盟中六国(即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泰国和菲律宾)为代表进行分析,运用面板资料模型得出结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高(即人民币升值),会缩小我国贸易收支顺差,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对中国与东盟六国的贸易收支产生国别效应。对中国而言,在努力扩大出口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应该兼顾国家发展战略,可采取的措施有完善汇率政策、对贸易政策的调整和对产业政策的调整等。  相似文献   

13.
针对要求人民币升值以寻求贸易收支平衡的观点,在对国内外对于汇率与贸易收支的关系的理论基础与实证分析总结的基础上,运用中国1994年1月至2013年6月的月度数据对于人民币以及贸易收支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证明人民币升值不是贸易收支的原因,并且分析这种结果的相关影响因素,结论指出想要通过汇率升值来达到贸易收支平衡的目的是不现实的,人民币应该维持稳定的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14.
人民币实际汇率与贸易收支实证分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任兆璋  宁忠忠 《现代财经》2004,24(11):29-34
对贸易收支与汇率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理论分析,并使用计量方法分别对中美、日美间实际汇率与贸易收支差额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和比较,结果表明,日元升值并未改善日美间贸易差额,而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中美间贸易差额也不存在协整关系。因此,调整人民币汇率并不是改善中美贸易差额的有效政策工具,我们应汲取日元升值引致诸多负面作用的教训,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广场协议"签订后,日元升值对日本的进出口和整个经济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短期内,日本的出口明显减少,国际贸易收支失衡,经济增长放缓;但从长期来看,日元升值导致的出口成本增加迫使日本提高了创新意识,转变了经济发展方式,有效地抵消了货币升值对贸易收支的压力,贸易收支得到改善,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也不断增强。这就是"成本驱动型内生创新机制"的作用,是本币升值带来的长期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16.
就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核算存在突出问题及财务"收支两条线"执行过程中存在问题作了实质性地分析,产述了行政事业单位"收支两条线"执行中应注意做好的工作,并提出了提高财务监管质量的关键,会计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求实讲真。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建立一个简单的结构模型说明贸易、FDI和汇率之间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的基础上,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中国的贸易收支、FDI与实际汇率三者关系进行了动态分析,实证结果从短期和长期角度验证了三者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长期来看FDI对贸易余额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人民币实际贬值的J曲线效应明显,贬值改善贸易余额的时滞大约为两年。出口空间的大小不是影响FDI的主要因素,实际汇率的稳定有利于吸引FDI。贸易收支的顺差和FDI的大量流入是近来人民币升值压力的重要来源,人民币的升值在一定时期内不会恶化我国的贸易收支,但会对FDI的流入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取1995-2009年的季度数据作为样本,借助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以及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从中美贸易收支和美在华FDI两方面,就人民币实际汇率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长期内,虽然人民币汇率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中美经贸关系,但人民币升值并不能改善美中贸易逆差,而短期内的影响更不显著,两国贸易收支和美在FDI的收入效应也并不明显.因此,改善中美经贸关系的解决之道在于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和外贸发展战略;逐步完善汇率制度,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等.  相似文献   

19.
乔丽婷 《时代经贸》2013,(16):120-121
本文从比较劣势商品的角度出发,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对中美双边贸易持续顺差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本文基于2005年7月至2012年12月期间的样本数据,运用JOHANSONG协整检验法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及机电产品这两类比较劣势商品的贸易收支受汇率变动影响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汇率变动对我国这两类商品的贸易收支的影响不满足M—L条件,而且我国货币的升值不仅不会抑制这两类商品的出口反而会促进对这两类商品的出口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中美双边贸易的持续顺差无法通过汇率调控的方式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20.
中国视角:人民币汇率与贸易顺差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裴长洪  郑文 《金融评论》2010,2(1):17-32
贸易顺差会导致汇率升值,这是许多人从西方经济学理论中得到的认识。近年来西方政界与学术界屡屡以中国贸易顺差为由要挟人民币升值。本文以1975年至2005年世界主要的46个经济体的贸易收支、外汇储备、实际有效汇率数据为基础.以格兰杰因果检验为基本方法,进行了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大样本检验,获得如下结论:贸易收支不能单独决定汇率水平。本文同时对均衡汇率理论及应用进行了述评,指出在中国现行体制下。按照西方均衡汇率实证模型测算人民币均衡汇率存在困难,其测算结果并不可靠。还指出:中国贸易顺差将长期持续,任何外国强权都没有理由逼迫人民币升值。中国今后应以“大出大进”的方式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