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汇率超调、资产负债表效应和产出下降的关系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负有高额外债的国家,在货币危机中的汇率超调现象是非常严重的,而严重的汇率超调通过资产负债表效应可能导致产出的大幅下降.本文的计量模型可以用来预测处于货币危机的国家的汇率超调和产出下降的幅度.  相似文献   

2.
曲艺 《中国外资》2011,(12):60-61
随着金融危机不断发生和美元趋向贬值,国际货币制度改革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问题,而超主权国际货币的构建则是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方向。汇率的稳定以及国际储备资产价值的稳定对于一国国际经济的发展尤为重要。由于汇率激烈的波动所带来的负增强机制非常明显,为此世界各国希望有一种有效的国际储备货币以减轻汇率波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种国际储备货币便是超主权货币。本文在分析国际货币体系与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超主权国际货币的构建对一国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所带来的效应。  相似文献   

3.
新凯因斯DSGE模型与货币政策法则之汇率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小型开放经济而言,当经济存在价格僵硬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在面对不同冲击发生时,各政策法则执行对汇率波动的影响及动态调整过程差异较大。从中国台湾地区的情况为案例来看,在稳定汇率波动方面:当国内技术冲击时,货币法则优于利率法则;当国外通货膨胀时,利率法则优于货币法则;当国外利率冲击时,执行利率法则或货币法则,其结果无显著差异。在汇率动态调整方面:当国外利率调升时,中央银行执行利率法则与货币法则下,汇率的瞬时反应为过度贬值;当国外物价膨胀时,执行利率法则与货币法则下,汇率的瞬时反应表现为立即升值;当国内技术进步冲击时,因为国外冲击对小型开放经济体系影响力道较强,使得国内技术进度对体系的影响相对较小,其中在利率法则下,汇率微幅贬值,而在货币法则下,汇率微幅升值。  相似文献   

4.
随着金融危机不断发生和美元趋向贬值,国际货币制度改革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问题,而超主权国际货币的构建则是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方向.汇率的稳定以及国际储备资产价值的稳定对于一国国际经济的发展尤为重要.由于汇率激烈的波动所带来的负增强机制非常明显,为此世界各国希望有一种有效的国际储备货币以减轻汇率波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种国际储备货币便是超主权货币.本文在分析国际货币体系与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超主权国际货币的构建对一国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所带来的效应.  相似文献   

5.
随着金融危机发生和美元趋向贬值,国际货币制度改革成为了人们关注的话题,而超主权国际货币的构建则是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方向.汇率的稳定以及国际储备资产价值的稳定对于一国国际经济的发展尤为重要.由于汇率激烈的波动所带来的负增强机制非常明显,为此世界各国希望有一种有效的国际储备货币以减轻汇率波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这种国际储备货币便是超主权货币.本文在分析国际货币体系与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超主权国际货币的构建给一国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所带来的效应.  相似文献   

6.
11月18日,全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第八次工作会议在重申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是常态、督促企业和金融机构坚持风险中性理念的同时,首次提出"偏离程度与纠偏力量成正比".这是再次向市场预警,当前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有可能出现偏离经济基本面的汇率超调风险.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汇率传递理论,将价格指数、汇率及相关国内外控制变量联系起来研究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与其他研究不同,本文在汇率水平基础上增加汇率波动率这一因子,并将汇率制度改革作为虚拟变量引入建立ARDL模型,研究汇率水平及其波动对国内物价水平影响及汇率制度改革对汇率传递效应的影响。1998年至2012年间月度数据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人民币实际汇率水平及波动与国内物价水平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但是汇率传递效应不完全,影响物价水平的重要因素还包括CPI自身的滞后惯性及货币供应量,汇率制度改革对汇率传递效应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汇率改革以后2005年8月—2010年4月的月度数据分析,建立VEC模型对中国的货币替代程度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作了动态分析,研究表明人民币名义汇率在和CPI是影响中国货币替代的主要因素,名义汇率和CPI的频繁波动会造成货币替代乃至货币需求的不稳定。  相似文献   

9.
货币替代是开放经济条件下特有的货币现象,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也随着经济金融体系的开放而不断加深。通过建立货币替代的理论模型对我国的货币替代程度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作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波动对货币替代影响最为突出,名义有效汇率的频繁波动会造成货币替代乃至货币需求的不稳定,我国的利率管制使得国内外货币收益率的相对变化并未在货币替代过程中呈现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0.
汇率是一国货币对另一国货币的兑换比率,是保证国内外经济均衡的一个重要的衡量工作,并且也是调整国内外经济关系稳定的一个有效的手段。人民币汇率波动会给中国进出口带来巨大的影响,中国货币当局要对人民币汇率波动性加强关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使用开放经济下的新凯恩斯模型实证分析了开放经济体中不同的货币政策目标制。结果表明,面对国内利率政策、技术、国外通货膨胀、国外产出和国外实际利率冲击时,由灵活通货膨胀目标、资本自由流动和完全浮动的汇率构成的货币政策目标体系能够有效吸收冲击,减缓经济波动。相比而言,严格通胀目标制无法有效吸收国内外冲击,所以我国在开放经济下选择货币政策目标时,并不一定要选择严格通货膨胀目标,可以选择一些灵活通货膨胀目标的政策框架。此外,能够有效吸收各种冲击的灵活通胀目标、资本自由流动和完全浮动汇率制组成的目标体系也为我国货币政策和汇率制度改革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2.
周开国  邢子煜  彭诗渊 《金融研究》2021,486(12):151-168
本文采用行业收益率溢出指数度量股市行业风险,并进一步研究中国股市行业风险与宏观经济的相互影响,同时引入股息率和利率两个中介渠道深入挖掘其传导机制。我们运用GARCH-in-Mean模型对股市行业风险和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一阶矩和二阶矩相互关系同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股市行业风险和宏观经济变量之间水平值和波动率都存在双向影响,对外溢出效应较大的行业起主导作用。此外,股市行业风险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方面,股息率和利率均起到中介渠道作用;宏观经济变量对股市行业风险的影响方面,只是利率起到中介渠道作用。股市行业风险与宏观经济的传导效应在不同时期差异显著。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刻理解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风险传导机制,对防范系统性风险、防止金融和实体经济“风险共振”以及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等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周开国  邢子煜  彭诗渊 《金融研究》2020,486(12):151-168
本文采用行业收益率溢出指数度量股市行业风险,并进一步研究中国股市行业风险与宏观经济的相互影响,同时引入股息率和利率两个中介渠道深入挖掘其传导机制。我们运用GARCH-in-Mean模型对股市行业风险和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一阶矩和二阶矩相互关系同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股市行业风险和宏观经济变量之间水平值和波动率都存在双向影响,对外溢出效应较大的行业起主导作用。此外,股市行业风险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方面,股息率和利率均起到中介渠道作用;宏观经济变量对股市行业风险的影响方面,只是利率起到中介渠道作用。股市行业风险与宏观经济的传导效应在不同时期差异显著。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刻理解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风险传导机制,对防范系统性风险、防止金融和实体经济“风险共振”以及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等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伴随着大量的能源消耗,能源价格的快速上涨势必会对经济的稳定性带来负面影响。考虑到经济波动源的不唯一性,本文构建一个三部门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着重研究能源冲击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探讨冲击的传导机制。外生冲击的传导机制由模型的消费跨期替代、劳动力与消费替代、利率政策规则等决定,但各种冲击的具体传导路径存在着差异。模拟结果显示,各种冲击来源中能源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最大;若使用国际能源价格进行冲击实验,则我国的经济波动进一步放大;而利率规则有减弱经济波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We use a standard New Keynesian model of a small open economy, extended to include a government sector, to investigate the Great Depression in Australia. A calibrated model with a fixed exchange rate regime, similar to the gold standard, does well in replicating the dynamics of output during the interwar period. We then ask to what extent shocks to the economy would have been moderated by adopting modern‐day policies. We find that if policymakers had adopted a flexible exchange rate with a Taylor rule policy that output fluctuations during the Great Depression would have been moderated by up to 25%. Changes in government fiscal policy would also have moderated output fluctuations, but by a slightly smaller amount. Overall, we find that improved policy could have reduced output fluctuations by almost 50%.  相似文献   

16.
杨继生  向镜洁 《金融研究》2015,485(11):40-57
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引导流动性进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因此货币资金的配置效率至关重要。本文基于交互效应面板分位数回归,测度货币政策对实体企业流动性的异质性效应。研究发现:在样本期内,实体经济流动性配置陷入了资金越充裕的企业越易于获得融资,越易于获得融资的企业资金越充裕的窘境。这种流动性配置的“马太效应”具体表现为,货币政策对尾部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及头部企业的一半;虚拟经济对尾部企业的“分流效应”高达头部企业的3倍,从而强化了流动性配置的失衡。因此,当前密集出台的一系列普惠政策有助于提升流动性配置效率,进一步完善调控模式的关键在于健全现代化金融体系,增强货币政策的靶向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7.
杨继生  向镜洁 《金融研究》2020,485(11):40-57
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引导流动性进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因此货币资金的配置效率至关重要。本文基于交互效应面板分位数回归,测度货币政策对实体企业流动性的异质性效应。研究发现:在样本期内,实体经济流动性配置陷入了资金越充裕的企业越易于获得融资,越易于获得融资的企业资金越充裕的窘境。这种流动性配置的“马太效应”具体表现为,货币政策对尾部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及头部企业的一半;虚拟经济对尾部企业的“分流效应”高达头部企业的3倍,从而强化了流动性配置的失衡。因此,当前密集出台的一系列普惠政策有助于提升流动性配置效率,进一步完善调控模式的关键在于健全现代化金融体系,增强货币政策的靶向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uses a structural VAR model to investigate the sources of real exchange rate fluctuations in China over the period 1995Q1–2015Q4, taking into account five different types of macroeconomic shocks including technology, government spending, monetary policy, foreign demand, and risk premium shocks. These shocks are identified using sign restrictions derived from predictions of an open economy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calibrated to China’s economy. We find that foreign demand shock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of China’s real exchange rate, which explains approximately 20% to 40% of the variance in 20 quarters. It is in line with the findings in the literature which show real demand shocks are the key contributor to fluctuations in the real exchange rate. Nominal shocks such as monetary policy shocks and risk premium shocks play relatively important roles at the short-term horizons, but their effects decay rapidly.  相似文献   

19.
日元升值对经济影响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国汇率的大幅度变动对该国的经济无疑会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这种影响究竟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本文拟通过考察日元升值对经济的波及渠道,分析日元升值对日本实体经济的影响,从而评判日元升值的综合效应。日元升值对日本经济的正面影响是:节省了进口成本,通过技术优势增强竞争力,促进产品结构的调整,推进日元国际化;负面影响是:出现长时间的产业空洞化,实施低利率政策导致泡沫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