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近年来国内大豆播种面积和产量不断下降,而进口量却不断增加,2014年达7 140万t,是国内大豆产量的6倍。黑龙江省是我国最主要的大豆传统产区,其近年的种植结构变化导致国内大豆产量下降。[方法]通过对黑龙江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变化特征进行统计数据分析,发现主要粮食作物呈现"两增一减"的格局:玉米和粳稻播种面积增加,大豆面积减少,且近年来大豆种植区域逐渐向黑龙江省西部集中。在此基础上,选取黑龙江省西北部的嫩江县作为研究区代表,利用遥感影像数据对其种植结构按积温带变化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结果]研究发现:2000年以来,研究区种植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2000~2007年间,第四积温带大豆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2007~2014年第四、五积温带新兴玉米面积猛增到17.4万hm2,且有继续北扩趋势,并推动大豆北扩东移,2014年大豆在粮食总播种面积中的比重较2000年减少27个百分点。[结论]新玉米品种的推广和作物种植比较收益是影响大豆传统产区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粮食种植结构单一,为确保粮食安全稳定、多元化发展,需要明确该地区粮食生产结构中不同作物的变化特点和竞争优势.[方法]文章运用Shift-Share模型对"镰刀弯"地区的粮食作物生产结构和竞争力优势进行比较,分析了水稻、玉米、薯类、豆类以及其他作物的结构和竞争力优势差异.[结果]"镰刀弯"地区内部不同区域之间不同作物的结构优势和竞争力优势差异明显,其主要原因在于不同作物的播种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增长变动速度不同.[结论]"镰刀弯"地区粮食种植结构的调整,尤其是玉米种植面积的调减,应当充分考虑不同作物之间的优势差异,在满足可持续发展和市场需求且不形成过度供给的情况下,增加优势作物的种植,最终形成合理的种植结构和区域布局.  相似文献   

3.
正"米改豆"进展顺利为了解2016年启动实施的"米改豆"试点有关情况,不久前,我们赴黑龙江省传统大豆产地开展了专题调研。从调研情况看,虽然黑龙江省享受"米改豆"补贴的面积还没落实到县,但海伦市和五大连池市"米改豆"进展顺利,大豆播种面积明显增加,已接近或超过近年来大豆播种面积的最高值。海伦市2016年大豆播种面积210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45.2%,同比增加23.1%,仅比近7年种植面积最多的2014年少17万亩;玉米播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作物种植结构演变特点与调整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地,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名列全国第一,由于东北地区玉米库存积压严重,面临大幅度压缩玉米种植面积的严峻局面,如何调整黑龙江省的作物种植结构和发展黑龙江省玉米生产引起各方关注。[方法]文章依据面板数据总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黑龙江省作物种植结构演变特点,分析了黑龙江省作物结构调整的各方面限制因素,并结合我国农产品进出口实际,提出黑龙江省今后的作物结构调整方向。[结果]稳定粮食生产,适当增加小麦和大豆的种植面积,适当压缩玉米种植,把休耕纳入轮作体系,作为临时措施,可以大面积开展玉米休耕;适当发展经济作物和杂粮杂豆作物;有条件发展饲料牧草作物。对于非粮食作物的种植,政府应该有长远考虑,不能作为应对短期出现的玉米产大于销的权宜之计。[结论]今后黑龙江省玉米生产要立足于通过提高单产来提高效益和竞争力。政府应该为玉米休耕和种植非粮食作物提供补贴,相应补贴政策是黑龙江省此轮种植结构调整成败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正>黑龙江调减玉米、增加大豆种植已取得成效,今年大豆产量无疑会增加,收获季节价格风险加大,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或是重要的避险手段。受政策调整影响,去年东北地区玉米种植面积减少,大豆面积增加。今年东北产区种植结构又发生了哪些变化?下游深加工企业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过去45年曲周县种植结构变化特点,研究种植结构变化的驱动力,为该区域种植结构调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文章收集了1971—2015年曲周县统计年鉴记录的作物播种面积,结合曲周县开展的关于种植结构变化驱动力的农户调研,应用二元Logistic模型,从农户自身特征、家庭特征两个方面实证分析影响农户种植决策的客观因素;同时运用数量统计法分析影响农户种植决策的主观因素。[结果]近45年来,曲周县主要粮食作物小麦和玉米的播种面积占作物总播种面积比例基本稳定;棉花播种面积变化较大,蔬菜瓜果的播种面积迅速增加,增长率达1189%;而高粱、谷物、大豆、薯类、油菜、花生和芝麻等作物的播种面积占比持续减少。年龄和教育水平对种植结构调整有显著影响,引起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为经济利益、机械化和省力技术、年龄。[结论]近45年来,曲周县作物种植种类减少,小麦和玉米占主导地位,棉花次之,瓜果蔬菜呈稳步增加趋势;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相结合导致种植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7.
文章根据投入产出分析的相关理论,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确定了影响气候旱区粮食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包括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有效灌溉面积、农业从业人数、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及受灾面积、财政对粮食直接补贴资金额、年均降水量等。通过选取2000~2013年统计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这些因素与气候旱区粮食总产量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财政对粮食直接补贴资金额、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玉米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例及受灾面积与粮食产量高度相关,对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较大;小麦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例、农业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农业从业人数、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年均降水量都与粮食产量中度相关,对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较小。因此应继续推行政府对粮食直接补贴政策、增加政府对粮食直补资金,同时,增加物质投入、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改善农业灌溉条件、调整粮食种植结构、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减少受灾面积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增加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内蒙古玉米种植面积持续快速增加,2015年,全区玉米播种面积和产量已达5110万亩和450亿斤,分别占内蒙古粮食作物比重的60%和80%,分别占全国玉米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的9%左右,种植面积较2003年翻了一番多,是自治区的第一大作物。农区和半农半牧区整株青贮玉米面积为500万亩左右,年均青贮量约2000万吨。玉米产业的快速发展为自治区粮食生产"十二连丰"做出了重要贡献,青贮玉米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垦区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具有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资源丰富的特点。黑龙江垦区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如何进退,对黑龙江省乃至全国都将产生影响。   2000年黑龙江垦区总播种面积 2971. 1万亩,其中粮食作物 2727. 9万亩,比 1999年下降 1. 5%,非粮食作物的比重由 1999年的 6. 7%上升到 2000年的 8. 2%。垦区 2000年四大粮食主栽作物的产量呈二增二减趋势,水稻、大豆增加,小麦、玉米减少。经济作物中,甜菜受制糖工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产量下降 19. 6%,油料、麻类、烟业、蔬菜产量增加。畜牧业加大以五项实用技…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政策调整下农作物种植格局变化引起的水土资源消耗变化研究,从资源利用角度为种植格局调整的政策制定提供科学支撑。[方法]文章以黑龙江省为研究区,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大豆种植格局驱动机制模型,并模拟三大作物(即大豆、玉米和水稻)补贴政策情景下的作物种植面积转换;其次,核算三大作物生产中的水土资源消耗量,并获取不同政策情景下大豆与玉米和水稻种植面积转换引起的水土资源消耗变化量。[结果](1)黑龙江省大豆、玉米和水稻生产过程中单位面积的水资源消耗排序为“大豆<玉米<水稻”,单位产量的耕地资源消耗排序为“水稻<玉米<大豆”。(2)由于单位面积大豆的耗水量最少、单位产量大豆的耕地消耗量最多,当大豆生产者补贴增加40%时,大豆净增加面积最多(由玉米和水稻转入),因此三大作物生产过程中水资源消耗总量减少最多为2 400万m3,但耕地资源消耗仅增加3.2万hm2。[结论]农业补贴调整,不仅可以满足粮食的总体供给,优化作物种植格局、扩大大豆种植面积,进而减少大豆供给的不确定性,还可以实现区域水土资源的优化配置。该文结论可以为...  相似文献   

11.
市场动态     
收益不均今年国内玉米与大豆播种面积此涨彼消国家粮油信息中心3月7日发布了2007年中国主要粮油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预测,其中,2007年中国玉米播种面积为2740万公顷,较上年的2712万公顷增加28万公顷,增幅1.03%;而2007年中国大豆的播种面积为880万公顷,较上年的910万公顷降低30万公顷,降幅  相似文献   

12.
基于县域的吉林省粮食生产及作物结构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是我国的粮食主产省与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充分了解其粮食种植结构变化对于指导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以县级行政单元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分析方法与GIS方法,对吉林省1980~2012年30多年来粮食生产及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进行了时空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例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粮食生产集中度高;近30年来吉林省粮食生产总体形势向好,面积、总产、单产均表现为增加趋势;粮食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从多元化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趋势明显,形成了目前以玉米占绝对优势,水稻、大豆为辅的生产格局。在空间布局上,过去30多年来,玉米主要种植区以长春与四平市为中心向西北与东南扩展;水稻主要种植区从中部向西北扩展与从东南向西北转移的趋势。大豆主产区有向东北部聚拢的趋势;基于吉林省粮食生产结构预测,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水稻播种面积仍有小幅增长的空间,大豆播种面积可能实现恢复性增长的地区为白城市与松原市,玉米播种面积波动的幅度不会太大。  相似文献   

13.
以1980 ~2010年西藏农业统计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西藏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粮食、油料、蔬菜、果树播种面积变化情况及与西藏人口数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993年为西藏农作物播种面积变化的分界点,1993年以前,变化幅度较小,而1993年后有很大的变化幅度,种植结构也从“重粮食作物、轻经济作物”向“提高经济作物比重”转变.在1980 ~2010年间,西藏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显著增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在1980~1994和2001~ 2010年间呈降低趋势,1995~2000年间显著增加.油料作物、蔬菜作物和果园面积呈不断增加趋势.西藏人口保持高于全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增长,人口总数呈极显著线性增加(R=0.9974),与总农作物、油料作物、蔬菜作物播种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人均总农作物和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低于全国水平,且呈现不断下降趋势.人口的快速增加和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不断下降,将会对西藏粮食安全产生威胁.  相似文献   

14.
一、晋米生产是我省农业的一大优势 山西是全国杂粮的重要产区。其中晋谷是全省的主要杂粮之一,在全国谷子生产中占有重要位置。解放前的1936年,我省谷子播种面积曾达到1500多万亩。解放初期播谷子播种面积1289.5万亩,在粮食作物中仅次于小麦,居第二位。60年代受抓高产作物思想的影响,随着玉米、高粱种植面积的扩大,谷子面积日趋减少。截止1989年,种植面积下降为570万亩,占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左右。近几年来,播种面积大体保持在700万亩上下。1995年谷子种植面积为477.96万亩,占全省粮食作物面积的9.48%,谷子总产量62.  相似文献   

15.
[目的]目前我国农业主要矛盾是结构性失衡,作为种植业大省的山东省的农业结构性矛盾更为突出,种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方法]选取山东省1987~2016年农业统计年鉴中有关1986~2015年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以及同类作物不同品种的播种面积的统计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法、图表法和对比分析法,分析山东省粮经作物播种面积比例演变特点,以及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各自内部播种面积比例演变特点。[结果]30年间,山东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及占比呈缓慢下降趋势,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和占比则持续上升,但大豆、棉花等经济作物国际市场依存度持续走高。从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具体品种来看,玉米、蔬菜、瓜果播种面积持续大幅度上升,而大豆、棉花播种面积连年下降。[结论]山东省应在遵循国家发展粮经饲统筹的"三元"种植结构的政策导向基础上,兼顾种植户的经济利益,顺应消费者需求变化,从种植制度与生产方式安排、农作物品种选择、农作物品质提升3个方面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结构。  相似文献   

16.
[目的]"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粮食种植结构单一,为确保粮食安全稳定、多元化发展,需要明确该地区粮食生产结构中不同作物的变化特点和竞争优势。[方法]文章运用ShiftShare模型对"镰刀弯"地区的粮食作物生产结构和竞争力优势进行比较,分析了水稻、玉米、薯类、豆类以及其他作物的结构和竞争力优势差异。[结果]"镰刀弯"地区内部不同区域之间不同作物的结构优势和竞争力优势差异明显,其主要原因在于不同作物的播种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增长变动速度不同。[结论]"镰刀弯"地区粮食种植结构的调整,尤其是玉米种植面积的调减,应当充分考虑不同作物之间的优势差异,在满足可持续发展和市场需求且不形成过度供给的情况下,增加优势作物的种植,最终形成合理的种植结构和区域布局。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粮食主产区黑龙江省为例,应用计算实验方法,基于蛛网理论及农产品成本收益分析,探究"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收储政策对微观农户的种植决策以及区域种植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收储政策对黑龙江省农户的种植抉择以及区域种植结构的调整规模与方向有影响,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式因作物不同而有差异;水稻种植面积的变化与价格波动关系密切;旱作农户的种植抉择多是基于玉米、大豆的价格及利润进行博弈,其中,随着利润权重增加,玉米、大豆种植规模变动幅度增大;大豆种植决策对价格的敏感程度高于玉米,大豆种植面积变动受自身价格、利润及玉米价格的共同影响,且受玉米价格的影响大于受自身价格的影响。因此,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植补贴标准等措施,有助于实现大豆扩种计划和大豆品质提升目标。  相似文献   

18.
<正>金乡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严守粮食安全底线,常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5万亩以上,主要种植粮食作物为小麦、玉米、大豆。今年秋季玉米播种面积37.3万亩,大豆播种面积7.5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2.4万亩,目前蒜茬玉米喜获丰收,收获面积11万余亩,农户种植玉米亩收入1900元左右。提高良种占有率,科学制定推广方案。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  相似文献   

19.
价格波动对黑龙江省种植结构影响的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粮食主产区黑龙江省为例,应用计算实验方法,基于蛛网理论及农产品成本收益分析,探究"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收储政策对微观农户的种植决策以及区域种植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收储政策对黑龙江省农户的种植抉择以及区域种植结构的调整规模与方向有影响,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式因作物不同而有差异;水稻种植面积的变化与价格波动关系密切;旱作农户的种植抉择多是基于玉米、大豆的价格及利润进行博弈,其中,随着利润权重增加,玉米、大豆种植规模变动幅度增大;大豆种植决策对价格的敏感程度高于玉米,大豆种植面积变动受自身价格、利润及玉米价格的共同影响,且受玉米价格的影响大于受自身价格的影响。因此,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植补贴标准等措施,有助于实现大豆扩种计划和大豆品质提升目标。  相似文献   

20.
今年国内大豆种植面积及产量双减。国家粮油信息中心9月份预测,今年我困大豆播种面积为700万公顷,较去年的717.2万公顷下降2.39%,连续第四年下降,累计下降幅度高达23.83%。最近几年,我国大豆播种面积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东北地区大豆种植收益远低于玉米和稻谷,导致农户种植大豆积极性不断降低。虽然今年春季东北地区出现低温潮湿天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