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诸多实证检验发现,良好的地方性银行业发展有助于促进经济有效增长。但地方性银行业发展规模和其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如何相互影响,却一直是相关领域学者们争论不休的论题。本文运用云南省1995~2013年的年度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以云南省银行业金融相关率(FIR)作为衡量银行业发展规模指标和以云南省银行业中、小金融机构存款市场份额作为结构性度量指标,即除国有四行之外的其它金融机构存款占该地区全部金融机构存款余额比例。实证结果显示云南省经济增长并不是云南省银行业规模发展和市场结构转变的格兰杰原因;相反,云南省银行业规模发展和市场结构转变却是云南省经济增长的显著性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1978-2008年时间序列,利用协整与格兰杰(C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采用金融发展规模、效率以及股票市场规模等指标,研究了安徽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方向性问题.结论是:安徽金融规模的扩张与经济增长存在双向因果关系;金融发展效率是经济增长的原因.但反过来,经济增长并没有促进金融发展效率的提高;股票市场的发展与经济增长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金融视角通过选取贷款收息率、存款增速、贷款增速、贷款利率、银行成本利润率和逾期贷款增速等六项指标构建一个综合指数——"20日指数"(Twentieth Day Index,简称TDI),用以预测未来区域经济发展情况。通过选择东营市数据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一是在以月度为单位期间的前提下TDI可以预测6个月之后经济发展状况;二是六项指标中贷款收息率权重占比最大,对预判经济走势起关键作用;三是提高存款增速,适度降低贷款利率要比单纯增加信贷投放更能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4.
上海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实证上研究上海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和短期关系。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估计结果表明,上海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上海金融发展的规模、结构、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即经济增长是金融发展规模的格兰杰原因、金融发展结构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经济增长是金融发展效率的格兰杰原因,滞后2期的金融发展的效率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从短期来看,上海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是比较显著的。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完善上海金融结构与提高金融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金融发展渐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力的核心和推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金融发展通过技术升级、物质资本积累、人力资本积累以及自然资源开发这四个方面影响着经济增长。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近年来,贵州省经济虽然持续增长,但是经济发展对金融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本文在借鉴现有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模型并用贵州省19802012年的数据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实证分析发现,贵州省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正相关,加快贵州省金融发展对促进经济增长有积极作用,然后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贵州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互为因果关系,这说明贵州省经济发展落后一定程度上是由金融发展落后所导致,需要加快贵州省金融的发展,以促进贵州省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广西与江苏1978—2007年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检验,表明两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存在协整关系,且两省的金融规模的扩大都能正向的促进经济的增长;长期因果关系表明:广西的金融发展属于供给引导型,而江苏的金融发展属于需求跟进型;而在短期,广西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不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而江苏的经济增长是金融规模指标的格兰杰原因,金融结构指标与经济增长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选取适当指标,在平稳性及协整性检验的基础上,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对湖南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在不同时间段内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湖南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单向的因果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杨奇松 《时代金融》2014,(8Z):81-83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金融发展渐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力的核心和推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金融发展通过技术升级、物质资本积累、人力资本积累以及自然资源开发这四个方面影响着经济增长。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近年来,贵州省经济虽然持续增长,但是经济发展对金融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本文在借鉴现有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模型并用贵州省1980~2012年的数据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实证分析发现,贵州省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正相关,加快贵州省金融发展对促进经济增长有积极作用,然后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贵州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互为因果关系,这说明贵州省经济发展落后一定程度上是由金融发展落后所导致,需要加快贵州省金融的发展,以促进贵州省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选取适当指标,在平稳性及协整性检验的基础上,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对湖南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在不同时间段内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湖南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单向的因果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债券市场已逐渐成为中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拉动投资、促进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借助主成分分析和因果关系检验,探讨了债券市场发展与经济、投资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实证分析的结论表明,经济增长与债券市场发展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带动债券市场的发展;投资增长与债券市场发展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二者的发展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咸阳2000年至2007年间金融发展与地方经济增长的回归分析,发现该市在将存款转化为投资、提高生产能力方面有欠缺;固定资产投资侧重于当年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银行信贷款对咸阳地区经济增长的支持不足。应提高存款转化为贷款的效率,直接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增大金融支持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力度,间接促进经济增长;优化金融生态环境,获得外部资金支持;提高企业融资能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邱南南 《云南金融》2011,(5Z):26-27
伴随着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债券市场已逐渐成为中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拉动投资、促进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借助主成分分析和因果关系检验,探讨了债券市场发展与经济、投资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实证分析的结论表明,经济增长与债券市场发展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带动债券市场的发展;投资增长与债券市场发展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二者的发展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3.
研究南宁市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于构建面向南宁市“十二五”经济发展目标的金融支持体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实证研究显示,南宁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存贷比和金融相关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负,说明经济增长严重依赖间接融资,金融体系存在明显的结构性问题,显现出对经济进一步良性发展的制约效果,这是南宁市“十二五”时期深化金融体系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张凯 《西南金融》2007,(7):54-56
一、金融支持中小企业的基本情况近年来,自贡市经济进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2006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321.99亿元,增长14.8%,全市经济呈现生产加快发展、需求继续扩大、运行质量提高、居民收入增长的良好态势。在自贡市经济发展的同时,自贡市银行业获得长足发展。2006年,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97.5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28.64亿元,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帐面结益1.1亿元,不良贷款实现“双降”,经济金融呈现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5.
作为金融发展的重要标志,金融中介机构的扩张反映了金融需求市场的变化。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金融中介机构通过增加分支机构的数量以扩大自身网络来竞争存款,不断密集的金融中介网络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社会储蓄水平并促进了经济增长。本文运用1952~2004年年度数据检验了金融分支机构的数量、存款余额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金融中介数量的增加和经济增长是互为因果的,金融中介数量、存款余额和经济增长三者在样本期内存在长期稳定的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16.
包容性金融强调通过完善金融基础设施,以可负担的成本将金融服务扩展到欠发达地区和社会低收入人群,向他们提供价格合理、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推动包容性金融发展必须有一套科学的包容性金融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本文通过梳理包容性金融发展现状,以及包容性金融在青海实践情况的基础上,从普惠性、可获得性、可持续性三个角度,选取区域内年末存款、贷款余额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和人均存款余额、人均贷款余额、人均银行卡持卡量等25个指标,构建区域包容性金融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青海省为例做了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17.
2009年,我国信贷高增长引致未来银行不良资产大量积聚的潜在风险引起了各方关注。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研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发掘不良贷款存在的根源,对信贷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回顾以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以更加全面的视角,从宏观经济金融环境、宏观调控政策以及银行业运行情况等三个方面深入分析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影响因素。文章运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素检验和脉冲响应模型对资产价格、固定资产投资、通胀率、存款准备金率、基准利率、银行利润等指标与不良贷款率(或不良贷款余额)的因果关系、影响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和货币政策调整都是影响不良贷款变化的重要原因,而不良贷款率的变化对商业银行利润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8.
经济决定金融,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带动金融业的迅速壮大。同时,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发展也离不开金融的支撑和推动。“十·五”以来,湖北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特别是2004年以来,我省GDP增长超过两位数,2004年达到11.3%,今年上半年达到10.6%。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我省金融组织体系逐步健全,金融市场体系逐步完善,金融服务功能逐步提升,金融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各项存款、贷款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2000—2004年,我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年平均增长18.2%,各项贷款年平均增长12.05%。截至2005年9月末,全省银行业各项存款余额8161.79亿元,同比增长16.89%;各项贷款余额5909.34亿元,比年初增长11.85%,比去年同期增长22.24%,是近年来贷款投放最多的时期,对我省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金融业是经济发展的核心,是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发动机”,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地处长江中下游的湖北省,自然资源丰富,地理位置特殊,处于东中部地区的连接地带,对于中部地区的崛起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但长期以来,由于金融市场的发育不良,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不足,严重制约了该省的经济持续健康有效的发展。因此,发掘湖北省金融支持弱化的原因,寻求合理的解决路径,对于湖北省的经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湖北省存在金融弱化的现象明显金融弱化是指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在质量上、数量上不相匹配,金融发展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金融对经济的渗透力较差的经济现象,多出现于欠发达地区经济起飞阶段。湖北省近年来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金融弱化趋势,具体表现为:1.存贷差持续扩大,金融功能逐渐弱化金融机构存贷差(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之差)持续扩大,贷存比不断下降。2000年存款余额小于贷款余额-110.5亿元,但自2001年起趋势发生逆转,当年存贷差为206.4亿元,且持续扩大,到2006年全省存贷差达3140.5亿元,为2001年的15.2倍。2000年全省贷存比为104%,而2006年降到67%,比2000年低了37%。2006年湖北省新...  相似文献   

20.
中国金融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磊 《上海金融》2005,(11):8-11
本文采用VAR模型检验了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和因果关系.结果显示,中国金融中介发展变量与中国经济增长变量之间,的确存在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变量与中国经济增长变量间,则不存在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因果检验的证据支持金融中介发展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格兰杰成因的假设,反过来,中国经济增长也是金融发展的格兰杰成因.以增长效应研究结论为基础,本文初步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