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4 毫秒
1.
财政金融支农政策的有效实施是促进农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从而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此,本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财政金融支农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效应,力图为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与实证支持.结果显示:财政支农和农业信贷对农业经济发展具有正向效应,但也存在着明显的时空差异;支农效应在2004年前后财政金融支农效应发生结构性变化,但支农效应在不断加强;越贫困的地区财政支农效应越明显,而农业信贷效应在西部较小,东部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利用1985-2020年的年度数据,通过平稳性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研究财政支农、农村金融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 表明:财政支农、农村金融都可以促进农民增收,且财政支农促进农民增收的影响力更大、贡献度更高.但是,财政支农、农村金融促进农民增收的贡献度总体相对有限.最后,提出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等促进农民增收的财政金融对策.  相似文献   

3.
农业信贷担保是改革和完善农村金融管理体制、降低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的重要内容,也是创新财政支农方式、发挥财政支农作用的重要途径。在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农民增收"六大行动"的新形势下,深入研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有关问题,探索财政扶持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的思路,有利于实现财政支农体制机制的创新,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财政支农工作能力和水平,从而更好地为我省"三农"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4.
财政支农工作担负着政府在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产业质的飞跃、稳定农村社会的重大职责。目前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一个困难的爬坡时期、也是一个有希望的时期。农业承担着保障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两大任务;我国农业还没有摆脱“弱质性”特征,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社会公平成为政府公共政策的重要目标,而依靠公共政策保护或补贴农业的做法是一个普遍的事实。因此财政通过履行政府职能、实施公共政策来支持涉农事业的发展时,应综观全局,谨慎择取,下列因素应当认真考虑。  相似文献   

5.
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的协调配合是当前国家支农和减贫的重要政策创新之一。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自2009年起在全国部分省区进行了多轮试点,是一项利用财政手段引导金融资源向农村配置的重要举措。基于我国各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数据,本研究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方法评估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是否促进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实证结果显示:在控制气候条件、要素投入、地方支农财政支出、地方金融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等变量后,涉农贷款奖励政策显著激励了各地区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的增长,即用财政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支农确实促进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一系列检验证明估计结果是稳健的,且由于地方财政分担比例不同等原因导致涉农贷款奖励政策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更为明显。机制分析发现,奖励政策主要是通过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优化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的方式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本研究表明应继续推进财政引导金融支农的政策,为振兴乡村战略提供更多支撑。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2007—2021年我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面板数据,系统研究了我国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并探究了其影响机制和异质性情况。实证研究发现,财政支农支出能够显著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机制检验结果显示财政支农可以通过促进农业生产机械化、吸引劳动力回流反哺农业、优化农业种植结构等路径实现农村居民增收效应。同时,该效应具有异质性,其增收强度会受到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以及农村经济基础的影响,农村金融发展水平越高、低保人员比例越低,财政支农的农村居民增收效应越强。进一步分析发现,乡村振兴战略能够有效增强财政支农的农村居民增收效应。本文为坚持推行乡村振兴战略、促进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协调配合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提升财政支农支出效率是“三农”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结合广东省开展省级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实践的政策背景,将省级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与县级财政支农支出效率置入同一个理论框架,推演出省级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对县级财政支农支出效率具有提高与压低两种作用机制。经实证检验发现:现阶段的省级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对县级财政支农支出效率具有显著且稳健的提高效应,不仅直接提高了县级财政支农支出纯技术效率,还能通过促进支农资金规模效率的上升,最终提高县级财政支农支出综合技术效率。据此,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有助于助力健全国家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全面提升财政支农绩效。  相似文献   

8.
首先从灾前效应与灾后效应两个方面分析了农业保险对农民收入影响的作用机制,然后利用2008~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系统GMM模型对该作用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业保险灾前效应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灾后效应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实证结果进一步表明农业保险总效应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作用力度较小。为进一步改善农业保险对农民收入的促进作用,应继续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扩大补贴范围和补偿比例,注重农业保险产品与制度创新,合理控制道德风险,建立农产品价格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9.
财政支农作为国家扶持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财政政策工具,对农民增产增收至关重要。然而目前我国在财政支农的规模、结构和效率上还存在诸多不足。基于索罗增长模型,构建了农民贷款财政完全贴息与完全不贴息两种情形的理论模型,在财政完全贴息的情形下,财政贴息有效缓解了农民融资约束,农民收入增长与农民资本实现了同步增长。在财政完全不贴息的情形下,农民资本约束无法解除,无法实现资本增长与农民收入同步增长的理想状态。在此基础上运用1978~2018年财政支农与农民收入增长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长期内,财政支农每增加1%将会引起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0.19%;短期内财政支农每增加1%,将拉动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0.0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贵州省铜仁市不断加大财政支农支出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繁荣、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了解近三年来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笔者近日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发现,目前市县两级财政及涉农部门在资金的投入、分配、管理和使用上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通过创新财政支农资金  相似文献   

11.
论文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我国各省的财政支农与金融支农耦合协调水平,并通过空间计量方法揭示耦合水平的空间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全国整体及东中西部均恰好处于高度耦合协调阶段,但耦合水平值仍然偏低,且存在显著的空间正向集聚关系;经济发展质量、政府重视力度、农村信贷投入及社会支持水平是耦合水平提升的显著促进因素。因此,论文认为,政府须结合各方资源推动全国整体均衡发展,并采取优惠政策促进财政金融支农体系相协同。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家财政支援农业支出持续增加,本文从财政支农总量和结构两个维度入手,以辽宁省为例实证分析了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收入之间关系,结论表明财政支援农业支出对农民收入有促进作用,尤其是支援农业生产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带动明显。  相似文献   

13.
范应胜 《云南金融》2011,(5Z):130-130
<正>自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包括免除农业税、财政直接补贴、加大信贷支农力度等在内的多项惠农政策,涉农贷款作为"三农"金融的主要内容,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保山市各级金融机构积极拓展涉农领域,加快"三农"金融业的改革步伐,不断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着力解决  相似文献   

14.
<正>自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包括免除农业税、财政直接补贴、加大信贷支农力度等在内的多项惠农政策,涉农贷款作为"三农"金融的主要内容,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保山市各级金融机构积极拓展涉农领域,加快"三农"金融业的改革步伐,不断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着力解决  相似文献   

15.
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作为一种新型的财政支农方式,在分散农业风险、补偿农业损失、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农业保险是扶持农业发展的一项有效政策工具,是保护农业生产和提高农民收入不可或缺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加快农业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民生活实现小康进而达到比较富裕,是财政支农工作的目的和出发点,在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如何抓好农业产业化建设,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是财政支农业工作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农民收入增长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 自1978年我国农村普遍实行  相似文献   

17.
十七大报告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几年,中央支农惠农的力度不断加大,公共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大幅增长,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但是,从目前各地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情况看,公共财政资源的配置存在进一步优化的空间,特别是在加强面向农民的保障能力建设、化解农民面临的风险等领域,利用保险这一金融工具,可以更好地实现支农惠农财政投入的放大效应,对于防范化解农业生产风险、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农民的保障水平、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巩固完善强化支农惠农政策、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财政支农职能是财政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手段之一。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如何充分认识并加强财政支农工作,服务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财政增收,是  相似文献   

19.
财政政策作为集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于一体的政策措施,在建设新农村,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具有其他各项政策措施所没有的综合效能。本文在分析和研究国外财政支农政策的基础上,提出推进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财政支农政策必须正确处理好“取”与“予”的关系,其政策目标必须因时制宜,财政投入要促进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完善农业立法和涉农税制,逐步建立农业风险防范制度,依法保护农民的利益;创新财政支农机制,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20.
完善财政金融政策,优化农业信贷配置关系,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在梳理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选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对近年来我国财政支农及农业信贷对农业经济的促进作用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对农业资金的投放总量及资金配置效率存在不足,财政支农资金几乎未发挥其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必须从资金投入及资金配置上提高有效性,加大对回流农村的资金进行科学引导,健全农村财政支农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农村金融监管专项机制并建立多样化的金融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