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5 毫秒
1.
水权交易管理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权交易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进行水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的水权交易尚在探索阶段。文章通过对中外水权交易的比较研究,得出水权交易的关键问题为初始水权配置、水权交易制度和水权交易价格。由此提出了我国发展水权交易的建议:建立与完善相应的水权交易制度;加强流域统一管理,进行水权初始分配;引入水权期权交易方式。  相似文献   

2.
建立现代水权制度的动力是“共有资源”的损失。水权制度的建设过程实质上是水权清晰的过程,界定水权可以采用法律或交易两种方式。通过制定水资源合理配置总体方案进行水权的初始分配,通过市场进行再分配。采取渐进方式,形成水权体系,规范水市场,使水权通畅流动。  相似文献   

3.
《环境经济》2008,(2):7
水利部近期公布的《水量分配暂行办法》即将打开我国水权交易市场的大门。该《办法》于2008年2月1日正式实施,首次对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水量分配,以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其他跨行政区域的水量分配的原则、分配机制、主要内容等,作了比较全面的规定。在不同行政区之间进行水量分配,意味着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对各地水资源使用权即初始水权作出明晰的界定。  相似文献   

4.
关于水权分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现代水权制度的动力是“共有资源”的损失。水权制度的建设过程实质上是水权清晰的过程,界定水权可以采用法律或交易两种方式。通过制定水资源合理配置总体方案进行水权的初始分配,通过市场进行再分配。采取渐进方式,形成水权体系,规范水市场,使水权通畅流动。  相似文献   

5.
赵海林  赵敏  郑垂勇 《经济师》2004,(5):21-21,23
文章在具体阐述水权的初始分配、水权的可分割性和可交易性的基础上 ,结合水价机制 ,提出了如何建立具有水权内涵的供水定价模式。  相似文献   

6.
在需水满足最大化、公平最大化、效益最大化的目标下,考虑不同频率下的可分配水量,结合各类用水的保证率,建立初始水权配置的模糊多目标规划模型。通过对浙江省11个地区不同频率下的水权初始分配分析,该模型能在考虑多目标、水资源频率和水权保证率等多种因素下合理配置水量,模型设置合理,并能考虑现实中可能的水资源调配手段,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水量分配是明晰流域初始水权的基础,也是深化流域水资源管理的需要。新疆阜康三工河流域地处天山北坡经济带,人口集中,工业较密集,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如何以有限的水资源支撑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该流域水量分配面临的主要难题。从调查流域基本情况入手,在注重公平、适度兼顾效率的原则下,运用层次分析决策法(AHP)拟定流域内各乡、镇、团场(即6个计算分区)的水量分配方案,为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一种量化方法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赵宇哲  武春友 《技术经济》2011,30(11):79-83
利用区间数来描述流域初始水权配置系统的不确定参数,在系统总的资源约束限定的条件下,从最优系统设计的角度建立了决策信息不确定条件下的流域初始水权De Novo规划模型,引入系统结构方程对初始用水权和初始排污权的分配方案进行优化,实现流域初始水权配置系统的整体最优设计。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孟枫平  尹云松 《技术经济》2005,24(11):20-22
本文阐述了水权交易的基本思想以及水权交易对于水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着重就我国开展水权交易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论述,主要是:合理分配初始水权,建立水权交易的中介机构和必要的基层组织机构,为水权交易提供必要的“公共产品”,对水权交易实行必要的宏观调控和行政监督。  相似文献   

10.
水权交易比率制度的设计与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水权交易制度下 ,不同用户之间的水权交易可能会减少交易双方之间河段、以及后续河段的留川水量。由于此第三者负效应的存在 ,水权交易一直难于应用与实施。本文设计了一套简单易行的水权交易比率制度。首先 ,政府规定各河段的最小留川水量需求 ;接着 ,根据留川水量需求决定各河段水权的初始分配 ,并根据交易双方用水的回流系数规定各用水者之间的交易比率。  相似文献   

11.
陈旭升  李磊  范德成 《生产力研究》2007,27(5):50-51,136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水资源逐渐成为紧缺的自然资源。如何有效利用我国水资源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建立水市场进行水权交易是合理配置水资源的有效方法。我国在水权交易管理创新方面应通过实物期权实现初始水权的分配;发展同一流域同一区域内的水权交易;对水权交易的具体细节建立相应的法规;进一步完善流域统一管理,为水权交易提供必要的保证;通过分阶段完善的水价体系,逐步发挥价格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从而建立完善的水权交易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2.
王克强  刘红梅  马国贤 《财经研究》2004,30(4):60-67,129
水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在建立健全水权法律规定的同时,要加强水权的经济实现.文章分析了水权完善的原则、探讨了水资源所有权和使用权完善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3.
对流域干旱区人工绿洲灌区生态水权进行内涵界定,并确定其计量依据与内容和计量方法与模型。基于塔河流域绿洲城市、防护林和盐碱耕地及其灌水定额等相关资料,利用城市生态水权、防护林生态水权和洗盐生态水权计量模型,以及人工绿洲灌区生态水权计量模型,得出塔河流域干旱区人工绿洲灌区生态水权的计量结果为:塔河流域人工绿洲灌区生态水权为15.666×108 m3,其中叶尔羌河流域5.161×108 m3,阿克苏河流域5.454×108 m3,和田河流域3.899×108 m3,塔河干流上游0.352×108 m3,干流中游0.312×108 m3,干流下游0.490×108 m3;年内分配以6月~9月和3月~5月为主,占93.52%。而且流域人工绿洲灌区生态水权以源流为主,其中洗盐生态水权占43.72%,防护林生态水权占55.92%,城市生态水权占0.36%,今后人工绿洲灌区生态水权分配需要重点考虑防护林生态水权和洗盐生态水权。  相似文献   

14.
文章针对水权管理中的委托代理关系特征,应用委托代理理论对我国水权管理进行分析、研究.根据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的原则,国家通过逐层分级授权,建立一个自上而下的水权管理监督体系,实现水资源的有效管理.通过分析,指出水权分级授权管理能从根本上理顺水权关系,对我国水权管理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外"水银行"模式比较及对南水北调工程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郁  吕东辉 《经济地理》2007,27(6):1021-1024
通过对中外“水银行“模式的比较,指出无论是地下水“水银行“还是地表水“水银行“,从本质上来看,二者都是借鉴银行业的运行机制,以“水银行“为水权交易平台,使水权节余者存储剩余的水权,并从中获取收益;需水者通过向“水银行“购买水权,满足用水需求.尤为重要的是,政府可以通过“水银行“的水权分配、调节价格、监管控制等宏观调控措施确保有限水资源的合理配置,这对于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环渤海地区的水资源处于贫乏状态,而且分布不均衡,管理较乱,水权法律制度的缺失,制约了环渤海区域的经济发展。水权制度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水权法律制度的建构是一个综合性的立法过程,应将原有的取水许可制度向水权初始分配制转换,实现水资源国家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通过建立水权转让制度使水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有利于解决地区之间长期存在的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加强对环渤海地区水资源统一管理,利用市场机制优化水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建立完善合理的水权制度对于优化水资源配置,高效利用、节约保护和科学管理水资源,是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战略任务。目前黑龙江省水资源分配体制至今仍沿用指令计划经济配置模式,水权界定不明确,水浪费严重,配置不合理。本文对黑龙江省水资源管理制度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借鉴国内外水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提出了完善黑龙江省水权制度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碳排放交易体系初始排放权分配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碳排放交易体系已成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政策工具,初始排放权分配是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核心问题,目前相关研究主要关注不同初始排放权分配的市场运行效率、比较分析以及机制设计问题。碳排放交易下初始排放权分配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研究仍需在发展中国家初始排放权分配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初始排放权分配公平以及与碳金融关系方面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9.
利益分配的制度方式反映一个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公正关注的主要内容.公正以保证人的基本生存和发展权利以及需要的满足为价值依据,包含一系列原则及相应规则.人们用公正原则来指导现实社会经济政策的制定和修改.新集体林权制度政策内蕴公正分配的政治理念.基于林农基本权利而确立的平等原则、基于和谐社会的政治目标而确立的公平优先于效率原则和基于林业发展的经济规律而确立的市场公正交换原则和基于合法性的基本理念而确立的程序正义原则构成初始林权分配的基本原则.林权政策内蕴的公正现反映了基于中国国情而形成的产权经济建构中的政治逻辑.  相似文献   

20.
呼包鄂城市群作为我国西部经济增长最快的城市群,对推动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快速增长贡献斐然。但由于水资源严重短缺,呼包鄂城市群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在年人均综合用水1000立方米的国际最低标准水平下,呼包鄂城市群人口数量远远超过了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提高呼包鄂城市群发展的水资源承载力应增加黄河水分配指标,合理分配用水份额;探索水权交易方式,构建水权交易市场;完善节水降耗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探索工厂集约化养殖与家庭饲养放牧相结合的方式,减少牲畜用水;激励与管控相结合,提高水资源可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