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业能源消费与产业发展的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能源消费在三次产业的分布与三次产业经济发展的关系如何,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保证资源的永续利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笔者利用协整理论,检验三次产业的能源消费与产业发展的协整和因果关系,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结果表明,三次产业的能源消费弹性是不同的,GDP是能源消费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2.
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来自山东省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冠琼 《经济管理》2006,(22):84-91
本文运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技术.探讨山东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存在从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因而不能从能源消费的线性变化推测出经济增长率的变化;山东省经济受电力消费的影响较大,为了在201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的政策目标.山东电力消耗较高的产业必须加以调整。  相似文献   

3.
美国的能源市场与能源政策(下)黄泰岩段瑞钢二、美国的能源需求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经济大国,与此相适应,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据世界能源组织1991年的统计,美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23.4%,其中各种能源的消费比重分别是:石油...  相似文献   

4.
高永娟 《时代经贸》2011,(24):129-129
本文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变化的关系出发,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并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研究表明,能源消费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生产值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从长期均衡来看,能源消费对中国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生产值的增长具有一定的同向拉动作用,通过这些分析结论,也为我们提供了从产业发展角度解决能源供求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实行能源“双控”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一项事关全局、关乎长远的战略部署,是节能工作思路的深化和发展,也是能源生产、利用和管理方式的调整。如何从单单控制能源消费强度转变到既控制能源消费强度又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双控”上来,台州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根据全省能源“双控”的总体要求,台州今年能源“双控”工作的总体思路就是坚持12字方针,即“强基础,破难点,抓队伍,建机制”。  相似文献   

6.
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动态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运用协整理论,研究了1953--2006年中国能源消费与实际GDP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能源消费和实际GDP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建立了能源消费与实际GDP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并通过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分析了中国能源消费和实际GDP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存在能源消费到实际GDP的短期格兰杰因果关系,存在实际GDP到能源消费的长期格兰杰因果关系。采用HP滤波技术分离出能源消费和实际GDP的趋势成分和周期成分,对能源消费和实际GDP的趋势成分、周期成分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能源消费和实际GDP的趋势成分之间存在共同趋势,能源消费和实际GDP的波动成分具有相同的波动特征。最后得出结论:中国能源消费与实际GDP之间的协整关系与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的共同波动有关。  相似文献   

7.
能源结构的合理化直接影响一国经济、能源、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基于对能源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定性分析,利用我国2000年以来的能源时间序列数据,建立能源生产结构、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消费行业结构和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灰色关联模型,从生产侧与消费侧全面、系统地分析能源结构。结果表明,我国能源结构整体来说具有高碳化的特点,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仍然以化石能源为主,第二产业能源消费占比不合理,生活能源消费以液化石油气、煤炭能源为主;虽然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较低,但是其生产与消费增速较快。  相似文献   

8.
雷强  郭白滢 《发展研究》2013,(12):18-25
本文利用1978年至2011年的相关数据对能源消费和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论表明:我国能源消费、煤炭消费和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且具有长期均衡关系,能源消费总量和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存在着正相关关系.短期内,城市化率和经济增长到煤炭消费存在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城市化率和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存在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长期内,城市化率和煤炭消费与能源消费总量之间存在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能源消费、煤炭消费和城市化率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从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结果可以看出,能源消费总量和城市化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保持持续上升态势,并且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远大于能源消费和煤炭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城市化对能源消费和煤炭消费的贡献率具有持续拉动作用,而相反能源消费和煤炭消费对城市化贡献率的影响不明显.最后,本文针对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关结论以及实现能源、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姜磊  柏玲  季民河 《经济前沿》2011,(5):140-149
目前研究中国能源问题大多集中在能源消费总量上,而常常忽视了入均能源消费量的问题。通过地图显示,可以初步判断中国人均能源消费主要与两个因素有关:经济因素和能源资源禀赋因素。通过加权最小二乘(WLS)基准模型发现,经济发展水平、能源资源禀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与人均能源消费成正比关系;市场机制调节作用下的能源价格抑制了人均能源消耗。然后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结果发现:经济欠发达地区、沿海能源资源匮乏地区;第二产业比重较低的地区的弹性系数较高;在25%-80%分位数段内,第三产业比重的弹性系数基本相同;虽然市场化通过能源价格起到了调节人均能源消费量的作用,但分位数回归的结果显示能源价格仍然是扭曲的。  相似文献   

10.
能源短缺的问题日渐突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一直是热点问题。在其他学者研究成果基础上,以1991~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和GDP的数据进行了研究,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在短期内存在着波动关系;从长期看,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能源消费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的均衡稳定关系,并且经济增长能够带动能源消费的增加,而反之则不然。国家政策增强能提升能源利用的创新能力和进一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实现能源利用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1.
卞琦娟  孙鹤 《经济论坛》2005,(23):58-59
一、中国能源现状与石油安全分析 1.能源产量迅速增长,能源对经济的瓶颈制约有所缓解,但需求增长压力依然很大。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持续努力,我国能源产量逐步增加,供需矛盾有所缓解。从改革开放到目前,我国能源供需变化大致分3个阶段:1阶段为1978~1996年,经济发展拉动能源消费迅速增长,能源短缺严重,严重制约经济发展。2阶段为1997~2000年,经济增长相对平缓,能源消费总量没增长,反而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对新疆能源消费、总人口与经济总值的关系,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变化,能源消费构成变化,能源消耗率变化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新疆能源消费存在的问题;并从可持续发展的增长模式、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发展能源加工业、能源工业发展战略等方面提出了新疆能源消费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3.
中国能源安全与交通节能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均能源可采储量仅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2,而且能源结构不够合理——缺油少气;另一方面能源消费却在快速增长,石油进口量逐年增加。中国能源安全问题迫在眉睫。作为能源消费大户的交通运输部门,近年来其能源消费增长较快,而能源效率偏低,须实施交通节能战略。可选择从促进技术进步、调整运输结构、促使制度变迁等三重路径来实施交通节能战略。  相似文献   

14.
李力  周广惠  王春海 《经济师》2015,(5):166-167
黑龙江省能源丰富,生产量大,但同时需要消耗的能源也非常之多。文章利用黑龙江省1992年至2012年的地区生产总值、一次性能源消费总量与各年份能源消费组成部分的数据,构成时间序列,利用协整分析的方法对黑龙江省能源消费总量、能源消费各组成部分与地区生产总值之间的长期稳定关系进行分析而且为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提供了可能的方向。得到的实证结果是,存在从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总量、煤炭消费和水电风电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对于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费,则是相反的结论。通过以上这些方法的实证分析,以期更加全面地反映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从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消费强度两个指标入手,分析能源消费与甘肃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像源消费总量与经济增长之闻存在协整关系或长期的均衡关系;而能源消费强度呈理逐年下降的趋势,与经济增长之阍呈负相关,能源消费强度降低1%,经济会相应增长约1.5%。甘肃省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具有很强的依校性,近年来能源的利用效率在逐年提高,但总体的消耗强度仍旧较高。随着未来经济的增长。这种高消耗、高污染、粗放型的能源消费必然会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迫切需要推行资源节约型的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16.
段明辰 《时代经贸》2013,(22):219-219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1957年以来我国煤炭和电力能源的消费特征,阐明了煤炭和电力消费的时间变化趋势、消费构成与结构、对外依存度以及这些能源进口的比例、地区等问题,探讨了国民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关系。这对于把握我国能源消费变化趋势,调整来来经济发展方式和能源消费结构,制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关系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拉动能源消费需求迅速增加。目前,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约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11%。未来我国能源工业能否支撑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成为国内外人们所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彭科  安玉发 《技术经济》2012,31(6):101-106
利用2000—2008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生产能源消费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业生产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农业经济增长、农业从业人数、机械化水平及过去消费习惯与农业生产能源消费正相关;能源价格与农业生产能源消费负相关;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在短期内对农业生产能源消费的影响有限。当前节约农业生产能源消费应从改革能源价格机制、更新改造农机和改变不合理的生产方式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能源消费、结构突变与中国经济增长:1952-2005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师博 《当代经济科学》2007,29(5):94-100
能源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必要支撑,但是在理论上,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不明确.本文采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结合结构穿变分析,实证检验基于生产函数的能源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显示,"大跃进"的终结与大庆油田的量产,引发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的变迁,导致1961年能源消费也现结构突变.这使得1952-2005年能源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1962-2005年二者间具有协整关系.在短期能源消费内生于经济增长,长期中经济增长是能源消费变动的诱因.需要指也的是,如果忽略产业结构的影响,会低估能源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对能源消费影响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能源消费量也逐年增加.运用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理论,分析了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关系、三次产业及工业内部结构与能源消费的关系、能源密集型产品与能源消费的关系,通过分析得出结论:从2003-2005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大于1,2006年虽有所回落,但仍高达0.87,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快于经济增长速度;虽然单位产值能耗在逐渐降低,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很大;我国产业结构特点决定了能源消费特点,工业是主要的能源消费者.其中高耗能行业又是耗能大户;能源密集型产品能耗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基于以上分析,主要从工业方面提出了节能降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