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探讨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行为产生的金融风险及相应监管建议,从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行为入手,在微观层次上,分析其对单个银行风险水平影响,在宏观层次上,分析其对金融市场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行为降低银行信贷监督水平,增强风险承担意愿,给单个银行的风险水平带来负面影响;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行为产生流动性扩张机制,当外部冲击使投资者信心下降时,金融市场表现为流动性骤然波动;当外部冲击到来时,次级投资者将先陷入混乱,威胁金融稳定,甚至会传染至整个经济体系。最后,给出相应监管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新冠肺炎疫情这一重大公共突发事件为研究背景,从金融压力的视角度量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金融市场和部门的金融风险,然后采用TVP-VAR-SV模型实证研究了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与我国金融风险的动态时变关系,并进一步利用动态溢出关联模型和网络分析法,从内部和外部两个维度分别研究了金融风险的传染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新冠肺炎疫情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金融体系的风险水平,但冲击影响持续性较低,金融风险总体可控。另一方面,我国内部金融风险传染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全球金融风险传染溢出效应具有时变性、区域聚集性。因此,为了有效防范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突发事件产生的金融风险,一方面,在重点防控关键金融市场和部门风险的同时,还应该谨防输入性风险,尤其要针对性防控重点国家和经济体金融风险对我国金融风险的溢出。另一方面,积极构建和完善内外部协同监管机制和风险预警机制,继续深化经济金融改革,增强我国金融市场的广度、深度和韧性。  相似文献   

3.
徐国祥  吴婷  王莹 《金融研究》2021,490(4):38-54
本文将银行系统遭遇外部共同冲击作为研究起点,建立了一个共同冲击和异质风险交互传导与放大的简化模型,冲击的传导包括“原始冲击”、“增量冲击”和“违约冲击”三个风险传染阶段。基于2018年我国15家上市银行的股票收益率和年报数据、2006年至2018年的银行评级数据,本文构建了贝叶斯分层图模型和银行间拆借矩阵,并利用蒙特卡洛模拟测度不同触发银行所引发的系统性风险损失、单个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杠杆能力(文中定义为“传染乘数”指标)以及政府监管介入的效果。模拟结果显示:共同冲击损失远大于异质风险损失;规模和网络关联性是决定传染乘数的重要因素,且当规模因素不突出时,网络关联性对传染乘数的决定作用相对更强,极容易出现小规模、高关联性银行具有较高的传染乘数;当银行风险资产损失率在10%至25%之间时,造成系统性风险损失的杠杆能力普遍增强;政府监管介入能较好地降低系统性风险。本研究的相关结论为系统性风险的监管设计提供经验证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复杂网络理论,构建了银企间通过信贷和产权关系形成的金融网络,利用信贷资产的信用转移矩阵和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建立了银企间信贷风险传染的动态模型。通过理论推导和仿真模拟,本文系统分析了影响风险传染规模的各种因素以及系统重要性银行和不同风险传染渠道在信贷风险传染中所起的作用。研究表明:初始经济冲击、资产的市场流动性和违约损失率与风险传染效应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网络规模与风险传染呈现非单调的关系;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风险传染效应先增加后减小;系统重要性银行受到冲击时引发的传染规模远大于一般银行;随着金融系统总损失的不断增加,银行间的风险传染渠道逐渐居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2012年我国115家商业银行的同业资产和同业负债数据,运用网络传导分析法评估了单家银行的异质性风险对整个银行体系的传染效应。结果发现:考虑到联合冲击因素并调减银行部门的资本金水平时,部分银行的异质性风险触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并非是极端小概率事件。这表明,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同业业务的较快发展,导致了银行体系具有潜在的脆弱性。另外,从风险传染的角度来看,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及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具有系统重要性。对少数总资产规模较大的银行施加金融安全网保护,能有效抑制金融风险传染效应。为防范银行机构的道德风险问题,金融监管机构可以基于风险传染效应的评估,最大程度地降低对金融机构的救助范围。  相似文献   

6.
以"复杂网络"为视角,将金融市场抽象为多主体在时间与结构上无限延展关联的复杂系统,有助于厘清金融市场宏观整体与微观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效研判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对预测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产生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拓扑结构、演化机制与风险传染机制三个方面综述了金融市场网络研究的进展,从金融市场网络的结构特征与演化机制两个方面,总结了金融市场网络结构的演化,从金融市场网络结构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以及金融风险传染模型方面,总结了金融市场网络的风险传染,并基于当前研究的不足指出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7.
商业银行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受多重约束条件的限制,但是目前国内外对约束条件下银行行为的研究,缺乏多重约束条件的综合分析,无法发现多重约束条件之间可能产生的制度冲突,本文试图弥补这一缺失。本文以资产组合管理为切入点建立最优规划模型,以X银行的实际业务数据为基础进行数值模拟,对多重约束下的资产组合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现行收益和多重约束条件下:(1)风险收益仍是影响银行决策的最主要因素;(2)和资本约束相比,信贷规模约束对银行决策的影响更显著;(3)零售产品发展具有较强内在动力;(4)银行具有一定的风险敏感性,但利率市场化和信贷规模管控可能削弱风险敏感性;(5)信贷规模约束对中小企业发展存在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一国发生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或金融危机,很可能会传染到其他国家,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是传染的重要渠道.本文基于14个主要国家/地区2001年1月至2020年9月的利率和汇率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不同国家/地区的货币市场与外汇市场链接成强度不一的金融网络,金融风险可能通过金融网络实现跨国传染,对其他国家/地区的货币市场/外汇市场形成风险冲击.(2)这一网络具有明显的分层特征,网络中心层的风险溢出效应和风险输入效应较大;网络节点的作用不同,有的表现为风险净输出效应,有的表现为风险净输入效应.(3)随着国家之间经济地位变化和不同时期国际金融重大事件,不同国家/地区金融市场对风险事件的反应程度不同,全球跨货币市场/外汇市场网络的中心层国家/地区、风险传染路径也会相应调整.(4)网络中心层国家/地区并非总是重大金融风险事件的源发地,风险传染效应更多由具体国家/地区金融市场的行为反应和波动程度所决定.  相似文献   

9.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对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力。金融风险不仅可以在国家间传染,也可以在同一国家中不同的金融市场之间传染。在中国最主要的金融市场有债券市场、外汇市场和股票市场,因此本文主要考察中国债券市场、外汇市场和股票市场的风险传染机制,为不同金融市场抵御金融风险传染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资产价格波动的视角,通过对不同市场中银行资产价格变动的分析,构建相应资产价格模型,阐述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传染机制理论。并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中国2006~2009年的数据进行检验,得出结论:银行不良资产是影响银行系统性风险的重要因素,不良资产的增加导致银行贷款规模下降。本文的研究,对进一步理解银行系统性风险传染的微观基础,防范和抑制系统性风险传染,减少银行业损失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In the following lines we consider phenomenons which are characterized by t.wo variables x and y, for instance: mariages which are cbaracterized by the age of tbe husband and by thc age of tbe wife. We suppose that we deal with a great frequenoy-distribution of our phenomenon. If we know the law for tbe frequency-distribution of our phenomenon, we could from the analytical form of the law study the different questions, that are of interest for thc statistician.  相似文献   

12.
A Patch on GAAP     
  相似文献   

13.
14.
GARCH模型在研究股市交易量与股价关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扩展GARCH模型实证研究了深圳A股市场交易量与股价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如下结论交易量变量和收益率、波动率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交易量只能在有限程度内解释波动率的持续性,深圳股市还存在其他影响波动率持续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The art market has seen several booms and busts during the last 20 years and, despite its recent downturn, has received more attention from investors given the low interest environment following the financial crisis. However, participation has been reserved for a few investors and the hedging of exposures remains difficult. This paper proposes to overcome these problems by introducing a call option on an art index, derived from one of the most comprehensive data sets of art market transactions. The option allows investors to optimize their exposure to art. For pricing purposes, non-tradability of the art index is acknowledged and option prices are derived in an equilibrium setting as well as by replication arguments. In the former, option prices depend on the attractiveness of gaining exposure to a previously non-traded risk. This setting further overcomes the problem of art market exposures being difficult to hedge. Results in the replication case are primarily driven by the ability to reduce residual hedging risk. Even if this is not entirely possible, the replication approach serves as a pricing benchmark for investors who are significantly exposed to art and try to hedge their art exposure by selling a derivative.  相似文献   

16.
电子政府是政府改革的必经之路,它包括政府部门问的电子政务、政府与企业的电子政务和政府与公民的电子政务.在电子政府的发展过程中主要有两个制约因素,一是电子政务的一体化同题,二是数字鸿沟问题.未来电子政府的建设应以民众需求为导向,向知识型、智能型政府迈进.  相似文献   

17.
透视世界通信公司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美国证券市场又爆出继安然事件之后更大的财务造假丑闻:美国电信业巨头世界通信公司承认在2001年和2002年第一季度虚报了税前利润38亿多美元.  相似文献   

18.
19.
20.
李善民  杨楠  黄志宏 《金融研究》2023,511(1):169-187
并购重组中基于内幕信息的知情交易行为既是监管重点,也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以2006—2020年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事件为样本,考察并购重组前的知情交易行为对并购公告收益的影响。研究发现:并购重组前的知情交易行为引发了主并公司股价的提前反应,从而降低了并购公告时的市场反应,这一现象是由内幕信息泄露引起,且内幕信息主要来源于包括员工在内的公司内部人,而非机构投资者。进一步分析表明,改善信息环境可以有效缓解并购重组的信息泄露问题,体现为知情购买交易的信息泄露效应受到分析师跟踪、审计质量和问询函制度的有效制约。本文研究深化了现有的并购重组内幕交易行为研究,为实施精准监管和防范内幕交易等政策提供了一定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