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汉语对外语学习产生的负面影响称为负迁移。论文基于迁移理论和二语习得理论,结合实证研究,分别从音素、重音、语调三方面分析了实验结果并探讨引起负迁移的原因,旨在帮助中国学生在英语语音学习中减少受汉语负迁移影响,进而获得标准的英语语音。  相似文献   

2.
汉语对英语学习尤其是英语写作的负迁移作用严重影响了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文章主要从词汇、句法、语篇三个层面入手,具体分析了汉语对英语写作的负迁移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3.
英语写作是对学习者综合能力的测试,而汉语的负面影响在中国学生的英语写作中是无法完全避免的。根据语言迁移的理论对英语写作中汉语负迁移的层面和类型做了相关的归纳和总结,并结合我国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如何减少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汉语负迁移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由母语负迁移导致的非语法性错误及教学应对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受到母语思维的影响,汉语对于英语习得的负迁移使得中国学生在英语表达时常常犯非语法性的错误,给快速提高英语水平带来障碍。本文试图用实例对学生表达中出现的常见因负迁移导致的非语法性错误进行分析,以期让更多的英语学习者了解负迁移理论,做到自主避免,自觉修正,积极运用英语思维,将母语负面影响减到最小。  相似文献   

5.
高职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语言负迁移现象十分常见。通过分析学生因语言负迁移而在词汇、句子、语篇、文化层面上出现的翻译错误及其原因,提出应通过采用英汉对比分析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语篇意识、加强翻译技能和汉语表达能力的训练等途径以减少负迁移影响,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译汉能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母语迁移理论为依据,以调查问卷的形式探索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学生在习得英语句式中母语的影响。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汉语的句法结构在中国学生习得英语句式的过程中既有正迁移也有负迁移,研究结果对提高英语教学尤其英语句式教学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语言迁移理论为基础,对方言影响下福州学生汉语发音特点和英语发音特点进行对比分析,根据福州方言区的学生容易出错的发音,提出有效策略,以便纠正和克服发音中母语的负迁移,从而有效改进英语发音。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汉语主语的分析,指出汉语具有"话题突显"的思维特征。指出在英语写作中汉语"话题突显"的思维特征造成了负迁移,提出要正确理解汉语的"话题",找准主语,利用正迁移,通过加大语言输入克服这种负迁移。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语间和语内两个方面分析了语言对英语写作中词汇的负迁移作用。在英语写作词汇层面,汉语的词法语法起着很大的负迁移作用,英汉词汇的语义和情感内涵不等值是造成负迁移的重要原因;而学习者将英语构词法和语法进行泛化是语内负迁移的主要原因。本文最后总结了其对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迁移是头脑里原有知识对新的学习的影响。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学习产生影响的现象就是语言迁移。促进新语言学习的迁移为正迁移,阻碍新语言学习的为负迁移。汉语和英语在语音方面差别很大,给中国人在英语语音习得上造成困难。通过对汉语和英语语言在语音方面进行对比,就可以找出迁移的因素,也能尽量减少汉语语音对英语语音习得的负迁移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英语学习中汉语的负迁移现象较为明显。正确认识负迁移,对于减少错误,促进英语学习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雅思写作中,学生在英语构建和意义表达策略上均表现出明显的汉语迁移现象,其中大部分为负迁移,影响了其英语写作的正确性和恰当性,进而造成语篇的语法错误和意义缺失.同时,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知识性了解也在某种程度上对雅思写作的综合意义表达产生了正迁移.本文通过分析北京财贸职业学院贯通培养项目高职外培学生的雅思习作案例,试图揭示出学生在写作时汉语正负迁移的特点和趋势,寻求提高学生雅思写作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英语写作是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体现与衡量标准,高校学生在掌握了大量的英语词汇和语法知识之后,英文写作水平仍然不高。母语负迁移对写作中篇章衔接与连贯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以母语迁移理论和衔接与连贯理论为基础,探讨汉语语篇的衔接与连贯对大学生英语写作所造成的负迁移及其原因,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与大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尝试着从语音层面对英汉两种语言进行比较,并运用语言迁移理论来探讨汉语对英语语音的迁移作用,从而得出结论,如何在英语学习中避免汉语对英语语音的负迁移干扰而充分利用其正迁移作用从而达到有效的英语语音学习。  相似文献   

15.
语用负迁移常被人们误解,一直是跨文化交际中不受欢迎的一种现象.因此,大量研究集中在如何克服语用负迁移对跨文化交际的负面影响上,而忽略了它的正面作用.通过对英语本族语者和中国非英语本族语者包括中国英语教师和中国学生对语用负迁移的态度的分析,重新评价了语用负迁移,并提出英语教师应重视语用负迁移现象,但无须夸大语用负迁移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时受汉语思维模式的影响,经常会出现错误.因此,只有让学生认识到母语负迁移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才能帮助他们适应英语写作的习惯,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7.
任何二语习得都离不开母语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又有消极的,即正迁移与负迁移。通过一些实例归纳总结汉语对英语学习的正负迁移,希望能给母语为汉语的二语习得者一些启示,充分利用母语的正迁移,减少母语的负迁移。  相似文献   

18.
任何二语习得都离不开母语对它的影响.根据行为主意观点,母语与二语的相异而阻碍二语习得的迁移被称为“负迁移”.它增加了语言学习的难度,是二语习得的“瓶颈”.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词汇的学习是最为基础的.本文重点分析汉语对英语词汇习得的负迁移,从而引起英语学习者的注意,减少或克服词汇的负迁移,以便轻松学好英语.  相似文献   

19.
汉语方言对英语语音的负迁移影响是导致学习者英语发音偏误的主要原因。通过对受试者英语语音音段音位方面的测试,发现受试者常会用各自方言发汉语声母和韵母的舌住和方法来发英语的元音和辅音,产生了一些发音偏误,但大多数学习者愿意接受系统的语音训练以纠正自己英语语音中的方音。高校的英语教学应当寻找适合中国各方言区学习者的语音教学方法以减少当地方言对英语语音的负迁移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学生对英语的误读误译的源头正是汉语母语"意念主轴"的心理引导。张传彪教授"译海拾贝"系列文章对其揭示的具体原因在于汉语的潜意识、望文生义、意合思维的误导和汉语"音韵律"的负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