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5 毫秒
1.
积极推进农村城市化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圳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和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国际化城市的需要。加快城市化进程,有利于提高城市的规划和建设管理水平,提升整个城市的档次;有利于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增值;有利于缩小特区内外的发展差距,实现特区内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深圳成功申办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使龙岗同时面临特区内外一体化和筹办2011年大运会的两大历史机遇.龙岗区委不失时机地提出了新的建设目标,即按照21世纪水准、后现代理念,建成国际化的、人文生态型的新城区.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深圳市保障性住房用地选址供需空间错位、配套基础设施欠缺和土地经济性欠佳等问题,为保障性住房用地选址布局提供策略参考,本文从交通区位、公共配套和土地经济3个方面构建了选址适宜性分级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AHP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权重,研究基于多源数据保障性住房选址适宜性评价结果和分布规律,提出规划选址布局策略。结果表明:第一,整体上空间分布呈现原特区内外"内集中,外分散"差异化的分布特征,选址适宜度较高主要集中原特区内在罗湖、福田区的成熟片区,分散分布在原特区外龙岗、坪山、光明区公共交通和配套较完善片区,选址适宜度较低主要集中在南山土地价值较高片区,分散连片分布在原特区外大鹏新区和龙华区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片区;第二,建议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城市更新专项规划中加强空间指引和差异化配套政策制定,强化布局面向公共交通和配套的职住平衡导向,突出原特区内外面向存量与增量空间差别化布局等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深圳市一直在被"特别的优势"和"特殊的局限"这两个问题所困扰,即如何用好较大市立法权以及如何用好特区立法权.特区扩容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并对促进特区内外一体化进程、平衡深圳市社会和经济发展以及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辐射力等都有着深刻而长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深圳市文化产业空间布局及区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产业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新生产业正日益受到城市决策者和研究者的关注。我国文化产业近来也有了快速的发展,本文试图从空间的角度发现、解释文化产业的空间分布规律。本文主要以城市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理论为指导,以深圳市特区内文化产业为例,运用GIS空间分析工具,识别了深圳市特区内文化产业在城市空间的分布特征主要有:区际差异显著;沿城市主要道路分布的趋势明显;与文化设施分布密切相关;向商业中心集聚。最后分析了影响文化产业空间布局的因素主要有交通因素、市场需求因素、人才因素、多样性因素、集聚因素、文化设施因素及技术因素。  相似文献   

6.
为把龙岗区努力建设成产业发达、平安和谐、生态优美、人文荟萃的现代化新城区,深圳市龙岗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深圳举办大运会和特区内外一体化的机遇,不断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水平,营造优美、文明、和谐的城市环境.  相似文献   

7.
深圳建设公平正义城市还存在分配不公平、发展机会不均等、区域发展不平衡、房价过高等障碍;但是在保障非户籍人口相关权益、市民诉求权、司法公正、医疗公平等方面具有较好的法律基础,特别是在社会建设领域的特区立法影响深远。深圳需要进一步提高市民法治素养和司法公信力,通过立法保护弱势群体权益、促进原特区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均等性。  相似文献   

8.
怎样建设一流的CBD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BD是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的缩写,译为中央商务区,或者商务中心区,通常是指位于大城市中商贸、金融、信息与中介服务齐全、交通、通信发达,商务办公、公寓、酒店、文化娱乐设施完善的黄金地带,是世界许多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志性区域,或曰“城市特区”,也可以说CBD是全球城市或世界城市(WORLD CITY)的窗口或象征。说它是窗口或“特区”,是因为其空间形象、功能结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特区在基本建成综合性特区之后,特区城市国际化就突出地提上特区发展的议事日程上.10多年来,特区城市国际化已有了十分明显的变化,对这种变化进行考察,无论从特区理论研究还是从特区建设实践的角度来看都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国情国力》1996,(2):27-29
举世瞩目的深圳经济特区,已经走过了她十五年的历程。在此期间,她已实施了三个五年计划。其第四个五年计划,即"九五"计划的经济发展战略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以第三产业为支柱,把深圳建设成为区域性的金融中心、信息中心、商贸中心、运输中心,完成特区城市向现代化国际城市的转变。目标:特区城市向现代化国际城市的转变深圳过去一直以实行特殊政策、实施改革试验的特区城市的形象出现。为了实现新的起飞,深圳应坚定  相似文献   

11.
在特区扩容和"一市两法"困局破解的契机下,解决原特区内外发展不平衡、促进市域均衡化发展,成为深圳新一轮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选取人均GDP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衡量指标,利用深圳六区2005~2009年的统计数据,从泰尔指数及其分解的角度对深圳市居民收入的区域差异进行测度分析。结果表明,深圳市居民收入的区域差异水平显著低于全国水平,但近年来呈现显著的逐步上升趋势;原特区内外的居民收入差异是全市居民收入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近年来呈显著的逐步扩大趋势。同时还证明,GDP数据不能准确反映居民的实际收入分配情况,采用人均GDP指标来分析居民收入差异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城市创新生态是指城市中政府、企业、机构及人等行为主体的创新过程中所依赖的城市基本"生态"状况。城市创新生态对于城市创新因素积聚,促进城市内部创新行为主体创新行为有重要作用。各城市创新生态具有不同的特色,创新生态水平也不同。以广州和深圳为例,基于问卷、访谈及数据统计资料,通过建立测度城市创新生态水平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及特尔菲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对广州与深圳城市创新生态水平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广州与深圳城市综合创新生态水平基本处于相当地位,广州略优于深圳。在城市创新生态的各个具体方面上,广州与深圳则各有优劣。  相似文献   

13.
物流园区作为城市中特殊的功能区,对提升城市经济结构、完善城市功能布局、促进资源有机整合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物流园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既包括应对市场环境变化所产生的自身功能优化,又包括应对城市空间扩张所产生的城市功能置入,因此,合理的园区空间布局规划应具备一定的弹性。本文基于有机生长理念,从功能分区、用地分类、道路交通、地块划分等方面对物流园区的弹性布局方法展开探讨,以期为科学合理的园区规划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深圳建设低碳城市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是有效遏制全球气候变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在分析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率先建设低碳城市基础条件和优势的基础上,提出建设低碳城市的总体思路和深圳建设低碳城市的十大策略。  相似文献   

15.
城乡生态环境融合和城乡空间融合,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内涵,意味着实现城市生态系统和乡村生态系统的良性平衡,城市有乡村的美景与生态,乡村则做到基础设施健全和生活便利,城市生态环境乡村化,乡村环境城市化。与这一要求相契合,《重庆市城市提升行动计划》把生态作为城市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城市规划到人居环境改善等各个方面,全面增强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城市和行政大区两个角度出发,使用熵权法建立评估城市创新指数、产业发展指数以及二者协调程度的指标体系,并以此为依据给出具体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在城市创新指数方面,深圳、北京、广州最高,华东地区最高;在产业发展指数方面,上海、北京、深圳最高,东部地区最高;在两者协调性方面,太原、宁波最好,东部地区最好。以上三个指标按照4∶4∶2的比例加总得出的城市创新与产业协同指数,前三甲的城市为深圳、北京、上海。城市创新与产业协同指数评估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创新与产业协调水平总体较高,但城市与城市、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差距较大,未来提升空间仍较大,并可以通过因地制宜选择区域创新发展新模式、增强区域协同发展能力、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等达到。  相似文献   

17.
泰州市沿江以高港区和靖江市为主。泰州沿江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特色:工业化带动城镇化,致富农民成效显著;集中居住区初具规模,农民积极性很高;政府扶持,设施农业发展特色鲜明。泰州沿江城乡一体化面临的问题:集中区布局超前意识缺乏,易引发潜在问题;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政府财政扶持压力过大;城市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空间开发不够有序高效。泰州沿江城乡一体化进一步发展的思考: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必须跳出传统的"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就农民论农民"的局限,反弹琵琶,跳出“三农”来解决“三农”,积极寻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城市群是信息化和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空间载体,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将智慧城市融合到城市群中,在协同发展的基础上打造智慧城市群,为解决城市群的不平衡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阐述了城市群与智慧城市的发展历程、智慧城市群的内涵,认为智慧城市发展契合城市群建设,城市群建设带动智慧城市相关产业发展。梳理了近三年国内外文献以及国内外智慧城市群建设的典型实践,提出了当前我国智慧城市群研究的不足与后续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9.
韩荡 《特区经济》2006,211(8):29-33
本文在分析当前深圳规划建设面临经济发展转型、资源环境瓶颈、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和快速城市化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等四方面困扰的基础上指出,要适应形势变化、打破四个困扰,就必须在规划建设思路上实现十个战略性转变。同时,从土地及住房、人口、经济、资源能源环境交通政策和政府治理结构等五方面全面反思了现行政策和管理体制,为十个战略性转变的实现创造条件政策和体制环境。  相似文献   

20.
王政武 《改革与战略》2013,(12):7-12,85
解决好人的生存和发展保障问题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应有之义,传统城镇化出现“城市病”问题的根源在于人的发展对经济发展的让位。就业的实现和水平的提高在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中是根本性的、全面性的和可持续性的,推进产业与城市的融合发展可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突破点。文章认为,产城融合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在制度设计中植入和强化人的发展权理念;培育和扶持乡镇集体经济发展,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和功能完善,创新农民主导的就地转移的新型城镇化模式;探索资源分配共享机制,促进城乡居民发展权的公平性与均衡性;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在产业与城市的协调发展中增强人的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