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近年来,一场由美国企业家和管理学家共同推出的新的企业管理创新活动──“企业重建”,正在国际上流行起来,并已成为全球企业界与管理学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已有专家预言:它将引发一场新的管理革命,并成为未来企业管理的主流。管理的发展首先是管理思想的进步,因此,充分了解和研究当代世界企业管理的新动向,对我国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将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企业重建”的核心思想“企业重建”也称“企业改造”或“企业流程再造”,是指企业彻底抛弃原有作业流程,针对顾客需要,做根本的重新思考,再造新的作业流程,以求在品质、…  相似文献   

2.
CIS于八十年代中期导入中国,到了九十年代日益被我国的广大企业界所重视和采用。近年来,全国的一些沿海地区、大中城市掀起了一阵阵的CIS热,企业纷纷导人CIS。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企业间竞争的基本方式大致有以下三种:一是产品竞争,二是促销手段的竞争.三是企业形象的竞争,据有关资料显示,企业时下投入形象竞争的费用日趋上升,在发达国家已进入形象竞争的时代。国际企业界已经把“形象力”同人力、物力、财力相提并论,称之为企业经营的第四种资源。“形象力”被公认为是二十一世纪企业新动力。Cls的目的在于全方位设计和…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我国许多地方,企业从事的是原辅材料加工,扮演的是为产业链配套的“配角”角色。以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省为例,虽然全省出现了一批知名品牌企业,但面广量大的还是分工精细、规模分散的“配角企业”。由此,不少人士提出:在国际市场的“航空母舰”面前,我们的“小舢板”如果再不做大做强,必定会被市场的大海所淹没;有些地方领导对“配角经济”兴味索然。然而,业内专家指出,随着中国企业更多地与国际市场接轨,  相似文献   

4.
群星璀璨     
寿松 《经贸实践》2004,(8):62-6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企业界先后流行过“客户就是上帝”、“客户永远是对的”、“超越客户期望,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等经营理念。从中不难看出,中国的企业界对自身在市场中的定位有着越来越精确的把握。市场经济的推行使中国永远告别了凭票待购的短缺经济时代,中国企业面对的将是越来越挑剔的客户和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企业的命运最终决定于客户的选择。但企业如何主动地影响客户从而积极把握自身的命运呢?你可以学习一下刘武,学习一下广州宝供储运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5.
荣华鸡是90年代初崛起于广海的“中式快餐”。经过几年的发展,荣华鸡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且有了一定的知名度。然而,与国际著名快餐品牌,如肯德基、麦当劳相比,其差距是十分明显的。荣华鸡快餐公司充分认识到荣华鸡缺乏CI整体策划与设计.导致文化附加值不足,企业形象力与营销力未达对应有水平的现实.进而提出全面导入CIS的构想。一、文化升华:导人CI的真谛CI作为企业文化的凝聚和升华,是揭示、塑造企业个性化形象的有效手段。因此,在导入、策划、设计(:l时,首先要对企业深层次的意识、理念作一次发掘和提升.以增强企业…  相似文献   

6.
从2002年开始,媒体、社会、企业界自身,都在探讨企业社会责任的问题;近几年来,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探讨,越来越兴蛊,也越来越深化。2006年10月,招商银行、万科等中国著名企业发起成立“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同盟”,表明,企业的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中国企业界的一种集体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7.
企业应加强信用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信用文化,是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如何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理念的营造来增强企业诚信意识,已引起我国企业界越来越多人士的关注。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价值观、总体目标、道德规范、礼仪典范和物质实体的综合体现。它主要是指企业在从事商品经营活动中所共同具有的,外显于企业风貌、内渗于员工心灵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一种意识形态。美国著名管  相似文献   

8.
继承优良传统搞好企业职业道德建设张朝阳张占平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已成为中国企业界人士的共识。如何搞好企业文化建设,也是当今企业界和理论界探讨的热门话题。我们邯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围绕搞好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实...  相似文献   

9.
继上期人力资源话题“不容忽视:工作分析中的常见问题”后,本期“左右方圆”栏目继续推出由博弈HR论坛提供的关于HR话题的对话录。勿庸置疑,企业是由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员工组成的,所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越来越关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研究.特别是人与人之间行为和利益的冲突.竞争与合作。博弈咨询的取名便是源于强调在竞争中合作,源于强调寻求员工和企业共赢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4月的北京。在遭遇多年罕见的沙尘暴之外。还有另一场“风暴”发生。这就是“世界经济论坛2000中国企业高峰会”所掀起的“头脑风暴”:中外600余位企业界、经济学界的顶尖人物及政府高官汇聚一堂,展开广泛而深入的对话。这场“头脑风暴”中最核心的话题就是──中国如何融入世界经济。 一年一度的北京高峰会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即著名的达沃斯会议}的延伸.至今已举办19届。由于中国即将加入“WTO”的背景,今次高峰会的主题格外引人注目──“中国日益显著的全球角色:影响力、机遇和挑战”。会前,江泽民主席和李鹏委员…  相似文献   

11.
CI是英文CorporationIdentitySystem的简称。意即企业识别系统。CI战略亦称形象战略。现在CI已发展成为一种超越传统观念的企业战略,是一种对企业形象战略的总体策划,其目的在于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有利地位,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保持较高的利润率,求得生存与发展。现代商业银行CI设计的目的,在于建立鲜明的经营形象,增强企业形象力。商业银行的CI设计有3个主要内容:理念识别设计、活动识别设计、视觉识别设计。其中关键是理念识别设计,它主要是指企业的经营信条、策略、方针。CI设计,就是要把商业银行的这3个内容标准化…  相似文献   

12.
郑高 《资本市场》2005,(4):87-87
“两会”召开,万众瞩目。今年不同的是,证券市场的话题已从一个专业话题上升为大众话题,政协常委王光远的《改善我国证券市场若干建议》提案中,再次涉及到充满争议的恢复“T+0”交易制度,这自然会勾起许多老资格的市场人士对“T+0”那段美妙时光的回忆和怀念。  相似文献   

13.
调零间,完美无缺,碧玉无瑕。把“零”引人企业管理,则要求一切不利于经营管理的负效应趋于“零”,企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处于最佳状态。“零”,可谓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一直是企业界追求的目标;又是“高难动作”,令不少企业“叹为观止”。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以“零”为目标的企业管理,正激发出崭新的活力,企业管理正在向极限迈进。一、“年缺陷”——质量管理的一座问眼航标。参观英国弗里德里克.伍利汽车零件公司的人,可能并不太留意墙壁上的标语,一条是:“我们的目标是把次品减少到零”,另一条为:“连续…  相似文献   

14.
CI风行世界,成为当今企业竞争国际潮流与发展趋势,世界众多名牌企业,无不借助CI这只“魔手”拓展市场,创造经营奇迹.CI自1998年进入我国企业界后,一大批中国名牌在市场竞争中崛起.企业竞争,不只是商品力、销售力的竞争,更是文化力、形象力的深层次、高水平、全方位竞争.这表明,现代企业的经营力量(简称企业力)除了“商品力”、‘销售力”之外,还须加上“形象力”.  相似文献   

15.
世界著名企业惠普的首席执行官曾预言:“21世纪的成功企业将是那些懂得如何获取、整理以及利用自己员工的知识的企业。”事实证明,在当今全球信息时代背景下,智力资源已成为组织竞争的首要资源。正因如此,知识管理越来越受到企业界的重视,成为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企业核心能力,或曰企业核心竞争力,一个不几年前刚才引入中国的战略管理学命题,已几乎受到企业界、管理学界,以至所有关注企业发展的人的高度重视。 无论是成功企业从其成功经验的“精心回放”中,还是失败企业从其失败教训的“痛苦思索’冲,都或深刻或浮浅地,逐渐而又是肯定地认识到一个千真万确的真理:核心能力是企业的生命线。 从这几年企业实践情况来看,作为后发展者,中国企业的战略管理,应对世界新经济大潮滚滚而来的机遇和挑战,应对已进入倒计时的WTO的新的机遇和挑战,应对中央“新三步走战略”给出的机遇和挑战,在培…  相似文献   

17.
“名人效应”为企业带来的弊端郄树民一般说来,所谓“名人效应”是指由于有影响的人物或人士的介入,使某种事态或实体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影视圈利用它效果最佳;行政单位崇尚它,收获却不见得怎么样;而企业界推行它,则有着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8.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不少发达国家向我国投资的方式已开始由输出产品、输出资金向输出商标品牌等无形资产悄然转变.图谋“吃掉”中国有竞争力的名牌,而“吃”的方式又以收购为主。令人痛心的是,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对此竟麻木不仁,不以卖牌为悲,反以合资为喜!对此,许多经济学家告戒企业界:长此以往,中国的品牌将被洋人“蚕食”殆尽!  相似文献   

19.
N屏生活     
“N个屏幕,N个身份”既是互联网高度发展的标志,也是现代人不小的烦恼。而只有电信运营商具有整合“N个身份”的能力,为用户提供统一的服务接口、身份认证和安全机制。N屏人士的身份困扰你数没数过,你是几屏人士?手机、电视、笔记本电脑、上网本、游戏机、电子书……越来越多的屏幕正在包围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离开屏幕,或许工作和生活就会陷入瘫痪。无怪乎越来越多的人在慨叹:我们每天面对屏幕的时间比对着人脸的时间还要多。  相似文献   

20.
中国证券市场十年论坛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联合中国证券业协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业研究中心、中关村科技园区共同举办的“中国证券市场十年论坛”于2000年12月16日在北京举行。来自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内地和港台的证券界、企业界人士400多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