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胡进锋 《当代经济》2009,(24):106-107
本文选择地方公办高校债务化解问题作为研究内容.通过相关分析,提出地方公办高校债务化解的基本思路和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建议中央和地方政府为主导化解公办高校债务,公办高校要抑制盲目扩大规模的倾向,积极主动进行内部改革,力求教育事业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关雪梅  宫玉双 《经济师》2013,(11):147-148
近年来为切实减轻我国省属高校债务负担,中央和省级政府积极完成省属高校化债任务,使其贷款问题得到了根本的解决,并加大了财政拨付力度缓解了办学经费的不足。但是除了依赖国家财政拨款,如何从根本上保障省属高校办学经费,建立多元化聚资的长效机制,实现省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仍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文章分析了黑龙江省属高校办学经费的主要来源现状和问题,为黑龙江省属高校构建多元化聚资的长效机制,以解决办学经费问题,并为我国其他省属高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杨佩璐 《当代经济》2009,(12):112-114
高校为了扩大规模,依靠贷款解决.目前中国公办高校的贷款规模在2000亿到2500亿,已经引起高层的注意.如何通过技术优势发展远程教育实现高校的低成本扩张,成为解除目前中国高校普遍存在的债务危机的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4.
李全海 《经济师》2012,7(2):115-116
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实现了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过渡。但高校扩招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教学用房和学生宿舍紧张、教学仪器设备落后、图书资料陈旧短缺等现象,已影响到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在财政拨款和学校自筹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向银行贷款来解决基本建设中资金不足的问题已成为各公办高校的通行做法。但过度负债反过来又阻碍了公办高校又好又快发展,形成了极大的财务风险。因此,如何化解和防范公办高校债务风险,已成为摆在理论界和高校财务管理部门面前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钱秀峰 《经济师》2012,(4):94-95
近年来,在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高校形成的大额债务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形成了不利于高校的舆论环境。文章以陕西省为例,阐述了省属高校债务形成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债务情况和风险化解现状,以及债务化解工作为教育部门及高教工作者所带来的重要启示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校债务化解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中国 《经济师》2011,(6):126-126,128
自上世纪末,在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过程中,由政府、高校和银行三方责任形成的高校巨额债务,制约着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有效化解高校债务风险需要政府、高校和银行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高校的债务风险及其化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负债办学为高校发展带来资金的同时,也带来了债务风险。对高校来说,如何控制、化解债务风险将是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从政府、高校、银行等多维角度对高校债务风险的形成进行分析,最终提出通过教育产权的完善谋求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湖北高校债务现状为例,分析债务危机产生的原因及负面影响,探索并总结出理性应对湖北高校债务问题的可行性对策主要有:争取国家中部崛起方略的计划教育经费和政策扶持;地方高校自觉整合闲置资源和进行资产置换,拓宽高校公共筹资渠道;政府、高校、银行三方合作降低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我国公办高校面临的财务困境问题,从政府、银行和高校三方内外部影响因素入手,分析了导致高校财务困境形成的原因,针对高校财务困境带来的财务风险、银行金融风险和政府财政风险,提出了分类处理、控制规模并化解存量,拓宽筹资渠道、增强支付能力,寻求政府最终解决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伴随艺术类高校的连续扩招,国家经费投入远远满足不了高校扩张的步子,向银行举债已成为高校筹资的重要手段.文章分析了高校向银行举债原目因及其风险,井归纳了化解高校负债的已有做法,提出化解高校银行行债务的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正一、高校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一)贷款风险。该风险是高校面临的最危险的财务风险,它是指高校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贷款筹资后,债务比例提高使高校偿还压力和支付能力脱节,影响了高校持续运转的风险。同时,由于高校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过度或不良举债后到期无法偿还债务,还将直接影响到高校在金融机构中的信用等级,并对高校未来的融资造成困难,形成高校的信誉风险。(二)投资风险。高校投资包括基本建设投资、专业学科建设及配套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改革已从改革初始的放权让利、承包经营发展到现在以全面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新阶段,其核心是加快产权制度改革,主要形式有“股、卖、兼、租、合、井、破”等。本文拟就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逃废银行债务的表现形式、形成机理及其遏制对策作一探讨。(-)企业利用产权制度改革逃废银行债务,其主要手段有:1.合资参股,避开银行债务。2.“大船搁浅,舢舨逃生”。3.新主不理旧帐。4.实施“假破产”摆脱银行债务。5.多头开户,逃避银行债务。(二)利用改机建制逃废银行债务…  相似文献   

13.
一、企业逃废银行债务形式多样 目前,一些企业借企业改革和经营形式重组产权变动之机,随意逃避、架空、弃置银行贷款本息的倾向十分严重。据晋冀鲁豫4省12地市工商银行“防止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研讨会”调查统计,截止到1994年9月底,晋城、长治、邢台、邯郸、菏泽、聊城、安阳、新乡、焦作、开封、濮阳、鹤壁12地市企业逃废银行债务达185601万元,占12家工商银行信贷资产总额的6.96%,有的地市企业逃废银行债务高达15.68%,银行的经营活动受到严重威胁,国有资产损失呈刚性扩张。从企业  相似文献   

14.
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背景下,政府的债务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具有高杠杆性质的政府影子银行债务快速增长。由于对政府影子银行债务的监管较为薄弱,致使政府债务风险不断增加,对经济的稳定发展产生较大影响。据此,在测算我国政府影子银行债务规模的基础上,通过构建VAR模型,研究了我国政府影子银行债务与经济波动之间的关系及其脉冲响应路径。研究表明:我国政府影子银行债务与经济波动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影子银行债务规模的增加会促进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不会促进影子银行债务规模的增加;短期内影子银行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冲击是负向的,但从长期来看,是正向的;短期内经济增长受自身影响的程度大于受政府影子银行债务冲击的程度,但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受政府影子银行债务冲击的程度将会大于受自身影响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经济视角》2012,(6):F0003-F0003
广东韶关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省属公办全目制综合性普通本科大学.是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相似文献   

16.
公办高校教师养老保险改革的制度设计,比较突出的取向,就是把公办高校教师与义务教育教师和公务员区别开来。公办高校经费公用部分支出与义务教育的比较,公办高校的学费标准、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和教工工资水平的统计数据,相关组织的投入产出即绩效的比较分析,表明公办高校与义务教育和政府机关具有相当的公益性。因此,公办高校教师的养老保险待遇应该与公务员相同。  相似文献   

17.
防范及化解银行系统性风险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的重中之重,也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文章选取2011—2020年中国32家上市银行年度数据,构建面板回归模型对地方政府债务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地方政府债务对银行系统性风险具有促进作用。相对于非国有银行部门,地方政府债务对国有银行部门系统性风险的促进力度更大。(2)土地财政、僵尸贷款及期限错配在地方政府债务与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关系中承担着多重中介作用,地方政府债务主要通过增大土地财政效应、提高银行僵尸贷款规模及加大银行期限错配渠道来促进银行系统性风险,“地方政府债务-土地财政/僵尸贷款/期限错配-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传导渠道均有效。(3)政府金融干预与财政纵向失衡对地方政府债务与银行系统性风险关系均具有正向调节作用,政府金融干预度与财政纵向失衡度的提高均会加剧地方政府债务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促进作用。该成果将为科学设定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及防控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提供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陈江  安颖 《当代经济》2009,(20):106-107
我国20世纪末21世纪初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国家财政投入不足,是高校举债办学产生的根本原因,并由此产生了还贷危机.构建的政府、高校和银行三方博弈模型显示,高校还贷危机的根源在于高等教育准公共品性质形成的公办高校与政府之间的一种软预算约束关系.通过改变博弈收益,突出强调政府在高校举债博弈中的重要作用是解决高校还债危机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9.
《经济师》2017,(1)
江苏省属高校各项支出逐年增加,各项经费紧缺的问题日益突出,因而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在这种情况背景下,江苏省属高校必须提高资金的支出管理水平,提高经费支出的使用效率。江苏省属高校支出管理需要与时俱进,对支出管理进行创新与改革,建立符合现代江苏省属高校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支出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企业恶意逃废银行债务 ,严重扭曲、破坏了市场信用 ,扰乱了经济金融秩序 ,加大了银行信贷资产的风险 ,威胁着金融业的安全稳健运行。本文着重就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手段、成因及危害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如何消除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