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渝 《新财经》2012,(4):18-18
养老金入市在国外有很好的先例,但在目前国内市场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应谨慎而行。老百姓的养命钱一旦入市,必须以遵循"三公"原则为前提。公平、公正、公开是证券市场"三公"原则,在"三公"的条件下,  相似文献   

2.
江惠东 《中国经贸》2012,(24):114-114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务院发布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也随之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分析了我国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其核心内容是要使事业单位与企业的养老保险制度框架能够相互衔接。改革如果是为了解决养老金给付政府财政负担过重问题,只将事业单位列为改革对象,显然违背公平原则;建立个人也要缴费的“公平机制”。  相似文献   

3.
李福 《中国经贸》2014,(12):116-117
根据2009年中央央《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新农保”基础养老金的定额给付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55元确实提高了部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水平,随着近年来在国家经济不断发展、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不断提高等因素影响,基础养老金给付水平并未适时调整而造成了当前“新农保”给付的尴尬,本文依此确定该选题。论文采用文献查阅等分析方法,对我国“新农保”给付水平进行探析,而对当前提高我国“新农保”给付水平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属于部分基金积累制,收支不平衡,养老金账户长期存在巨大缺口,负债运行,贫富差距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和谐,亟待解决负债运行以及公平和效率的关系。本文提供多纬度政策性建议,以调整养老金个人账户透支后公共支出的贫富差距,统筹公平与效率,减少社保负债,使公共支出更为科学、合理。主要建议是缩小透支后公共支出级差,探究制定新的个人帐户养老金计发准则,拓展社保筹资渠道,提高社保基金投资收益,延迟退休,推进机关事业单位改革等,以拓展社保制度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在养老保险体系中,养老金工资替代率和缴费率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替代率和缴费率设定是否适度,将会直接影响社会稳定与养老金财政平衡。本文通过国内外大量数据的比较分析,认为现阶段我国养老金工资替代率和缴费率都偏高,过高的替代率和缴费率将不利于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与效率,不利于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该想办法降下来。  相似文献   

6.
对社会公平的重新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艳丽 《理论观察》2005,1(5):47-49
体制转轨时期,考虑到经济落后的实际以及国际竞争的需要,中国实行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政策,但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片面强调效率和公平的矛盾,有些人借"优先"和"兼顾"之差异,有意无意地贬低、轻视社会公平和社会公正,单纯为一切聚敛财富的过程辩护,这不符合改革的精神,也不符合邓小平共同富裕的理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效率和公平可以统一,公平是提高效率的动力.同时,社会公平也是执政党保持先进性的内在要求,是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根本途径,实现社会公平的条件已经成熟,在此基础上,要求对社会公平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  相似文献   

7.
在已基本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的基础上,依法将这两项制度合并实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标志着全体公民在相同的养老政策体制下平等参加、公平享受养老服务,必将改变一直以来农民低水平的养老金待遇。文章以江苏省启东市为视角,跟踪与思考农民养老金水平,以期建立养老金水平的正常增长机制,推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公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张若钦  董庆鑫 《发展》2010,(11):124-125
公平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追求,是高于效率的价值目标。建国初期我国秉承以公平促进效率的原则,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后因种种原因背离了既定的社会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来,很长时间内我们走的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发展道路,造成的问题日渐突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是要协调处理公平效率的关系,把公平作为效率的出发点和归宿,从制度层面建立社会公平机制。  相似文献   

9.
郑晔  郭佳  白虎 《乡镇经济》2011,2(1):83-87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理论和实践表明,在效率和公平这两大政策目标序列的选择上,我们经历了公平优先到效率优先再到更加注重公平的历史路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提出有其特定的历史语境、内涵和要求,其政策绩效不可否认,但也存在理论缺陷和负面效应,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10.
安家琦 《山东经济》2008,24(4):106-111
NDC模式是一种混合型公共养老金制度模式,既能解决给付确定型现收现付制激励不足的问题,又能克服积累制必然产生的转制成本问题。我国欠发达农村地区农民收入不高、政府财力不强,难以面对转制成本,积累制不是一个合适的选择;而在现收现付制度下,NDC模式较给付确定型现收现付制更具激励性。对于我国欠发达地区来说,如果想要尽快建立公共养老金制度,NDC模式是一种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全面理解中共十七大提出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努力缓解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防止两极分化,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中国老区建设》2011,(9):15-15
纪宝成:我国目前分配不公表现在六个方面 就我国目前存在的分配不公现象,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说,应对分配不公,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重新认识"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3.
退休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随退休时间的延长而递减,降低了老年人的退休生活水平,为保证老年人得到相对公平和稳定的养老保障,养老金替代率必须进行适时调整。该文研究表明:养老金替代率的指数化调整是一种较好的适时调整手段,而且按物价指数调整替代率有利于保持养老保险基金的长期收支平衡;指数化调整所需要的成本,主要由社会统筹账户承担;为实现社会公平,可以针对不同的收入阶层实行歧视性的调整政策。  相似文献   

14.
事业单位养老金与企业退休养老金的差距是计划经济下的产物,由来已久。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两者的差距终将化为零。但需要指出的是,既然是“历史产物”,它就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权衡两者利益兼顾两者公平;不然,改革的后果是消除了现有的不公平,又增加了新的不公平。  相似文献   

15.
潘秀芹 《山东经济》2006,22(3):104-106
人口老龄化趋势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世界各国一直在不断努力寻求解决的途径,至今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养老保险制度。在会计处理上,西方国家已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体系,而我国在这方面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分析了养老金的性质及养老金会计核算的原则,借鉴西方(主要是美国)养老金会计领域的研究成果,分别就两种养老金给付方式下的会计处理进行论述,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对我国养老金会计如何发展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6.
董露茜 《新财经》2013,(5):41-43
今年,保险公司面临"千亿给付"高峰,仅中国人寿,就将面临900多亿元的满期给付资金。寿险行业正在洗牌中,能熬过这个冬天的就是胜利者。  相似文献   

17.
企业年金的筹资模式存在两种类型:确定收益型(DefinedBenefit,简称DB型)和确定缴费型(DefinedContribution,简称DC型)。通过对DB型和DC型企业年金缴费、给付设计、给付形式、资产运营、支付保障、管理费用、转移可能性等特点的分析比较,得出(1)DB型企业年金对于职工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可以提供较稳定的养老金待遇给付;对于企业能享受更多的税收优惠。(2)DC型企业年金对于政府监管较简单,成本低;对于企业将风险转移给了职工,降低了企业管理企业年金计划的成本费用;对于职工有助于在变动工作时维护自身养老金权益,使人力资源得以更有效的配置。  相似文献   

18.
在公平原则视域下,从统筹渐进式分别对养老保障体系各个构成加以全国立法、将农民工群体养老保障制度纳入我国养老保障体系、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并轨、落实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的方案四个方面对构建我国养老保障体系进行定性分析,为养老保障对象享有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权益鼓与呼,以期对构建公平原则下我国养老保障体系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9.
徐进 《黑河学刊》2014,(1):18-19
在公平原则视域下,从统筹渐进式分别对养老保障体系各个构成加以全国立法、将农民工群体养老保障制度纳入我国养老保障体系、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并轨、落实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的方案四个方面对构建我国养老保障体系进行定性分析,为养老保障对象享有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权益鼓与呼,以期对构建公平原则下我国养老保障体系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0.
近日,英国公共服务部门数十万人举行了大规模罢工,以抗议养老金改革计划。英国养老金改革计划包括员工退休年龄延至66岁,增加员工缴纳养老金的额度以及减少最终养老金的支付水准等。笔者认为现在西方国家所发生的"逆福利化"措施是不可取的,而且是反文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