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区域间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显现,过大的数字经济发展差异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运用熵值法、基尼系数分解法以及收敛模型,考察了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2010—2021年数字经济发展情况、区域差异及其收敛性。研究发现: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八大综合经济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也均实现了增长,但各地区之前数字经济发展空间差异较大;全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总体差异呈下降趋势,北部沿海地区的区域内部差异最大,长江中游的区域内部差异最小;全国以及东北地区、北部沿海地区、南部沿海经济区均存在σ收敛特征;全国与北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长江中游地区、西南地区、西北经济区数字经济发展均存在绝对β收敛,但收敛速度不一。研究结论为分析八大综合经济区数字经济时空格局提供依据,对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
科技与金融是经济发展的两大引擎,提升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对加速创新型国家建设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八大经济区为区域研究单元,以省级行政单元为基本空间单元,构建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综合评价体系,采用投影寻踪模型、Theil指数等分析方法,探索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支持水平及其空间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层面看,我国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效率与服务水平亟待提高,其中科技创新水平处于相对低位,提升空间较大;从八大经济区层面看,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最高,同时,各地区间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发展水平的差异处于不断下降趋势,但区内差异大于区间差异。最后,针对如何使科技金融更好地支持科技创新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一次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特征发达地区、次发达(较发达)地区、不发达(欠发达)地区是目前对我国经济区域的一种分类方法,主要以经济发展水平作为划分依据。次发达地区是指如下地区:经济已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经济发展的潜力比较大,经济总量和人均占有量等主要经济指标与不发达地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区域差异理论的基础上,采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作为测度指标,从区域经济差异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上着手,形成系统的区域差异比较的方法,并根据这种方法,对甘肃省陇中、河西、陇东、陇南和南部民族地区(临夏州、甘南州)五大城市经济区经济差异的特点作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5.
《企业经济》2015,(10):122-126
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是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价值链提升的必然要求。它们之间的协调发展不仅是总量的同步增长,更是效率的适应与协同提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我国八大经济区的物流业与制造业的综合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发现物流创新不足导致我国物流业效率明显落后于制造业;从效率角度对八大经济区两业灰色关联度进行测量与比较分析,发现各省市区两业联动水平和区域整体两业联动水平存在显著的不一致。因此,加快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区域一体化对于物流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省级开发区的区位分布、增长历程及产业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1346个省级开发区的相关资料,对我国省级开发区的区位分布、增长历程及主导产业定位的总体情况和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近90%的地级行政区划都至少有一个省级开发区,各省经济发展水平对省级开发区数量具有显著影响;省级开发区的增长过程充满波动,有三次大幅增长时期,东中西部之间在不同时期的增长幅度差异较大,这除了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之外,还与国家的宏观政策有一定关系;省级开发区内部的主导产业定位较为分散,产业结构不善合理,而且开发区之间在主导产业选择上相似性和集中度较高.  相似文献   

7.
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地区差异及动态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地区差异和动态演进特征成为推动数字经济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通过构建包含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个维度的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采用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核密度考察了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地区差异和动态演进特征.研究发现:八大综合经济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差距显著,总体呈北部、东部、南部沿海经济区发展水平高,东北、长江中游、大西北综合经济区发展水平居中,黄河中游、大西南综合经济区发展水平较低的格局.鉴于此,应加快制定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区域战略,依托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大体系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差异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备受学术界、政府和广大民众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失控是威胁社会和谐及协调发展的重要障碍。深入分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对加快三大经济区之间的协调发展,壮大区域经济实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首先运用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指标和经济区位商来比较分析三大经济区的经济差异,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分形理论中的R/S分析法预测区域经济差异的发展趋势;其次,从历史经济联系、区位条件等方面来比较分析形成三大经济区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最后,选择了协调发展这个论题,来探讨推进三大经济区协调发展的政策选择,从而缩小它们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  相似文献   

9.
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仅落后于东部发达地区而且也滞后于全国水平,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的重要措施和必然要求.通过对西部地区特色优势资源的分析和现实发展水平的全面考察,指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是解决西部走出经济欠发达地区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与会计建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的蓬勃发展,会计更显日趋重要。会计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它的发展水平和发达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不能忽视的指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势必促进会计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城市发展差异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勇 《城市问题》2001,(4):40-42
广东省作为中国沿海发达地区的重要省份 ,其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在中国处于前列。但在广东省内部 ,由于自然资源禀赋、区位交通条件、社会经济基础、国家政策差异等因素的影响 ,各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发展差异 ,形成了珠江三角洲、北部山区和东西两翼四个经济区。作为区域经济文化中心的大中城市 ,也存在着显著的发展差异。客观准确地评价广东省各大中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找出各大中城市发展差异的主要方面 ,对于制定广东省各地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根据广东省 2 1个地级市近年的社会经济统计资料…  相似文献   

12.
数字经济的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本文运用TOPSIS熵权法,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创新能力与数字普惠金融三个层面测度2010年至2020年我国31个省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采用描述性统计与核密度估计方法对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与动态演进行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整体呈上升趋势,在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分指数中,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最大,数字创新能力指数最小。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其次是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最低。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发展差异较大,西部地区差异较小。最后从加强省市间的合作、政府的宏观调控等角度为数字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淮海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构建用来测度淮海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选取了16项适当的指标,接着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计算,求出各地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然后通过得分高低把20个地市划分为经济发展水平高、较高、较低、低四种类型并作出评价和空间差异的分析。文章最后提出了淮海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要大力发展优势产业,中心城市的优先发展,重点进行轴线开发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标:检验数字经济对地区绿色发展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差异。研究方法:运用效率分析、熵值法测度2011~2018年全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水平,并采取面板模型探讨数字经济发展对地区绿色发展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研究期间我国各地级市的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水平区域差异较大,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该作用存在时滞性和异质性。研究创新:基于上市公司企业数据库,筛选建立全国数字经济企业数据集与城市层面匹配数据,从微观视角对地区的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研究价值:从数字经济发展角度,为我国绿色发展转型路径的政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顾秀芬  姜金红 《价值工程》2021,40(26):59-61
物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海西经济区物流业在整体稳步提升的同时也呈现出区域间发展的不均衡性.本文以海西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泰尔指数对海西经济区物流业发展的非均衡性进行了实证研究,从相对差异和绝对差异两方面对海西经济区物流发展差异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从绝对差异来看海西经济区组内差异占主导地位,从海西三大区域物流发展差异来看,海西东部差异最大.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地处中原经济区的中心位置,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主体,又是中原崛起的核心增长极。而物流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行业的复合型服务产业,被认为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动脉,区域物流发展水平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客观、准确地分析河南物流发展状况,对河南科学决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现代物流竞争力,从而  相似文献   

17.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是实现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关键,是加快区域工业化进程的战略举措。本文针对关中五市的主导产业,试探究关中地区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关中五市的主导产业不尽相同但有一定的联系,本文通过分析导致各地区主导产业差异的原因,提出对于各市主导产业选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三大板块构筑经济发展新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和辽西北经济区构成了辽宁经济地域系统的三大板块.处理好沿海开发开放与腹地的关系、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关系,实现三大板块互动发展,是实现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地级市水平上对福建省的区域经济进行分析。通过运用计量地理学方法,选取1998~2007年各地级市连续时间段的人均GDP作为测度区域经济空间差异的变量指标,同时选取10项与国民经济发展有关的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对福建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估。比较各地综合发展水平,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9个地级市进行聚类分析,并对未来发展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客观存在,从1998~2007年各地发展差异有所缩小。厦门、福州、泉州三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而其余六个县级市经济实力仍然较弱。  相似文献   

20.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承接香港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加深,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加工贸易产业向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是东部发达地区加工贸易产业升级和调整的重要措施。加工贸易产业是香港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约占香港贸易量的一半,港商在珠三角地区的加工贸易企业超过4.5万家。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香港加工贸易产业向西部转移成为了必然。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要想打造成为中国的新一极,显然承接香港加工贸易产业转移成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捷径,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同时也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举措。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应该采取有力措施,为香港加工贸易产业的转移创造良好环境,使它成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