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产业转移是广东经济均衡发展的战略决策,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广东唯一的经济增长极,目前极化效应大于扩散效应,产业转移形式的经济扩散局限于区域内部及相邻地区。广东经济均衡发展的根本路径在于创建粤东、粤西和粤北山区经济区域经济增长极,以吸引外商投资和发展内源性企业集群,产业转移应着重于珠江三角洲边远和相邻地区。  相似文献   

2.
唐琼 《特区经济》2011,(8):270-272
本研究借鉴以往学者研究的成果,从区域(产业)创新的视角,把高新区演化的路径划分为要素聚集、产业主导、创新突破及产业转移、财富聚集与创新要素扩散四个阶段。并以西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简称"高新区")作为实证分析,从产业、空间以及创新主体关系等三个方面判断西部高新区总体处于主导产业发展阶段,其中,成都高新区和西安高新区正向创新突破迈近。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现增长极扩散效应和区域协调发展目标,缩小区域差距,不少地方实施了产业转移政策,试图推动产业向欠发达地区的转移,带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但效果不甚理想。该文从产业转移政策及其有效性入手,探讨了产业转移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分析了目前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东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的"辐射效应"和向内地的梯度转移效应越来越显著,而东北三省正在成为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重点承接地。本文结合国家提出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等政策,描述了东北三省加工贸易发展的现状,对东北三省承接加工贸易转移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找到制约东北地区加工贸易发展的因素,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前通过发展园区经济,打造主导产业集群,形成地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成为各地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改变增长方式的重要发展思路。从园区的各项指标上看,其已成为中国经济腾飞的中坚力量。园区内产业的不断集中再到集聚,通过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同时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在经济版图之中起到了"增长极"作用。本文从另一个侧面即园区城市化功能管理的特征分析园区经济,以及总结了这种国内外模式,并从中获取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6.
定量测度产业转移是评估产业转移政策效应的基础,也是一个学术难点问题。使用改进后的相对净流量指标测度方法,在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四大区域的空间层次上,对2009—2020年广东省“双转移”和产业共建两个阶段的省内制造业空间转移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2009年以来,广东省内制造业区际转移始终存在,但“双转移”阶段的转移规模明显高于产业共建阶段。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资本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区际转移在方向、规模、演化路径上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均未呈现出持续、稳定的演化趋势。3种制造业产业类型中,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移规模最大,资本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转移规模最小,资源密集型制造业居中。在四大区域中,粤北产业转移效应最为明显,是接受珠三角、粤东和粤西制造业转移规模最大的区域。建议通过完善产业链跨区域布局的利益激励机制避免政策效应衰减,并通过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推动形成全省相对均衡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经济大环境变化巨大,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是当下炙手可热的话题。产业转移不但能够优化生产力的空间布局,对沿海地区而言,产业结构升级也能更好地应对国际竞争;而中西部地区可以通过承接产业转移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跨越式发展。本文从产业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的双重角度出发,探讨了集群式产业转移效应及其影响因素,旨在通过效应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因素分解,为相关产业转移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建议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农村劳动力的区域转移对产业转型和产业转移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以广州为例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背景下产业转移的趋势和影响因素。通过分析广州与其三个产业转移园区所在地梅州、阳江和湛江制造业的产业集中率、制造业中心值、SP指数等指标,发现广州的制造业转移趋势较明显,大部分产业都处于扩散状态。本文进一步基于面板数据计量分析了本轮广州市产业转移向外扩散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促进产业转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王金波  孙正 《科技和产业》2009,9(5):14-16,74
交通运输业不仅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本文主要通过交通运输业在促进区域产业布局、区域城镇化建设、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三个主要方面来展开分析,并通过对交通运输业的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的分析来说明交通运输业和其他产业之间的作用机制,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增长极理论的基本内容,并介绍了以中国丹霞.崀山为极点的新宁县的增长极模式,指出崀山在新宁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所做的贡献以及增长极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并指出应该强化增长极的扩散效应,使增长中心在获得自身迅速发展的同时,能够有效地带动其他落后地区的发展,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平衡发展。并从中国丹霞.崀山旅游发展的个案总结出旅游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旅游发展了区域经济就发展。  相似文献   

11.
区域产业转移与城镇化的良好互动,既有利于我国产业空间的合理布局,又可以为城镇化发展构筑产业支撑。文章通过梳理产业与城镇化的关系,构建区域产业转移与城镇化互动的"推力—引力—扩散力"模型,并通过对"十一五"以来中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计量检验分析了区域产业转移对城镇化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产业转移对提高我国城镇化率和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作用明显,但是我国城镇化率的提高却未带来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要通过积极推进产城融合、理性承接产业转移、构筑互动平台、提高城镇化质量等途径实现区域产业转移与城镇化的良好互动。  相似文献   

12.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西安作为陕西经济重要极核的极化效应明显,导致增长极与其外围区形成的区域经济空间组织整体的持续增长能力正在下降,应发挥西安作为区域经济重要增长极的扩散效应来实现关中区域经济的高质量一体化。大西安规划及其实施的过程应该体现西安经济由极核阶段向扩散阶段转化的分散化、均衡化特征,不仅要积极培育和完善支撑单个增长极的主导产业和市场主体,更要建立多个增长极之间的渗透与联系,进而达到区域经济的高水平均衡。  相似文献   

13.
在区域协调发展的背景下,政府之间点对点合作来共建产业转移园区是我国产业转移政策的重要形式,但现有的文献很少对这种政策的作用机制和效果进行分析。不同于以往文献从产业的视角,本文考虑到同一行业内企业之间的差异,在新近发展起来的异质性企业集聚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广东合作产业转移园的调查数据,通过直接观察政府政策如何影响企业迁移行为,来分析这种产业转移政策的效果。结果显示,这种产业转移政策对异质性的企业具有选择效应:即使在同一行业内,那些投资规模大或用地面积大的企业更容易受政策的影响;相对于部分迁移的企业,整体迁移的企业更容易受政策的影响;由于这种选择效应的存在,政策对珠三角地区大量中小企业的迁移影响有限。本文研究结果意味着,要达到政策的预期目标,在制定政策时必须充分考虑不同类型企业的迁移行为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环保产业发展在不同阶段时期、不同环境政策与制度对其所产生的推动影响,本文从产业经济学理论基础与环保产业的自身特性出发,对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的有关环境政策与制度进行了类型划分,具体包括产业需求型、产业供给型、产业规范型等三种主要类型。最终应用单因素评价模式来对环保产业在各阶段时期,环保政策与制度对其发展所起到的作用程度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5.
由于受国家政策、发展策略、区域基础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从内陆地区向沿海地区渐渐升高.存在经济梯度差异。产业转移即生产力地域间的转移.既是发达地区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及升级的需要.又是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飞跃发展的强大拉力.本文从我国产业转移的内涵与特点、产业转移理论综述、地区间产业转移的总体态势、地区间产业转移的动力机制、地区产业转移过程中政府的角色及职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障碍、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的建议等七方面对此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金融作为经济发展的血液在支持新疆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一轮的对口援疆以来,新疆承接产业转移呈现承接资金增长较快、承接区域扩大、民间资本日趋活跃以及政府主导作用增强等特征;由于目前新疆承接产业转移的金融支持主要来自间接金融支持和政府金融政策支持两方面,使得新疆承接产业转移的金融支持呈现选择性支持、金融政策与承接产业转移匹配性较低等问题。因此,本文认为应选择以政府为主导的产业园区金融支持模式,并设立适合承接产业转移的保障机制,以便有效地发挥金融支持新疆有效承接产业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世界和一国范围内考察经济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的客观事实,也就是说区域之间存在着经济梯度,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区域经济梯度转移理论认为: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它的产业结构现状,取决于主导产业部门在工业生命循环中所处的阶段;高梯度地区的主导产业部门是由创新阶段的产业部门组成,低梯度地区是由成熟阶段后期或衰老阶段产业部门组成,产业发展在客观上存在着区域性梯度差异。这种产业梯度的存在导致了产业在地区间的梯度转移,产业转移的实质就是高新技术扩散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产业的适时转移不仅是高梯度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要,而且随着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转移,也促进了低梯度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加快了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徐志新 《中国经贸》2010,(24):86-86
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大时代背景下,研究产业转移与我国区域经济梯度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先对东西部产业区际转移的现状作了简单的介绍,接着分析了产业转移的动因机制以及产业转移的区域效应,最后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西部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产业转移作为一类客观经济现象,不仅有利于我国地区产业结构的合理升级,而且有助于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区域政策的实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广东省产业转移的现状出发,探讨了区域政策对产业转移的推动作用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广东省区域政策的创新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空间经济生成的内在动力机制是集聚力与分散力动态平衡的结果。产业在空间上往往呈现集聚状态,但随着租金的上升、通勤成本增加等逐渐变得规模不经济,产业开始向外围扩散或转移。我国产业布局存在着诸如区域协调成本过高,产业链亟待优化,战略新兴产业竞争力需要提高等问题。从空间经济生成的内在逻辑出发,本文提出了优化我国产业布局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