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张丽  尹皓 《消费导刊》2009,(20):1-1
从90年代初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建立至今,房地产业已成为有关国计民生的基础行业,但最近几年我国大部分城市和地区房价持续上涨,远远超过了普通居民的承受能力。本文在对相关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我国房地产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房地产业成为我国非常重要的行业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目前持续上涨的房价给居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如何对房地产业进行有效的调控,既保证房地产业的协调发展、国民经济的稳定,又切实减轻居民的支出负担成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方面。本文主要从宏观角度入手,对房地产调控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商品房价格实证研究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随着重庆市成为直辖市和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以及居民对房地产需求的增长,重庆市房地产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价格机制作为市场经济的核心,描述商品房的价格特征,探索房价运行规律以及预测房价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重庆市房地产业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4.
在房地产市场价格持续走高的大背景下,关于房地产税对房地产业的影响的讨论很自然的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开征房地产税是否真如媒体宣传的在抑制房价、规范房地产业的发展、减轻百姓负担方面等起着巨大作用是本文讨论的对象,本文将从房地产税和房地产业的关系,我国房地产业的近况,以及房地产税本身着手讨论房地产税对房地产业的影响,以及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央行房贷新政策将促进房地产市场稳步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房地产金融业务快速发展,促进我国房地产业高速增长,对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推动居民住房投资、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在房地产投资和房地产金融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要看到自 2002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业暴露出一些问题:部分地区出现房地产投资增幅过高、商品房空置面积增加、房价上涨过快以及低价位住房供不应求和高档住宅空置较多等结构性问题;部分地区的商业银行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违反有关规定,放松信贷条件,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部分地区房地产投资的过热倾向等金融风险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将不利于房地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也不利于防范银行的信贷风险,保持金融的持续稳定.  相似文献   

6.
深入研究杠杆率对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影响,有助于我国更好地构建杠杆率监管框架和调控房地产市场价格。本文选择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杠杆率对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影响作用和传导机制,并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居民部门和房地产企业部门的杠杆率对房地产市场价格均存在正向的促进作用;在杠杆率影响房地产市场价格的过程中,市场价格预期起中介作用;购房杠杆在杠杆率影响房价过程中起单一门限调节作用。因此,要稳房价、稳预期,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科学合理及有效地监管房地产市场中各企业的杠杆率,控制居民杠杆率;因城施策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推动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黄敬阳  邓红英 《现代商业》2012,(12):110-111
现在房地产行业价格不断上涨,过高的房价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也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分析并研究影响房地产价格的因素,将有利于我们剖析房地产市场,进而采取行之有效的调控措施,实现房地产业与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平稳、协调发展。本文主要通过对现状分析,将通过背景情况、房地产价格组成和影响房地产因素及其相关建议措施简单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8.
对建设项目收费及其治理的思考●张淑梅近年来,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建设项目乱收费问题越来越突出,推动了房价的过快上涨,制约了居民住宅建设和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助长了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的蔓延。为了控制商品房价格不合理上涨,减轻房地产开发企业和购房者的负担...  相似文献   

9.
自1988年我国房地产市场建立以来,房地产业发展迅速.近些年我国的商品房房价更是持续快速上涨,超过了我国大多数居民所能承受的范围.房价的过快上涨必将影响我国的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和谐.抑制我国商品房房价过快上涨已成为了整个社会刻不容缓的任务.基于我国商品房房价过快上涨的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抑制我国商品房房价过快上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房价的持续上涨、居民住房保障已成为中国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民生问题。文章首先对济南市目前房地产市场价格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从产业组织理论的角度,基于哈佛学派产业组织理论SCP范式,以济南市为例,对房地产业市场结构、价格行为和市场绩效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变目前市场失灵状态、加强政府住房保障措施的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居民住房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房地产经济一直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房地产的投资开发、咨询、估价、经济、物业管理等组成的房地产业,一直是我国支柱产业之一。房地产业的有效发展,不仅可以刺激经济,拉动内需,而且还关乎民生和社会的稳定。保持房地产业的健康长效发展,合理控制房价过高过快的上涨,是各级政府一直面临和将要解决的问题。我国商品房的房价主要由房屋的开发成本加上合理的利润组成。房屋开发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房价的高低。所以,加强对房地产企业开发成本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我国房地产业发展对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房价过快上涨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为此,我国政府对房地产价格进行了较长时期的调控.由于影响房地产价格的因素众多,政府调控经常出现“事与愿违”的状况,需要深入研究分析影响房地产价格上涨的深层次原因,为政府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利率调整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地产市场与宏观金融政策密切相关,利率调整对房地产企业、房地产消费者以及房地产业发展规模和房价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结合近期中国人民银行的利率调整规定,探讨了利率调整对我国房地产市场买卖双方的具体影响,以及对我国房地产投资规模及房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杨勤法 《江苏商论》2011,(5):148-150
房价的快速上涨,迫使中央及地方出台了限制房地产买卖的限购令。房地产限购令短期内能抑制需求、控制房价的上涨。为保证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依法进行,必须加快保障房的供应,使房地产业尽快走上正轨。  相似文献   

15.
中国房地产业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房地产业发展的广阔前景作了分析,对房地产业中的税收太重、房价太高、房地产投资和消费软环境较差等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房地产业是指从事土地和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和服务的行业。房地产业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房地产的发展能够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就业人数的增加,对GDP的增长具有很强的拉动作用。但是近期以来房地产投资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房价也有所回落,这到底是福是祸,对中国经济又有怎样的影响?通过分析房价下跌的影响,提出了相关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杨梅 《商》2014,(17):141-141
房地产业在我国是一个新兴产业,但却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行业。房价的涨与跌牵动着全国亿万同胞的心。近十年来,我国房地产发展一直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起来。可过高的房价与人民收入水平发展却不平衡,造成居民收入与消费失衡现象严重。因此房地产调控显得至关重要,房地产宏观调控对规范、发展我国房地产业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分析阐述近十年房地产调控给笔者带来的法律启示。意在完善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促进房地产有序、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黑龙江省房地产业发展迅速,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增长,但也出现了房地产市场秩序不规范、商品房空置率上升、房价涨幅持续高位、消费者持币观望等问题.尤其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和下半年全国房地产市场的萧条,对房地产业产生了很大影响.黑龙江省应采取加强市场管理、强化监督机制、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控制房地产投资等措施,以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保持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蔡涛 《现代商业》2012,(12):127
房地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先导性、基础性产业,是重要的国民经济产业部门。它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因房价过快增长,中低的收入者无力购买,加剧了居民之间与地方之间的贫富差距,导致出现了各种不良现象及问题,不利于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与稳定。本文就我国房地产经济的现状以及其在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对新时期我国房价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锟生  顾杰 《商业研究》2002,(12):145-146
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进入 90年代以年 ,我国房地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居民住房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 ,但住房价格始终居高不下 ,近期又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房价与居民收入相比偏高、商品房积压严重、居民住房条件又有待继续改善 ,成为我国房地产业的主要矛盾所在。因此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支撑消除房产价格居高不下的内在因素和一些促使房价短期浮动的不稳定因素 ,更快地促进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 ,更快地改善我国居民的居住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